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興傑
直新聞:菲律賓和埃及肯定中國疫苗,在全球抗疫戰場上,中國能發揮什麼作用?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新冠疫情暴發一年來,各國的科學家和醫藥公司努力研發疫苗,可以說,新冠疫苗的研製與推廣是抗擊疫情關鍵一招,有了疫苗,人類才可能最終戰勝瘟疫。如何研製和生產安全有效的疫苗、公平分配疫苗,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也是戰勝疫情的關鍵所在。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衛隊成員注射了中國企業生產的疫苗,這是對中國醫藥企業的信任。同時也需要看到,菲律賓尚未批准任何新冠疫苗。而杜特爾特本人也表示,會等待完美或者合適的疫苗才會注射。
現在的焦點就是如何研製和生產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同時組織快速有效的注射。中國在今年10月加入了由世衛組織和全球免疫聯盟共同推出的新冠疫苗分配機制。這一機制的基本理念就是疫苗的公平分配。中國疫苗會通過這一多邊機制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我們也看到,在疫苗的研發過程中,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疫苗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傾向,這是需要警惕的。涉及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問題,也就是哪一種疫苗更安全,更有效,這是一個科學問題,而不是一個政治問題。在疫苗的研發過程中需要的只是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頭巴腦。中國一直堅持,疫苗研發要嚴格依據科學規律和監管要求,依法合規推進。
疫苗研發成功之後,如何推廣,這涉及到全球幾十億人的健康安全,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都表示,要將我們研發的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
換句話說,中國的疫苗具有公共品的屬性,但並不是免費向全球提供疫苗,疫苗注射涉及到成本、運輸、注射等一系列環節,同時也涉及到疫苗的安全、有效性。通過新冠疫苗分配機制,中國的疫苗出海獲得了比較成熟的渠道,藉助現有的國際合作機制框架和規則,中國疫苗能夠更快、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疫苗的銷售注射需要一系列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尤其是疫苗的冷鏈運輸、冷藏,同時還要考慮到當地國家的疫苗管理的規則,責任劃定等等。比如注射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責任劃定以及相應的法律問題等等。
全球疫苗的研發與市場化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規範,中國疫苗出海之前,企業要充分了解國際規則以及其他的國家相關規則,這樣,中國疫苗能夠順利出海,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把我們的好心變成大好事。
直新聞:拜登與川普交接不順利,如何影響美國疫情防控?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川普至今拒絕接受敗選的結果,當然,可能川普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在2020年輸掉了大選。拜登面臨的挑戰在於,權力交接進行得不順利,尤其是最近爆出,美國國防部的交接出現了糾紛,拜登的團隊沒有得到充分的信息,而五角大樓的代理防長米勒反駁拜登,認為,權力交接已經超出以往。
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點,川普在大選之後,緊急撤換了國防部長以及相關重要部門的領導。拜登批評川普掏空了美國的國防、安全部門。其實,在權力交接過程中,軍政關係是非常敏感的。
美國軍方權力移交的插曲,可能隱藏著非常大的隱憂,如果在1月20日拜登就職當天,也就是真正的權力交接的時候出現意外,那麼軍政關係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美國面臨的新冠疫情的挑戰,一直是川普和拜登之間辯論的焦點,拜登批評川普政府在分發注射疫苗方面力度不夠。拜登上臺之後,可能繼續《國防生產法》,加速疫苗的生產和注射。但是美國要控制疫情,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拜登上臺之後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疫情的防控,尤其是疫苗的注射。但是現在能夠看到,拜登很難像當年羅斯福總統那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一方面是民主黨內政見分歧非常深,另一方面,川普下臺了,但留下了所謂的川普主義,他在共和黨內部的影響依然巨大,現在還有共和黨的議員試圖推翻大選結果,這不關乎結果,而是顯示出川普對共和黨巨大的影響。那麼在川普在離開白宮之後,是否仍會對拜登的抗疫政策形成掣肘,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