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幾點思考

2020-11-29 含森有話

新課程給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戰,學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識顯著增強,傳統的高壓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靈驗;學生的人格需求和個性發展呼喚尊重和關注,傳統的被管理受監督的地位正在動搖;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動範圍日益擴大,傳統的一元化封閉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我們常想為什麼我們的德育這樣不入人心?為什麼我們的德育這樣矛盾重重?偶讀《聽張瑞敏的聲音》頓時茅塞頓開。為什麼我們的德育不能像海爾一樣深入人心呢?我們能不能像做品牌一樣做我們的德育呢?品讀張瑞敏的核心理念我想答案是可行的。下面我就張瑞敏的幾點核心理念結合我們的德育實際談談我的幾點粗淺看法。

研究顧客需求是品牌經營的第一要務,研究學生需求是思想教育成功的第一要務

顧客是上帝,研究顧客的需求是品牌經營的制勝法寶。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研究德育往往關注的是德育內容的完善、德育方式的更新、德育情感的培養。可是我們有多少次問過我們的學生他們最需什麼?他們最關注的是什麼?他們又最喜歡怎樣的德育方式呢?這樣造成德育和學生實際需求的反差,德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為此我們在德育工作中就應轉變觀念將學生當作上帝,研究他們的需求,應需而動設計我們的德育工作,這樣就能將我們要他做變成他們自己的確實需要。摸底調查發現高一年級的新生最困惑的是怎樣認識新同學?怎樣融入新集體?我們就可以開展《交際你我他》的知識講座,班級開展《我是班級新成員》主題活動,年段開展《秀出你自己――自我簡介設計大賽》學生在活動中既展示了自我又在活動中得到各種德育情感體驗。高三學生畢業時最困惑的就是志願選擇,我們在志願指導的前期進行《文科生更有前途還是理科生更有前途》《熱門更易成為成功者還是冷門更易成成功者》的大討論和辯論賽。學生在主動的需求中討論現實的選擇,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了理想教育,辯證的看待成才和社會需要的關係,將空洞的信念教育變成了活生生的理性思辨。

沒有一成不變的品牌,更沒有一成不變的思想教育――創新是思想教育成功的關鍵

海爾的成功就在其隨技術的更新而不斷更新,隨顧客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精進,緊跟時代脈搏。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成功方式更沒有一成萬年的德育模式可學。所以德育創新是我們每個德育工作者的必備素質。以往我們一講革命傳統教育就想到掃烈士墓,唱革命歌曲,看愛國影片。我們很少考慮學生是否已經認同我們的活動,一份小調查顯示我們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學生已經不願意參加類似的活動。為此我們結合濯田素有「紅色小汀洲」的優良傳統,研究開發了濯田紅色之旅一日遊的特色活動。每學期向全校招聘義務講解員、導遊20名舉行公開的選拔賽,結果報名人數火爆,找老師查找濯田革命歷史的人有之,要老師幫忙修改解說詞的有之,全校掀起一股學革命傳統爭做文明解說員的熱潮。結合毛澤東動員濯田農民起義處(樟樹下)-紅旗躍過汀江(水口渡口)-何叔衡烈士就義處-張赤男故居路線我們還開展了採風徵文、素描、水彩大賽讓學生在喜聞樂道中感受革命傳統教育。創新改變的是我們的德育,為我們贏得學生。

品牌用廣告讓你入眼入心,思想教育用行動刻寫人生

好的廣告語讓品牌傳承世間,好的人生警句則讓人受用一生。怎樣讓好的德育素材定格我們的眼球,定格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做法是(1)建設文化長廊,盡收學生作品,體驗成功,滌蕩靈魂。(2)每班每月在班級前帖人生格語均由學生完成,每天吟誦三遍。如我們這個月的格言是: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經逝去、今天很快過去、明天即將過去。好好珍惜吧,人生只有三天。(3)改課間操為跑操,在跑操時喊口號「腳踏實地、奮勇拼搏、濯中學生、潛力無窮、自強不息、我要成功」我們就是通過這些方法讓德育理念時時入眼、處處入心。

品牌的形成要環環相扣,思想教育的落實要人人負責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知思想教育不是哪個部門的問題,而是人人有責的,我校採取了「黨委-團委-團員」「校長-政教處-班主任-學生」兩線並行,另外我們還將全校的一千多名學生承包給120多名老師,實現行政班、責任班的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還成立了音樂、體育、美術特色班班主任。要求每位教師和學生每月談一次話,每月和學生家長通一次話,檢查一次學生作業,每學期家訪一次,每學期寫一次信給學生。這樣使教師處處有所為,學生處處有所管。德育無處不在,教育無處不在。另外我們還加強了對家長的培訓,學校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利用家長學校普及家教知識,推廣家教成功經驗,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與社區聯繫,建立革命傳統教育與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德育社會實踐活動。針對學生身心發展存在的問題,定期請校外輔導員來校舉辦知識講座,共同探討學校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優秀品質與生活能力的形成,在發展中生活,在生活中發展。

思想教育工作就應象經營品牌一樣要將學生的需求吃透,抓住創新關鍵,讓德育入眼入心,只要我們人人負責,只要我們處處留心相信我們的德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實效。

以上所述,只是一家之言,提出來供大家共同探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育人為本;育人大計,「正心」為本。新課程背景下,打開學生「心鎖」,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的任務,僅靠幾位專兼職德育教師的努力肯定是無法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共同關注和參與德育教育,去找準並用好這把鑰匙。讓我們共同為發展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出謀獻策,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相關焦點

  • 關於網際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所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基於對當前網際網路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思考在網際網路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在大中小學思政理論課一體化的視野下,明確高校思政課的定位  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新技術、新資源、新方法、新觀念,但課堂教學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應堅守自己的陣地。如何才能堅守自己的陣地?這是一個可以從多角度闡釋的問題,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在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視野下,明確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特殊性。
  •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摘要:高校學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矛盾和困境,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接受行之有效的教育。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既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主觀需要。
  • 新高考背景下學校課程制度建設
    在新高考背景下,立足於學校課程制度,根據課程運作環節提出課程規劃制度、課程實施制度、課程評價制度、課程管理制度、課程資源開發制度以及校本教研製度這六個建設維度。推進課程制度建設的策略是:堅持生態性原則、顯性規範與隱形指導相結合的原則;以相應的課程政策、課程理論和新制度教育學理論為指導;精準把握學校現狀,保證課程制度建設的準確性與全面性;克服集體無意識,重視學校的變革力量。
  • 華中師範大學「四個維度」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華中師範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把立德樹人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各環節,堅持思想引領、全員協同、特色凝練、陣地融合四個維度,切實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引領把好「方向舵」,推進課程育人一體化。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畫好課程建設藍圖,推進多元課程一體化育人。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歸根到底是「全課程、全員育人理念」沒有完全樹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高、實、嚴、新」
    近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他在視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應用研究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科學史的教學現狀和應用價值,對當前生物學教學研究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1.生物科學史的應用啟發 3.1教師應加強科學史學習與沉澱 生物科學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要用好這一資源,教師需要有完整、系統的科學史儲備。
  • 《大學教育》雜誌屬於什麼級別期刊官網投稿版面費多少知網收錄嗎
    欄目設置教育研究、教學探討_工農醫林、教學探討_數理化生、教學探討_文史思政、教學探討_經濟與法律、教學探討_德育心理、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師資建設、研究生教育、學校管理黨建與學生工作新時代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思路
  •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通過名師講壇、輔導報告、立項研究等系列方式,多層次、多角度「浸入式」宣講、解讀、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門研究機構,努力在研究闡釋、理論創新上取得新成果。三是推動師生送十九大精神進基層。舉辦「90後心中的十九大」學生講思政課展示活動,組織優秀學生代表走上講臺。組織150名優秀博士生和千餘個「學習小組」在思政課教師指導下開展宣講。
  • 新時代背景下的美育基因重組
    這是2015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之後,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     世界範圍內,各國美育學者在第三次數位技術革命帶來的大數據時代浪潮下,從哲學、文化學、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民族學等角度出發,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重新審視教育,提出美術教育理應促進公平正義、社會團結和全球可持續發展。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秦若時,趙勁松(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北京100084)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高校逐步探索出多種在線教育模式。文章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倫理課程為例,介紹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方式探究與實踐環節延伸。線上課程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並舉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可為進一步開展工程倫理融合式教學奠定基礎。
  • 網際網路+背景下80、90後青年員工思想動態與工作積極性提升研究
    在此背景下,青年員工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各種矛盾和問題顯現,員工思想建設和工作積極性提升面臨著新的挑戰。為分析掌握廣州供電局青年員工主流思想傾向及工作訴求,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廣州供電局組織發起了本次「網際網路+背景下80、90後青年員工思想動態及工作積極性現狀」調研活動。
  • 加強教學體系建設 增強幹部教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摘要]《2018—2022年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是新時代對幹部教育培訓的新要求新謀劃,政治性、時代性、系統性和操作性很強,是當前乃至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施工圖」。幹部教育培訓機構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加強幹部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對於加強和改進當前的幹部教育、貫徹落實《規劃》要求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二是涉及具體藝術作品的理論講授時,一定要結合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家特點,深挖其思想根源和創作過程,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以入腦入心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藝教育教學工作中。三是深挖音樂、美術、舞蹈等細分藝術門類的發展歷史和中外比較,教導學生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 延安抗大精神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在培訓中通過集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在梁家河、抗大紀念館、西北局紀念館、楊家嶺、棗園、寶塔山的現場教學,使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淺。特別是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延安抗大精神至今還讓我思考如何讓延安抗大精神指導新時代教育工作。
  • 關於如何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價值屬性,這其中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實現物理學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擴展,是發揮課程價值教育功能的重要問題。分析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現狀,主要問題集中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學時少,任務重。
  • 語文教學,你悠著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語文教學走向的冷思考
    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一輪教學改革正向我們大踏步地走來,面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這三股強勁的西風,以傳承民族文化為使命的語文教學該如何應對呢?應該說,這是擺在當今每一個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回答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
  • 銅陵學院:「五」育並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銅陵學院:「五」育並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03-17 17:00:17   來源:安青網
  • 肖傑:將西藏工作置於「兩個大局」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觀察和思考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肖傑談到,將西藏工作置於「兩個大局」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觀察和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加充分地領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意義和歷史使命。「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進程,國內外的重大變化,都給西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提出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