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外質檢體制機制的比較研究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 主編 程 虹 李元平

  第二節 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質檢體制機制

  一、俄羅斯

  伴隨著俄羅斯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其質檢體制機制呈現計劃與市場交織的轉軌特點。一方面政府仍在質檢管理過程中進行規制,另一方面在國家戰略性產業積極引入市場與社會力量實現質檢管理。政府逐步按照國際貿易規則推動質檢體制機制的發展與完善,同時扶持戰略性產業,引入市場和社會力量對俄羅斯軍工產業進行質檢管理,促使該領域產品質量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俄羅斯質檢體制的開放性不夠,2012年7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在進出口檢驗檢疫方面處在與國際接軌中。

  (一)俄羅斯質檢機構與職能

  1.農業部。負責農業領域及漁業領域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定。

  2.工業和能源部。負責發展航空技術領域的技術管理,保障計量統一性,在國防和涉及國家安全的科學和技術領域制定政策。

  3.衛生部。負責涉及消費者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

  4.計量與技術管理署。負責標準、計量、認證認可工作。

  5.工業署。負責機械製造、冶金、化學、石油化工、生物技術、醫藥、輕工業、林業、造紙與木材加工、航空、船舶製造、電子工業、通訊設備工業、無線電工業、彈藥與特種化學工業、常規武器工業等領域的質檢管理。

  6.獸醫及植物衛生監督局。負責動植物檢驗檢疫工作。

  7.消費者權益及公民平安保護監督局。負責對居民衛生和流行病保障、消費者權益和消費市場保護實施檢查和監督。具體包括:執行衛生和流行病監督;對涉及產品及服務的法律法規遵守情況進行檢查;在國境通道站點進行衛生檢疫查驗。

  8.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對俄羅斯境內的各類自然資源,以及對出口的自然資源進行質檢管理。

  (二)俄羅斯質檢管理方式與手段

  1.限制型監管

  (1)法律。一是《俄羅斯聯邦計量法》。1993年頒布,2008年修訂,是保證計量單位制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法案,是保證俄羅斯聯邦計量統一性的法律基礎。此外,俄羅斯憲法中有28條涉及計量,總統籤署的法令中有6個涉及計量,地方法規中有32個相應補充規定,與計量、校準、測試、檢驗相關的法規有4500個。二是《俄羅斯聯邦技術調節法》。2002年頒布,2003年實施,取代原來的《標準化法》與《產品與服務認證法》。制定該法的目的是打破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加快俄羅斯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程。該法分總則、技術法規、標準化、合格保證、認證機構和檢測實驗室的認可等10章。三是《產品及認證服務法》。1995年頒布,規定商品上市實行產品認證準入制度,要求國內市場上市商品必須有強制認證GOST標誌。四是《食品質量和安全法》。2000年1月頒布,詳細闡述了俄羅斯在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方面的有關規定與要求,明確了生產單位在食品開發、生產、存儲、運輸和銷售等方面應遵循的原則,規定外國食品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條件,申明俄羅斯聯邦和各聯邦主體在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方面的職權。五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2年頒布,2007年和2009年分別進行修改,對保障和維護消費者權益作了規定。

  (2)標準。俄羅斯標準,GOST認證所要求達到的國家標準。

  (3)認證。一是「生產狀態」認證,就是運用ISO9001的部分條款對生產過程進行認證。二是GOST認證(俄語ГОСТ,俄羅斯國家標準的英文簡稱),是一種市場準入強制安全認證,國外製造商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以俄羅斯為代表的獨立國協國家,必須通過GOST認證。

  2.經濟誘導型監管。俄羅斯聯邦質量獎,1996年正式設立,對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企業,以及採用富有成效的質量管理方法的企業進行獎勵。

  二、印度

  印度質檢體制目前也處於轉型期,呈現出計劃與市場交織的特點。雖然市場機制逐步開始發揮作用,但質檢體制仍呈現出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特點。政府主導與管制大量存在。例如,政府機構及其下設的技術機構全面負責計量、標準和認證認可工作。雖然引入發達國家的第三方認證,但仍由隸屬於印度信息技術部的印度標準化檢測與質量認證中心,進行具體的認證認可工作。

  (一)印度質檢機構與職能

  1.食品安全及標準管理局。負責食品安全、質量標準和監管準則的制定工作,是監管食品製造、加工、運輸、銷售和進口的法定機構。發布與公民日常食品消費有關的標準與指南,制定或修改緊迫性的食品安全或公共衛生相關的法規;協助發布有關添加劑、汙染物、有毒物質、重金屬、農藥獸藥殘留的限量規定;協助確定生產和貼標的程序和方式;協助發布食品召回程序的條件和準則。

  2.消費者事務司。為印度主要的消費者保護部門。該司主要負責有關消費者合作社,價格監管,主要商品的實用性和國家領土內的消費者活動等事宜的政策制定,監管印度標準局等法定機構的工作以及負責度量衡等工作。

  3.植物保護、檢疫及貯藏董事會。負責動植物衛生檢驗檢疫,是《2003年植物檢疫指令》的執行機構。

  4.綜合衛生服務局。負責食品衛生安全監管,是《1954年防止假冒偽劣食品法案》以及《1955年防止假冒偽劣食品法案規則》的執行機構。

  5.國家標準局。負責制定標準,認證管理、實驗室管理,標準的銷售、宣貫,國際合作,消費者相關事務,培訓與信息服務。

  6.環境和森林部。是國家進行環境保護的最高行政機構。負責規劃、促進、協調和監督環境與森林的政策、計劃的實施。

  7.能源效率局。負責開發、制定及實施印度的能源標籤計劃。

  (二)印度質檢管理方式與手段

  1.限制型監管

  (1)法律。一是通過《1986年印度標準局法》《1988年印度標準局(認證)規則》,對標準化管理機構與職能設置進行規定。二是頒布《1954年防止假冒偽劣食品法案》《1955年防止假冒偽劣食品法案規則》,對食品安全與消費者保護進行規定。三是通過《2003年植物檢疫指令》,對植物檢驗檢疫工作進行規定。四是出臺《貿易與商品標記法》,對認證認可與標識管理進行規定。

  (2)認證。一是印度標準協會(ISI)認證(ISI認證),屬強制認證,主要涉及大宗消費品,或關係到能源保護及消費者的安全、健康的產品。ISI標誌是產品符合印度標準的標誌,也是符合產品規格證明。檢測合格獲得證書的,使用通用的ISI標誌。二是標準測試與質量認證理事會(STQC)認證(STQC認證),針對電子產品的第三方認證體系,該安全認證制度旨在通過評估、檢測和後續監督等程序證明電子產品符合相關IEC安全標準的要求。三是黃金珠寶成色認證,2000年開始實施的對黃金與珠寶的自願性認證。四是環保標識認證(ECO標識),1991年,印度政府開始實施環保標識認證(即ECO標識)。認證的對象是家用消費品。符合特定環保標準及印度相關質量標準的家用消費品均可申請,獲得認證的產品將允許加貼「環保標識」。五是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991年開展,用以評估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ISO9000系列標準的認證。六是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主要評估有關組織活動是否符合ISO14001標準規定。七是危害分析及關鍵點控制認證(HACCP認證),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97/13A號法規,專門針對食品生產企業設計的認證。八是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主要用於評估有關組織在制定計劃、政策或目標時是否考慮保護員工的健康及安全,並採取措施對可能發生的危害和風險加以防範。

  2.經濟誘導型監管。拉吉夫·甘地國家質量獎,印度標準局經印度政府同意於1991年設立,以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名字命名,對卓越質量企業進行獎勵。

  3.輔助型監管。建立「高風險」食品產品目錄,凡納入目錄中的食品產品全部要進行取樣檢查。

相關焦點

  • 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難題解決了
    想試試看吧,沒想到1月8日提交的認證申請,第8個工作日就收到了《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在教育部1月26日舉行的「教育新春」首場發布會上,剛剛從美國聖託馬斯大學留學歸來的教育學博士徐曉瑩這樣告訴記者。 1月22日,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開通對所有國別的認證全流程在線服務,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手段優化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 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全流程網上辦
    在首場發布會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程家財、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車偉民介紹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服務升級情況。學歷學位認證服務新模式、新舉措在辦事流程上做了哪些「減法」,在創新管理上做了哪些「加法」?「網際網路+」技術對留學服務有何新幫助?
  • 人民日報: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有力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保障   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立身之本,是在國際競爭中縱橫捭闔的制勝之道。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們主動識變應變、因時因勢而動的戰略選擇,完善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將為加快實現這一戰略選擇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和風險挑戰倒逼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體制問題就是選擇飯碗的問題到底是體制內好?還是體制外好?這就因人而異了。先看看體制內、體制外的優劣對比。
  • 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
    省委編辦、省商務廳等部門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紮實做好本領域的政策研究和業務指導工作。各地及時組建改革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積極「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引進來」開展教育培訓,形成了濃厚的改革創新氛圍。三是堅持試點帶動。
  • 夢幻之境!就在蘇州!
    夢幻之境!就在蘇州!★制定太湖水草管護調控年度實施方案,對管護期間太湖水質、水生植被種群、水生態系統變化進行跟蹤研究和環境效果評估。★同時成立水體保潔隊伍,建立鎮村保潔員、督查考評員循環網絡體制。2020年3月至10月,太湖6個飲用水源地藻密度均值較2019年同期下降43.0%。
  • 【專訪】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劉兆彬:計量體制有三大弊端 《計量法...
    劉兆彬:「計量」聽起來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詞彙,實際上計量就是「計算」和「測量」,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自己經常打趣說計量「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我在原質檢總局擔任法規司司長立項修改《計量法》的時候是2000年。改了十八年,三十多稿,我的頭髮都改白了,人也退休了,還沒出來呢。當然由於計量本身太過複雜,涉及面太廣,涉及各部門協調統一的問題,所以修法非常慎重。中國的《計量法》在1985年制定,1986年實施,到今年已經三十餘年了,迄今為止沒有做過重大修改。這在我國二百五十多部法律中也是比較少有的。
  • 準退休的人,知道體制內和體制外退休差別有多大麼,進來了解一下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當然差距很大的: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係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
  • 山東用改革的「衝擊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重點研究制度創新,九次全會專題研究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十次全會明確制度建設「任務書」,十一次全會推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四梁八柱」,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部署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山東牢牢扭住制度創新、流程再造這個「牛鼻子」,一路蹄疾步穩、勇毅篤行,體制機制新優勢加速塑造。
  • 「機制」「體制」「制度」仨詞的區別與用法
    在起草公文時,常遇到一個難題,就是拿不準什麼時候該用「機制」,什麼時候該用「體制」或者「制度」。請您講講這三個詞語的區別和用法。謝謝!  「機制」「體制」和「制度」都是多義詞,在涉及社會生活時,它們有一個義項意思比較接近,在使用時需要辨析。  「機制」可用來表示「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穿越火線:新角色國境防衛者登場
    穿越火線:新角色國境防衛者登場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熟悉的晴空啦!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堅持系統思維,著力全面布局各級各類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意見》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注重與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銜接,持續推進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擴大教育開放等領域改革的深化,又進一步強化了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引領作用,協力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對教育體制機制的系統建構,這些體現了鮮明的系統思維。
  • 孟軍來鹹調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研究問題工作
    9月2日,由省政府參事、省委原副秘書長孟軍,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餘立平帶領的調研組來鹹,調研省級政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研究問題工作。副市長王靖參加座談會。調研組深入旬邑縣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旬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地察看了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疾病預防檢測、了解硬體設施配備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情況。
  • 匡亞林:社會福利引論:福利體制模式的類型化考察
    ;福利制度;體制模式;考察;視角;安德森;社會政策 內容摘要:本文立足福利制度、福利體制、福利支出的理論方法的比較分析,考察總結不同類型的社會狀態,系統地從類型化角度進行福利體制的模式考察,並嘗試推進和解答現有研究中的迷思。
  • 璧山:以機制體制改革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通過破除體制障礙、健全監管機制、創新運營模式來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的做法是我區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機制體制的生動實踐。萬丈高樓平地起,體制機制是基礎。體制搞好了,機制理順了,工作開展就會更順暢,社會經濟發展就會更加有奔頭。
  • 完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研學旅行育人作用
    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有利於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於研學旅行尚處於探索階段,體制機制建設不夠完善,還存在市場行為欠規範、參與主體魚龍混雜、研學水平參次不齊、相關職能部門協同不足等問題。建議多措並舉促進研學旅行健康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其獨特育人作用——強化體制機制頂層設計,實現多主體協同創新。研學旅行涉及範圍較廣,建議強化體制機制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政策,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推動實現多主體協同創新。
  • 【國策說】讓創新馬達轉起來,咱們體制機制的改革怎麼破?
    爭論自然不是圍繞這一戰略是否正確,而是對陳舊的體制機制,有諸多不滿。最著名的,當數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在2014年時的公開批評: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是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術業有專攻,我只懂我的基礎研究,懂一點教育,你讓我去做經營管理,辦公司、當總裁,這是把我的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人不可能一邊做大學教授,一邊做公司的管理人員,一邊還要管金融。
  • 經濟紅藻基因組特性及環境適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鑑定出條斑紫菜基因組中「基因拷貝數顯著增多」的基因家族。其中與抗氧化有關的基因家族,如SOD、LOX、TRX、TYR等,均呈現葉狀體世代特異性的表達活性,且在失水逆境下這些葉狀體特異基因具有顯著上調的轉錄特徵,表明抗氧化基因家族的擴張及共表達特徵是葉狀體世代適應極端環境的重要遺傳基礎。
  • 21社論:守住貨幣的水龍頭 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政府債務管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守住貨幣的水龍頭,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政府債務管理  導讀:完善政府債務管理還是要在供給端下大力氣,央行要管住貨幣總量的水龍頭,在財政和中央銀行兩個「錢袋子」之間建起「防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