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洪山區土庫村村民童貽鴻兄妹7人的兩棟7層樓房和一棟3層樓房,因華中科技大學徵地修建宿舍樓需要拆遷。由於和拆遷方武漢信諾拆遷有限公司未達成協議,童家成了「釘子戶」。11月18日下午,童貽鴻向樓下的強遷人員投擲磚頭「導致一人重傷」,被當地警方通知做筆錄。由於不信任當地警方,他於20日晨搭乘飛機赴京向朝陽雙井派出所「自首」。(據2010年11月21日《新京報》)
乍看,這事像笑話,但無論如何都讓人笑不起來,內心裡像打碎了五味瓶,箇中滋味難以言表。
由此及彼,筆者不禁聯想起今年1月9日下午發生在杭州南宋御街頭令酸楚的一幕: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街頭,路人紛紛伸出援手,有保安上前詢問,有人幫忙撥打救助電話,有附近商鋪店員遞出羽絨服給老人保暖……但在這些人施援手的同時,現場也「善意」提醒:「別去扶他,當心賴上你,到時後悔都來不及了」。就連趕來執行公務的民警「也不敢亂動她」。「當時有一位店老闆想扶老人進店裡暖一暖,旁邊一個中年婦女竟『義憤填膺』地勸他不要多管閒事。」大家誰都不敢上前扶起老人,害怕被訛上。
做好事難、做好人難,如果說這種哀嘆折謝出了人際信任危機之下的人情冷漠的話,而武漢村民童貽鴻花1090元乘飛機赴京「自首」的背後,則隱藏著對社會基本規範及公權力的信任危機,暴露出基層權力藐視民生民意的霸道,折謝出民生之輕。為對抗公權力的霸道,手無寸鐵的童貽鴻打「飛的」赴京「自首」,其目的恐怕不止是「我希望能在北京找一位律師幫助我」,畢竟北京是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他心中的綠洲,選擇到北京來「自首」,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話語空間,贏得公眾和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維護自身權益,這應該是他此番「不惜一切代價」赴京的初衷。
童貽鴻的「自首」行動說明其內心對社會公平正義尚存一線希望,堅信人間自有正義在,就不信沒人替自己做主,就不信找不到自己講理地方。在危機中求生存,展開理性和非理性的抗爭,對公權力的霸道予以還擊,直到真相水落石出,握有霸權的官員受到應收的懲罰。
童貽鴻乘飛機赴京「自首」事件,再次把公權力、社會誠信、權利訴求等擺到了公共輿論的顯微鏡下,也讓人們眼前展現出兩個熟悉的影子:濫用公權和信息不透明。武漢信諾拆遷有限公司拆遷童先生的房子,是因為華中科技大學修建宿舍樓。按理說,興辦教育,利國利民,是件好事,百姓應該積支持。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正視這樣的現實,種種偽民意,美其曰「為民做主」,實則以權力扭曲民意,製造虛假民意,滿足的是一些官員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至於社會的基本價值——誠信,公民的基本權利,就不在話下了,甚至被他們蹂躪得體無完膚。
跳出信任危機,避免重大的政治危機,需要制度機制到位,使權力馴服化,切實將權力置於陽光之下,裝進籠子裡,成為真正造福於民的工具。
徐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