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生活在金地的漢人的族群認同是怎樣的?我舉四例子說明一下:
一,張弘範:
張弘範的父親張柔是金朝人,後來投降了蒙古人,他們的祖先是漢人。張弘範從小到大都是在蒙古長大,所以他已經完全蒙古化。
張弘範軍事才能突出,有勇有謀,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在戰場上,他一生中最大的的功績就是滅南宋,崖山海戰,一路追蹤,將南宋軍民逼上絕路,致使20多萬人跳海自盡,這場戰爭結束後,意氣風發的張弘範,在懸崖峭壁上刻了幾個字: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在此!
我想他此刻必定十分高興,因為他完成了他的皇帝忽必烈的任務,面對屍橫遍野的南宋居民,他不覺得有絲毫不妥,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蒙古人,不過面對自己祖先母國的同胞,能刻出上面那幾個字,如此心安理得,只能說明他的鐵石心腸。
二,新加坡李光耀和李顯龍父子: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國家,華人佔比例絕大多數。李光耀父子祖籍廣東。新加坡在以前比中國富裕的多,在新加坡的戰略規劃中,美國是絕對的老大,而中國只是一個用來交易的國家,在東協與中國的南海問題上,新加坡是叫的最兇的國家,積極充當美國的馬前卒,而當中國發展一帶一路時,新加坡積極向中國示好,迫不及待的拋出了橄欖枝,只為分一杯羹。
沒什麼好奇怪的,只是利益使然,李光耀父子是黃皮內白的香蕉人。
三,陳嘉庚
當年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候,中共物資和裝備奇缺,陳嘉庚作為東南亞華僑華人代表,積極發動群眾捐款捐物資,甚至不惜變賣家產,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只因為心中的一個信念:祖國有難,我們不能當看客!歷史是不會忘記這些有良心的同胞的!
四,猶太人和以色列
猶太人散局各地,以美國和以色列最多,當年以色列建國,招到阿拉伯國家群起圍攻。在最危機的時刻,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要麼回國參戰,要麼捐款捐物資,最終戰勝了阿拉伯聯軍。時至今日,以色列依然不倒,這與猶太人的團結是分不開的。
綜合上述四個例子,我想大家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歡迎討論,說出你的答案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