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給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戰,學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識顯著增強,傳統的高壓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靈驗;學生的人格需求和個性發展呼喚尊重和關注,傳統的被管理受監督的地位正在動搖;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動範圍日益擴大,傳統的一元化封閉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我們常想為什麼我們的德育這樣不入人心?為什麼我們的德育這樣矛盾重重?偶讀《聽張瑞敏的聲音》頓時茅塞頓開。為什麼我們的德育不能像海爾一樣深入人心呢?我們能不能像做品牌一樣做我們的德育呢?品讀張瑞敏的核心理念我想答案是可行的。下面我就張瑞敏的幾點核心理念結合我們的德育實際談談我的幾點粗淺看法。
研究顧客需求是品牌經營的第一要務,研究學生需求是思想教育成功的第一要務
顧客是上帝,研究顧客的需求是品牌經營的制勝法寶。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研究德育往往關注的是德育內容的完善、德育方式的更新、德育情感的培養。可是我們有多少次問過我們的學生他們最需什麼?他們最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又最喜歡怎樣的德育方式呢?這樣造成德育和學生實際需求的反差,德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為此我們在德育工作中就應轉變觀念將學生當作上帝,研究他們的需求,應需而動設計我們的德育工作,這樣就能將我們要他做變成他們自己的確實需要。摸底調查發現高一年級的新生最困惑的是怎樣認識新同學?怎樣融入新集體?我們就可以開展《交際你我他》的知識講座,班級開展《我是班級新成員》主題活動,年段開展《秀出你自己――自我簡介設計大賽》學生在活動中既展示了自我又在活動中得到各種德育情感體驗。高三學生畢業時最困惑的就是志願選擇,我們在志願指導的前期進行《文科生更有前途還是理科生更有前途》《熱門更易成為成功者還是冷門更易成成功者》的大討論和辯論賽。學生在主動的需求中討論現實的選擇,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了理想教育,辯證的看待成才和社會需要的關係,將空洞的信念教育變成了活生生的理性思辨。
沒有一成不變的品牌,更沒有一成不變的思想教育――創新是思想教育成功的關鍵
海爾的成功就在其隨技術的更新而不斷更新,隨顧客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精進,緊跟時代脈搏。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方式更沒有一成萬年的德育模式可學。所以德育創新是我們每個德育工作者的必備素質。以往我們一講革命傳統教育就想到掃烈士墓,唱革命歌曲,看愛國影片。我們很少考慮學生是否已經認同我們的活動,一份小調查顯示我們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學生已經不願意參加類似的活動。為此我們結合濯田素有「紅色小汀洲」的優良傳統,研究開發了濯田紅色之旅一日遊的特色活動。每學期向全校招聘義務講解員、導遊20名舉行公開的選拔賽,結果報名人數火爆,找老師查找濯田革命歷史的人有之,要老師幫忙修改解說詞的有之,全校掀起一股學革命傳統爭做文明解說員的熱潮。結合毛澤東動員濯田農民起義處(樟樹下)-紅旗躍過汀江(水口渡口)-何叔衡烈士就義處-張赤男故居路線我們還開展了採風徵文、素描、水彩大賽讓學生在喜聞樂道中感受革命傳統教育。創新改變的是我們的德育,為我們贏得學生。
品牌用廣告讓你入眼入心,思想教育用行動刻寫人生
好的廣告語讓品牌傳承世間,好的人生警句則讓人受用一生。怎樣讓好的德育素材定格我們的眼球,定格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做法是(1)建設文化長廊,盡收學生作品,體驗成功,滌蕩靈魂。(2)每班每月在班級前帖人生格語均由學生完成,每天吟誦三遍。如我們這個月的格言是: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經逝去、今天很快過去、明天即將過去。好好珍惜吧,人生只有三天。(3)改課間操為跑操,在跑操時喊口號「腳踏實地、奮勇拼搏、濯中學生、潛力無窮、自強不息、我要成功」我們就是通過這些方法讓德育理念時時入眼、處處入心。
品牌的形成要環環相扣,思想教育的落實要人人負責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知思想教育不是哪個部門的問題,而是人人有責的,我校採取了「黨委-團委-團員」「校長-政教處-班主任-學生」兩線並行,另外我們還將全校的一千多名學生承包給120多名老師,實現行政班、責任班的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還成立了音樂、體育、美術特色班班主任。要求每位教師和學生每月談一次話,每月和學生家長通一次話,檢查一次學生作業,每學期家訪一次,每學期寫一次信給學生。這樣使教師處處有所為,學生處處有所管。德育無處不在,教育無處不在。另外我們還加強了對家長的培訓,學校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利用家長學校普及家教知識,推廣家教成功經驗,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與社區聯繫,建立革命傳統教育與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德育社會實踐活動。針對學生身心發展存在的問題,定期請校外輔導員來校舉辦知識講座,共同探討學校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優秀品質與生活能力的形成,在發展中生活,在生活中發展。
思想教育工作就應象經營品牌一樣要將學生的需求吃透,抓住創新關鍵,讓德育入眼入心,只要我們人人負責,只要我們處處留心相信我們的德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實效。
以上所述,只是一家之言,提出來供大家共同探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育人為本;育人大計,「正心」為本。新課程背景下,打開學生「心鎖」,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任務,僅靠幾位專兼職德育教師的努力肯定是無法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共同關注和參與德育教育,去找準並用好這把鑰匙。讓我們共同為發展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出謀獻策,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