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角: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策略

2020-12-08 醫脈通

曾在各大醫學期刊擔任評論編輯的肺癌治療領域的專家Howard L."Jack" West博士,在訪談中探討了新興療法融入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治療的策略。醫脈通對此進行了報導。

 

West是全球晚期癌症推進教育資源(GRACE)(一家非營利組織,脫胎於West2006年建立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總裁兼CEO。他也是華盛頓州西雅圖瑞典癌症研究所胸部腫瘤項目醫學主任。


Howard L. 「Jack」 West, MD

 

問:你是如何形成你的NSCLC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的?

 

West:你需要從癌症分期開始。觀察肺癌的組織學亞型,肺癌的大體結構,分子學特徵,以及是否存在一種能改變你的治療的特異性分析標記。然後,檢查患者的特徵:他或她的健康,目標,以及安全耐受積極治療的能力。不同的患者之間,影響和引導個體化治療途徑的因素也不盡相同。

 

問:組織分型和分子特徵在決定常規治療或靶向治療中的重要性?

 

West:在晚期疾病患者中,需要通過分子檢測判定患者是鱗癌還是非鱗癌。特別是對於非鱗狀疾病,尤其是腺癌,活化突變(如EGFR突變或ALK重排)的存在與否,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尤其重要。這決定了是推薦一線化療為基礎的治療還是推薦以藥物為基礎的靶向治療,才最有可能對患者有益。

 

問:哪些一線傳統藥物或靶向治療藥物是首選?

 

West:有許多不同的雙藥化療方案,也就是說,存在兩藥物組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療效相似。一些細微的差別,使我們更青睞其中的某個雙重,這取決於病理組織學。你可以首選一種化療方案,但他們的療效很相似。

 

但是,在靶向治療方面,你有EGFR抑制劑為基礎的治療,如厄洛替尼或阿法替尼,這是FDA批准的非常適合於EGFR突變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  

 

專門看下EGFR突變的亞型。對特異性del19突變(外顯子19缺失)患者使用阿法替尼治療,但該治療不能用於另一種常見的EGFR突變,L858R突變(外顯子21替代),阿法替尼對其療效似乎不怎麼好。目前突變亞型變得越來越精細:我們從開始時尋找一個共同的激活突變,轉變為觀察特異性EGFR基因突變,這樣,你可以選擇一種合適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進行個體化治療。

 

問:你怎樣治療經一線治療後出現進展的患者?

 

West: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是否有突變。如果沒有,我贊成使用多西他賽,或如果可以的話可進行臨床試驗。目前經證實對先前治療患者具有生存益處的藥物僅有寥寥幾種,並且僅限於厄洛替尼,多西他賽,以及培美曲塞。我們通常傾向於使用培美曲塞治療非鱗癌;並不是說這是最好的,但它肯定是對腺癌最有效的藥物中耐受性良好的一個。

 

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出現了幾項試驗,直接頭對頭的比較了多西他賽與厄洛替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野生型突變患者的療效:一項在義大利,一項在日本,兩項試驗均表明,二線多西他賽療效至少略優於厄洛替尼。

 

問:是否有近期的或正在進行的有可能極大的影響未來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新療法的臨床試驗?

 

West:是的。在芝加哥進行的一項國際會議上(2014年芝加哥胸部腫瘤學多學科研討會)公布了二線或三線nivolumab(一種專門阻斷PD-1靶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究結果。

 

這項研究的研究對象是沒有足夠治療藥物的鱗狀細胞癌患者。儘管事實上,2/3的患者接受了3線以上的治療,其中61%的患者在最後一線治療時出現進展,啟動藥物治療後1年生存率為42%,存活時間中位數約為8個月。客觀緩解率為15%左右----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但在患者接受許多治療後,能得到這樣的結果還是令人鼓舞的。

 

這真正的表明,部分患者正從這些新藥中受益。我認為這是非常有可能導致新藥的審批,這並不專指本試驗,還包括其他比較nivolumab與多西他賽進行二線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我們希望在2015年看到結果。

 

在同一會議上,一項隨機II期臨床試驗顯示了接受一線化療聯合PARP抑制劑(veliparib)治療鱗癌患者的生存獲益。研究觀察了使用或不使用PARP抑制劑的化療療效,並沒有發現在更廣泛的人群中有明顯收益。但鱗癌患者的生存差異則相當明顯,這將導致在鱗癌患者中進行一項III期臨床試驗。這當然也會導致用於治療肺癌的一批新藥的批准,並增加了可用的鱗癌治療方法。

 

還有一項III期試驗,顯示添加ramucirumab(一種VEGF抑制劑,或抗血管生成治療,與多西紫杉醇聯用)後具有輕微收益。

 

一項更大的試驗也在進行中,使腺癌患者隨機接受多西他賽單獨治療或與口服抗血管生成抑制劑nintedanib(或BIBF1120)聯用進行了研究,該二線治療試驗看起來令人鼓舞。

 

問:你對社區腫瘤科醫生和患者有什麼建議?

 

West: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用於患者的治療方案不斷增加,但只在患者本身應用這些方案以及醫生了解這些方案的時候才可用。由於該領域變得更加複雜,因此患者學習有關他們的治療方案,並在其醫療中成為積極參與者變得更加重要。

 

現在可用的治療方案越來越多,這對醫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不了解治療方案的醫生可能仍建議所有的患者採用類似的治療方案。 

 

醫脈通編譯自:West Describes Strategies for Personalizing NSCLC Therapy,Onclive,January 5, 201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基因突變檢測指導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肺癌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肺癌術後行基因檢測的意義陳海泉教授:對於很早期的肺癌患者,如浸潤前病變、Ⅰ期病變等術後無需行輔助治療的患者,術後基因檢測對於後續治療的指導意義不明確。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Nature盤點:非小細胞肺癌的生物學機理和治療方法
    其中85%的患者根據組織學特徵被歸類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其中最常見的亞型為肺腺癌(lungadenocarcinoma,LUAD)和肺鱗狀細胞癌(lungsquamouscellcarcinoma,LUSC)。肺癌最常見的病因是吸菸,NSCLC與吸菸的關聯尤其緊密,因此在全球範圍內減少菸草產品的使用是防治肺癌的重要一環。
  • [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8): 780-783. doi: 10.7507/1007-4848.201811005摘要目的 探討多學科診療模式在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一、肺癌的現狀肺癌(Lung Cancer)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非小細胞...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拷貝數變異、基因融合等[1]。ALK基因融合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發生 率 約 5.6%,其 中 腺 癌 的 發 生 率 為 6.6%~9.6%,並與KRAS和EGFR突變相排斥。
  • 深度長文:一文盡覽2019非小細胞肺癌最新治療方法
    據估計,2015年中國肺癌發生病數為78.2萬人,佔新發癌症的20.65%,是我國第一大癌症,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早期肺癌患者的預後較好,但是很多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整體五年生存率僅20%左右。傳統的治療方法以化療為主,治療效果較差,毒副反應強。隨著生物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運用基因分子分型、功能性診斷和免疫治療等手段和技術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用藥方案成為可能。
  • 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
    文章轉載自: 何志勇教授團隊專家簡介:何志勇,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國家癌症中心高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胸部惡性腫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惡性腫瘤、胸膜間皮瘤等惡性腫瘤)的診療,尤其擅長於肺癌的內科綜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具有豐富的肺癌內科治療經驗,參與多項肺癌及食管癌國內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及臨床轉化性研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非小細胞肺癌是什麼意思?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劉碩我們通常將肺癌按照病理來分類,大致就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這是如何界定的所謂的小細胞和非小細胞不是按細胞的大小來界定的。而是在臨床上,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醫學上的界定。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530021 南寧,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胡曉樺);510060 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趙洪雲);210002 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秦淮醫療區(秦叔逵)(通訊作者:秦叔逵, E-mail: qinsk@csco.org.cn) 周彩存、王潔、步宏和王寶成貢獻相同 【摘要】非小細胞肺癌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出國看病科普: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市場信息網   2020-12-02 16:46:55   來源:    評論:   面對癌症等重疾,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出國看病,尋求更好的治療。下面詳細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促進腫瘤生長和存活的特定基因、蛋白質或組織環境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式可以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限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針對ROS1基因變化的藥物。ROS1基因的罕見突變會導致細胞生長和分化(細胞從一種類型變為另一種類型的過程)出現問題。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央廣網記者 周羽攝)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周羽)據《2019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在我國肺癌年度發病人數高達78.4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手術是早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治癒率低,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晚期肺癌。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50年後的今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少患者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將肺癌慢性病化,甚至有了長期生存和臨床治癒的可能性,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近期又有PD-1單抗被納入新版醫保目錄,更是打開了免疫治療能夠普惠更多肺癌患者的新局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細數下人類與非小細胞肺癌的抗爭小歷史,看看醫學的智慧是怎樣與病魔做鬥爭的。希望以此能夠鼓勵患者,勇敢抗癌。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浙江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分子組副組長浙江省智能診斷和分子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胸部腫瘤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約佔肺癌的85%,目前NSCLC的驅動基因較為明確,其驅動基因的變異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變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RET-TKI治療的耐藥機制
    研究背景RET融合於2012年被發現,1%~2%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攜帶 RET融合,且主要見於不吸菸或輕度吸菸的腺癌患者。攜帶RET融合的患者,對RET-TKI類藥物敏感,因此,其定義了一類特殊類型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的RET-TKI為多靶點藥物,包括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但這兩款藥物療效有限且有較大的毒性,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