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之馬超,沒有共情能力的人,自私起來有多可怕

2021-01-15 憑欄優讀

別把這個世界看錯了,還反說這個世界辜負了你!

五虎上將之中,個人最不喜歡的便是馬超,而且在個人的印象中,馬超的人物形象也是最弱的,總是說,我是我真的穿越回到了三國時代,我肯定要跟著劉備,興復漢室。但即便如此,馬超也是我的眼中釘,肉中刺,原因無他,馬超這個人,在我看來,自私自利之極,而且毫無共情心,這樣的人,我很不喜歡。

遊戲中的馬超插圖

歷史上的馬超,投降劉備,幫助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似乎便再也沒有什麼記載了,很多人都說劉備為了防止馬超做大,防止馬超跑回涼州自立,故意架空了馬超,故意不用馬超。在我看來,這個原因確實說得過去,不過我卻以為,很有可能是,心懷仁義的劉備本人,就看不慣馬超,只不過馬超和曹操是死敵,馬家又是漢朝名門,劉備需要他這塊牌子,才不得不接受馬超,還給與馬超高位。

劉備集團中,馬超很透明

不孝之人,辜負了這個世界對你最大的善意。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看到馬騰一家被曹操所殺,在西涼的馬超悲怒交加,痛不欲生,最終決定起兵報仇,覺得這樣的人,當然當得起五虎將的名頭。但是長大後看《三國志》,看相關的歷史資料,發現馬超造反和馬家人被殺的順序,好像被羅貫中給美化了。

《新三國》中的馬超

歷史上的順序是,馬騰投降了曹操,帶著全家上下三百餘口人入朝為官,命馬超繼續鎮守地方,說白了,就是馬家投降了曹操,馬超是曹操手下派去鎮守西涼的將軍,曹操只不過礙著情面,沒有派人去接管馬家的地盤而已。

只不過馬超不這麼認為,就這麼反了曹操,自立為西涼之主,還把馬騰的仇人韓遂請來,認韓遂當父親,說出了「馬超棄父,以韓將軍為父。」這樣的話來,要知道,韓遂可是殺了馬騰的老婆的,或許那人不是馬超的生母吧,但是馬超對於父親的仇人當自己的父親這事,似乎並不牴觸。

馬超插畫

再後來,馬超韓遂的西涼聯軍被曹操擊敗,馬超割地求和,終於得到了喘息的機會。結果第二年,馬超就又翻臉了,趁著曹操沒有防備,偷襲得手,進攻冀城,佔據了戰場主動權。也正是馬超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爾反爾,曹操把馬家三百餘口,包括馬超的父親馬騰,兄弟馬休,馬鐵等人,三族男女老幼,全部斬殺。

自己的父母兄弟,宗親族人,在馬超眼中,什麼都不是,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這些人的生死,都不重要。

一心殺馬超復仇的王異

無情之人,辜負了世界最美好的感情。

連自己父母兄弟都可以放棄的人,對於愛情,可能更加的不在乎吧,馬超的第一任妻子和他的長子,在冀城被攻克的時候,死在了城中。就連呂布都知道在徐州危機的時候,把家眷都轉移到下邳去,最後自己去下邳死守,但是馬超無所謂,自己的家眷留在危險的地方,沒關係,自己的計劃中不必考慮他們的安危。

潼關之戰

馬超的第二個妻子,或者說是小妾,連同小妾生的兒子,被他留在了漢中,讓張魯放心自己領兵出徵,可結果呢,到了成都,他覺得張魯不是幹大事的人,就地投降劉備,直接就放棄了自己的妻兒,結果就是後來張魯投降曹操之後,曹操把他的小妾當禮物賞賜給了手下,他的兒子,直接讓張魯給殺了。

對妻子無情,對子嗣無感,這樣的人,是自私到了什麼地步。

馬超水墨畫

不講義氣,出賣朋友只為自己。

有人會覺得馬超的行為,和《水滸》世界中的兄弟義氣很相似,什麼老婆孩子,父母高堂,和兄弟比起來,什麼都不算。那好,馬超這人,自己的兄弟朋友,一樣出賣!

馬超投效劉備之後,一直不被重用,而同樣不被重用的人之中,有個叫彭羕的人,和他馬超交好,而彭羕也是太輕易相信人了,也不知是不是當時喝了酒,說了句「你馬超是外放官,我是內應,我們倆若是聯合起來,天下不會平定不了。」

劉備是不會喜歡馬超這樣的人的

現在想想彭羕這話,怎麼看都是不得志的時候發的牢騷話,而且對你馬超說這種話,多半是信任你。而馬超怎麼做的人,彭羕剛走,他就把彭羕舉報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劉備和諸葛亮一商議,擔心彭羕造反,就把彭羕給殺了。

這就是馬超,對父母沒有親情,對妻兒沒有感情,對朋友沒有義氣,這樣的人在我看來,就是缺乏同理心,不會考慮他人,是自私到了極點的人,這樣的人,個人很是厭惡,歷史上的劉備是真的仁義之君也好,是偽裝了一輩子的偽君子也好,想來也絕對不會喜歡馬超這樣的人吧。

蜀漢五虎

冷漠,自私,缺乏同理心的人,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相關焦點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
  • 缺乏共情能力有多可怕!
    近日,在山西太原,一位交警為體驗盲人生活,便扮作盲人帶導盲犬一起乘坐公交車,不料卻被公交車司機趕下車,車上的乘客均無動於衷,甚至有乘客指責體驗者。眾所周知,導盲犬是溫順聰明、訓練有素的工作犬,它們能夠幫助殘障人士正常出行,而且導盲犬並不會傷害別人。
  • 「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一、「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 現在有很多育兒專家、父母都會提到「共情能力」,那麼「共情」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從字面上去理解它,就是「共同的情緒」,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他人遇到事情時,會跟他人有同樣的情緒,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
  • 三國中,真正能與關羽匹敵的2位大將
    關羽被後世稱之為武聖,在當時,關羽的武學修養和造詣也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關羽一生中,最精彩的戰例有幾個,比如關羽的處女秀溫酒斬華雄,比如關羽的代表戰斬顏良誅文丑,比如晚年負傷的情況下和龐德戰和等等,都廣為人知。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抗衡關羽,只有2位名將,及呂布和馬超。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01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 誰不喜歡有共情能力的人呢?
    共情能力在感情關係中彌足珍貴,但很多人沒有。何為共情能力?舉個例子:老婆對你說:【「老公,我今天逛街沒買到合適的衣服!」】大概會有如下幾個回答:1、展露決心:老婆我明天繼續陪你逛街吧!但是這幾個回答,都不是具有共情的回答。完美的答案很簡單,你只需要對她說:「老婆,我買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特別不爽!」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我理解你了。這句【共情回答】有什麼深意?共情最基本的原理是:讓人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視!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這裡有三個要點,分別是「資源交換」、「陌生人聚合」、「利益最大化」。我們一個一個來看。「資源交換」是橋梁,是把公司與公司,公司與人,人與人連結在一起的橋梁。就個人而言,一個人的任何能力,都可以在職場環境下,實現「資源交換」,比如你的專業技術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學習能力等等。「陌生人聚合」是前提,「利益最大化」是目的。
  • 三國裡面的「身高8尺」是有多高,想知道在三國裡,你有多高呢?
    在古代漢朝的時候,大家是按照尺這個單位來測量身高的,1尺大概是23.1釐米左右,那時候的人身高8尺大概是1米85,個頭那可真是不小。三國中寫的身高最高的人那是誰呢?當然就是「馬中的赤兔,人中的呂布」的呂奉先了。據古書中說呂布身高1丈,1丈是多少呢?
  • 人的共情能力反而讓我自相矛盾了?
    因為我接觸它雖然不多,但還是算斷斷續續看見它長大,它還算蠻聽話的了。回來這一個月我偶爾會給它準備吃的,偶爾會遛它出去走走。它只是一條狗,在目前的自然世界及食物鏈裡,它相對人類來說無疑是弱者,那弱者不應該更加被保護嗎?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她很想要安撫男朋友,卻不知道說些什麼,明顯感覺到自己語言的無力,「別難過了,會好起來的。」「別擔心,有我在。」對方好像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安慰。類似的事情總有發生,她在情感上的「木訥」讓男朋友也感覺無奈,在一起時間久了,男朋友也變得不願意和她交流了:「算了,說了你也不懂。」朋友很苦惱,明明很愛對方明明想要關心對方,可就是沒辦法給到貼心的安慰。
  • 共情時代:三個層次理解共情,學會給別人公平,有利於合作的進行
    這就是為什麼生物學家如此鍾愛俄羅斯套娃這種玩具,尤其是那種本身就有歷史象徵意義的。作者認為共情幾乎是和哺乳動物一起產生的,它的生物學基礎是一億年前就已經具備的,又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到了今天的樣子。所以很多動物也都有共情的能力,只是不見得有我們這麼發達、這麼多層次,但最核心的東西其實是一樣的。
  • 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是擁有三個特徵
    屠格涅夫:自私的人將如孤單單的不結果實的果樹,日見枯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是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的,人也是一樣,世界上也不存在於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或好或壞決定著面對生活中種種瑣事的態度。
  • 沒有共情能力,兩個人很難相處,一定要培養這種能力
    我以前還不是很理解,共情能力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能力。然後也不是很理解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到後來看了很多解釋之後才終於明白,共情能力說的是兩個人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三觀一致有一樣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對方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會得到同樣的回應。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道金斯並非別出心裁,他的觀點是社會生物學的一般觀點。  普通評論家沒有自己的理論,理論家說人都是自私的,報章雜誌便常把「人皆自私」當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自私自利的事例,當然舉不勝舉。
  • 孩子人緣差,對別人態度冷漠,可能是缺少「共情能力」
    1、人緣變差如果孩子沒有共情能力,那麼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會與別人保持距離,會給人留下一種特別冷漠的印象,孩子不拿出自己的真心,自然也就無法獲得別人的真心,導致孩子的人緣變得很差,大家都不願意和孩子交朋友。
  • 共情是一種能力,但很少人會 | 心理書籤 NO.56
    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經歷並對此作出反應的能力 - 《共情力》(長按可複製文字)在這個世界生活,總有一些我們設法擺脫,而無法擺脫的事情。比如工作、競爭、鄰裡關係、子女教育、社會責任這些事情。在用心應對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必須要面對另一個問題:壓力許多「成功」的人都曾發現,令別人羨慕的成功、社會地位,這些曾會給自己帶來幸福的東西,反而令自己在情感上被孤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沒有共情能力的演員,自然不會有觀眾緣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綜藝裡,藍盈瑩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明星,她在節目裡的表現出來的樣子好像不太討喜,很多人就很疑惑,為什麼藍盈瑩這麼沒有觀眾緣呢?有網友分析,可能是因為她在節目裡表現出來的樣子太沒有人情味。
  • 只有共情,不等於善良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精確地測量一個人的共情能力很困難。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研究發現,共情跟善行之間的相關性其實非常弱。相反,有證據證明,較高的共情能力會讓人在面對他人的痛苦時驚慌失措,做出荒謬的決定,而且往往會使人變得殘暴。
  • 心理學家: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是擁有這些特徵
    我們對朋友的需求都建立在彼此有共同興趣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沒人喜歡花費一大把的時間與精力去交一個滿嘴都是損話的人。當然,只有極度自私的人,才不會考慮他人,以滿足表達欲望為主,全然忽視身邊人的感受。例如,面對身邊朋友沒有做對的事情,情商高的人絕對不會當著眾人的面指出問題,而是會選擇私下與對方單獨探討,並以一種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