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算出來的圓周率 π 等於 4 ?

2021-02-14 惠通學子

按照下圖的算法,似乎可以算出圓周率  等於4:

這個結論肯定是錯誤的,這篇文章就來仔細解釋下。

確實,隨著不斷彎折,圓外多邊形看上去越來越接近圓:

那為什麼文章開頭的結論是錯誤的呢?我們需要明白,在這個彎折過程中,圓外多邊形的周長和面積發生了不同的改變:

1.1 周長不變

將圓的右上角放大,可見外接正方形的邊無論折成多少個階梯,只要恰當地平移這些階梯,就可以還原出之前的正方形(動圖出處):

也就是說,在彎折過程中,圓外多邊形的周長始終為4:

更代數一點,可用數列  來表示彎折過程中外面多邊形的周長,很明顯該數列的極限為:

這是一個常數數列,該數列的極限為4,這說明彎折過程中圓外多邊形的周長是沒有發生變化的。

1.2 面積逼近

一開始,外接正方形和圓形的面積大概相差4個直角三角形,也就是下圖中藍色的四個直角三角形。因為圓的直徑為1,所以容易推出這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為  ,也就是說外接正方形和圓形的面積大概相差  :

不斷地彎折圓外多邊形,可以算出這些直角三角形的和是在不斷減小的,也就是圓外多邊形和圓形的面積差在不斷減小:

這說明圓外多邊形的面積在不斷逼近圓形的面積。

1.3 科赫雪花

綜上,之所以得到錯誤的結論,是我們直覺上認為面積逼近的同時周長也會逼近。這個直覺是錯誤的,周長和面積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來看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像下面動圖一樣,從邊長為  的等邊三角形開始,可以生成類似於雪花的圖像,也稱為科赫雪花:

可以證明,科赫雪花的面積極限為  ,但周長的極限為無窮大,具體細節可以參考這裡。

下面來看一個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得更深一些。同樣是直徑為1的圓,在它的圓周上畫滿相切的圓:

如果交替地取這些圓在圓周內的部分和圓周外的部分,就構成了一條纏繞著圓周的連續曲線:

上圖中的曲線是由8個圓組成的,當然可以用更多的相切圓來構造該曲線。隨著相切圓的增加,該曲線的周長會持續縮小,但是到一定程度後周長就不再縮小了:

實際上,該曲線的周長會停留在該數值附近,並不會逼近圓的周長。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曲線周長沒有逼近圓的周長?

在微積分中學習過,在一定的條件下,  點附近的曲線可以用切線來近似(這是《單變量微積分》中的內容):

3.1 曲線的長度

假如要計算曲線在  之間的長度,可以將把   切成  份,對應的曲線也被分成了  份:

因為切線是對曲線的近似,所以可用每個部分的切線段長度來近似每個部分的曲線段:

進一步細分  ,也就是讓  變得更大,可以看到近似的效果會越來越好:

當  時,這些切線段的長度加起來就是曲線的長度。

3.2 錯誤的逼近

回頭來看一下,之前的例子是用折線或者曲線去逼近圓形的周長:

而不是用圓形的切線去逼近圓形的周長,這就是得出錯誤結論的原因。

3.3 為什麼是切線

那為什麼圓形的切線才能去逼近圓形的周長呢?這個問題可能需要用整個《單變量微積分》課程來回答。這裡就簡單說一下重點,可以證明,曲線的切線和曲線之間相差一個 高階 無窮小,也就是下圖標註的  :

上述說法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在計算圓形周長的例子中,用來近似圓形周長的折線、曲線,它們只和圓形相差了一個無窮小。這裡不去深究具體的代數表達式,只需要知道, 高階 無窮小的意思就是比無窮小還要小。也就是說,圓形的切線是最接近圓形的,因為它們之間相差最小(高階無窮小)。所以,必須用切線才能成功逼近。

本文首發自:馬同學高等數學(ID:matongxue314)

公眾號改版

「星標」我才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點擊圖片查看

相關焦點

  • 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時間:2017-05-06 16:5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圓可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圖形了,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圓周率,現在通常記為,它是最重要的數學常數之一。 關於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古巴比倫人,它們認        原標題: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 圓周率π是怎麼算出來的,用程序怎麼算
    下午在看一個算法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個關於圓周率的問題,如果問你圓的周長怎麼算,你肯定毫不猶豫是2πR,但是π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 圓周率「π」是真的算不盡嗎?
    根據定義,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換言之,π等於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反過來,圓的周長等於π乘以直徑。無論圓的大小,π總是同一個數。  在1761年,德國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首次證明了π是一個無理數,即無盡不循環小數,它無法用兩個整數的比值來表示。這意味著,π的小數位將會無限延續下去,小數點後面有無限多個不循環數字。因此,π沒有一個精確的值。
  • 為什麼說使用圓周率π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這可能會讓那些記住了7萬位圓周率小數位的人(目前只有兩人能夠做到)感到詫異,他們或許會最早站出來反對這樣的事情。當然,這並不是說圓周率的具體數值算錯了,也不是說圓周率不是無理數和超越數。根據猶他谷大學數學系系主任Bob Palais教授,應該用2π(記作τ)來作為圓周率更合適。
  • 在家用芝麻算圓周率π=3.14159,可行嗎?
    你知道嗎,芝麻不但能做香噴噴的芝麻餅,還可以用來算圓周率π=3.14159!歷史上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提出過非常多計算圓周率的方法,比如割圓法、級數展開法等等。今天我們介紹一種在家用一把芝麻就能動手操作的實驗方法,來測量圓周率的值。
  • 圓周率π,不得不說的一個數
    圓周率與圓周率的計算+圓周率簡介圓周率π(Ratio of circumference to diameter;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
  • 高維看世界:圓周率等於4?祖衝之聽了要從墳墓裡衝出來!
    偶爾在某吧上看到了一篇證明π=4的帖子。文中還說為了不讓群眾造槍,政府刻意隱瞞了π=4真相云云。這種文章會有人信?抱著看熱鬧逗樂子的心態點開帖子一看,但確實有人證明出來了!而且有圖有真相!我的天啊,嚇得我瑟瑟發抖!
  • 圓周率π的計算曆程
    或用勻重木板鋸成圓形和方形以秤量對比取值……由此,得到圓周率的稍好些的值。如古埃及人應用了約四千年的 4 (8/9)2 = 3.1605。在印度,公元前六世紀,曾取 π= √10 = 3.162。在我國東、西漢之交,新朝王莽令劉歆製造量的容器――律嘉量斛。劉歆在製造標準容器的過程中就需要用到圓周率的值。為此,他大約也是通過做實驗,得到一些關於圓周率的並不劃一的近似值。
  • 為什麼圓周率算不盡還要算?科學家認為它藏著宇宙奧秘,內有天機
    眾所周知,圓周率是數學和物理學上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用π來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問題。但你知道π是怎麼被推算出來的嗎?為何有人說它與宇宙奧秘息息相關呢?
  • 為什麼圓周率算不盡還要算?科學家認為它藏著宇宙奧秘,內有天機
    眾所周知,圓周率是數學和物理學上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用π來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問題。但你知道π是怎麼被推算出來的嗎?為何有人說它與宇宙奧秘息息相關呢?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我們都知道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只可能無限接近於最後的數值,但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圓周率的出現其實要比不可通約的量的發現要早上1000多年,一塊約產於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元前的古巴比倫石匾,就記載了圓周率等於25/8等於3.125,另外同一時期的古埃及文物也表明了圓周率等於分數16/9的平方,約等於3.1605。
  • 圓周率π為什麼會引起數學家的重視?如今已將它算到30多萬億位
    引言:世界上有許多數字永遠都無法被算盡,圓周率π就是其中一個。從古代開始,古人就一直在算圓周率,即使是到了現代數學家意識到圓周率是無法被算盡的,但依然堅持算下去,對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古時候又沒計算機,古人是怎麼算出圓周率的?
    1706年,威爾斯數學家威廉·瓊斯第一次將希臘字母π作為圓周率的代稱。為什麼是π呢?
  • 全世界都在算圓周率,算圓周率到底有什麼用?算盡了會怎樣?
    ,圓周率,也就是π,是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個比值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無理數,無限,且不循環。在最初接觸圓周率的時候,在邏輯上是很難以理解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數字,無限且不循環呢?最終,很多人在心裡默默給出了一個答案,肯定是因為計算能力有限,所以沒能將圓周率算完。
  • 「π日」說π:這麼複雜的一個數,誰算的?咋算的?
    把π的比率搞到小數點後兩位這一點點進步,更是花費了人類不少時間。公元前1500年,巴比倫人的泥板上,π是25/8,也就是3.125;在古埃及,π是(16/9)2,也就是3.16,大約是用面積反推;古印度的一些典籍裡面,π和根號10一樣,等於3.162;《九章算術》乾脆就直接「周三徑一」,π=3.33。 後來,「數學家」這種生物出現了。
  • 人類四千年前發現了圓周率,π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或揭開宇宙奧秘
    早在公元之前,人類就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數字,那就是圓周率π。Π是在數學和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常數,是計算圓的面積和周長必不可缺的一個常數。為什麼說π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呢?首先,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是一個永遠算不盡的數字。
  • 走進圓周率,π這個神秘數字,或許隱藏著一個終極密碼
    圓周率用π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我們上學的時候,都知道它是一個無理數,也就是無限不循環的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
  • 如果圓周率π被算盡了,會發生什麼?不誇張地說:地球會毀滅
    眾所周知,中國是現存的唯一一個文明古國,歷史非常悠久,還擁有著很深刻的文化底蘊,雖然在中國古代各方面都很落後,但古人的智慧卻是不容小覷的,很多現在生活中常用的都是我們祖先發明出來的,還有響徹世界的四大發明等等,但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聊世界歷史上比較有深度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第一個無理數π如果算盡了,會怎樣呢?
  • 網友微博驗算π不等於3.14引關注 被批文不對題(圖)
    可是,昨天網上居然有一條在5個小時轉發了六七千條的微博,提出了一個新觀點:「π=4」!而且,還引用了所謂國外教科書中的一套論證示意圖,還真把不少人看得發愣:難道π不等於3.14?  微博曝料  π=4是這樣算出來的  該微博博主的主要依據是據說來自美國小學課本裡的6張插圖和他的文字說明:「圓周率最早是古埃及人用『割圓法』得到的,在直徑為1的圓外作一個邊長為1的外切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等於4。
  • 圓周率π已被計算到了31.4萬億位,繼續計算下去有何意義?
    圓周率π作為一個無理數(無線不循環小數),在日常實際生活中,通常只用到近似值3.14進行計算,只有科學家們為了精確計算才會用到十位小數,甚至幾百位小數進行精確精算。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從實踐中就知道圓的周長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意思是說圓直徑的三倍多等於圓的周長,三倍多要多多少,成了一個非常難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