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許多國家經濟陷入衰退,有的甚至至今動蕩不安。這讓國際社會重新審視資本主義,讓《資本論》又一次在西方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不少西方輿論指出,「現在馬克思的魅力正在增加」、「馬克思當年的預言得到了驗證」。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09年,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奇蹟般地率先回升向好,總量達到3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1%,穩居世界第三位。再聯繫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同樣奇蹟般地保持了世界罕見的持續高速增長,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展示出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這也讓國際社會熱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模式。這些實質上又一次向世人生動而深刻地表明:馬克思主義是揭示規律、指導實踐的科學真理。
1.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最壯麗的日出。100多年來,沒有哪一種理論、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起到那樣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人類社會產生那樣深遠的影響。儘管時代發展波瀾壯闊,但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時代的旗幟;儘管人類歷史風雲變幻,但發展的總趨勢並沒有超出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基本規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共產黨宣言》發表1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於它具有科學的精神內核,具有時代的理論品格,具有實踐的本質特徵。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優秀思想成果、總結人類歷史經驗特別是工人階級革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立的科學理論。它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它的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在此基礎上它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它是關於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的思想體系,指明了人類社會的前進方向。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馬克思主義為人們觀察和分析事物、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種嶄新而深刻的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就在於與時俱進。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既堅決反對輕視和背離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又反對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和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他們總是善於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新的回答。在這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是光輝典範。馬克思主義既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體系,也包括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實踐中創造的優秀理論成果。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形成了包括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內的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不斷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真理來源於實踐,又被實踐所檢驗。有人藉口馬克思主義是產生於19世紀歐洲的革命理論,鼓吹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然而,歷史卻反覆印證著馬克思的名言:「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於19世紀,但沒有停留於19世紀;雖然產生於歐洲,但卻跨越歐洲,影響了全世界。馬克思主義一經產生,就與各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興起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極大地推動了最廣大人民的解放事業。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偉大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
回望近代中國,面對山河破碎、亡國滅種的危局,多少主義和主張都出場了,又都破滅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又都碰壁了。飽經磨難和上下求索,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個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繫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中國以自己成功發展的事實,生動地表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巨大力量。
再來看看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早在10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就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和實質。這場危機雖然呈現出與以往危機不同的特點,但從根本上說並未超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判斷和精闢分析。也正因為如此,甚至一些並不贊同馬克思主義的人也承認,馬克思主義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紐約客》雜誌說道:「只要資本主義存在,馬克思的著作就值得閱讀。」英國作家惠恩表示,「馬克思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一些西方政要則成了《資本論》的「熱情讀者」,希望從中找到危機的病症之根和解救之道,以「重塑資本主義」。也正因為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馬克思被評為全球「千年思想家」、「最偉大的哲學家」。
2.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所在,貫穿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掌握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是堅持和運用其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基本前提是澄清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的模糊認識。
馬克思主義始終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這就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胡錦濤同志強調,相信誰、為了誰、依靠誰,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共產黨宣言》莊嚴宣布:「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都立足於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類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追求。正因為這樣,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成為對人民大眾最有吸引力的強大思想武器。
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首先是對人民群眾有真摯的感情,關鍵是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根本是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要「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邊」,「如果不幫助人民,就是背叛馬克思主義」。人們常說,延安革命根據地政權「是陝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來的」,淮海戰役「是人民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改革開放「是適應人民願望、根據群眾創造搞起來的」。歷史一再啟示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才能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中。馬克思主義包含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基本觀點,比如,關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觀點;關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關於社會形態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基本觀點;關於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基本觀點;關於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的基本觀點;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觀點;關於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觀點;關於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觀點;等等。這些基本觀點,貫穿於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之中。
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的基本觀點,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有理想信念的支撐,方志敏「願把牢底坐穿」,雷鋒甘做「螺絲釘」,焦裕祿全心全意當人民的「公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體現。這一共同理想,把黨的奮鬥目標、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繫在一起,集中體現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現階段,堅定理想信念,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自覺踐行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
馬克思主義方法,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世界觀中包含方法論,方法論中滲透著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有機統一的。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澤東同志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工具看待,沒有什麼神秘,因為它合用,別的工具不合用。」在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加以概括,形成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儘管時代在不斷前進,形勢在不斷變化,馬克思主義仍然是觀察和解決當代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的思想武器,是我們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把握馬克思主義方法,關鍵是要把握唯物辯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唯物辯證,要求我們按照世界的本來面貌認識世界,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對立統一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堅持實事求是,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認識跟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中堅持真理、糾正錯誤,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堅持群眾路線,要求我們做到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調動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當前,改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各種問題和矛盾集中凸顯,更要始終牢記,真正的英雄是群眾,真正的力量在群眾。「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
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和貫穿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只有從立場觀點方法的統一中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實質,才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3.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歷史和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既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經驗,也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這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教科書。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根本的思想保證。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更加反映中國國情、切合中國實際、指導中國實踐。同時,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融合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華文化的特質、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堅持與時俱進,使之能夠順應時代發展、體現時代精神。「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類社會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探尋真理的過程永遠不會完結。作為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只有在不斷回答時代課題中作出應有的貢獻,也才能永葆生機和獨特魅力。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迫切需要我們在把握時代要求和挑戰中,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和理論闡釋。當前,尤其要圍繞黨和國家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圍繞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以新的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和應用。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人民大眾的理論。架起理論與大眾之間的橋梁,才能使科學理論產生威力。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必須「深入到群眾中去」。江澤民同志強調:「理論掌握了群眾,就能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著名哲學家艾思奇一本《大眾哲學》影響深遠,引領幾代人選擇了正確的人生道路。當年我們黨一個「打土豪、分田地」的號召,調動了億萬勞苦大眾轟轟烈烈開展土地革命的熱情;一個「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鼓舞了百萬雄師、億萬群眾「將革命進行到底」;一個「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是硬道理」深刻簡潔的論斷,激發了神州大地的無限生機。這些都充分表明,科學理論只有大眾化,才能成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關鍵是在普通百姓的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解答群眾思想困惑,反映群眾切身利益,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使抽象的理論邏輯轉變為形象的生活邏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歷史進程。我們黨明確而系統地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基於對馬克思主義精髓、本質和品格的深刻認識,進一步揭示了黨的理論建設的內在規律。
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這一理論體系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在於我們既沒有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更好地發揮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作用,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勃勃生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同樣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指引中國人民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創建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來源,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與發展,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是當今中國人民的福祉所在。我們說30多年來的「中國奇蹟」,說新時期波瀾壯闊、創造輝煌,說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歸根到底,靠的就是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正確指引。要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風險,必須始終堅持這一理論體系。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各國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完善了黨和國家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發展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我們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求我們真正用這一理論體系來觀察和分析問題,不斷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當前,我國思想理論領域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得到鞏固。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等重大問題上,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比如,宣揚極端自由化、全盤私有化等主張的新自由主義;宣揚指導思想多元化、「三權分立」、多黨制等西方民主思想的民主社會主義;歪曲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宣揚否定革命、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成就等觀點的歷史虛無主義;宣揚西方資產階級民主、自由、人權具有普適性和永恆性的思潮等。這些思潮,或以與馬克思主義完全對立的立場觀點來出現,或以割裂、曲解馬克思主義的形式來出現,或利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某些挫折、失誤來出現,或打著「學術探討」、「還原歷史」和「價值中立」等名義來出現。這些思潮,儘管說法不同,具體觀點不大一樣,但實質都是要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否定黨和人民歷經艱辛曲折、付出巨大歷史代價而選擇的正確理論和道路。正如鄧小平同志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不能搞資本主義,如果搞資本主義就會天下大亂,中國就會變成西方大國的附庸。」同時,也有人無視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質疑改革開放政策、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此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
面對當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西方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圖謀,我們必須保持理論上政治上的清醒堅定。要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覺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築牢思想防線,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切實做到在複雜的形勢中不忘記根本、不迷失方向,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保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要廣泛深入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教育,積極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輿論和文化產品佔領各種思想文化陣地,唱響主旋律,進一步形成主流思想文化的強勢,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要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斷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