-
勇於探索的人--發現新元素
於是科學家開始對這空缺的探索。1937年,美國科學家通過粒子回旋加速器,使氚核轟擊金屬鉬原子。他們把轟擊後的鉬原子交給物理學家分析,發現了空缺的43號元素,並命名為鎝。1940年,塞格雷和他的同事在用氦核轟擊鉍原子時,發現了新元素,後來他們將這個元素命名為砹。1940年,美國的麥克米倫和艾貝爾森利用慢中子轟擊鈾-238得到了錼元素。
-
勇於探索的人--探索天空的伽利略
1609年,義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之前,人類一直是用肉眼來直接觀測星空的。《星際使者》造成了「火山爆發」般的轟動,很多人懷疑伽利略的言論,更有甚者指控伽利略是個巫師。1615年,哥白尼的日心說被天主教會說成是「錯誤和荒謬的異端邪說,是公然違背聖經的」。教會局正式警告伽利略,要他端正自己的科學觀點。
-
勇於探索的人--時間
原子鐘原子和分子會以一定的音調和頻率振動。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固定周期的振蕩或擺動來維持時間的精度的。這種特殊的鐘,大都安置在實驗室。現在,原子鐘被用於設置世界標準時間,簡稱UTC。
-
勇於探索的人--亞原子粒子的研究
到1920年,科學家已經知道每一個原子都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且帶正電的原子核被帶負電的電子云所包圍。不久,科學家們不斷發現比原子更小的粒子,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入。1930年,柏林的一個科研小組發現,轟擊原子時會產生高能穿透輻射。1932年,居裡夫婦發現轟擊石蠟或其他類似的碳氫化合物時,會發射出能量很高的質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安德森發現了一種帶正電的粒子。1933年,派屈克·布萊克命名了該粒子為正電子。1934年,義大利物理學家恩裡克·費米,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
-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16:08 來源: 「科學研究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
-
勇於探索的人--相對論編年史
此外,狹義相對論還可以推導出物體的質量與運動有著緊密的聯繫,即隨著運動速度增加,其質量也會增加,以及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的結論,即質能關係式:E=mc²。這個方程式揭示了原子內部有巨大能量,為原子能的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啟發了高能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
-
勇於探索的人——測量光速
人是怎麼測出光速的呢?從17世紀開始,有很多科學家開始研究測量光速,並做了大量的試驗。第一個想出辦法測量光速的是伽利略。1607年,他從光走直線的特性中獲得靈感,做了一個實驗:他先讓2個人手提一盞前面有蓋的信號燈,分別站在兩個山頭上,兩山相距1.5千米。
-
勇於探索的人——紫外線與紅外線的發現
赫歇爾發現紅外線以後,科學家們開始深入地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德國物理學家特爾用化學方法探索紫光以外的區域。紅外線和紫外線的發現,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福音,各種利用紅外線與紫外線的設備相繼問世,比如:紅外望遠鏡、紅外顯微鏡、紫外殺菌燈等。
-
科學家利用最強X光將電子從原子上逐個剝離
從原理上來看,LCLS首度結合了原子尺度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相干量子波的形式輸出X射線,是研究人員從以往傳統雷射器發展出來的新型光源;從效果上來講,LCLS亮度能比以往光源高10億倍,產生脈衝短暫到百萬分之二納秒,為滿足各種應用需求,LCLS的輸出可以在原子、分子和光學領域的不同設備之間進行切換。科學家們預想,經過微調之後的LCLS的脈衝可幫助排列出眾多材料的內部原子結構。
-
探索光伏發電發展新模式 照亮村集體經濟增收之路
近日,記者來到了開化縣楊林鎮川南新村,看著隨處可見的屋頂光伏,聽著村工作人員的介紹,不禁感慨也許這就是川南新村興村致富、脫貧奔康的綠色發展之路。 川南新村隸屬開化縣楊林鎮,是個由川南村、青峰村、南齊村、柏林村、葉南塢村五個村合併而成的大村,人多面大,情況複雜,由於村裡沒有經營性產業,「家底」十分薄弱,為找尋「出路」,楊林鎮政府協同川南新村兩委開始積極探索,多方了解後決定,發展屋頂光伏產業。
-
堅持自己的理論的哥白尼用一生證明: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
歷史是安靜的,喧囂的是歷史的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成功者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從不放棄,輕絲慢縷飄舞著古色古香,點點滴滴的溪水流過秋的哀傷,讓纖敏的思緒化成粉紅的情節流淌在浪漫的文字,讓靜夜的愁思譯作青春的華彩演變成炙熱的言語,讓優美的文採在這裡飄逸,讓青春的夢想在這裡放飛
-
謝毅 探索化學世界的神秘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謝毅教授是獲此殊榮的五位女科學家之一,她憑藉利用納米固體化學原理應用於尋找新型能源材料,發現二維超薄半導體在提升光電、熱電轉換效率方面的工作,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女科學家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她的工作致力於降低汙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未來大有裨益。」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她書寫的頒獎詞。
-
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利用偏振光與原子作用或將實現原子磁強計晶片化
原子磁強計是利用原子在磁場中分裂出的塞曼能級間躍遷所構成的一種量子儀器。它們的測量精確度高於經典磁強計兩個數量級以上。它們的測量範圍上起25T,下至10~(-14)T,幾乎覆蓋了現今所能獲得的磁場範圍。
-
探索亞原子世界的利器——阿秒光脈衝
周勝鵬 劉愛華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在以化石能源為動力的現代交通工具出現以前,馬作為最快的交通工具已經為人類服務了幾千年。千百年來,無數人好奇馬在奔跑過程中,是四腳騰空,還是始終有一蹄著地。1985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穆魯和斯特裡克蘭兩人首先提出了雷射CPA技術,它能極大降低高功率雷射放大過程中非線性效應對雷射介質的破壞。CPA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色散技術在放大前分散雷射種子脈衝的能量,放大後再利用色散技術逆向將雷射脈衝的時間寬度壓縮到原來的狀態,最終超短脈衝雷射的強度得到極大提升。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他嘗試把卡片分組、以不同的方式排列它們,希望能排出一種能體現各元素之間內在聯繫的表格。但沒能理出頭緒。一天,門捷列夫累極了,就在工作室裡睡著了。門捷列夫做了一個夢,夢中竟然出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各種元素都各就各位。門捷列夫醒來之後,立即在紙上記下了夢中的元素周期表,然後開始驗算,真是夢到了一張完美的表,只有一處需要修改的地方。就這樣,35歲的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
勇於探索的人——門捷列夫創建元素周期表
他嘗試把卡片分組、以不同的方式排列它們,希望能排出一種能體現各元素之間內在聯繫的表格。但沒能理出頭緒。一天,門捷列夫累極了,就在工作室裡睡著了。門捷列夫做了一個夢,夢中竟然出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各種元素都各就各位。門捷列夫醒來之後,立即在紙上記下了夢中的元素周期表,然後開始驗算,真是夢到了一張完美的表,只有一處需要修改的地方。就這樣,35歲的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
原子模擬揭示葉綠體如何利用光能
研究團隊報導,研究人員使用超級計算機重建了13億6千萬個原子組成的葉綠體模型,一個紫色細菌中原始的光捕獲結構。該細胞器受到刺激後,與自然存在的表現相同。 (Christopher Maffeo)科學家模擬了一種光合細菌的光捕獲結構的原子構造,解析了細菌如何將光能轉化成機體生長所需的能量。
-
日常工作中,創新其實很簡單,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的人,更幸福 勇於創新者大都生活得更幸福。因為創造的過程,能讓人實現自我超越,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和生活滿足感。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製造更多創新活動體驗,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
-
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探索地點位置
導 讀 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在哪,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分布在亞洲南部,通體羽毛都是寶藍色,聲音清脆悅耳,今天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探索地點位置
-
原子結構模型:科學家的探索之旅
1808年他發表了《道爾頓原子學》,從而被譽為原子理論的創建人。他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實心球模型的提出者。盧瑟福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能穿透金屬箔、硬紙片、玻璃等並能通過黑紙感光的射線,由於本質不清楚故命名為X射線,而且不同金屬有自己的特徵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