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四首最精緻的小詩,寫盡最特別的月亮

2020-11-22 一號詩巷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四首最精緻的小詩,寫盡最特別的月亮

描寫月亮的詩句數不勝數,我們隨口就會說出好多: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張若虛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等;但是今天小編特意精選了四首帶有月的五言詩來跟大家分享,這幾首詩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各具風採,是五言詩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名篇。

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潔白的月光籠罩著整個長安城,千家萬戶都傳來搗衣聲。秋風吹不盡思念遠在玉門關親人的親情。敵人什麼時候才可以消滅,使得我的丈夫早日回家。

李白這首詩是沿用舊樂府而作的新詩。如果不看全詩,光一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一美好的畫面不知會迷倒多少人,反正我在第一次看到這句詩的時候就被這種美妙清涼的意境所打動,深深喜歡上了這句詩。然而後面的幾句卻畫風突變,再將第一句詩結合整篇品讀時,感受到的只有憂傷與無奈。

我國古代平民多是自製衣服,所以在換季時婦女們都會給徵人們製衣,因而搗寒衣也便成了思念的象徵。李白不愧是詩仙,他的寫作手法總是與眾不同。這首小詩借這「萬戶搗衣聲」既寫出了偉大的愛情和親情,也體現了動蕩的時局與政治;「萬戶」二字足見徵人之多和社會徵戰的頻繁,再加每一句的層層渲染,使得整首詩的藝術魅力令人叫絕。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舟停靠在煙渚邊,暮色降臨後使得客愁又湧上心頭;野曠邊的樹木低接幕天,清澈的江水之上明月同人是如此親近。

孟浩然這首小詩很是著名,一共四句,四句就是經典。此詩前兩句先直接點明了地點和人物心情,其中「客愁」二字抒發了詩人常年在外的孤獨與迷茫。後兩句是對景色的描寫,臨摹得細緻入微,從側面烘託出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江清月近人」這一名句通過月與人之間的距離,把月亮寫得柔美又可愛,充滿人情味兒;詩人是孤獨憂愁的,而此時的月卻是如此解意,主動親近與人。其實詩人在這裡通過這月傾訴了思鄉之情,把一片鄉愁都寄托在月亮上,使得這月別有韻味可讀,成就了千古以來最「近人」的月亮。

竹裡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一邊彈琴一邊嘯吟,沒人知道我在這深林之中,只有這明月陪伴著我。

詩佛王維屬於最有名的山水詩人,這首小詩充分詮釋了他「詩中有畫」的特點。作者運用極其樸素的語言將一種清幽脫俗的意境塑造出來,字裡行間滿是清涼之感;在幽深的竹林間,只有月兒陪伴著詩人彈琴、吹口哨,好不自在!這種美妙的藝術效果,不僅體現了作者有的匠心,更具有讓讀者洗滌心境的藝術力量,每次吟來都有神清氣爽之感。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大漠的沙子如雪一般寒冷,燕山月亮的形狀如彎鉤一般,什麼時候才可以讓我的馬佩戴上黃金轡頭,讓我騎著它去殺敵立功。

這是詩鬼李賀的一首盪氣迴腸的小詩。這首詩中的月則是出現在沙場,它形如彎鉤自帶蒼涼悲壯之感;詩人通過對眼前之景和內心獨白的描寫,抒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懷,也把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慨宣洩出來;整首詩豪邁激昂,語言鏗鏘有力,讀來振奮人心。

以上幾首有月的小詩,把這普通的月亮寫得格外精彩別致,不愧是經典名篇;不知大家是否喜歡,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一起討論學習!

相關焦點

  • 中秋月亮「瘦臉」了!今晚陪娃賞月,這些小竅門請收好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今天,中秋與國慶「喜相逢」,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賞月是重頭戲之一。不過,今年的中秋月有點特別——中秋最圓月「瘦」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據紫金山天文臺消息,今年中秋月亮最圓的時間在10月2日的5時5分。目前看,今日中秋夜,天氣非常不錯,多雲到晴,雲量不多,幾縷薄雲更添賞月趣味。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導讀:月有陰晴圓缺,描寫月亮的句子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種,那麼你知道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嗎?古人對於月亮的描述寄託了很多情感,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來看看吧。
  • 無情最是天上月——淺談《紅樓夢》裡的詠月詩
    其實,書中寫月亮意象,更多還是體現在人物的詩詞歌賦裡,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三處詠月詩。一、賈雨村的「小人之月」書裡第一回,便是賈雨村的兩首詠月詩,首先一首是五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讓人簡直如脂硯齋一般,忍不住要在他的詠月詩旁,大書一句:我為明月一大哭!二、香菱的「離別之月」香菱的前半生是英蓮,後半生是秋菱。只有在大觀園,那短暫而珍貴的一年半載,她才是香菱,才是那個一心渴望過著吟詩作對的精緻文藝生活的小女子。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於詩詞中尋找月亮的足跡
    《長恨歌》中這短短的十四個字,將傷心斷腸的心事描繪得十分生動,離開行宮望見那月光只覺是傷心顏色,這裡的月亮所象徵的含義便是孤清冷寂,給人一種深深的寥落之感,月亮生在暗夜之中,它灑向人間的光輝遠不及太陽的千分之一,可是我們不能沒有月亮,因為只有月亮能寄託我們這樣淡淡憂傷的情絲,也只有月亮能在詩詞中扮演這樣的角色。「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你最喜歡哪一首?
    茫茫的一片海水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天涯路遠,卻可以共同欣賞。多情的人都怨恨月色漫長,整夜思念親人無法入眠。熄滅蠟燭愛惜這滿屋的月光,感覺夜深露重披上衣服。不能把美好的月光捧給你,只希望能夠和你在夢中相見。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從「搗衣杵」到「洗衣機」,洗衣工具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根據考古界的發現,目前有關洗衣最古老的記錄出現在一幅繪於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壁畫上。在這幅壁畫上,詳細繪製了六名洗衣的男子:兩人在河水中搓洗衣物,兩人將洗好的衣物擰乾,兩人將擰乾的衣服摺疊起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國先民發明的「搗衣杵」可謂是史上最早的洗衣機。就像搗藥一樣,古人將衣服放在石砧上,然後,用木棒進行敲打,靠棍棒的力量帶動水流,將汙漬洗滌出來。直到唐代,中國人的洗衣方式仍是以「搗衣」為主。
  • 詩說節氣,古詩詞中的「白露」
    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球,因色白而稱「白露」。此時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民間常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之快。還有句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岑參當時為右補闕,官階是從七品上,屬中書省。賈至為中書舍人,官階是正五品上,是岑參的頂頭上司。因此,岑參的和詩寫得工穩精到、中規中矩,既表現出對長官的恭敬稱揚,又展示了自己的才華。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南宋詩人在《滄浪詩話》中有這樣一段話: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雖然不完全正確,但這也確實是原因之一。唐朝的科舉考試中最主要的科目有兩個,一是「明經科」,二是「進士科」。
  • 馬致遠這組曲共四首,分別寫杭州西湖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五陵,指指建在長安附近,渭水北岸的漢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即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太平寰宇記》卷廿六云:「漢初,徒關東豪族以奉陵邑,長陵、茂各萬戶。」漢代帝王營建陵基,往往將富家豪族、皇親貴成安置在附近居住,故五陵兒泛指貴族子弟。 管弦觸水:指管弦彈奏的樂聲在湖上飄蕩。管弦,管樂和弦樂。鶯花市:指鶯啼花開的春色迷人之處。
  • 讀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關於月亮的詩詞,哪句最得你心?
    中秋,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團圓佳節。八月十五,賞月飲酒,思念遠方的親人。但在民間,又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俗語。賞過了昨晚的明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月色」吧。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幾經貶謫,最遠甚至到了當年荒無人煙的海南。然而,東坡先生天性曠達,真正是把酸甜苦辣都過成了詩。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道盡了人生真諦。如果窮通難料,那就不妨細細品味生命的每一種饋贈吧!至少,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值得牽念的人。那就是幸福!
  • 超級月亮又來了,你知道的吟誦月亮的詩句又有哪些呢?
    古往今來,沒人能夠逃過月亮的「魔掌」。無論是老是少,無論是男是女,無論國外國內,月亮就在那裡,讚美月亮的心也就在那裡。人們月亮總是把月亮當作寄託情感的工具,有文化的人讚嘆月亮美輪美奐,沒文化的人也能來一句,太美了!有詩意的人甚至可以吟誦出一首小詩!
  • 史上最豪壯的一首詠菊詩,滿城盡帶黃金甲,詩人差點滅了大唐!
    張藝謀有部電影叫《滿城盡帶黃金甲》,這片名來自於唐代黃巢《不第後賦菊》一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 《宋詞三百首》最獨特的一首詞,把一種蟲子寫的如泣如訴!
    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從詞序中可知,姜夔與好友張鎡聽到夜間蟋蟀之聲,相約作詞賦之。張鎡先作了一首《滿庭芳·促織兒》辭藻華美,清新雋永,寫盡了蟋蟀之形。而姜夔則徘徊幽思之後寫下了這首《齊天樂·蟋蟀》,寫盡了蟋蟀之聲,可謂一時瑜亮。不過姜夔詞以蟋蟀之聲相寓,寄託家國之痛、人間哀思,似乎境界上更勝一籌!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唐朝的詩人身上其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憂愁之感,很多的詩人他們筆下都營造出了一個孤獨的世界,其實這也正是文人們的一種通痛,往往在春天的時候會悲春,看到世間萬復開始復甦,大地有了勃勃生機,小草開始重新生長出新的嫩芽,百花開始綻放,可是對於這些文人們來說,他們則是會認為這一切無非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消失,為此內心自然而然地會傷感,會有一種孤獨之感;那到了秋天看到大地一片肅殺
  • 月亮忘記了?慢讀古代詠月詩
    月亮,多麼美麗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們無不愛月、賞月、詠月。中國詩歌史上究竟有多少詠月詩作,如同「明月幾時有」一般令人難以作答。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便是自古詠月詩人多,詠月詩更多。「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詩經·齊風·雞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見《詩經·陳風·月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詠月詩句。從詠月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別名、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