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大米中鎘生物有效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2 食品夥伴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活動導致了大面積農田尤其是稻田受到有害重金屬的汙染。鎘(Cd)是土壤汙染中常見的有毒元素,全國首次土壤汙染普查結果顯示,重金屬Cd 汙染加重,全國土地Cd 的點位超標率為7.0%。有一項全國性調查表明,在礦區附近生產的所有稻米中,近65%的稻米中的鎘含量超過了米鎘國家食用標準(0.2 mg/kg)。被重金屬汙染的

大米

經口攝入到人體後,將在胃、腸道內經歷消化過程,然後隨血液循環累積到人體不同組織器官中,引起器官的組織形態和新陳代謝的變化,從而對人體產生毒性效應。由大米攝入導致重金屬在體內積累造成的居民健康風險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為了準確評估人類暴露於汙染食物中的重金屬,必須測量其金屬

生物

利用度。採用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表徵通過經口途徑攝入的重金屬總量中能夠通過胃腸道並最終進入人體系統循環的比例,通常藉助活體實驗的研究方法(in vivo)。而生物可給性(bioaccessibility)是汙染物最大經口途徑生物有效性的指示,因而很多關於汙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將生物可給性作為研究的入手點和對象,通常藉助的研究方法是體外模擬試驗(in vitro),其優點是克服

動物

模型的高成本、周期長和道德倫理上的缺陷。但生物可給性不等同於生物有效性,體外模擬實驗能否有效預測生物有效性及調控因素至今尚未明確。

 

  華南植物園土壤生態與生態工程研究組以6種不同

鎘汙染

濃度的大米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4個不同體外模擬以及動物(小鼠)模型,研究了大米中鎘的生物可給性和生物有效性。研究發現: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分別為15-56%、18-56%和3.71-54%(以腎、肝和股骨為耙器官),與汙染稻米中總鎘濃度呈負相關(r2=0.74-0.94)。不同的體外模擬消化方法測定的大米Cd的生物可給性存在差異,4種體外消化方法所獲得的Cd胃和腸生物可給性分別為57-83%、 55-94%、42-98%和34-94%(胃階段)和34-49%、21-43%、28-55%和14-56%(腸階段)。當評估體外和體內數據之間的關係時,4種體外方法與基於肝臟或腎臟的小鼠模型之間的所有相關性較弱,其相關係數為r2=0.0006-0.52。不同方法的體外消化模型結果差異很大,說明體外消化法預測汙染大米中Cd生物有效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研究結果對論證體外消化方法預測體內實驗的生物有效性的可行性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環境領域權威SCI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全環境科學》)。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廣州市科技攻關等項目的經費資助。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09633?via%3Dihub

相關焦點

  • 華南植物園揭示飲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
    鎘是環境中常見的有毒重金屬,經口攝入途徑是民眾暴露重金屬鎘的首要途徑。減少飲食中鎘的暴露是降低風險的有效可行策略。其中一個降低暴露風險的方法是儘量食用鎘含量低的農產品;另一方面,降低Cd在體內循環中的生物利用度是減少Cd暴露的另一種策略,而膳食補充劑在減輕或預防鎘中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研究揭示飲食策略能降低大米中鎘的生物有效性
    鎘是環境中常見的有毒重金屬,經口攝入途徑是民眾暴露重金屬鎘的首要途徑。減少飲食中鎘的暴露是降低風險的有效可行策略。其中一個降低暴露風險的方法是儘量食用鎘含量低的農產品;另一方面,降低Cd在體內循環中的生物利用度是減少Cd暴露的另一種策略,而膳食補充劑在減輕或預防鎘中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華南植物園在生物固氮的環境響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華南植物園在生物固氮的環境響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9-23 華南植物園 【字體>  生物固氮是地球生態系統重要的氮素來源之一,也是驅動陸地生態系統氮循環和淨初級生產力的關鍵因素。
  • 華南植物園在石斛花香物質香葉醇代謝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很多石斛花能夠合成和釋放怡人的香味,這是其能夠開發成花茶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目前對石斛花香物質的合成與調控研究尚不多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農資中心研究人員以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為材料,基於香葉醇是鐵皮石斛主要單萜類花香物質之一的前期研究結果,在全基因組水平上挖掘到3個候選的香葉醇合酶,其中DoGES1定位於葉綠體中,表明鐵皮石斛可能通過甲基赤蘚糖(MEP)途徑參與香葉醇的合成。
  • 華南植物園在澳門植物物候監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從2011年10月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物種多樣性保育研究組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合作項目「澳門野生植物物候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在許多研究中,開花的時間是植物物候學的可見指標。華南植物園研究生張健豪在研究員邢福武和副研究員易綺斐指導下,通過大量物候數據並結合氣候因子分析發現,植物盛花期物候對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顯著的響應。
  • 華南植物園在番荔枝科花粉形態研究中取得進展
    泛熱帶分布的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原始被子植物木蘭目(Magnoliales)中最大的一個科,約2300種喬木、灌木和藤本,是低地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科植物在宏觀形態和花粉形態上都具有十分高的多樣性。  番荔枝科極其多樣的花粉形態相較於花部形態特徵具有較高的分類學價值,在分辨主要類群及其關係中具有重要作用。
  • 武漢植物園在生物防治非靶標作用的緯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生物防治非靶標作用的緯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8-13 武漢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 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研究取得進展
    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研究取得進展 2020-04-22 華南植物園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合作,整合形態學、細胞學、系統發育和群體基因組學等手段,系統開展了小黑桫欏的物種形成歷史研究,證實小黑桫欏是異源雜交四倍體,其母本是大葉黑桫欏(二倍體),父本是粗齒桫欏(二倍體)。基於簡化基因組測序的群體基因組學及溯祖模型揭示四倍體小黑桫欏後代與其親本粗齒桫欏在同域或鄰域分布群體存在基因流。
  • 華南植物園在南亞熱帶森林土壤緩衝酸雨能力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江軍在導師閆俊華的指導下,以南亞熱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三種不同的地帶性森林(馬尾松林、針闊葉混交林以及常綠闊葉林)土壤為研究對象,利用原狀土柱模擬酸沉降實驗,探究不同森林土壤的酸緩衝能力及相關機制。
  •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在鐵皮石斛多糖修飾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等單糖組成的葡甘露聚糖(多糖)被認為是鐵皮石斛中的主要功能活性成份之一,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預防脂肪肝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生物活性。鐵皮石斛多糖活性的高低與其乙醯化修飾程度有關,多糖中O-乙醯基含量越高,其水溶性越好且生物活性越強。但目前有關鐵皮石斛多糖乙醯化修飾方面的研究還很少。
  •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03 武漢植物園 透氣良好的土壤能氧化大氣中的甲烷,減緩全球變暖,因此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變化能夠通過改變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而對土壤呼吸和甲烷氧化產生影響。研究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的影響對評估陸地生態系統碳動態有重要作用。
  •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長江大學在水稻形態構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李建雄研究員課題組與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田志宏教授課題組揭示了
  • 科學節,來華南植物園與科學家一起「玩科學」
    ……今天(1日)在華南植物園啟動的「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暨核心植物園青年科學節(廣州)」,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科學知識大餐。本屆科學節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與華南植物園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系統各科研院所單位、攜手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等11家單位共同參與,向公眾展示科學之美、環境之美、文化之美。
  • 武漢植物園微塑料複合汙染的生態風險研究取得進展
    微塑料是指粒徑小於5mm的塑料碎片或顆粒,廣泛存在於水體和陸地環境中。微塑料能被生物直接或間接攝入體內並在食物鏈上傳遞和富集,對生態系統功能和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微塑料的表面經常與重金屬等汙染物發生吸附作用,成為其它汙染物進入生物體內的載體。由於動物腸道表面活性劑的存在,這些吸附到微塑料表面的重金屬在生物體內容易發生解吸附,這一過程可能導致更高的生態風險。
  •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7-09-18 植物研究所 【字體因此,解析甜高粱吸收鎘的生理和分子機理、促進鎘從根向地上部分的轉運是提高甜高粱吸收鎘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李銀心研究組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96個甜高粱品系進行了篩選,發現不同品系對鎘的耐受、吸收和轉運能力具有很大差異。根據篩選結果,研究人員以鎘轉運能力強和弱的兩個甜高粱品系H18和L69(鎘轉運係數相差4倍)為材料,針對影響甜高粱吸收和轉運鎘的關鍵因素開展研究。
  • 鎘大米事件追蹤:大米廠家沒檢測鎘工商部門幫忙送檢
    工商部門強調,除了必須提供鎘含量合格的檢測報告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流通環節大米經營者還應當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履行食品進貨查驗制度和進貨查驗記錄製度,其中包括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等有效證明文件。此外,如果是進口大米,還應提供有效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
  • 古脊椎所等在華南更新世化石長鼻類的食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古脊椎所等在華南更新世化石長鼻類的食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7-28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對上述哺乳動物群中象類化石的系統研究表明,我國南方第四紀長鼻類的演化、更替是有規律的:早更新世以中華乳齒象和華南劍齒象的組合為特徵;早更新世末中華乳齒象和華南劍齒象可能已在華南滅絕,並被東方劍齒象取代;亞洲象屬在中更新世晚期開始繁盛使之與東方劍齒象一道在動物群中起主導作用。
  • 螢火蟲及其成蟲生物螢光的系統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螢火蟲及其成蟲生物螢光的系統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2019-09-05 昆明動物研究所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為了探討螢火蟲特別是亞洲分布的這些屬種的系統發育地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重點實驗室協同進化研究組合作,利用二代基因組淺層測序(genome skimm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對昆明動物所自
  • 植物-環境互作信號分子MYB29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核編碼的線粒體交替氧化酶(Alterative oxidase1a,aox1a)作為一個模式系統已經被用於研究線粒體和細胞核之間的逆行或壓力信號(Retrograde signaling)。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博士張新華於2014-2015年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和博士後Ivanova Aneta在教授Whelan James與博士後De Clercq Inge指導下,鑑定了具MYB結構域蛋白AtMYB29,作為交替氧化酶基因的負調節因子(Regulator of alterative oxidase1a 7, [rao7] mutant
  • 生物炭影響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的研究進展
    生物炭可以通過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及微生物群落結構來影響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綜述了生物炭修復土壤重金屬汙染的研究進展,闡述了不同材料以及不同裂解溫度下生物炭對重金屬生物有效性的影響,歸納總結了溫度以及不同原材料對生物炭吸附行為的影響,探討了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的影響,並對今後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