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最後的瘋狂——阿登反擊戰

2020-11-30 徽南城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上,德軍一度只用了幾個星期就摧毀了強大的法軍主力,逼降了歐陸強國法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線苦戰不同,德國在二戰初期非常順利的擊敗了西線的宿敵法國,並且通過狂轟濫炸將英國本土炸的遍體鱗傷。然而希特勒在沒有擊敗英國之前選擇了入侵蘇,再次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狀態。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在東線戰場上陷入苦戰,在前後三次夏季攻勢中,德軍在莫斯科、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三次會戰中損失慘重,徹底丟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在德國敗局已定的1944年夏季,英美盟軍果斷髮起了諾曼第登陸,西線戰場也迎來了重要的轉折點,德軍從此不斷的後撤,法國全境很快得到解放。

然而瘋狂的希特勒依舊沒有打算向盟軍投降,他幻想著利用東線蘇軍在冬季攻勢基本停滯的機遇,迅速集結主力到西線,對英美盟軍發動一次突然襲擊。試圖再來一次敦刻爾克奇蹟,包圍消滅英美主力,逼迫英美接受有條件的議和,然後再集中力量對付東線的蘇軍。

阿登戰役剛剛打響的時候,已是強弩之末的德軍依舊保持著高昂的戰鬥力,發起了強大的攻勢。英美盟軍萬萬沒想到困境中的德軍還有能力組織反攻,更沒想到在東線已經焦頭爛額的德軍還敢在西線發動進攻,所以起初有點措手不及。

為了阿登戰役,德軍集中了最後的有生力量,德國軍工也耗盡了最後的心血,投入了不少新式裝備,甚至還把德國的豹式坦克偽裝成美國的M10坦殲,試圖插入盟軍後方製造混亂。然而雙方兵力和武器裝備相差過大,面對著70萬英美聯軍,只有20萬兵力(後期增加了部分預備役)的德軍儘管在開戰初期製造了一些「驚喜」,但是在英美盟軍及時調整了部署之後,德軍再無機會。德軍當年差點把英法聯軍趕入大西洋,是在軍隊士氣高昂,兵力和武器裝備佔優的情況下完成的。如今德軍已經是大勢已去,就算僥倖獲勝,頂多將盟軍逼退到法國境內,既改變不了西線的戰局,也改變不了東線的困境。

顯然,希特勒誤解了英美聯軍的想法,盟軍在解放法國本土之後,確實是減緩了對德軍的進攻,但是並非想要和德軍議和。一方面是要準備好充足的物資在開始下一階段的攻勢,一方面也是想坐視德軍和蘇軍繼續廝殺,消耗蘇德的有生力量。

阿登反擊戰是二戰中德國在西線的最後一次困獸之鬥,德軍沒有創造第二次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僅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戰略物資,也損失了最後一支有生力量,再也無力阻止盟軍的繼續推進,在東線也無力抵抗蘇軍的進攻。

1945年春,蘇軍從東線攻入德國本土,英美聯軍也在西線發動攻勢,苦苦掙扎的德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1945年4月25日,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東西兩線並肩作戰的兩支盟軍終於實現了歷史性握手。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絡,徽南城意百家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讚與關注!)

相關焦點

  • 1944年冬,納粹德軍發動最後一次攻勢,兩個團美軍向德軍投降
    他們認為雖然1940年德軍是從阿登地區突破法軍防線的,但1944年的情況和1940年已大不相同,德國軍力已經受到嚴重的削弱,尤其是空軍力量,而此時的盟軍實力要比德軍雄厚很多,裝備也要好很多。頭腦發熱的希特勒聽不進去反對的聲音,執意要求下屬去完成這個反擊計劃。這次行動代號為「秋霧」,定於11月底或12月初發動。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原標題: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新華網盧森堡7月15日電(記者 吳昌榮)在盧森堡市郊外,有一處知名的二戰美軍公墓,這裡埋葬著巴頓將軍和阿登戰役的5000多名陣亡將士,每年約有8萬人來此瞻仰和祭奠,而離美軍公墓不遠的一處德軍公墓卻鮮有人問津。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可惜,演出的帷幕落下後,德軍繼續在窮途末路上做最後掙扎,輝煌的勝利並未能改變戰爭的軌跡。這不是瘋狂,而是他比別人更敏銳地洞察到,兩軍力量懸殊背後,卻隱藏著微妙的動態改變——蘇軍這一輪攻勢在由盛轉衰,而德軍力量卻正在增強。
  • 二戰德軍骷髏師有多可怕?被稱為蘇軍的死神,成員都有抑鬱症
    ,幾乎參加了二戰德軍所有的重要戰役。如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的黃色方案,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以及二戰後期德軍著名的反擊戰——阿登反擊戰等。堪稱是德軍黨衛軍中的百戰部隊。 帝國師自成立起就註定是希特勒建立「新帝國」的爪牙部隊,雖然帝國師不同於骷髏師在二戰中犯下很多戰爭罪行,但是作為納粹德軍中最尖銳的利劍,帝國師在二戰中也留下了很多戰爭神話。
  • 1945年,奄奄一息的德軍莫名其妙地奮起,作最後一次返場加演
    Citino)譯:胡毅秉阿登攻勢對國防軍的迅速崩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因為按照前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將軍後來的評價,它「就像一個破產的人花掉自己最後一個銅板一樣」消耗了所有精心豢養的預備隊。儘管這樣,國防軍總司令部在1945 年元旦——它的最後一個新年——還是做出了非常符合預期的舉動:發動一場進攻。「北風行動」是緊接著阿登攻勢開始的。雖然很可能永遠都被籠罩在「守望萊茵行動」的陰影下,但是「北風行動」的規模幾乎和前者一樣大。
  • 二戰:德國進攻法國為何要繞道阿登森林?而沒有直接進攻法國本土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25萬人數字,除保安部隊,挪威籍黨衛軍偽軍部隊等,德軍國防軍常規兵力達到15萬人之多,而且前線退下來的休整部隊也一般會選擇在挪威休整,第25裝甲師,就是當時德軍駐防在挪威常設機動部隊之一,為什麼前期英軍的特種攻擊就引起的德軍高層如此重大的反應呢,原因就在於當時德國將近三分之二礦物資源都在自德軍佔領挪威地區,一但挪威有失德軍馬上就面臨全線崩盤,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兵力還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
  • 美軍二戰傷亡最慘一戰——突出部之役,德軍反擊殺傷美軍10萬
    凌晨5時30分德軍向面對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軍的盟軍發起猛烈火炮攻擊,德軍3個軍分北,中,南三路向阿登地區殺了過去,勢如破竹,其中中路軍居然成功的使用鉗形戰術包圍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第422和423團)並迫使他們投降,美國陸軍官方歷史寫道:「至少7,000人被損失在這裡,實際數字可能接近8,000人或9,000人。
  • 狡猾獵手,兇悍炮,為了大戰使勁造:憶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到1945年仍3月,該師的L/70(A)還剩下11輛,隨後參與了在巴拉頓湖最後的反擊;到4月該師僅剩下4輛L/70(A)。第3裝甲師在戰爭最後階段敗退到奧地利,並在5月10日向美軍投降。但因為補充坦克數量有限,第24裝甲團3營(第24裝甲團是德軍中少有的3營制裝甲團,一般而言戰爭中後期的裝甲團只有兩個營甚至一個營)只編成了兩個裝甲連,剩下的一個連得到了11輛L/70(A)應急。該部後來在東普魯士的格尼斯堡遭到蘇軍合圍,3月上報至剩下5輛L/70(A)。在被圍的最後時刻,第24裝甲師自毀了全部重裝備,殘部通過維斯瓦拉潟湖到達皮勞沙洲。
  • 蘇軍與德軍激戰布達佩斯,擦出火花的羅馬尼亞與匈牙利
    在聽到了這個作戰目標以後,羅馬尼亞官兵們一個個生龍活虎,羅馬尼亞軍在進攻匈牙利首都期間,戰鬥之頑強瘋狂震驚了蘇軍和德軍。 希特勒此時已經變成了賭徒心態,他在德軍成功控制了匈牙利以後,認為德軍將在匈牙利境內打一場出色的防禦反擊戰
  • 馬奇諾防線,人人都能想到德軍會繞道後方,為何法國卻沒想到呢?
    法國在歷史上,一直有著歐洲第一陸上強國的美名,因此在希特勒納粹政權上臺後,它也被視為是抵禦納粹的堅固橋頭堡,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從納粹德軍在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國開始,再到6月22日法國政府宣布投降,期間僅僅只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 不為人知的德軍二戰前軍官培養,合格的軍官跟坦克一樣重要
    在二戰前夕和二戰中,德軍的軍官一共分為五類,現役軍官、補充軍官、預備軍官、戰時軍官和退役軍官,其中補充軍官主要是負責補給和後勤的行政類單位,不負責指揮作戰單位。 預備軍官、退役軍官都很好理解,而戰時軍官只有等到戰爭開始後才會予以任命,這裡著重介紹一下現役軍官。
  • 二戰時期,德軍如果硬剛一波,能否擊破馬奇諾防線?
    當年,德軍為了突破馬奇諾防線,甚至發明了口徑非常大的臼炮以及古斯塔夫軌道列車炮。但是即便如此,在馬奇諾防線面前,德國人的信心依舊不足。德國也對此做過細緻的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以德軍現在的實力,根本無法突破馬奇諾防線。正因為如此,希特勒最終才採納了曼施坦因的方案,即由比利時和盧森堡南部的阿登森林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這樣就可以從英法聯軍防守最為薄弱的地方突破,直撲法國腹地。儘管這道堅固的防線沒有被攻破,但當德軍出現在它的背後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法軍以一戰老舊的思維迎戰新的戰爭形式又豈能不敗!
  • 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永久關閉」「一切順利」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先是橫掃歐洲大陸,然後閃擊蘇聯,造成了一場數千萬人傷亡的浩劫,最終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才逐漸恢復了平靜,在第75個歐洲勝利日時,英國公布了二戰德軍的最後密電。
  • 蘇聯英雄用生命重新定義,德軍王牌部隊在此折戟!
    蘇聯英雄用生命重新定義,德軍王牌部隊在此折戟!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期間,550萬法西斯德國軍隊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準備不足的蘇聯在戰爭初期接連敗退,德軍憑藉局部地區的優勢兵力和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在明斯克、肌膚等地發動鉗形攻勢,蘇聯軍隊損失慘重。
  • 它為何無法阻止德軍入侵?
    這就成為了德軍可以利用的一個漏洞。還有,當時的法國人認為德國人不可能穿越法國邊境的森林。這一帶的防禦工事也是極為薄弱。當時的貝當元帥意氣風發,自信滿滿,自認為森林是德國人無法穿越的。如果德軍想冒險走森林將會被法國人輕鬆的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中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