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樓市二元論:首改項目受捧、低價盤賣不動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田國寶 經濟觀察網

在北京房地產市場,存在大量價格不高但去化較慢的樓盤,尤其是六環外的項目,去化率超過三成的並不多,部分單價3萬元新盤降價到2.2萬元,去化依然達不到10%。

今年房地產市場更為複雜,消費需求更加理性,一定程度也在倒逼開發商做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僅是思維,更多是圍繞產品本身。「想要賣得好,項目的位置要好,配套要好,品質不能差,性價比還要高。」

記者 | 田國寶

photo | 圖蟲創意

「10天左右時間,賣了三分之一左右。」12月9日,在北京市昌平區的一個房地產項目營銷中心,銷售員劉銀表示,項目是限競房,價格雖然比周邊的二手房要高,但在周邊的新房中,價格是最低的。

劉銀銷售的項目中,共有20多名銷售,平均下來,每人賣的數量超過了10套,「這個月大家的提成應該都超過10萬元了。」劉銀說,項目開盤以來,雖然每天忙到深夜,但項目賣得好,賺得多,累也心甘情願。

在北京新房市場數萬銷售人員中,像劉銀這樣幸運的並不多。11月下旬,負責銷售的項目開盤剛滿50天後,李尚選擇了離職。「不到400套房子,我走的時候,零頭還沒賣完,公司要求年底清盤,否則銷售團隊拿不到一分錢獎金」。

在他看來,12月底清盤的可能性為零,「50多天,沒有賣出一套,反正也拿不到年終獎了,還不如換一家公司幹。」李尚在一名老同事介紹下,來到現在的公司。

做房地產銷售三年,李尚銷售的足跡幾乎遍布北京,最開始在朝陽北部一個項目做銷售,後來去了大興、順義,再後來亦莊、海澱。一圈下來,他整體感受是:大部分項目不好賣。

Wind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北京住宅成交金額為2513.2億元,同比降4.8%,成交面積為522.2萬平方米,同比降7.3%。截至12月8日,北京全市可售住宅面積1235.2萬平方米,按照前10個月的平均銷售面積計算,去化周期為22個月。

降價賣不動

12月初,北京北部某剛需盤推出一批特價房,銷售均價3萬元/平方米左右,相比預售備案價,下降了17%左右。一期開盤至今半年多,去化了三分之二左右;二期開盤3個月左右,去化率不到10%。

一位熟悉該項目的人士透露,該項目限價3.7萬元/平方米,3月開盤價格按3.3萬元/平方米銷售。「後來發現賣不了,就開始推3萬元/平方米的特價房,一期差不多都是按特價賣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二期6月開盤,彼時北京樓市開始復甦,整體成交向好,加上二期品質好於一期,銷售價格3.2萬元/平方米,但成交並不理想。

上述人士表示,當時公司給項目定的任務是年底清盤,由於是剛需盤,性價比較高,而且操盤方口碑甚佳,從公司到項目,普遍認為年底清盤不存在問題,「這種項目就是速戰速決,拖得時間越長,越不利」。

但是,到了三季度末,整體去化率仍然沒有達到一半,項目從上到下著急起來。「這個項目賣到3萬其實已經不賺錢了,今年清盤就算白幹了,但如果拖到明年,可能得虧錢了。」上述熟悉該項目人士透露。

在北京新房市場,類似的項目並不少,豐臺五環外某項目,6月開盤,批准的預售價格是6.6萬元/平方米左右,截至12月8日,整體籤約率不到20%,而籤約價格為5.5萬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降低了1.1萬元。

位於順義高麗營的某項目,今年6月開盤,預售價為4.8萬元/平方米,雖然實際成交價格降了4000元/平方米,但半年過去了,項目1200多套房源,籤約備案不到30套。

位於通州的一剛需盤項目,今年1月一期開盤220套房源,預售備案價5.3萬元/平方米,截至12月9日籤約備案53套,籤約均價4.9萬元/平方米;9月二期開出348套房源,僅賣出2套,銷售均價4.8萬元/平方米。

在北京房地產市場,存在大量價格不高但去化較慢的樓盤,尤其是六環外的項目,去化率超過三成的並不多,部分單價3萬元新盤降價到2.2萬元,去化依然達不到10%。

去化不好的也不完全是位置較差的項目,朝陽區某均價10萬元/平方米的項目,今年7月開出102套房源,但截至12月9日,賣出了26套,而且實際銷售價格比預售備案價降了5000元/平方米。

經濟觀察報統計2020年6月以來48個住宅項目,其中41個住宅項目的籤約價格要低於預售備案價,而這些降價銷售的樓盤,除了個別性價比較高的項目外,大部分去化率均沒有超過一半。

錢不到位

李尚原來負責銷售的項目是一個改善盤,單價超過10萬元。

10月項目正式開盤,當時公司上下對項目銷售普遍較為樂觀,給項目定的任務是:開盤當月去化50%、12月清盤收尾。「蓄客的時候,確實看項目的比較多,每天每個銷售都接待五六組,周末兩天看房的更是爆滿」。

但是正式開盤後,前期蓄客轉化率並不高,「前後蓄客大概有1000多組,和房源差不多是3:1」,李尚說,但開盤半個月後,實際成交也就50套左右,與計劃差了100多套,這種情況以往並不常見。

仔細分析客戶轉化低的成因不難發現,「錢不到位」是一個普遍的狀況。對多數購房者來說,疫情下,2000萬元左右的首付款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即便能籌集齊,也需要一個過程。

期間,為了加速回款,項目為一部分首付還沒有到位的房源進行了網籤,網籤後可以辦理貸款,而辦理完按揭貸款後,李尚所在公司很快便能收到購房尾款。在三道紅線下,所有開發商對回款格外重視。

據李尚透露,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最後監管部門發現項目預售監管資金帳戶中的金額不足,11月中旬,項目被監管暫停了網籤。彼時項目的去化率還不到三成,「雖然不及預期,但整體還不錯」。

暫停網籤,意味著銷售受到影響,還有一個月就到年底,加上年終獎眼看著要泡湯,李尚選擇了離職。據李尚的同事12月9日介紹,項目的網籤已經恢復,「今天首付到位了,明天就可以網籤」。

北京市住建委信息顯示,截至12月9日,這個項目整體去化(包括備案、預定和資格審核)率為27%,低於競爭對手46%的去化率。李尚透露,網籤暫停前,由於售價相對較低,該項目銷量高於競爭對手。

與該項目總價高不同,前述北京北部剛需盤項目總價並不高,12月初推出的特價房,兩居室售價210萬元,剛需首付不到80萬元。該項目雖然位置較為偏遠,但性價比要高於房山、懷柔和密雲等區域的項目。

前述熟悉該項目的人士也納悶,同一家公司開發的項目,總價高的賣到斷貨,價格低的剛需盤卻賣不動。「一個是今年大家都受到疫情影響,但是比較來看,剛需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否則沒法解釋現在的現象。」

在他看來,今年房地產市場更為複雜,消費需求更加理性,一定程度也在倒逼開發商做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僅是思維,更多是圍繞產品本身。「想要賣得好,項目的位置要好,配套要好,品質不能差,性價比還要高。」

市場價值區間

劉銀銷售的項目位於五環和六環之間,銷售均價6萬元/平方米,周邊二手房價格普遍沒到5萬元/平方米,但開盤10多天,賣掉了三分之一。

劉銀髮現,在五環和六環範圍內,價格在5萬-7萬元左右,地處主要商圈內,只要交通、教育配套較好,一般項目都不愁賣。「這幾年附近的幾個5萬到6萬的項目,賣得都很好,基本出來很快就賣完了」。

前述熟悉北京北部項目的人士也發現,北京市場價值區間,一個是五環外交通、教育配套較好的商圈內,價格在5萬-7萬元,比如大興瀛海、亦莊,石景山古城、首鋼,海澱的部分樓盤。

還有一個價值區間是三環和四環之間單價8萬-10萬元的項目,這兩年豪宅項目中銷量較好的項目幾乎全部來自豐臺這一位置和價格區間內,尤其是中海和金茂的熱銷項目,幾乎均符合這一特徵。

前述人士表示,不計算共有產權房、經濟適用房等政策性住房影響的情況下,最近兩年,北京房地產市場需求端,這兩個區間相對突出,這兩個區間的購房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首改。

2019年劉銀在朝陽的一個項目做銷售,當時臨近四季度,劉銀銷售的項目和一個競品項目先後開盤,兩個項目定位、戶型、價格、教育配套等幾乎相當,唯一不同的是競品項目的交通更加便捷。

開盤一個月後,競品項目接近清盤,而且所有房源都是全款購買。劉銀銷售的項目雖然銷售也不錯,但直到年底才進入清尾盤階段。

當時劉銀所在的團隊發現,競品項目之間,賣得好不好,有時候體現在細微差別之間,「同樣的東西,無論是價格、品質,還是配套,只要你有幾個領先於對手,你賣得肯定會更好。」

尤其是在一個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中,購房者選擇空間較大,而且今年加上疫情影響,購房者普遍更為謹慎和理性。前述人士認為,未來市場,越來越需要靠實力說話。

2020年北京新建住宅成交高峰出現在8月和9月,月均成交面積均超過80萬平方米,成交金額超過400億元。到了10月,成交面積下滑到56萬平方米,11月再次攀升到95萬平方米,創2017年以來單月成交新高。

但由於年初疫情影響,今年前10個月供應和成交仍不及2019年同期,Wind數據顯示,2020年前10個月,北京商品住宅供應面積553.4萬平方米,比2019年同期少了1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為522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少了41萬平方米。

一位TOP5房企的營銷負責人表示,由於年底各家開發商銷售和回款壓力較大,預計2020年銷售規模將與2019年持平,甚至有可能超過2019年。但市場分化還在繼續,無論開發商,還是區域城市,均在進一步分化。

具體到北京市場,他認為,2020年市場成交即便好於2019年,但開發商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其公司在北京的一個項目,為了加速去化,銷售單價比原價降了5000元左右,「到現在回款比預計的少了2個多億,全部下來少賣5個億」。

目前該項目除了少數尾房和地下車位,已經接近清盤。「如果按照原價銷售,肯定不會有這麼快。」該營銷負責人表示,在北京市場,賣得好的項目很少,不降價又賣得好的項目更少,「至少我們公司沒有」。

Wind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高峰是2018年12月的6.29萬元/平方米。2019年月成交均價為4.7萬元/平方米左右。

進入2020年以來,前兩月受疫情影響,月均成交單價為4.5萬元/平方米,3月恢復至5萬元/平方米。成交最好的8月和9月,月均成交單價均在4.6萬元/平方米,而10月成交單價重新回到5.1萬元/平方米。

The END

原標題:《北京樓市二元論:首改項目受捧、低價盤賣不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樓市回暖危險邏輯:股市、樓市「循環論證」?
    用現在開發商使用頻率最高的臺詞來說就是「樓市回暖了」,而資本市場的地產股突然間受到各路資本追捧。   「股市各路資本熱捧房地產,樓市回暖整體氛圍啟動」的論調,反過來又刺激著購房者堅守一年多的神經。一種類似於「循環論證」的氛圍突然間瀰漫著中國房地產。
  • 樓市:三年來漲價熱銷都是錯覺
    >9、以上信息,對於開發企業棚改項目推進又帶來了誤導,那麼繼續強推棚改項目,帶來的後果是租賃房源與住房現房的奇缺,租價房價越來越無法抑制。但是壓了兩三年之後項目必須上市,就形成了現在這種格局。天津房子兩年賣不動,我告訴你石家莊房子兩年也賣不動,指的是哪兒?
  • 樓市"假陽春":房產中介人為炒作 個案被無限放大
    數據顯示,受春節因素影響,1月樓市表現平穩。業內人士認為,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格開始全面下行,表明持續了45個月的房價上漲周期結束,樓市拐點已經出現。與此同時,中新經緯客戶端還發現,廈門、合肥、鄭州的房產經紀人並不認識,卻都不約而同地轉發了關於1月樓市上漲的視頻,並以此作為樓市回暖、價格將上漲的依據。一位置業顧問在朋友圈稱:「壓制了3年的房價,現在已經快壓不住了!房價永遠是波段式上漲,任何的調控都是為下一波的上漲積蓄力量!現在就是買房的最佳時機!」。與此同時,一些房地產開放商也動作頻頻。
  • 魔幻香港樓市:兇宅搶瘋了,豪宅虧慘了!
    事實上不止生產總值,在樓市上,深圳的熱度也要蓋過香港了。 香港樓市於內地而言一直是個傳說,真實情況到底怎麼樣,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 受疫情影響,開發商上半年推盤明顯減少,其中4月份更是未有全新房登場,難免使上半年新房銷售總減少。
  • 北京樓市企穩復甦,合碩機構用「真房源、真優惠」助力市場破局
    今年全國兩會中央定調,樓市「穩」字當頭。當前,房地產調控的目標已經由「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防止房市大起大落」,購房者預期得到明顯改善。進入3月,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步伐明顯加快。 2019年3月,北京二手房銷量達到17668套,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46%。與此同時,新房市場也頻頻出現集中熱銷。海澱翠湖的三個限競項目,葛洲壩紫郡蘭園、翡翠雲圖、山嶼湖同期開盤,片區總銷量超過千套;地處西三環、西四環的多個新開盤限競項目銷售情況同樣火熱,區域認購總量也達到千套上下。
  • 鶴崗樓市"白菜價" 當地人有兩三套房是常有的事
    她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北京、上海也有便宜的房子,但應該看房子的位置是在哪裡,又是什麼性質的產品。在大家驚呼鶴崗房價如「白菜價」之時,當地的房地產市場到底如何?有2萬元經適房,也有60萬豪宅為了了解真實情況,4月15日下午,劉小姐特地讓在家的母親打聽一下鶴崗樓市的現狀。
  • 固安這十年解碼固安樓市:8成買家來自北京,人居產品迭代升級
    「來買房的人大多是從北京過來的,畢竟離北京近。在北京一套房子的首付款,在固安可以付全款。」黃小平的這番話道出了十年來固安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的原因。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樓市暫時停擺。不過,買房需求並未減少,隨著各大樓盤相繼推出新品,下半年以來,固安的樓市又開始熱鬧了。
  • 太原樓市百花齊放 各大板塊PK誰更強?
    太原樓市板塊群雄逐鹿對於城市地產板塊,業內人士認為,不同板塊、不同區域組成了城市整體。城市的發展也是各個區域的發展,因此,板塊輪著推動發展,城市才能動起來,從而共同推動整體市場平穩發展。縱觀近三年板塊排名,龍城大街板塊以其較高的可延展性吸引多家房企進駐,排名穩居前三;晉陽湖板塊受城市熱度下降、可開發空間小等多種因素影響,排名由2018年的第一名下降到2020年的第六名;環西南、小店鎮中心板塊隨著項目集中開發、城市界面更新,成交量上漲,排名躍升;朝陽、南中環、長風西板塊受內部項目集中開盤影響,出現短期內排名上升的情況。
  • 2020年西安樓市大事件,你知道幾個?
    這一年,西安發生了很多大事件:疫情期遇冷的線上直播賣房,7月誕生首個「萬人搖」項目、滻灞高新實施「交房即交證」、「11·30樓市新政」首付比例提高……12月,西安樓市迅速降溫,新房斷供、成交量下跌,給2020西安樓市畫上了一個平淡的句號。本期,小編整理了2020年西安發生的9件大事,回顧過去的一年,哪件事影響了你,新的一年是否有所借鑑?
  • 北京3·17樓市調控滿月一個月接連出招十餘次
    網絡配圖北京樓市「3.17」加碼調控政策出臺後,近一個月北京接連出招十餘次,全方位封堵炒房漏洞的同時,也基於「住有所居」的根本訴求著力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同時,嚴查學區房炒作,過道房、車庫房等不符合實際居住條件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 碧桂園雍璟臺,純低密豪宅受市場熱捧
    碧桂園·雍璟臺 低密豪宅備受市場關注    自碧桂園·雍璟臺園林示範區、實體樣板體驗區對外開放以來,碧桂園這個養於深閨的豪宅項目,逐漸被市場所熟知,每天到訪看房的客戶絡繹不絕,而純低密大戶型的規劃則在市場上掀起不小的波瀾。「社區內全是不超過8層的洋房,最小面積160㎡(建面)左右,這是目前我在南寧市場上見過的最 大膽的規劃!
  • 由慧能與笛卡爾的二元論走向文化自信
    後來,最終,GOD崩潰了,這個崩潰來自於自然法則、科學實驗,同時來自於人不幹了,人為啥不幹了,因為人們突然發現,他媽的我信自己的神,為啥需要別人認同啊,最終什麼路德派率先翻盤了,新教出現了,新教出現之後,自己心裡信就成,不需要去教堂了,我自己賺錢、自己養活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ok了!當你不再受別人的洗腦之後,就開始想人世間的事情了,笛卡爾出現了。
  • 三四線樓市竟成棄子?碧桂園恆大全身而退,炒房客則徹底淪為炮灰
    因此,許多人不斷地湧入房地產市場,甚至不惜高槓桿的衝進樓市。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的房價早已脫離了住房的本質,為了使房地產市場呈現良性發展,各個城市都相繼出臺了調控政策。 在密集的樓市調控下,碧桂園的漲價效應並未受到任何影響。因為國家開始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就是針對一二線城市,而將三、四線城市作為發展重心的碧桂園則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 回顧2020年信陽樓市熱點事件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回顧,2020年關於信陽樓市的記憶。剛剛邁入2020年的時候,信陽樓市遠不及現在這般熱鬧。高新區不溫不火、羊山的在售項目寥寥可數、北湖周邊的樓盤趁機低價跑量;南灣當時還算小眾,溮河南岸憑藉「學校」蓄客,意向平橋的客戶都在等團結路的改造。
  • 兩張房價地圖,北京樓市信息都在這裡了
    看到兩張數據來自幸福裡APP 的12月份的北京房價地圖,北京12月新房均價為46218元/㎡,環比上漲2.2% ↑,北京12月二手房均價為58687元/㎡,環比下跌1.4% ↓。從這兩個數據圖看,有這麼幾個特點,簡單分析一下:一是、北京房價總體不高,均價4、5萬元/平米,在早幾年,燕郊的房價還接近4萬/平米呢。和深圳比,和上海比,北京的房價是不是太低了?如果有人據此和香港比,和東京、紐約比,是不是又會感嘆,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房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 大型核電受捧,小堆前景幾何?
    大型核電受捧,小堆前景幾何?近日,隨著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獲得核准,漳州核電2號機開工建設,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和海外首堆實現裝料、熱試,華龍一號進入首批項目「結果」和批量化建設階段。在華龍一號項目順利推進的同時,作為國內小型堆代表技術的玲龍一號(ACP100)進展也備受業內關注。
  • 拉尼娜悄悄到貨,樓市也在悄悄出貨……
    按照氣象專家的預測,受「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同時伴有全球性氣候混亂的情況,作為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拉尼娜現象也有周期,大約每3年~5年發生一次。
  • 早八點 | 十一月樓市成交上升,地市供應量環比增加
    政策:「十四五」規劃建議重磅發布,多方強調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變;  交易:十一月樓市整體成交上行,僅二線成交穩中微降;  土地:熱點地塊珠三角宅地密集入市,多宗地塊入TOP10榜單。監測的城市中,南京庫存升幅較大,為5.8%,廣州次之,上升4.98%;監測的城市中,北京和福州環比升幅較小,均在2%以內。
  • 樓市大地震!北京剛剛突然宣布!
    公眾號:網際網路熱點 2021年1月1日,央行和銀保監會在北京突然頒布了一條關於房貸的重磅政策。此次新規,涉及的不僅是北京,包括全國所有的省市、所有的城市!! 與每一個人都涉及。
  • 過去這一年,長三角和珠三角樓市大熱,北方樓市啞火
    2020年,全國樓市依然再創新高。不過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到,南北樓市差異,南方一片火熱,北方這是冰冷異常。南漲北跌的態勢非常明顯,那麼,南北差異到底有多大?我們分別從土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來觀察一下南北樓市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