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新冠終結又添利器!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抗新冠病毒特異馬血清並有望實現產業轉化

2021-02-20 藥品圈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SARS-CoV-2病毒的神秘面紗逐步揭開,群眾也不再談毒色變,其實任何病毒都是可防可控。注意公共衛生,減少聚集可有效防止該病毒的迅速播散,疫苗是控制大流行重要利器之一,而對於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抗血清或特免則是治療的又一重器。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肖庚富團隊聯合上海賽倫生物公司和武漢友芝友生物公司成功研發抗新冠病毒特異馬血清製品,並已啟動了新藥申請註冊工作。疫情早期,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抗新冠病毒人特免在治療中就發揮了重要作用(詳見重磅消息!中國生物治療性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投入臨床)。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Antiviral Research雜誌。

本研究採用CHO細胞穩定表達,獲得克級SARS-CoV-2 的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蛋白,並證明其具有正確的構象結構和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結果表明,RBD重組蛋白不僅可在小鼠體內誘導中和抗體的產生,還可高效誘導馬產生中和抗體:採用抗原劑量依次遞增的方法免疫三次後,馬抗血清在體外中和新冠活病毒的滴度(NT50)大於10240。為避免抗體Fc段在體內造成過敏反應或潛在的抗體依賴的感染增強作用(ADE),研究人員進一步採用胃蛋白酶切除了免疫球蛋白Fc段,保留抗體的活性片段F(ab』)2。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特異性親和層析對F(ab』)2做進一步純化,獲得了高親力(KD=0.76 nM)的RBD-specific F(ab』)2,並通過活病毒中和試驗測得其體外作用IC50為0.07 μg/ml。

A:RBD抗原設計;B:馬免疫策略;C:馬抗血清中和滴度;D:RBD-specific F(ab』)2對RBD的親和力;E:RBD-specific F(ab』)2對SARS-CoV-2的中和活性

本研究獲得的抗體可作為治療SARS-CoV-2感染的候選藥物,且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了新藥申請。本研究由三家單位共同完成:武漢病毒所負責研究的設計、抗原有效性測試、抗體純化、抗血清及抗體活病毒中和測試等工作;上海賽倫生物負責馬抗血清及F(ab』)2製備;武漢友芝友生物負責RBD抗原的表達和純化。相信該製品可有望轉化生產,造福群眾。馬血清來了,人特免製品相信也快了!

附文獻信息:

題目:Immunoglobulin fragment F(ab』)2 against RBD potently neutralizes SARS-CoV-2 in vitro

DOI:10.1016/j.antiviral.2020.104868

摘要:COVID-19, which is caused by the emerging human coronavirus SARS-CoV-2, has become a global pandemic tha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o date, no vaccines or specific antiviral drugs have been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n clinic. Herein, therapeutic antibodies for SARS-CoV-2 were obtained from hyperimmune equine plasma. First, a recombinant 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 was obtained in gram-level quantities through high-cell density fermentation of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Then, the binding of the RBD to the SARS-CoV-2 receptor,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was verified by several biochemical methods. The efficacy of the RBD in triggering antibody response in vivo was subsequently tested in both mice and equine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BD triggered high-titer neutralizing antibody production in vivo. Immunoglobulin F(ab』)2 fragments were prepared from equine antisera via removal of the Fc region from the immunoglobulins. Finally, a neutralization test with live virus demonstrated that RBD-specific F(ab』)2 inhibited SARS-CoV-2 with an EC50 of 0.07 μg/ml and an EC80 of 0.18 μg/ml, showing a pot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SARS-CoV-2.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RBD-specific equine immunoglobulin F(ab』)2 fragment as a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SARS-CoV-2.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官方微信號並適當編輯,如有異議可隨時聯繫我們。

本期編輯:hantavirus

本文轉自病毒學界。

相關焦點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共同開發了一種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毒抗體的蛋白晶片。此晶片僅需1微升血清樣品,就可以檢測近300種抗體,包括這些抗體的IgG和IgA兩種亞型。呼吸道病毒蛋白晶片檢測效率高於ELISA等技術,多元化的數據支持感染情況下的抗體譜系研究,能夠區分多種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症。呼吸道病毒蛋白晶片的靶標幾乎涵蓋全部呼吸道系統病毒,共計274種蛋白。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共同開發了一種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毒抗體的蛋白晶片。此晶片僅需1微升血清樣品,就可以檢測近300種抗體,包括這些抗體的IgG和IgA兩種亞型。呼吸道病毒蛋白晶片檢測效率高於ELISA等技術,多元化的數據支持感染情況下的抗體譜系研究,能夠區分多種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症。呼吸道病毒蛋白晶片的靶標幾乎涵蓋全部呼吸道系統病毒,共計274種蛋白。
  • 新冠中和抗體研究也有新突破|病毒|細胞|疫苗|血清_網易訂閱
    血清療法  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的血清(漿)療法,本質上就是一種抗體療法。  檢測發現,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一周內會產生IgM抗體,但8~12周後會迅速減少;感染後1~2周會產生IgG抗體,屬於中和抗體,在3~4周達到高峰,可持續存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在阻擊病毒方面,IgG抗體發揮主要作用。
  • 中泰證券--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進展跟蹤: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誰領...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海內外加速推進疫苗研發,截止目前多個企業參與/合作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進入臨床試驗。6個月以來個月以來各個企業進展如何?我們在此做了一個匯總梳理。
  • 巴西科學家:這種塑料薄膜可在幾分鐘內殺死新冠病毒……
    西媒稱,根據15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巴西研發出一種能在幾分鐘內通過接觸滅活新冠病毒的複合塑料薄膜,可防止把手、電梯按鈕甚至觸控螢幕傳播病毒。據埃菲社聖保羅9月15日報導,這種材料在聚乙烯的基礎上加入銀和二氧化矽微粒,經證明能夠在接觸兩分鐘後殺滅99.84%的新冠病毒粒子。
  • 血清學分析可用於檢測新冠病毒血清轉換
    血清學分析可用於檢測新冠病毒血清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4 23:53:22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Florian Krammer團隊開發了血清學分析來檢測人類中新冠病毒的血清轉換。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關於新冠:除了疫苗還有這些值得關注!
    ,圍繞「新冠病毒的科學新發現」、「新冠病毒檢測科技」、「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與上市」等話題進行演講和交流。楊曉明老師以《終結疫情的殺手鐧——疫苗》為題,通過介紹人類和病毒、傳染病鬥爭的方法和經驗,從天花、黑死病、西班牙流感到新冠疫情,闡明疫苗在控制傳染病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介紹了疫苗的作用機制、種類及研發流程,重點講解了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生物所做的工作。
  • 解讀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及其生產工藝
    值得注意的是三葉草生物製藥公司在哺乳動物細胞內成功表達「S-三聚體」新型冠狀病毒重組蛋白疫苗。用新獲得的「S-三聚體」抗原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後血清中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抗體。這一結果表明「S-三聚體」重組疫苗保留了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天然的結構,因此「S-三聚體」疫苗有望在人體中誘導保護性的免疫反應[15]。
  • 美國實驗室:哥斯大黎加馬抗血清有效 可抑制新冠病毒
    【南美僑報網劉大美編譯】近日,哥斯大黎加社會保障局(CCSS)局長羅曼•馬卡亞(Román Macaya)宣稱,哥斯大黎加大學(UCR)克洛多米羅皮卡多研究所(Instituto Clodomiro Picado)製備的馬抗血清能夠對新冠病毒產生抑制作用。
  • 美國國防部與Emergent Biosolution合作研發抗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
    西奈山醫療系統和Emergent BioSolutions公司將聯合開展免疫球蛋白的臨床試驗,重點評估免疫球蛋白能否為一線醫護人員和其他高危人群提供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同時,還將支持一項針對軍隊人員的拓展使用計劃。ImmunoTek生物中心負責延長其採集並製作血液製品的資質認證,並為西奈山工作人員提供培訓,以便他們能夠建立現場血漿收集點。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滅活新冠病毒催化材料走進民用生活市場
    據了解,今年3月底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成功研發的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催化材料現已正式進入民用市場,為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滅活新冠病毒提供助力。消息指出,病毒種類繁多,結構和組成特徵相似且相對明確,但從化學的觀點看,新冠病毒所包含的蛋白質、核糖核酸、脂肪膜等生物大分子沒有一般的有機物小分子穩定,易於水解或氧化失活。因此,基於固體材料的吸附性能、酸鹼性、氧化還原性等化學特性,實現對病毒的吸附和滅活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獲批!關於新冠疫苗,先搞清楚這7個問題
    根據BBC的報導,新冠疫苗獲批後,第一批接種者將是醫務人員和養老院老人等高風險人群;2021年有望進行大規模接種。▌全球新冠疫苗進展一覽目前全球共有超過上百個新冠候選疫苗,其中進入3期臨床試驗階段的就有10多個。
  • 全球首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成功製備!三龍灣科研團隊參與研發
    遏制疫情傳播,研製新冠病毒疫苗、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已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藥學家的當務之急。 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佛山分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通力合作,合成得到了新冠病毒的全套27個蛋白質的表達克隆,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新冠病毒的20個蛋白並於3月2日製備了第一版新冠病毒蛋白質組晶片。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李湛:全球新冠疫苗研發展望
    全球新冠疫苗的技術路徑與研發進展:按照使用的技術路徑,可將目前在研的新冠疫苗分為滅活疫苗、減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以及重組蛋白疫苗五種類型,各類疫苗均有其優缺點。總體而言,處於臨床後期的疫苗以傳統的滅活疫苗、相對成熟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以及新穎的核酸疫苗為主,國內企業多開發成熟的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
  • 新冠抗體兩個月就下降,有沒有可能研發一款保護力更持久的新冠疫苗?
    當下,研發新冠疫苗的方法是從人體的B細胞入手,也就是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近期一項研究發現新冠抗體水平兩個月後只剩50%,而T細胞的免疫力可以持續6個月。這提示:從T細胞入手研發新冠疫苗有望實現一種全新的疫苗接種策略,且基於T細胞的策略可以比迄今為止進行的項目更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但新冠疫苗的研發,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障礙。 難點一,認識新敵人要打敗一個新敵人,首先要認識和了解它。新冠病毒是過去18年裡第3種通過跨物種傳播而導致人類大規模感染的冠狀病毒,之前的兩種是SARS和MERS。對同類病毒的研究經驗,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新敵人。但遺憾的是,迄今尚無針對某種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出來,SARS和MERS都沒有成功上市的疫苗。
  • 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
    科技前沿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團隊研究建立了,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新冠病毒不易感,因此研發出對新冠病毒具有易感性的小鼠感染模型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為深入探索新冠病毒的感染與免疫機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 重磅好消息:我國新冠疫苗現大突破!病毒終極剋星終於來了!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疫苗一直被視為終結這場戰疫的終極武器,是新冠病毒最大的剋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哪個國家先研發出有效的新冠疫苗,哪個國家就是全球人的救星。據了解,目前全球有超過100種候選新冠病毒疫苗正在開發中,但令人沮喪的是,在5月22日以前,有明顯進展和積極成果的疫苗沒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