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bniz 如何想出微積分?(二)

2021-03-01 算法與數學之美

請先欣賞《Leibniz 如何想出微積分?(一)》

四、差和分學:從 Pascal 三角到 Leibniz三角

在1672年春天,Leibniz 抵達巴黎,他的第一個成就是發現求和可以用求差來計算,即用減法可以求算加法。後來他曾描述他為何會想到差分以及差分的差分(即二階差分)等等的概念,並且強調差分扮演著他的所有數學思想的主角。在邏輯中,他徹底地分析真理,發現終究可化約成兩件事:定義與恆真語句 (indentical truths)。反過來,由恆真語句就可推導出豐碩的結果。他舉數列為例來展示:由 A=A 或 A-A=0出發,可得

A-A + B-B + C-C + D-D + E-E = 0


即 A - (A-B) - (B-C) - (C-D) - (D-E) - E = 0

令 A-B=K, B-C=L, C-D=M, D-E=N,

則得


亦即差之和等於第一項與最後一項之差。

換言之,給一個數列 v=(vk),考慮接續兩項之間的差

vk+1-vk=uk


所成的數列 u=(uk),叫做(右)差分數列(還有左差分,同理可討論),那麼顯然有


採用登山的解釋就很明白了:想像山路鋪成臺階,每一階相對於地面的高度為 v1, v2, , vn+1,而階差高度為 u1, u2, , un,那麼從甲地登到乙地共升高


另一方面這又等於 vn+1-v1,參見下圖 1。

 

圖1

 

例子:考慮立方數列及其各階差分數列:


由此我們立即讀出

1+7+19+37+61=125-0=125,

7+19+37+61+91=216-1=215,

6+12+18+24+30=91-1=90,

12+18+24+30=91-7=84。

Leibniz 發現這個規律,覺得非常新奇、美妙,像小孩子玩積木一樣興奮不已。進一步,他研究 Pascal 三角(1654年,又叫算術三角)。Pascal 三角是作為開方、二項式展開、排列組合與機率之用,參見[2],Leibniz 卻從中玩索出差和分的道理。下面我們列出 Pascal 三角常見的三種排法:

(I)


(II)


(III)


問題: 請說明上述 Pascal 三角的構成法。

在(II)的排列法中,斜對角在線的數相加,所得到的數恰好構成費氏數列(Fibonacci sequence):

1, 1, 2, 3, 5, 8, 13, 21, …

這個數列含有許多美妙的性質,我們不預備講述。

由(III)的排列法中,Leibniz 立即讀出許多關於行或列求和的結果,例如

3+6+10+15 = (4-1) + (10-4) + (20-10) + (35-20) = 35-1 = 34


同理

10+20+35+56=126-5=121。

Leibniz 在巴黎遇到 Huygens 時,對 Huygens 描述他用求差來求和的結果,Huygens 立即建議他做下面富於挑戰性的問題。

問題:(Huygens 問題)

求無窮級數之和


這個問題涉及無窮多項的相加,它源自計算某種賭局 (a game of chance) 的機率。

這個級數每一項的分母恰是畢氏學派「形數」(figurate numbers) 中的三角形數:

 

 

因此,級數(1)就是三角形數的倒數之和。Leibniz 立即就求得這個和:因為


所以首 n 項之和為


從而


我們在機率史的文獻上查不到 Huygens 的機率問題,不過我們倒有下面相關的例子:一個袋子裝有一個白球及一個黑球,從中任取一個球,若得白球就停止;若得黑球,則再填加一個黑球到袋中,變成兩黑一白,再任取一球,若得白球就停止;若又得黑球,則再添加一個黑球到袋中,變成三黑一白,如此繼續下去,那麼第一回合得白球的機率為 ,第二回合得白球的機率為 ,第三回合得白球的機率為 , … 等等,故終究得白球的機率為


Leibniz 解決了 Huygens 問題後,進一步模仿 Pascal 三角,建構一個今日所謂的「調和三角」(harmonic triangle) 或 Leibniz 三角,一口氣解決了更多求無窮級數和的問題。

調和三角是這樣做成的:第一行排上調和數列,第二行依次排上第一行的前項減去後項之差,以後就按此要領做下去,結果如下:


由此調和三角可以讀出


從而 Huygens 問題的答案是


另外我們也可以讀出


 


等等。將(2)式乘以 3 就得到角錐形數的倒數之和:


將(3)式乘以4就得到


同理也可得


Descartes 說得好:

由一個例子的考察,我們可以抽取出一條規律。 
(From the consideration of an example we can form a rule.)

換言之,一個好的例子往往能夠反映出一般規律,即特殊孕育出普遍,或所謂的「一葉知秋」、「見微知著」的意思。我們由上述例子歸結出求和的共通模式 (pattern):

定理 1:(差和分根本定理)

對於給定的一個數列 u=(un), n=1,2, …,如果可以找到另一個數列 v=(vn),使得

un=vn+1-vn


那麼就有


其中 且 a<b。

我們引入適當的概念與記號:

定義:設 c=(cn) 為一個數列,令數列 為 (簡記為 )。

我們稱 為數列 c 的(第一階)差分,Δ 為差分算子。 叫做定和分(簡稱和分)。

因此,定理1 引出了兩個基本問題:

(i)研究差分算子 Δ 在運算上的基本性質。

(ii)已知一個數列 u=(un),求另一個數列 v=(vn) 使得 

第一個問題很容易,在此從略。其次,利用(i),第二個問題原則上也不難。在 中,我們稱 v 為 u 的反差分數列或不定和分。事實上,已知數列 u=(uk), k=1,2, … 定義一個新數列 b=(bn) 如下:


則易驗知 b=(bn) 滿足


換言之,b=(bn) 就是 u=(un) 的一個不定和分。顯然,u 的不定和分不唯一,可以無窮多個(例如(5)式再加上任意常數都還是 u 的不定和分),但是任何兩個不定和分只差個常數。

對這一切作深入而有系統的研究就是差和分學的內容(包括差分方程)。差和分的學習對於微積分的了解非常有幫助,因為兩者不過是離散與連續之間的類推與觀照而已。離散的差和分簡單明了,再連續化就得到了微積分。一般微積分教科書往往有如下的缺點:忽略差和分學,或類推與連續化處理得不好。

相關焦點

  • 科學瞎想系列之二 微積分的哲學意義
    –——————————【拓展瞎想】      原文說了一個事物發展的時變函數在時間緯度上進行微積分的哲學意義。進一步拓展一下,一個事物不僅在時間緯度上發展,還會在空間緯度上擴散發展,因此一個事物的變化不僅是時間的函數,還是空間的函數,不僅可以對時間求微積分,還可以在空間緯度上求微積分,還記得那個哈密頓算子「▽」嗎?
  • 微積分是數學的基礎,極限是微積分的核心,如何掌握「極限」?
    無論是非數學專業理工科的高等數學,還是數學專業的數學分析,微積分都是其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在微積分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出:常微分方程論、偏微分方程論、微分幾何、實變函數論、複變函數論、解析數論等分支學科。微積分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想躲是躲不過去的。
  • 微積分發明史
    好多人覺得數學沒有用,或者用處不大,上學學習的三角函數和二元二次方程組在實際生活中根本應用不到,一般來說,只是在購物的時候用到一些加減法而已。這種想法跟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的一樣大錯而特錯。
  • 我想和你一起,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微積分之旅
    你也許聽說過微積分改變世界的重要性;聽說過微積分駭人聽聞的掛科率;也聽說過隨之而來的「高數老師帶著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最後只有他自己上了岸」這類的段子。但是它真的像你所見的那樣嗎?現在,這是一次讓你步入微積分大門的絕佳機會。 微積分是微分學與積分學的統稱,它是一件數學工具。
  • 微積分的歷程:什麼是微積分?所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是哪些?
    但如何找到曲線上某點的斜率呢。 人們會用兩個非常非常靠近的點來近似。觀察下圖割線趨近切線的動畫過程:▌曲線的面積和長度如何算出曲線的面積和長度是天體力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天文學家的目標是找到行星在給定時間內運行的距離。
  • 微積分的運用
    能感受得到微積分的魅力嗎?如果看不懂這個笑話,那你就不是積分的親媽粉!(通貨膨脹率:貨幣購買力曲線的斜率(一階),增長率:斜率變化曲線(二階),下降:變化曲線向下走(三階導數小於0))。例題二(難度困難,留考少見) 這道題留考少見,但是早大校內考是很常見的,難點是對圖像的敏感程度,最後關於根號的積分,可以換元成三角函數,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看上期的微積分之三角函數
  • 傳說級萊茨狗標價近十億微積分!百度萊茨狗微積分如何獲取?
    傳說級萊茨狗標價近十億微積分!百度萊茨狗微積分如何獲取?最稀有的傳說級的萊茨狗在狗狗集市上標價999999999微積分,近十億微積分。用戶領取一隻百度萊茨狗看同時時獲得1000的微積分,微積分僅可用於狗市中相應數字狗的購買,不具有任何其他功能。
  • 阿基米德是如何發現微積分思想的?
    2.他給出了計算球體和其他幾何物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公式。在本文中,我將解釋他是如何計算拋物線段內的面積的。阿基米德的證明載於他在公元前3世紀所寫的論文《拋物線的正交》(在現代微積分由巴羅、笛卡爾、費馬、帕斯卡、沃利斯、卡瓦列裡、格雷戈裡、牛頓和萊布尼茲等幾位偉大的數學家發展出之前2000年)。
  • 微積分之三角函數
    (留考常見,難度也比較一般)關於sin^2x的積分,只需要熟練記住二倍角公式,和簡單微積分(cos2x積分為1/2sinx)真正麻煩的是關於1/sin^2x的積分,直接換元很明顯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思路就在於如何把sinx變成cosx。
  • 吳國平:難學上天的微積分是如何被創立的?
    說到微積分,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了解或學習到一些,如二次函數當中求最值問題(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屬於微積分一類。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參加工作後不從事數學相關工作,或許就很少運用微積分數學知識,但其中的極限思想卻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可以這麼說,雖然微積分這門學科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創立,發展起來,但時至今天很多人連理解都成困難,更別說掌握了。
  • 微積分教學的幾點淺見
    正是由於 Newton-Leibniz 的功績,使得微積分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不再象以前那樣作為幾何學的延伸;也正是由於 Newton-Leibniz 的功績,求微分或積分的問題不再是一個個問題的來處理,而是有了統一的方法來處理。但是在高維空間中如何體現微分與積分是一對矛盾?在高維空間中體現微分與積分這一對矛盾的定理是 Green 公式、Stokes 公式與 Gasus 公式。
  • 從「芝諾悖論」開始,談微積分
    悖論一:二分法悖論運動是不可能的,因為物體在到達終點之前必須先到達路程的二分之一,而在到達二分之一之前必須到達路程的四分之一,無窮無盡,甚至運動永遠無法開始,因為這一步是邁不出去的。接下來,我們就從微積分發明和完善的過程,看看不同人從不同視角是如何看待同一個問題,以及一個學科體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 用Python學微積分(微積分應用)
    而如何用好「微積分」是這部分學習的重點。要用好微積分,關鍵是理解透徹「微分-differential」和「定積分-Integral」的定義。微積分在英文中有時又被稱為「Infinitesimal calculus」,即「無窮小量微積分」,這個名字從一定意義上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微積分」思想:在微觀上上研究無窮小量的特徵,找出規律,然後回到宏觀上計算結果,控制誤差。
  • AP微積分如何破5?手把手教你解讀考綱!
    為幫助同學們詳細了解AP微積分考試,今天就帶同學們來分析一下微積分AB/BC的大綱內容,為大家分享一些知識點方面的備考建議。難點首先對於微積分BC考生而言,Unit 6積分部分和Unit 10級數部分依然是最大的挑戰,二者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都接近20%,並且級數的難度係數依然是最高,掌握起來需要投入較多的精力。
  • 微積分的力量
    這幾天看了一本書《微積分的力量》,這確實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劃線比較多的一本書,很受啟發。
  • 微積分是什麼神,竟如此奇妙?
    微積分是什麼神?全還給老師了。如果不是看到這則消息,一時不會想起來呢。
  • 阿基米德是如何發現微積分思想的?
    2.他給出了計算球體和其他幾何物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公式。圖2:阿基米德的書《論球體和圓柱體》中的一頁,在那裡他展示了如何計算一個球體的表面積,以及一個球體的體積是包含它的圓柱體體積的2/3。在本文中,我將解釋他是如何計算拋物線段內的面積的。阿基米德的證明載於他在公元前3世紀所寫的論文《拋物線的正交》(在現代微積分由巴羅、笛卡爾、費馬、帕斯卡、沃利斯、卡瓦列裡、格雷戈裡、牛頓和萊布尼茲等幾位偉大的數學家發展出之前2000年)。
  • AP微積分bc可以更換成ab學習嗎?
    今天三立小編著重講解一下關於AP微積分考試,微積分bc與ab是否能進行更換學習。據目前數據來看中國學生在微積分方面取得的成績都是很不錯的。下面就來看看AP微積分的具體內容。一、AP微積分的基本介紹AP微積分考試分為AB與BC兩種,其中BC所包含的內容更廣泛、難度也更高。參加BC考試的同學可以獲得AB和BC兩份成績,而參加AB考試的同學只能獲得一份成績。
  • 日本小學二年級數學題!要用到微積分、三角函數?網友:太難了
    導讀:日本小學二年級數學題!要用到微積分、三角函數?網友:太難了很慶幸您來閱讀這篇文章,小編一直努力在第一時間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資訊!世界上最好的相遇,就是感恩您點開了這篇文章,希望您能喜歡!日本小學二年級的題目竟然考倒一大票人。一名網友在PTT分享了一題數學題,只是加減的計算而已,卻讓不少網友苦思許久,還有網友搬出微積分和三角函數解題,不禁令人感嘆日本小學的題目是不是太難了,也引出神人網友超詳細解析。
  • 你也能懂的微積分
    這裡我們不細究,只要知道能夠畫出這樣一個三角形就行)。當然,這個三角形ABC的面積肯定比弓形的面積小,小多少呢?顯而易見,小了左右兩邊兩個小弓形的面積。如果我們能把這兩個小弓形的面積求出來,加上三角形ABC就可以求出原來大弓形的面積了。但是,如何求這兩個小弓形的面積呢?答案是:繼續用三角形去逼近!於是,阿基米德又使用同樣的方法,在這兩個小弓形裡畫了兩個綠色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