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學術圈,可謂熱鬧。
繼引發網絡熱議的90後教授李琳之後,今年29歲的胡劍,因為一個特殊的身份,也突然收穫了大量的關注。
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畢業後,胡劍被聘為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成為該校首位90後教授。
After graduating with a doctoral degree from th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u Jian was hired as a professor by the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becoming the university's first professor born in the 1990s.
據華東交通大學官網消息,胡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表高水平文章,由於科研業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後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順利成為省聘教授。
胡劍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源於9月26日一段名為《90後博士獲聘教授:我其實不是學霸》的視頻。視頻中,胡劍作為華東交通大學首位90後教授接受採訪。他表示,自己並非學霸,「能夠有一點小成果,可能更多還是因為我們比較用功一點或者說勤奮一點,有好幾個月都是6點左右去實驗室,晚上12點才回宿舍。」
公開簡歷顯示,胡劍1990年生於江西南昌,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華東交通大學「天佑傑出人才」,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醫用複合材料分會常務委員。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榮獲中科院「優秀畢業生」、中科院「院長特別獎」、中科院「優博論文」等。主要從事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性能本徵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等期刊。
相信你還記得前段時間,刷屏網絡的90後教授李琳。
據南方醫科大學據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出生於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於2019年7月起任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doctoral tutor)。並且,李琳是作為「優秀學術骨幹」被該學院引進的。
據官方簡歷介紹,李琳2014年獲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單細胞表觀基因組學研究,研究領域包括開發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研究哺乳動物生殖系細胞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進程中的表觀遺傳學調控。
Professor Li Lin, a post-90s scholar, was recently recruited by th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website, Li Lin, who was born in 1991, has been a professor and a doctoral tutor at the college since July 2019.
Her resume shows that Li Lin is mainly engaged in single-cell epigenomics research and was described by the college as an "excellent academic backbone". In 2014, she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n from September that year to June 2019, she studied for a doctoral degree at Peking University.
李琳更是在多個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2018年6月,李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的細胞生物學分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論文。
其在《細胞》(Cell)合作發表的封面文章《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榮獲「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5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李琳獲聘教授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同時,她紮實的學術積累,也讓一眾網友紛紛點讚。
90後已經逐漸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在學術科研領域也不例外。據南方都市報不完全統計,近5年已有11位「90後」和「準90後」開始躍上學術舞臺並為人熟知,成為高校的副教授、教授或博導。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的提問,「作為科研工作者,你覺得科研行業的魅力在哪裡?」
有人回答說:「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這個世界的源頭是科學原理,一切光鮮亮麗的東西都離不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原理。」
也有人回答道,科研的魅力在於繼承性,僅從知識的角度,現代人超過牛頓並不困難。
另一位獲贊數頗高的回答者說道,科研的魅力之一在「可成品化」。
他補充說道,「很多人認為,科研工作往往離實際很遠,但是我卻要指出,科研的一種魅力,恰恰也在於此。」
年輕的90後博導及教授們,都在各自的科研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助推前沿科技的發展,是奮鬥在科研一線的工作人員的目標,而技術實力的提升,也終將助力相應行業及產業的發展。
汽車行業作為前沿科技的集大成者,它的發展更是與諸多技術研發領域的突破息息相關。奧迪作為豪華汽車品牌代表,在專業技術研發上持續發力,以助推其品牌發展和各項戰略落地;憑藉豐富的前瞻技術的積累,奧迪品牌目前正快速推進其電動化(electrification)戰略。
為了促進可持續出行戰略的進一步落地,奧迪將在2023年底前投入約140億歐元(約折合1100億元人民幣),以推進電動出行領域。這些資金除用於新電動車型的開發和生產,還將用於人才資質培訓和車輛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技術旗艦奧迪e-tron將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布,並於2020年實現國產。
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伯藍•紹特(Bram Schot)指出:「未來是電動汽車的天下。奧迪e-tron對我們以及很多客戶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到2025年,我們將推出30款電動車型,其中20款為純電動車型。奧迪品牌正在引領電動出行的潮流,推動整個汽車行業開發適合日常使用的電動汽車。」
為了實現這些重大目標,奧迪發揮大眾集團的內部協同效應,在四個模塊化平臺上生產電動汽車。
標誌著奧迪全面進入電動時代的奧迪e-tron基於縱置模塊化平臺(MLB evo)打造,採用全新車身造型,而在車身中心的下部區域和車頂區域採用了大量創新型構件。這款將電動出行與奧迪品質相結合的SUV,配備精密複雜的驅動和能量回收系統、全時四驅系統,給用戶提供了最高的舒適性,是奧迪「突破科技・啟迪未來」品牌理念的完美體現。
奧迪e-tron GT概念車在2018年洛杉磯車展首發。作為一款「標誌性汽車」,奧迪e-tron GT基於保時捷開發的J1高性能平臺,以動感的設計激發用戶的熱情,並賦予令人心動的技術感體驗。
MEB平臺為電動汽車專用,可以讓用戶體驗到不同尺寸和容量緊湊型電動機和鋰離子蓄電池帶來的優勢。2019年3月,奧迪在日內瓦車展發布了接近量產的Q4 e-tron概念車。這將是首款基於MEB平臺的量產奧迪汽車,一款與奧迪Q3同級別緊湊型SUV(compact sport utility vehicle)。
在全尺寸級和豪華車型開發上,奧迪採用了與保時捷聯合設計開發的高端電動車平臺(PPE)。平臺通過特殊的架構提供前瞻技術,滿足全尺寸級和豪華車型細分市場嚴苛的客戶需求。
此外,奧迪將進一步擴大其採用插電式混合驅動系統的奧迪混合動力車型(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組合;在2019年,奧迪就將推出四款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即A7 Sportback、A8、Q5和Q7插電式混合動力版。
奧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獨特之處在於兼具運動性與高效性。這些車型憑藉出色的動力總成系統,為用戶提供極具吸引力的運動駕駛性能。同時,預測性運行系統在電動與常規驅動類型之間的切換,有助於增加電動續航裡程以及降低油耗(fuel consumption)。
預測性運行策略系統(PBS)是奧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核心技術。這一技術可使車輛實現長續航裡程和高回收能量,讓用戶真切感受到舒適的駕乘和輕鬆的操作。
基於其強大的技術儲備及對未來出行的全面規劃與戰略,奧迪前瞻概念車AI家族的四款車型還將重新定義無人駕駛、高性能純電動、越野性能以及未來都市出行。
奧迪AI:RACE這款全電動跑車體現了奧迪對未來高性能跑車的大膽設想。其外形寬闊、扁平,設計靈感來自風洞和賽道,奧迪AI:RACE的橫空出世突破了常規,引領風尚。
奧迪Aicon概念車展現了無人車的未來,它大膽且超前地展示了具有未來感的汽車內外部設計理念:四門2+2格局,無方向盤和油門踏板。奧迪Aicon完美地融合了傳動系統、懸架系統、數位化和可持續性的創新設計。
作為針對城市出行解決方案的前沿概念車型(concept model),奧迪AI:ME以小尺寸的緊湊型車身設計、極具空間感和未來感的內艙設計,以及L4級自動駕駛功能,使用戶得以盡享所想車內駕乘時光。
奧迪AI:TRAIL quattro四人座概念車不僅具有L4階段的自動駕駛(autonomous driving)能力,而且擁有卓越的越野性能。落地車窗環繞著整個座艙,帶來無與倫比的全方位通透性。
此外,奧迪正在成為一個綜合性、碳平衡的高檔移動出行提供商,並努力在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為此,奧迪正加速推進電氣化藍圖和整個公司的碳減排(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截止2025年,奧迪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將比2015年減少30%。未來,作為核心財務控制參數的投資回報率也將顯示奧迪品牌的二氧化碳績效。可持續的管理有助於將其提高至21%以上。
供應鏈在奧迪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電動車方面。因此,奧迪正在加強與合作夥伴的對話,旨在共同大幅降低整個價值鏈的二氧化碳排放。
奧迪還將電動汽車的碳平衡生產視為可持續移動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布魯塞爾工廠通過採用大力推廣綠色電力,扮演著守護碳平衡的先鋒角色。通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工廠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萬公噸。奧迪公司正在全面推廣該戰略,到2025年之前,所有奧迪工廠將完全實現碳平衡。
憑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品牌的全面戰略部署,奧迪的電動化未來,值得矚目!
部分信息來源:人民網微博客戶端 南方都市報 梨視頻
本文為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