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粑粑趙雷 - 歌手 第5期
月亮粑粑
兜裡坐個嗲嗲
嗲嗲出來買菜
兜裡坐個奶奶
……
對於湖南人來說,這段文字大概帶著語音。
本期《世界看湖南》
帶你回到兒時長沙的街頭
帶你重溫兒時長沙的歌謠
01
街頭巷尾的吆喝
幾十個不同的行當
就有幾十種不同的吆喝聲
每一個行當都是長沙人對美好生活的努力
每一種吆喝聲都寄託著手藝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隨著時代的發展
行業變遷 產業發展
記憶裡的吆喝聲也逐漸遠去
就在吆喝聲慢慢消失之時
藝術家伍仁斌出現了
他主動地收集起了街頭巷尾的吆喝聲
以前沒錢 他就用筆記下來 再自己練習
條件好了 就置備起錄音機 記錄一聲聲吆喝
近40年來
他把收集和保護吆喝聲當作責任
主動當起了文化的守護人
承擔起了這一份責任
讓這份老長沙的珍貴記憶
不至於在時間的浪潮中被越推越遠……
為了這吆喝聲得以繼續流傳
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存檔的錄音帶中
作為藝術家的他開始進行新的創作
自己填詞 自己編曲 自己組織
帶著家鄉的情 家鄉的音
一首首吆喝的大合唱隨之而出
走出了本子 走出了收音機
又一次回到了長沙的大街小巷
「這是一筆文化
這不是個人資產
這是屬於我們長沙的
一筆不能忘記的厚重文化遺產」
伍仁斌這樣說道
02
孩提時代的歌謠
「羞羞羞,刮豬油,熬白菜,放醬油」
「磨子磨,割子割,鏟子鏟,螞蟻子上山摳手板」
「點蟲蟲,蟲蟲飛,上山捉一對」
……
如果說老長沙的吆喝
蘊藏著大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那麼孩提時代的快樂
大概就藏在那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長沙童謠裡
作為非遺傳承人的蔡穎強
每次在童謠裡找到一個引子
就會花時間去找老人還原文字裡唱到的場景
有的童謠 一找就是快一年
他用一支筆
繪製著所有收集來的長沙童謠
通過簡易而富有色彩的畫作
展現出童謠的意境
把童年畫給大家「聽」
他將這一切作品
都視作回憶的珍寶
童謠或許是每人心中關於音樂最初的記憶
是襁褓裡母親的吟唱
是孩童時與玩伴的嬉笑
是上學路上 放學途中的歌謠
是無法忘卻的童年時光
簡單的旋律與文字裡
滿載著童年的色彩
收集童謠的同時
非遺傳承人的身份
也讓蔡穎強思考起了童謠的未來
他選擇性的將一些
經典的童謠作品進行創作
通過文創衍生品
為童謠文化謀求未來
▲圖為蔡穎強在進行創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富含著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構成了有別於其它城市的特色風格。
吆喝、童謠其實都是一種民間文學作品,是歷朝歷代長沙人民口口相傳的精神財富,不應該無聲地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加入保護、創新的隊伍裡,讓這些長沙記憶歷久彌新。
從熟悉到陌生
從陌生到習慣
不管你在長沙生活多久
這座城市啊
永遠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長沙記憶》
聽著小販的吆喝
哼著舊時的童謠
思緒似乎又飄回了從前慢悠悠的長沙街頭
曾聽著童謠入睡的你,還記得那些朗朗上口的文字和曲調嗎?快來評論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長沙記憶吧!
湖南山水人文/湖南經濟發展/湖湘精神
全面反映湖南兩型社會建設豐碩成果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
湖南國際頻道湖湘文化帶紀實性外宣窗口欄目
每周四18:20
世界看湖南,越看越好看!
監製/任帥
主編/黎晶
文案/湯雅雯 丁維理(實習)
編輯/湯雅雯 丁維理(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