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科普|如果把地球誕生時間濃縮為1小時……

2021-01-08 知識就是力量

地/球/生命/的/誕/生/

-

Valuable Science

一提到古生物學,大家腦海裡通常都會想起侏羅紀公園裡的各種恐龍,也難怪,《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在全球收穫了大量擁躉,並引發全球的恐龍熱,從網絡到線下活動,從博物館的大型梁龍化石骨架到主題公園裡噴火的霸王龍,衍生的很多電影怪獸也直接套用了恐龍的形象,甚至學齡前兒童的填色繪本也有可愛的恐龍形象……所有這些組成了大家對於古生物學的第一印象。

恐龍確實是古生物學的一張招牌,但恐龍其實僅僅是古代鳥類的一種,只佔了古生物學中很小的一部分,算是古生物學入門級的生物。古生物學是研究過去生命進化的學科,是追溯今天地球數以百萬計生物祖先的重要科學實踐,包括從生命的起源、發展、生命之樹的分叉,到今天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以及未來可能的變化。所以,當我們想多了解過往40億年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時,應該多關注下恐龍之外的古生物學。

地球誕生已有46億年,為了方便研究生命的起源,有科學家將地球誕生時間濃縮成1天或者1個小時。如果濃縮成1小時,那麼動植物是直到最後十幾分鐘才出現的,恐龍僅佔了幾分鐘,而哺乳動物在倒數6分鐘才誕生,人類的祖先在最後的一兩秒才閃現出來,在這濃縮圖裡基本看不見。

把地球誕生的時間濃縮為一小時

回顧生命起源首先就要從生物的遺傳物質開始。在地球早期的能量化學裡,某些分子在一些條件(如閃電、火山和輻射等)作用下,形成有機化合物,出現結晶體、蛋白質等,慢慢地一些新的細菌學會了分解陽光、生產氧氣、從空氣中吸取碳。這個過程持續了幾十億年。

早期,一些細菌開始攝食別的細菌,並獲得了將氧轉化成能量的能力,這成為動物與植物的前身,億萬年前地球也曾經從熱變冷又變熱,甚至變成了冰川覆蓋的雪球地球。逐漸地,在大約七八億年前,微生物集結在一起創造出了多細胞生命。

六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廣闊的淺海,氣候十分適宜生物生長,幾何形態的群體如團藻出現了,它們從水中攝取微生物。這時的海洋生物開始繁盛,比如三葉蟲、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海百合、珊瑚、海綿類、鸚鵡螺、牙形石、藻類等,但它們很快就被現代動物的祖先們所取代。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相關焦點

  • 藏文科普 | 肉食者不鄙
    所以,烹調肉食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我們的牙齒提供方便。在60~65℃的溫度下,動物肌肉裡的水分會大量外流,而蛋白質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變得又硬又幹,所以好牛排要夾生。如果溫度升到70℃,捆綁著肌肉纖維的膠原蛋白,就會開始融化,成為果凍般的膠質,肌肉纖維像一捆繩子般散開來。溫度太高,會加速肌肉的失水,所以東坡肉的做法是文火慢熱,讓溫度足以融化膠原蛋白,又不至於讓肌肉纖維變得幹硬。
  • 藏文科普 | 空谷幽蘭,為誰綻放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已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移步關注哦《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 藏文科普|時間管理不是萬能藥
    時間管理不是萬能藥時間管理不是萬能藥,是一套科學安排學習的過程。如果事事都等到最後再做,你只會匆匆忙忙、例行公事地把它做完,是不會有期待的結果的!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時間管理要管理的不是時間,因為無論你怎樣進行管理,一天也不會變成25小時,但是這24小時所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與其失敗後懊悔,不如別讓這一過程反覆出現,從現在做好我們的自我管理,設置自我管理的計劃。那這個計劃就要包含幾個部分:1.
  • 藏文科普|小行星撞地球,來者不善?
    歷史上曾光臨地球的小行星數不勝數,它們都給地球帶來過什麼樣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擔心宇宙間星體的碰撞會威脅到地球,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當恐龍滅絕被歸咎於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時,這個領域才獲得了科學界的關注。
  • 如果地球誕生在24小時前,那麼人類剛誕生47秒
    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換算:假如把46億年看作一天,也就是24個小時,那麼,人類的形成是在幾點鐘呢?4600000000÷24÷60=319萬年,也就是1分鐘319萬年,這樣算來,人類誕生(250萬年)還不到一分鐘。
  • 丨藏文科普
    文/顧壘翻譯/才讓扎西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藏文刊
  • 藏文科普 | 懵圈……茶花跟茶到底有啥關係?
    在湖南、江西一帶,這些開著小白花,長著大茶果的植物,從很久之前就開始為人們提供了食用油。真正在人們的庭院裡唱主角的還數山茶、滇山茶和茶梅,它們是名副其實的觀賞植物。相較於其他兩種茶花,山茶不僅分布範圍廣,如在山東、江西等地都有野生種,而且栽培範圍更廣,它不僅在江南的庭院中廣泛栽種,如今在北方的花卉市場裡也是不鮮見了。山茶的個頭介於茶梅和滇山茶之間,最高可以長到9米左右。
  • 藏文科普 | 「發光元素」點亮我們的生活
    霓虹燈的英譯為「Neon Lamp」,直譯為氖燈。氖(Ne)在元素周期表中屬於稀有氣體元素(零族元素)。
  • 地球知識大科普:地球不是圓的,時間會「成長」,地球曾是紫色的
    地球知識大科普:地球不是圓的,時間會「成長」,地球曾是紫色的地球雖然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是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家園,然而很多人對地球的了解並不深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些地球的小知識。地球不是圓的地球從外表上看來是一個球形,但準確來說,地球應該是一個橢圓體,兩極向外突出,也正是因為如此,地球上的引力也是所有區別的,加拿大的哈德遜彎引力呈現不規則狀態,就是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的最好證據。
  • 百度百科科普同行,為「地球一小時」充電
    2015年,「地球一小時」繼續環保旅程, 於3月28日晚20:30-21:30展開全球行動,發出「能見蔚藍」的倡議,激發人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在眾多支持機構中,百度百科別出心裁,創新性地發起「一小時充電計劃」,號召大家在關燈期間用知識給自己充電,以公益科普的形式為改變世界作出貢獻。
  • 科普:你是否真的了解地球?用24小時表示地球發展歷史會如何?
    科普:你是否真的了解地球?用24小時表示地球發展歷史會如何?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地球中1/3物種的家園,我們可以將地球看作一個有生命並且能夠呼吸的有機體,地球不僅可以調節溫度、燃燒能量,還可以更新皮膚表層,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容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 藏文科普 | 為了生存,流石灘上這些植物有自己的奇招!
    這樣的結構能使大家「抱團取暖」,更好地適應高寒強風和暴曬乾旱的惡劣環境;另外,這種生存策略也可以在其周圍富集水分及土壤營養物質,改良小環境,為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微環境,成為自給自足的珍貴「苗床」。為了禦寒,許多流石灘植物也像人類一樣穿起了「毛衣」:它們的葉片和苞片上都布滿了濃密的絨毛,並緊密地圍繞在花序邊。
  • 《濃縮睡眠法》:如果每天多給你2個小時,會發生多大的變化?
    我也是睡眠質量差的那一類人群,記得25歲左右開始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數時間,不到凌晨別想睡著。也許是因為年輕,經歷了兩年的失眠,慢慢恢復了,但是到現在為止睡覺時都要帶著防噪音耳塞,眼罩,沒有它們根本別想睡。睡覺幾乎是我第一件大事,每天睡不到九個小時,就感覺沒有睡過。總是想著六點起床讀書,但是,每次到那個時間,都感覺腦袋沉沉的,睡不醒。
  • 科普知識:地球和月球的誕生過程
    這裡只有剛剛誕生的恆星 讓時間加速 我們就會看到引力把塵埃聚集成小巖石
  • 1個小時的時間了解46億歲的地球
    地球誕生在46億年前,而人類文明開始於幾百萬年前。以前,人們對地球的了解非常的少,看見地是平的,天像個鍋蓋一樣蓋在上面,就認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並且認為地和大海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有了「蓋天說」。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1小時讀懂地球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b.地球自轉軸傾斜角不穩定!  地球之所以有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自轉的軸心傾斜。如果月球突然消失了,地球幾年內還是會有四季和一天24小時的。但地球自轉軸角度會慢慢變得不穩定。目前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約為23.4°(幾萬來是在22.1-24.5度間波動),這是月球的功勞。月球的存在,讓地球穩定在這個傾角令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間移動,從而讓地球出現四季變化。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b.地球自轉軸傾斜角不穩定!地球之所以有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自轉的軸心傾斜。如果月球突然消失了,地球幾年內還是會有四季和一天24小時的。但地球自轉軸角度會慢慢變得不穩定。目前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約為23.4°(幾萬來是在22.1-24.5度間波動),這是月球的功勞。
  • 如果把宇宙138億年的生命歷程,壓縮到1年時間,地球經歷了什麼?
    文/行走天涯如果把宇宙138億年的生命歷程,壓縮到1年時間,地球經歷了什麼?宇宙誕生,至今已經138億年的時間了,和宇宙的生命歷程相比較起來,地球不過只孕育了46億年的時間。更不要說只在地球上存在了幾百萬年時間的人類了,所以人類相比較地球宇宙萬物來說都非常的脆弱跟渺小。那如果人類想用短暫的時間去窺探宇宙神秘的百億年時光,人類該如何做才好呢?科學家嘗試過將138億年的宇宙時間壓縮到一年。看看在這一年時間裡,地球都經歷了怎樣不可言喻的過程呢?看完你有可能會懷疑人生。
  • 藏文科普 | 觀察生物蛋白質,就靠這個黑科技
    這項技術誕生的背景是:科學家在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普通材料時得心應手,但是當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生物蛋白質時,會出現如下問題:1.電子顯微鏡中的電子在遭遇被測樣品之前,需要在真空中運動,這樣才能保證初始狀態的穩定,可是蛋白質存在於溶液中,溶液會揮發至儀器中,破壞測量環境;2.有活性的蛋白質不會一動不動,很難清晰、精準地捕捉到;3.電子顯微鏡中電子能量較高,擊中蛋白質之後會破壞蛋白質的結構。
  • 地球歷史濃縮成一天,我們是幾點才出現的?
    從地球誕生到今天,一共過了46億年。為了直觀理解46億年有多漫長,我們把它濃縮成1天,看看這一天時間裡,我們是幾點才出生的。地球誕生——00:00:00,此時此刻——23:59:59:99999……1午夜0點整,由太陽系原始星雲、星際物質組成的地球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