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教授、博導刷屏,是我們低估了科研的魅力與實力!

2021-02-21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近期的學術圈,可謂熱鬧。

 

繼引發網絡熱議的90後教授李琳之後,今年29歲的胡劍,因為一個特殊的身份,也突然收穫了大量的關注。

 

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畢業後,胡劍被聘為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成為該校首位90後教授。

After graduating with a doctoral degree from th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u Jian was hired as a professor by the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becoming the university's first professor born in the 1990s.

據華東交通大學官網消息,胡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表高水平文章,由於科研業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後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順利成為省聘教授。

 

胡劍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源於9月26日一段名為《90後博士獲聘教授:我其實不是學霸》的視頻。視頻中,胡劍作為華東交通大學首位90後教授接受採訪。他表示,自己並非學霸,「能夠有一點小成果,可能更多還是因為我們比較用功一點或者說勤奮一點,有好幾個月都是6點左右去實驗室,晚上12點才回宿舍。」

  

 

公開簡歷顯示,胡劍1990年生於江西南昌,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華東交通大學「天佑傑出人才」,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醫用複合材料分會常務委員。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榮獲中科院「優秀畢業生」、中科院「院長特別獎」、中科院「優博論文」等。主要從事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性能本徵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等期刊。

 

相信你還記得前段時間,刷屏網絡的90後教授李琳。

 

據南方醫科大學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出生於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於2019年7月起任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doctoral tutor)。並且,李琳是作為「優秀學術骨幹」被該學院引進的。

 

 

據官方簡歷介紹,李琳2014年獲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研究領域包括開發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研究哺乳動物生殖系細胞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進程中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Professor Li Lin, a post-90s scholar, was recently recruited by th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website, Li Lin, who was born in 1991, has been a professor and a doctoral tutor at the college since July 2019.  

 

Her resume shows that Li Lin is mainly engaged in single-cell epigenomics research and was described by the college as an "excellent academic backbone". In 2014, she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n from September that year to June 2019, she studied for a doctoral degree at Peking University.

李琳更是在多個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2018年6月,李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的細胞生物學分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論文。

 

其在《細胞》(Cell)合作發表的封面文章《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榮獲「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5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李琳獲聘教授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同時,她紮實的學術積累,也讓一眾網友紛紛點讚。

 

 

90後已經逐漸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在學術科研領域也不例外。據南方都市報不完全統計,近5年已有11位「90後」和「準90後」開始躍上學術舞臺並為人熟知,成為高校的副教授、教授或博導。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的提問,「作為科研工作者,你覺得科研行業的魅力在哪裡?」

 

 

有人回答說:「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這個世界的源頭是科學原理,一切光鮮亮麗的東西都離不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原理。」

 

也有人回答道,科研的魅力在於繼承性,僅從知識的角度,現代人超過牛頓並不困難。

 

 

另一位獲贊數頗高的回答者說道,科研的魅力之一在「可成品化」。

 

他補充說道,「很多人認為,科研工作往往離實際很遠,但是我卻要指出,科研的一種魅力,恰恰也在於此。」

 

 

年輕的90後博導及教授們,都在各自的科研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助推前沿科技的發展,是奮鬥在科研一線的工作人員的目標,而技術實力的提升,也終將助力相應行業及產業的發展。

 

汽車行業作為前沿科技的集大成者,它的發展更是與諸多技術研發領域的突破息息相關。奧迪作為豪華汽車品牌代表,在專業技術研發上持續發力,以助推其品牌發展和各項戰略落地;憑藉豐富的前瞻技術的積累,奧迪品牌目前正快速推進其電動化(electrification)戰略。

 

 

 

為了促進可持續出行戰略的進一步落地,奧迪將在2023年底前投入約140億歐元(約折合1100億元人民幣),以推進電動出行領域。這些資金除用於新電動車型的開發和生產,還將用於人才資質培訓和車輛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技術旗艦奧迪e-tron將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布,並於2020年實現國產。

 

 

 

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伯藍•紹特(Bram Schot)指出:「未來是電動汽車的天下。奧迪e-tron對我們以及很多客戶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到2025年,我們將推出30款電動車型,其中20款為純電動車型。奧迪品牌正在引領電動出行的潮流,推動整個汽車行業開發適合日常使用的電動汽車。」

 

為了實現這些重大目標,奧迪發揮大眾集團的內部協同效應,在四個模塊化平臺上生產電動汽車。

 

標誌著奧迪全面進入電動時代的奧迪e-tron基於縱置模塊化平臺(MLB evo)打造,採用全新車身造型,而在車身中心的下部區域和車頂區域採用了大量創新型構件。這款將電動出行與奧迪品質相結合的SUV,配備精密複雜的驅動和能量回收系統、全時四驅系統,給用戶提供了最高的舒適性,是奧迪「突破科技・啟迪未來」品牌理念的完美體現。

 

奧迪e-tron GT概念車在2018年洛杉磯車展首發。作為一款「標誌性汽車」,奧迪e-tron GT基於保時捷開發的J1高性能平臺,以動感的設計激發用戶的熱情,並賦予令人心動的技術感體驗。

 

MEB平臺為電動汽車專用,可以讓用戶體驗到不同尺寸和容量緊湊型電動機和鋰離子蓄電池帶來的優勢。2019年3月,奧迪在日內瓦車展發布了接近量產的Q4 e-tron概念車。這將是首款基於MEB平臺的量產奧迪汽車,一款與奧迪Q3同級別緊湊型SUV(compact sport utility vehicle)。

 

 

 

在全尺寸級和豪華車型開發上,奧迪採用了與保時捷聯合設計開發的高端電動車平臺(PPE)。平臺通過特殊的架構提供前瞻技術,滿足全尺寸級和豪華車型細分市場嚴苛的客戶需求。

 

此外,奧迪將進一步擴大其採用插電式混合驅動系統的奧迪混合動力車型(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組合;在2019年,奧迪就將推出四款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即A7 Sportback、A8、Q5和Q7插電式混合動力版。

 

 

奧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獨特之處在於兼具運動性與高效性。這些車型憑藉出色的動力總成系統,為用戶提供極具吸引力的運動駕駛性能。同時,預測性運行系統在電動與常規驅動類型之間的切換,有助於增加電動續航裡程以及降低油耗(fuel consumption)。

 

 

預測性運行策略系統(PBS)是奧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可使車輛實現長續航裡程和高回收能量,讓用戶真切感受到舒適的駕乘和輕鬆的操作。

 

基於其強大的技術儲備及對未來出行的全面規劃與戰略,奧迪前瞻概念車AI家族的四款車型還將重新定義無人駕駛、高性能純電動、越野性能以及未來都市出行。

 

奧迪AI:RACE這款全電動跑車體現了奧迪對未來高性能跑車的大膽設想。其外形寬闊、扁平,設計靈感來自風洞和賽道,奧迪AI:RACE的橫空出世突破了常規,引領風尚。

 

奧迪Aicon概念車展現了無人車的未來,它大膽且超前地展示了具有未來感的汽車內外部設計理念:四門2+2格局,無方向盤和油門踏板。奧迪Aicon完美地融合了傳動系統、懸架系統、數位化和可持續性的創新設計。

 

作為針對城市出行解決方案的前沿概念車型(concept model),奧迪AI:ME以小尺寸的緊湊型車身設計、極具空間感和未來感的內艙設計,以及L4級自動駕駛功能,使用戶得以盡享所想車內駕乘時光。

 

奧迪AI:TRAIL quattro四人座概念車不僅具有L4階段的自動駕駛(autonomous driving)能力,而且擁有卓越的越野性能。落地車窗環繞著整個座艙,帶來無與倫比的全方位通透性。

 

此外,奧迪正在成為一個綜合性、碳平衡的高檔移動出行提供商,並努力在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為此,奧迪正加速推進電氣化藍圖和整個公司的碳減排(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截止2025年,奧迪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將比2015年減少30%。未來,作為核心財務控制參數的投資回報率也將顯示奧迪品牌的二氧化碳績效。可持續的管理有助於將其提高至21%以上。

 

供應鏈在奧迪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電動車方面。因此,奧迪正在加強與合作夥伴的對話,旨在共同大幅降低整個價值鏈的二氧化碳排放。

 

 

奧迪還將電動汽車的碳平衡生產視為可持續移動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布魯塞爾工廠通過採用大力推廣綠色電力,扮演著守護碳平衡的先鋒角色。通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工廠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萬公噸。奧迪公司正在全面推廣該戰略,到2025年之前,所有奧迪工廠將完全實現碳平衡。

 


憑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品牌的全面戰略部署,奧迪的電動化未來,值得矚目!

部分信息來源:人民網微博客戶端 南方都市報 梨視頻

本文為推廣

相關焦點

  • 又一位90後女學霸成博導!她的「男朋友」很特別
    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入職後,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劉琬璐是國內非常緊缺的交叉型科研人才,學術成果非常豐富。」
  • 有80後211大學副校長,有90後...
    科學需要女性,女性在學術上的光芒相比男性毫不遜色,在這些極具魅力的學術「姐姐」面前,你我都應是仰慕者,讓我們一起來盤點這些不斷打破同齡人記錄的學術「姐姐」們: 顏寧老師的學習經歷和學術成果常常被媒體所廣泛報導,簡直用「開掛」都難以形容,絕對是實力超強的一線科學巨星。而顏寧老師的學生如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殷平、西湖大學90後博後鄢仁鴻等都已經獨立發表了Nature論文,他們也都迅速成長為國內的科研明星,顏寧老師如今也才不過42歲,已經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了。
  • 實力常被低估的省會:如今GDP即將進入全國前十,科研全國第三
    國內其實有很多實力被低估的省會城市,其中南京就是這麼一座城市。作為江蘇省會,卻常被網友開玩笑說是「徽京」,從影響力上更像是鄰省省會,足以見得人們對這一省會城市實力的低估。
  • 榮獲百萬青橙獎的90後浙大女博導,愛科研也愛生活
    這個90後姑娘,愛科研、愛生活,她的故事要從和鈣鈦礦結緣說起。靠著刻苦努力,入學半年後,她在科研上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博士學位是屬於你自己的,你要對你自己的學位負責。」這是趙保丹的導師、世界知名的光電物理學教授Richard Friend院士在她入學時告訴她的事。
  •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全國29歲及以下博導有幾人?
    網友們對如此優秀的人才讚嘆不已,稱:90後都當博導了!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指導教師共44萬多人,其中29歲及以下的只有1934人,只佔導師總數的0.4%,而博導更是只有14人,鳳毛麟角。
  • 她是浙大首位「90後」博導,16歲上復旦,當之無愧「女學神」
    浙大迎首位90後美女博導 教授楊樹,90年出生,16歲考上復旦大學,20歲從復旦本科畢業,考入香港科技大學讀研,24歲已經拿到了港科大的博士學位。而且還是首批香港博士獎學金獲得者,已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
  • 他師從院士盧柯,Science發表一作論文,成為高校教授,90後奶爸
    教師年輕化,目前是各大高校重點建設的方向,一批批年輕有為的青年碩導、博導紛紛走上教授崗位。尤其是近兩年來,90後的身影也開始絡繹不絕地出現,譬如中山大學的女教授胡曉明、南方醫科大學的女教授李琳、南京農業大學的女教授李姍,她們都是集合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和女學霸,是90後的優秀代表。讓人感慨的是這些被高校大力宣傳的90後教授都是女性,男性身影在科研領域仿佛絕跡一般。不過,近日,華東交通大學公布了一則聘用通告,29歲的胡劍被任命為碩導教授。
  • 湖南高校「90後」教授天團集體出圈!|教授|材料科學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湖南「90後」教授天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東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 他是90後,卻已是教授、博導了,發表SCI論文20餘篇,有這些經歷!
    醉心科研,不負青春年少時光;初入師道,積累點滴從師感悟;熱愛生活,感受世間精彩瞬間。他是土木工程學院最年輕的教授,是一位年輕的90後博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關於魯聰老師的故事吧!魯聰工學博士,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工系教授,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南京留學人員擇優資助項目。
  • 不一樣的「滅絕師太」:90後浙大美女學霸成為博導
    6年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27歲當上博導、獨立研究員……90後浙大美女學霸劉婉璐最近在網絡上成為人們追逐的焦點。美女學霸生活照1992年出生的劉琬璐經歷豐富: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就參加高考。
  • 鄭強受聘為這所地方高校的特聘教授,網友:什麼時候來我們學校?
    作為一名滿腹經綸的學者,鄭強教授在網上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很多網友親切地稱他為「網紅教授」。4月份,鄭強教授來到了山西省,入職太原理工大學。這條消息也瞬間走紅網絡,有網友表示不理解,也有網友表示讚賞和支持。近日,鄭強教授又走進山西省一所地方高校,並受聘為學校的特聘教授。為此,很多學生更是直言:什麼時候來我們學校?
  • 90後高顏值女博士火了!17歲進入華科大,26歲擔任湖南大學博導
    之前,引起大家討論很多的話題,就是關於《後浪》一則視頻爆火,裡面說的後浪與前浪,頓時引起大家共鳴,網友們也紛紛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有人說,這個視頻像一個長者的口味給年輕人寫一首意味深長的詩,讓青年人自信心被點燃,能力、價值觀被肯定,整部片子讓人看完之後覺得正能量滿滿。
  • 中科大顏值最高的80後教授,26歲成為985博導,卻自詡為女漢子
    對於學霸我們往往的印象就是顏值不高,甚至有人認為顏值和智商成績成反比的狀態,事實上這種認知並不正確,成績好和顏值高其實是可以相互並存的。說到方璐其實是一位典型的80後女孩,方璐在17歲的時候參加了浙江省的高考,並且以高分考取了中科大十分熱門的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專業,作為一名學工的女生,她絲毫不輸給學霸男生。
  • 有錢有實力後,中國為何不接盤安225飛機?原來低估了我們的實力
    圖為安-225大型運輸機此前,多個國家租借安-225這款全球最大飛機多次飛抵中國,對此很多網友都感到疑惑:既然安-225大型運輸機的運輸性能這麼優越,如今有錢有實力後,我們中國為何不接盤安-225飛機?
  • 網紅教授鄭強:「在我們浙大,博導掃地倒水,沒什麼不得了!」
    在最近的視頻平臺上,一位網紅教授開始引起我的注意。這位教授叫鄭強,是浙江大學的博導、黨委副書記、博士、教授。他說的很多話,都說到我的心坎裡。大學裡的很多教授,很少像鄭強教授如此的接地氣,為學生著想。01我們的大學生們,其實很多都是迷茫的。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但鄭強教授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
  • 阿里的青橙獎:90後浙大少女博導趙保丹成唯一獲獎女科學家
    這位穿著粉色泡泡袖公主裙會玩、會學、會教的90後「科研少女」備受大家關注。 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面向35歲及以下中國青年學者的公益性評選,旨在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 今年10位來自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分別獲得了阿里頒發的100萬獎金,合計1000萬。他們中最大的35歲,最小的僅有28歲。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28歲90後美女博士,北大畢業後,成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根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官方簡歷介紹:李琳出生於1991年,是真正的90後美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9年7月成為了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此時的李琳年僅28歲。李琳不僅學習優秀,人也長得漂亮,簡直是明明可以憑臉吃飯,卻又偏偏實力不凡,是十足的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學霸級人物。美女教授李琳的研究領域包括開發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研究哺乳動物生殖系細胞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進程中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 中國這所985大學被「低估」,但實力高於名氣,是科學家的誕生地
    中國這所985大學被「低估」,但實力高於名氣,是科學家的誕生地我國有著各種不同的大學排名榜單,有來自校友會所公布的大學排行榜,也有來自於軟科所公布的國內高校排行榜,也有武書連所公布的大學排行榜,但是這些大學榜單可不是一樣的,比如同一所大學,在校友會和軟科所公布的排名情況可不同
  • 「他們還在玩泥巴」之博導眼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碩士研究生眼中的博士:  真能熬,真能寫,真堅定  博導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