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四首最精緻的小詩,寫盡最特別的月亮
描寫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我們隨口就會說出好多: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張若虛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等;但是今天小編特意精選了四首帶有月的五言詩來跟大家分享,這幾首詩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各具風採,是五言詩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名篇。
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潔白的月光籠罩著整個長安城,千家萬戶都傳來搗衣聲。秋風吹不盡思念遠在玉門關親人的親情。敵人什麼時候才可以消滅,使得我的丈夫早日回家。
李白這首詩是沿用舊樂府而作的新詩。如果不看全詩,光一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一美好的畫面不知會迷倒多少人,反正我在第一次看到這句詩的時候就被這種美妙清涼的意境所打動,深深喜歡上了這句詩。然而後面的幾句卻畫風突變,再將第一句詩結合整篇品讀時,感受到的只有憂傷與無奈。
我國古代平民多是自製衣服,所以在換季時婦女們都會給徵人們製衣,因而搗寒衣也便成了思念的象徵。李白不愧是詩仙,他的寫作手法總是與眾不同。這首小詩借這「萬戶搗衣聲」既寫出了偉大的愛情和親情,也體現了動蕩的時局與政治;「萬戶」二字足見徵人之多和社會徵戰的頻繁,再加每一句的層層渲染,使得整首詩的藝術魅力令人叫絕。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舟停靠在煙渚邊,暮色降臨後使得客愁又湧上心頭;野曠邊的樹木低接幕天,清澈的江水之上明月同人是如此親近。
孟浩然這首小詩很是著名,一共四句,四句就是經典。此詩前兩句先直接點明了地點和人物心情,其中「客愁」二字抒發了詩人常年在外的孤獨與迷茫。後兩句是對景色的描寫,臨摹得細緻入微,從側面烘託出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江清月近人」這一名句通過月與人之間的距離,把月亮寫得柔美又可愛,充滿人情味兒;詩人是孤獨憂愁的,而此時的月卻是如此解意,主動親近與人。其實詩人在這裡通過這月傾訴了思鄉之情,把一片鄉愁都寄托在月亮上,使得這月別有韻味可讀,成就了千古以來最「近人」的月亮。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一邊彈琴一邊嘯吟,沒人知道我在這深林之中,只有這明月陪伴著我。
詩佛王維屬於最有名的山水詩人,這首小詩充分詮釋了他「詩中有畫」的特點。作者運用極其樸素的語言將一種清幽脫俗的意境塑造出來,字裡行間滿是清涼之感;在幽深的竹林間,只有月兒陪伴著詩人彈琴、吹口哨,好不自在!這種美妙的藝術效果,不僅體現了作者有的匠心,更具有讓讀者洗滌心境的藝術力量,每次吟來都有神清氣爽之感。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大漠的沙子如雪一般寒冷,燕山月亮的形狀如彎鉤一般,什麼時候才可以讓我的馬佩戴上黃金轡頭,讓我騎著它去殺敵立功。
這是詩鬼李賀的一首盪氣迴腸的小詩。這首詩中的月則是出現在沙場,它形如彎鉤自帶蒼涼悲壯之感;詩人通過對眼前之景和內心獨白的描寫,抒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懷,也把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慨宣洩出來;整首詩豪邁激昂,語言鏗鏘有力,讀來振奮人心。
以上幾首有月的小詩,把這普通的月亮寫得格外精彩別致,不愧是經典名篇;不知大家是否喜歡,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一起討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