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結出當代年輕人的三大快樂源泉:靠奶茶續命,靠拆快遞保持快樂,靠追星維持愛情幻想。可是有一天,當你發現連這些都不能給你帶來快樂時,你該怎麼辦呢?
停下來,覺察自己的狀態
要想知道自己去哪裡,先要知道自己在哪裡。同樣,當你不知道如何快樂起來,先要看到自己怎麼了。不快樂的原因常見以下三個。
01.面具戴的時間太長
小芳一直是個乖乖女,在家長眼中,從來不用操心,自覺學習,不會出去亂交朋友。在老師眼中也懂禮貌、認真學習。小美在朋友面前也很喜歡笑,很少和別人爭執,總是很謙讓。但是時間長了,小美晚上一個人時總是想哭,不知道為什麼哭。在朋友面前笑時也是真心的呀,為什麼想哭呢?她來諮詢心理師。
這樣的情況很常見,為什麼看起來都很好的自己卻總是想哭?因為你戴面具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自己也覺得就是那個在朋友眼中看起來一直很快樂的自己。其實你內心中有很多的不滿,父母只關心你的學習,從來不問你開不開心。說過一次自己可能有點抑鬱,他們說你想多了。和朋友說自己不開心,那麼覺得你在開玩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戴面具,特別是在陌生的環境裡。這樣可以彼此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使正常社交能進行下去。但是心中的悲傷、憤怒自己並不會消失,只會壓抑起來,讓人越來越失去活力。情緒只能讓它流動起來,讓它流走。真實地表達情緒就是一個好辦法。
02.逃避人際關係
心理學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關係的重要性。最早是研究兒童的心理 學家,比如溫尼克特為代表的客體關係理論,強調從嬰兒出生到整個一生,關係對於我們感受到存在感的重要性。後面的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主體間性的特點,我們與別人相關過程中是互相影響的。我們有機會彼此都變得更好。
所以,人際關係是我們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和環境基礎。當你開始逃避人際關係,整日待在家裡,要覺察自己出現的退縮行為。要努力去尋找這個時候你可以和誰聯繫。他/她不一定是至親好友,也可能只是你想關注的一個人。放心,每個人都想要別人的關注,所以你的主動聯繫不會是打擾,可以主動去溝通。
03.不相信自己會成功
不快樂的另一個原因是不 再相信自己會成功,放棄了變得更好的希望。如果不相信自己會成功,你所有的想法、做法都只是讓自己獲得短暫的舒服,它無法改變環境,也就沒有機會成功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相信自己會成功,至少是相信會變得更好,才會想到積極主動的方法去改變環境,才真的有機會變好。
反思過往經歷,尋找自己的快樂模式
還記得童年時的自己是怎樣獲得快樂的嗎?也許你幫媽媽做了事,幫同學個忙,都讓你很快樂。也許你自己在樹蔭下讀書,讀到精彩處自己哈哈大笑。或許是聽到一首入心的歌。或者,僅僅是一個場景,讓你很安心。比如躺在老家自己熟悉的床上,或者老家門前那棵大樹,或者想像中的一片草地,都會讓你的心安靜下來,找到那種平靜的快樂。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曾經有過的快樂,去總結什麼事情能讓自己快樂。有些快樂並不需要花錢。
專注會帶來快樂
美國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是指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心流會讓人感到分外的快樂,原因在於專注與投入。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專注與投入,就會暫時放下所有其它的煩惱與焦慮。人活著不可能沒有煩惱與焦慮,但是能做到的是減少焦慮對自己的影響和所佔的比例。焦慮是對於沒有發生的事情的擔心,既然沒有發生,你擔心的多少與擔心的事發生的概率和時間沒有什麼影響,而你想的越多,對自己的影響越大。所以,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的幸福與快樂,並不是逃避,而是生活的智慧。24小時的擔心並不能解決問題,活在當下,讓自己放鬆,再拿出一部分時間集中精力去處理問題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如何活在當下,專注與投入呢?
01.看書
書的種類包羅萬象,種有一款適合你。書就是美食一樣,你想要的口味應有盡有。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最好是帶著問題,帶著探索答案的期待去看書。這樣才能投入、專注於書中的內容。
02.運動
運動也是一個忘卻煩惱的好方法。因為運動時,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體上,說到底人對自己最感興趣。所以,運動時更容易投入地關注自己。
03.創作
創作可以是藝術品,可以是寫作,也可以是美食。自己製作一杯手磨咖啡,聞到滿室的咖啡香,還會想別的事情嗎?
正如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思就是一種專注的狀態。這個時候你就會有存在感,也可以說有了一種意義感。生命本身沒有意義,但是我們尋找生命的意義的過程卻很有意義。每個人都可以賦予生活自己的意義。這些意義並不需要花錢得到,那你願意開始行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