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很骨感,LDCT肺癌篩查後有創診斷所致的併發症增高

2021-01-08 騰訊網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近幾年發表的幾項研究發現,在現實世界中,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查後的有創診斷可能不像NLST肺癌篩查試驗中那麼順利。LDCT肺癌篩查的一個挑戰是高假陽性率,胸部影像學呈現異常的患者,需要進行侵入性診斷,有創診斷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在現實世界中,侵入性診斷的併發症發生率高於NLST臨床試驗報告的併發症發生率。

Ya Chen Tina Shih, Ph.D.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NLST是一項對比LDCT與胸片用於肺癌篩查的試驗,結果表明LDCT可以進一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基於NLST等試驗中的獲益結果,全世界多家權威醫學組織陸續推出了肺癌篩查指南,推薦在高危人群中進行LDCT肺癌篩查。

然而,2019年發表的一篇文獻顯示,MD安德森癌症中心Ya-Chen Tina Shih等研究人員基於早期數據(2008~2013年)開展回顧性隊列研究,發現在現實環境中,侵入性診斷的併發症發生率是NLST試驗報告的兩倍以上,這一趨勢在55~64歲較年輕患者(22.2% vs. 9.8%)和65-77歲老年患者(23.8% vs. 8.5%)中都持續存在。

為了確認這一發現是否真實,Ya-Chen Tina Shih等人又研究了近期的數據(2015~2017年)。研究結果於2020年12月在線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雜誌。在研究納入的18887例患者中(中位年齡61歲,男性佔52.8%),665名患者在LDCT的6個月內進行了侵入性診斷,其中胸外科手術佔38.5%,支氣管鏡檢查佔20.4%,細胞學或穿刺活檢佔9.2%。病例對照組設置591個配對,以病例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計算併發症發生率。

這項新的研究發現,大多數侵入性診斷的併發症為輕度或中度,總體併發症的發生率為16.6%,低於以往研究(觀察時間較長)報導的22.8%,但仍比NLST報導的9.4%高出77%

Ya-Chen Tina Shih總結道:「這項發現強調了接受LDCT肺癌篩查前,損益權衡很重要。此外,侵入性診斷應交給專業素質高的醫生操作,以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來源

Invasive Tests Prompted by Cancer Screening Show High Real-World Complication Rate-Medscape-Jan01,2021.

參考文獻

https://bit.ly/2KAIN1k JAMA Network Open, online December 16, 2020.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版權聲明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

相關焦點

  • 原發性肺癌診療規範,詳述篩查、診斷、分期分型、治療、預後
    形成毛刺的病理基礎為腫瘤侵犯鄰近小葉間隔、瘤周肺實質纖維變和(或)伴有炎細胞浸潤所致。e.鄰近結構胸膜改變:胸膜尾徵或牽曳徵是從結節或腫物至胸膜的細線狀或條狀密度增高影,有時外周呈喇叭口狀,大體病變可見局部為胸膜凹陷,主要由腫物內成纖維反應造成的瘢痕收縮牽拉局部胸膜所致,其內可充填有液體或胸膜外脂肪,以肺腺癌最為常見。
  • 肺癌篩查專家共識,搶「鮮」看!
    因此,共識並不推薦使用X線用於肺癌的篩查。 胸部CT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篩查技術,也是共識推薦的篩查手段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年度低劑量CT(LDCT)篩查可以發現85% I期腫瘤。而篩查後進行手術切除的I期患者,其10年生存率可高達92%。此外,LDCT篩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20%。
  • 深度解讀丨我國肺癌的發病與死亡現狀,及篩查、診斷、治療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腫瘤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肺癌是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綜合研究,系統介紹我國肺癌的總體情況,以及肺癌篩查、診斷與治療的指導標準。
  • 低劑量螺旋CT在肺癌篩查時尚需解決的問題探討
    1.LDCT自身的局限 NLST是目前為止完成的最大規模的將LDCT用於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試驗,但仍有不少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比如特異度低,假陽性率高,存在過度診斷和診斷操作併發症,以及受試者對輻射的恐懼焦慮等
  •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人工智慧|肺結節|特異度|分類器|...
    臨床醫生通過使用 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X 線片和穿刺活檢等方法診斷結節的良惡性。由於穿刺活檢具有侵入性,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放射組學檢查是最合適的肺結節輔助診斷方法。隨著影像學成像技術的不斷革新,更薄層的 CT 成像能提高肺結節的檢出靈敏度,但同時生成的影像學切片圖像數量會使得影像科醫生的工作任務翻倍,增加漏診、誤診以及降低工作效率。
  • 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結直腸癌篩查在許多國家廣泛實施,與此同時,國際腫瘤學界對「過度診斷」的關注和討論也在增加。患者並未從診斷中獲益,因為該診斷的「疾病」對於那個個體來說是「無害」的。  對於有症狀患者的診斷治療並不是難題,但在癌症篩查中,對無症狀和假定健康的個體進行評估,這種高發病率和高負擔率的疾病容易發生過度診斷。另一方面,早期浸潤性癌症或癌前病變如果未被檢測到或遺漏,則可能發展成惡性疾病。
  • 肺癌的病因 肺癌有哪些症狀
    肺癌可以說是發病率最高的嚴重的疾病了。而且現在患有肺癌的人越來越多。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肺癌呢?肺癌是由哪些原因所造成的?相信很多人都想要了解,只有了解病因才能夠根本上去避免和治療。肺癌有哪些症狀表現?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關於肺癌低劑量CT篩查的7件事
    如果有,症狀將與導致結節形成的條件有關。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在進行胸部X線平片或CT掃描之前不會意識到自己有肺結節。圖片源自網絡2 肺癌低劑量篩查的價值肺癌是全球癌症發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結果表明,在高危人群中,與X線胸片比較,低劑量螺旋CT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 【專家述評與論著】|非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策略
    這種分類,可以加深對肺癌生物學行為的理解,並有可能制訂出更有針對性的篩查方案。肺癌篩查的普遍開展必然不成比例地檢出這三種類型的肺癌,尤其會較多發現諸如低侵襲性和惰性這樣生長較緩慢的腫瘤。這些腫瘤無症狀存在的時間更長,更容易被忽視,而篩查則易發現這些腫瘤。
  • 肺癌的早期症狀胸痛 肺癌早期有什麼症狀
    肺癌早期症狀有咳嗽、咯血、低熱等。但是肺癌的早期症狀並非只有這些表現,早期肺癌還會以其他的首發症狀出現。比如胸痛:胸痛者約佔肺癌病人的半數以上,特別是周圍型肺癌,胸痛可為首發症狀,那是由於肺癌組織浸潤胸膜所致。
  • 女子車禍入院,篩查新冠肺炎竟意外發現早期肺癌
    肺癌已成為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且有年輕化趨勢,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防治關注月」,彭光明主任特別提醒,早期肺癌通常無明顯症狀,X光胸片也很難明確,被發現時往往已到中晚期,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建議45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1次胸部CT篩查。
  • 「斷骨增高」可取嗎?小心引發骨髓炎致終身殘疾,這個方法才靠譜
    但「斷骨增高手術」的風險很高,手術實施過程可能造成腿部的神經血管損傷、皮膚軟組織感染及壞死等,患者還可能遭遇骨不癒合或骨髓炎等併發症,嚴重的可造成肢體終身殘疾,給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均造成沉重打擊。骨髓炎可不是一般炎症新聞裡提到的男子接受「斷骨增高手術」後無法行走,其原因是腿部外固定支架釘道感染後繼發的骨感染,即骨髓炎。看到「骨髓炎」三個字,很多人可能覺得就是發炎了,但它其實是一種對骨的感染和破壞,「敗骨」傷身,危害性不可小覷。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在此次盛會中,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任建功教授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篩查、診斷和治療」進行了精彩授課,現對其演講進行整理,以饗讀者。因此,糖尿病周圍神經病(DPN)早期篩查和診斷治療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減少死亡具有重要意義。
  • 專家為你解惑:面對「肺結節」從無到有,如何診斷?有哪些症狀?
    隨著CT體檢篩查的普及,發現「肺結節」很常見。肺結節之所以會引起大眾的足夠重視,是因為相當一部分的肺結節就是「早期肺癌」。如果得到及時、早期的治療,效果是很好的!然而,肺結節 ≠ 早期肺癌。那麼,面對眾多的「肺結節」,該如何診斷?何時幹預?
  • 中國最新肺癌報告:每分鐘都有人死於肺癌!與美國差距大
    日前,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國際肺癌研究聯合會旗下期刊《胸部腫瘤學雜誌(JTO)》發布了最新中國肺癌報告。該報告公布了我國肺癌發病及死亡的最新數據,並對我國肺癌篩查防控、規範化診斷及手術、放療、全身治療等治療手段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系統介紹。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駕馬車」是抗擊肺癌的關鍵。
  • 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要是能在癌症初期就能簡單快速地做出診斷就好了。這是很多患癌家庭的夢想。因為早一天發現和治療,就多一份治癒希望和生存機會。日前,《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藉助人工智慧為液體活檢領域帶來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血液中的DNA突變,可以識別出早期肺癌患者。
  • ...羅氏明星診斷產品F1CDx在日本提交新申請,篩查ROS1融合陽性肺癌...
    (NSCLC)患者的一款伴隨診斷試劑盒。作為一款綜合性的輔助診斷功能,截至目前,這款試劑盒在日本已被批准用於14種分子靶向藥物的伴隨診斷。此次提交的申請,旨在擴大這款檢測產品的用途,作為一款伴隨診斷試劑盒,利用新一代測序儀檢測ROS1基因融合,篩查出最有可能從Rozlytrek治療中受益的ROS1融合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
  •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第一,肺癌如何預防和篩查?專家建議來了
    2018年重慶市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重慶肺癌發病率在76/10萬左右,死亡率在63/10萬,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菸與肺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已有的研究證明:長期大量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0-20倍。而早期肺癌肺腫瘤小於或等於3釐米。
  •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2020-07-11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機器學習再立功,斯坦福大牛團隊實現無創早期肺癌篩查
    根據 Nature 雜誌今天發表的一項研究,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方法,能夠實現早期肺癌患者的鑑別篩查。這一方法基於檢測血樣中的腫瘤源性 DNA(即液體活檢),也就意味著對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做到了早期且無創。傳統的肺癌篩查,一般推薦高危群體做 CT 掃描,這種模式已被證明能減少肺癌相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