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風口不減 荷蘭公司Meatable融資1000萬美元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據外媒報導,荷蘭初創公司『Meatable』近日獲得了 1000 萬美元的融資,其中 700 萬美元來自天使投資人和其他投資者。

『Meatable』的天使投資人當中,有『TransferWise』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 Taavet Hinrikus,以及紐約風險投資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 Albert Wenger。剩下的300 萬美元則來自歐盟委員會。

『Meatable』是荷蘭一家人造肉初創公司,創立目的是節能環保。與人工培育動物相比,生產人造肉的碳排放量要小很多,因此『Meatable』的產品對環境更有利。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工業化農業的排放量佔14%至18%。據『Meatable』表示,使用可再生能源為設施供電,可以進一步減少與肉類生產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

具體來看,『Meatable』的產品有四個特點:

無抗生素:『Meatable』的人造肉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抗生素;保護樹木:工業化農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總量的 15%,養牛業會森林被破壞。『Meatable』可以讓用於生產肉類的土地量減少 99%;節約用水:使用傳統方法,生產1磅牛肉需要1,799加侖的水,『Meatable』可以讓用於生產肉類的水量減少了96%。沒有屠宰:在西方人的一生中,平均要吃的肉食量約等於 1,000 多隻動物。  『Meatable』從動物中採集組織,將其轉化為多能幹細胞,然後培養該細胞樣品。通過科學手段,讓細胞分裂成脂肪和肌肉,並將脂肪和肌肉混合在一起,生產出人造肉。

『Meatable』執行長 Krijn De Nood 說:在傳統畜牧業中,培養一頭母牛大約要花三年的時間,但『Meatable』可以在三周內完成整個肉類生產工作。

『Meatable』最早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人造牛肉,而如今,隨著全球豬肉價格上漲,『Meatable』公開表示,要將市場目標轉移到人造豬肉上。

『Meatable』的 De Nood 表示,新資金將用於加速其細胞樣品的開發。『Meatable』最初計劃於 2021 年開發的小型生物反應器,希望到 2025 年能夠擁有一個規模龐大的工廠,可以生產上千公斤的人造肉。

相關焦點

  • 「人造肉」頭部企業盤點:11家公司融資總額12.8億美元,多數為植物...
    「人造肉」公司全覽通過crunchbase資料庫,我們查詢到了全球與「人造肉」相關的公司,這些公司一共有11家,其中7家位於美國,荷蘭、以色列、加拿大、紐西蘭則各有一家,美國是「人造肉」公司的大本營。從「吸金」能力看,Impossible Foods奪得桂冠,累計融資金額高達近7億美元,Gardein 、Field Roast也有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11家公司整體融資約為12.8億美元,平均下來每家公司融資過億美元。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這不禁讓人想到雷軍的那句,「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圖源於網絡不少網友調侃如今炫富方式就是豬肉自由,更有人笑稱今年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就是7元一斤買了豬肉,3個月後,飛漲為20元一斤。豬肉的飛漲讓人造肉企業早早的嗅到了商機。9月6日,人造肉企業珍肉與雙塔食品合作推出了1000份人造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
  • AI公司 Neurala 獲1370萬美元融資 空間避障成為風口
    AI公司 Neurala 獲1370萬美元融資 空間避障成為風口  劉欣 • 2016-12-29 20:36:13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就目前已披露的信息來看,星期零的本次融資,是國內人造肉創業公司中目前金額最高的一輪融資。同時,投資方也是國內一線投資機構和國外人造肉和替代蛋白領域的知名投資機構。NCC最早的一支2,500萬美元的基金啟動於2016年,當時的投資階段是天使輪、種子輪、A輪,金額從5萬美元到100萬美元不等。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Impossible Foods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造肉企業,由前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派屈克布朗創立於2011年。目前該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的歐克蘭(Oakland)擁有首個大型食物製造工場,每月可以生產大約200萬磅植物製造的肉。目前他們的產品主要是牛肉,未來會繼續研發魚肉、豬肉、乳製品等。
  • 看好細胞培養肉,「人造肉」創企「SiCell」要用培育脂肪突圍
    「人造肉」是今年的一大風口。美國「人造肉第一股」 Beyond Meat 上市即暴漲 163%,點燃了市場熱情,國內隨即出現了一批相關產品,初創公司入局、電商平臺力推。今年 11 月 18 日,南京農業大學宣布培育出了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而在國外,「細胞培育肉」技術方向已經有了不少初創企業,例如36氪曾報導過的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最近完成了 1400 萬美元 A 輪融資;以培育牛肉為主,雞肉、蝦肉等方向上都有相關公司。
  • 人造肉上美國餐桌 從動物身上提幹細胞長出"肉「」
    2013年,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馬克·波斯特創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塊人造牛排。隨後,人造肉引來無數投資資金,眾多私營公司,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等在內的知名投資者,都對其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在推動其商業發展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
  • 人造肉,我們不是造假
    2019年對於喜歡吃豬肉的中國人來來說,逐漸有些吃不起了,不過近期有則新聞似乎給我們帶來好消息。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將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中國的人造肉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在豬肉吃不起的時候,人造肉市場即將開啟。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Beyond Meat一季度營收4020萬美元同比增長215% 但淨虧損持續擴大5 月 2 日,由比爾蓋茨投資的美國生產的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它也成為人造肉第一股。6月7日,根據Beyond Meat此次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Beyond Meat第一財季公司淨營收4020萬美元,同比上漲215%,高於分析師預期的3890萬美元,也高於公司此前預計的3800-4000萬美元;Beyond Meat還是持續虧損,一季度淨虧損660萬美元,每股虧損0.95美元,經調整後每股虧損0.14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570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人造肉第一股」火了,還要牽手阿里巴巴…
    7月1日,Beyond Meat宣布將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銷售其「人造肉」漢堡肉餅,標誌著該公司進入中國大陸的超市,今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盤前漲近10%。昨日(6月30日)收盤Beyond Meat上漲1.9%,至133.98美元。該股市值為83.4億美元,半年累積漲幅達77%。
  • 人類食物革命:人造肉第一股上市,為什麼比爾·蓋茨也看好
    2018年公司正式更名為「Beyond Meat,Inc」。2019年5月3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募集資金2.19億美元。快速成長起來的植物蛋白肉公司IPO之前,Beyond Meat已經累計融資1.64億美元。
  • 連線創始人|星期零Kiki:一年拿下3輪融資 植物肉憑什麼站上風口?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科創板日報》記者近日獲悉,中國植物肉創業公司「星期零」在2020年即完成了三輪融資,最新一輪A+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金額在上億元級別。植物肉到底是什麼?是如何生產的?中國的植物肉市場有多大?星期零的產品、渠道又是怎樣布局的?
  • 基因測序公司Phosphorus獲1000萬美元A輪融資,預防不孕不育
    7月27日,Phosphorus 宣布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FirstMark Capital領投,公司創始人及另外幾個天使投資人參投。公司計劃利用本輪融資壯大公司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和遺傳學家團隊,推動新的臨床試驗及軟體產品開發。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表示,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將穩步增長,將從2018年的46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4億美元,這片藍海市場吸引了眾多品牌加入。以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成功上市作為開端,麥當勞、賽百味等品牌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人造肉食品。
  • 模擬生物化學物理實驗室,VR創企Labster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
    文章相關引用及參考:venturebeat丹麥科技初創公司Labster已經完成了由Balderton Capital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映維網 2017年09月07日)丹麥科技初創公司Labster已經完成了由Balderton Capital領投的1000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2019年5月初,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人造肉第一股,其股價在當天即暴漲了163%。在上市之初,Beyond Meat的股價曾被投資者追捧一路上漲,然後就開始坐過山車,股價最低時曾跌破50美元一股(市值不到30億美元),最高時曾飆升到接近240美元一股(市值超過140億美金),投資者對它時而狂熱追求時而棄若敝履。
  • 為了讓你吃上「人造肉」 這些矽谷公司也是蠻拼的
    這裡提到的未來肉類是通過實驗室培育或植物加工而成的「人造肉」 (動物蛋白替代食品),而非傳統養殖場飼養出來的肉。如今已經有數十家這樣的「人造肉」創業公司。這些公司同人工智慧、區塊鏈、虛擬實境等一樣炙手可熱,好幾家的估值超數億美金,比爾·蓋茨、謝爾蓋·布林、楊致遠和李嘉誠都是其背後的投資人。吃人造肉,開無人車,已經成為矽谷的一個風尚。
  • 毫米波雷達技術公司Metawave完成1000萬美元融資
    據外媒報導,矽谷智能車載雷達公司 Metawave 已經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現代、豐田和汽車供應公司 Denso 等五家公司投資。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中的「智能車載雷達系統」。去年 9 月,Metawave 曾獲得了上汽資本7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 那個做人造蛋的公司,準備賣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食品創業公司 Hampton Creek :「他們將在 2018 年將人造肉推向超市,進行售賣。」 這家公司曾生產出人造蛋和植物蛋黃醬。最近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這次,Hampton Creek 所言的人造肉是一種完全在實驗室環境下,由動物細胞培養而成的素肉(Clean Meat)製品。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一家叫做的創業公司成功用動物細胞培養出了人造牛肉與雞肉。整個生產人造肉的過程就像植物種植。Memphis Meats 首先從動物身上提取切片,找到可以自我複製的細胞,這就是「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