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家海軍海燕號長江流域相冊

2020-11-30 騰訊網

作品簡介

這張民國的宜昌照片選自將於2020影易拍賣的、被日本擊沉的英皇家海軍海燕號(H.M.S Peterel)船員的私人相冊。該艦船在1927年建成後,為保護在華英國僑民一直在東亞服役,特別是長江流域沿線地區。1941年該艦在上海與日軍作戰中被擊沉。冊中收錄了長江三峽沿線宜昌、重慶、巴東、巫山、牯嶺、沙市、九江、武漢、南京、上海等地的風景建築民俗照片,以及諸多三峽風景影像,其中以宜昌和重慶內容最為豐富精彩。宜昌部分收錄了三遊洞、西陵峽、聖公堂、東山寺、宜昌海關、英國領事館、領館區等建築的風貌,還記錄了宜昌城全景、城牆、市景以及民眾生活實況。重慶部分收錄了多個角度拍攝的城市全景及轄下巴東、巫山等縣的城市全景及市民生活。此外冊還收錄了1929年S.S Shuhuo號在長江沉沒和1931年漢口城市水災兩個歷史事件照片。全冊品相保存完好,為收藏外國軍隊在華殖民活動,在華外國海軍私人相冊(手工書)難得的精品。

圖片來源:影易2020年春季拍賣會

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新型雙體船成為斐濟海軍最大艦艇!
    原標題:斐濟接收中國製造的新型雙體水調船 斐濟時報(The Fiji Times)消息,當地時間10月7日,由中國建造的新型雙體水文調查船「斐濟海燕」號(RFNS Kacau)抵達斐濟蘇瓦瓦魯灣斯坦利布朗海軍基地,斐濟國家安全和國防部長蒂莫西·納圖瓦上校接受採訪時表示,「斐濟海燕」號將在未來幾周內正式加入斐濟共和國海軍,該船來自2016年和中國達成的無償援助協議
  • 英國皇家海軍新型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目前,3艘「機敏」級潛艇的首艇「機敏」號的艇體已經建造完成,預計明年下水,2008年服役。這標誌著英國皇家海軍已初步打造出一支「由海向陸」的全球艦隊「急先鋒」。  近年來,在「由海向陸」新戰略的指導下,英國皇家海軍開始了其「全球艦隊」的建設。這支艦隊將以2艘中型航母為核心,並進一步擴展攻擊型核潛艇規模,提高其對陸打擊能力,保持攻擊型核潛艇的傳統優勢。
  • 獨挑大梁:二戰前期的皇家海軍管鼻燕戰鬥機傳奇
    當英軍出動光輝號航母空襲義大利人的主要軍港塔蘭託,管鼻燕就第一次為老式的旗魚魚雷機護航。同一年裡,部署在皇家方舟號航母上的管鼻燕戰機,也參加了對維希法國控制區的兩大港口襲擊。管鼻燕還全程參與了搜捕俾斯麥號的行動也是在這一年,被視為德國海軍象徵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開始出動。在損失了著名戰巡胡德號後,皇家海軍在半個大西洋上發起了規模浩大的獵殺行動。
  • 霸權不再:盤點英國皇家海軍昔日著名戰役[組圖]
    新聞回顧:當地時間1月12日上午,中國海軍第18批護航編隊長白山艦、運城艦和巢湖艦抵達英國樸茨茅斯軍港進行友好訪問。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英皇家海軍助理參謀長約翰斯通少將、樸茨茅斯基地司令裡格比準將以及在英華人華僑、留學生和中資企業人員約800餘人到碼頭迎接。這也是中國海軍艦艇時隔7年再訪英國。
  • 1845年,英國皇家海軍幽冥號和驚恐號戰艦消失在北極地區-1
    1845年5月,133人,兩艘皇家海軍戰艦從英國啟航,去尋找西北航道,從此消失在茫茫北極地區……1845年5月19日,正值大英帝國如日中天的時期,也是風帆戰艦最為輝煌的時代。59歲的英國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率領著兩艘皇家海軍戰艦「幽冥號」(Erebus)和「驚恐號」(Terror)以及133人的隊伍,向北極地區挺進,這些身經百戰曾經航行於全球各地大洋的海上霸主們此行的唯一目的是尋找西北航道——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航道。然而……兩艘戰艦從此消失,無數人,無數隻探險隊,無數次地搜尋再也沒有找到這兩艘船……直到,2014年!
  • 英國皇家海軍首艘「海灣」級船塢登陸艦正式服役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報導,英國皇家海軍「芒特灣」號輔助船塢登陸艦(LSD(A)),於星期二(1月10日)首次由克萊德灣法斯萊恩(Faslane)海軍基地啟航。
  •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黃萬波研究員認為,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長江流域的龍骨坡巫山猿人是最早的古人類,湖北建始猿人距今近200萬年,然後依次為藍田猿人、元謀人、約80萬年前的鄖縣猿人、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本報重慶8月1日電(記者張國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關注長江水生生物:長江流域25萬人
    新華網武漢4月19日電(記者楊希偉、姚潤豐)在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搖籃的長江流域,目前仍有25萬多人靠水吃水,從事著傳統的漁業捕撈。  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陳毅德在此間舉行的長江論壇上介紹說,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漁業產區,漁業產量約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產量的60%,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美刊:海燕潛水器助中國對美反潛戰 意義重大
    【環球軍事報導】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6月4日報導,中國研究人員已完成「海燕」號無人潛水器的一系列水下測試。「海燕」號目前是一款民用平臺,目標是用於海洋生物學科考、海底科考以及協助研究任務及救援任務。美國媒體稱,正如美國海軍一樣,中國海軍也與研究型大學保持密切的關係,為了潛在的軍事應用,贊助機器人原型機的研究。
  • 探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當地嚮導讓我們在此下車合影留念,我們背後就是熊耳山。這是北部為黃河流域的房屋,所謂的分界線只是地理概念,這裡的房屋,民俗生活習慣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降水方面,南方的要比北方的降水多。這裡的居民比較少,一般都是獨居戶,居民之間的居住至少要有一公裡,這裡的農作物耕種,都是順山勢而跟耕種。遠處的獨居戶像世外桃源一樣。這裡的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 美英派出航母與多艘軍艦 赴菲律賓助其救災(圖)
    美英派出航母與多艘軍艦 赴菲律賓助其救災(圖)     11月10日,菲律賓遭超強颱風「海燕菲律賓官方最新災情統計顯示,截至10日晚19時,颱風「海燕」在菲律賓已造成229人死亡,45人受傷,28人失蹤。
  • 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發現40多條長江鱘
    近年來,合江縣把長江、赤水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打出系列組合拳,取得階段性成效。赤水河流域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水源生物生存環境不斷改善。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合江縣赤水河流域科研監測時就意外發現40多條有著「水中大熊貓」稱號的長江鱘。
  • 長江生命力報告: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 結果表明,ENSO事件對長江流域源區、上遊、中遊的極端降水指標均影響顯著。具體而言,ENSO事件中的拉尼娜事件一般會造成長江流域源區、上遊和中遊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增大,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全球變暖對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極端降水指標影響顯著,一般會造成長江中下遊年降水量及極端降水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也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洪水風險增加。
  • 日不落帝國榮光返照,英國大把撒錢,皇家海軍要向馬六甲派遣航母
    在二戰之後,英國國力衰弱,逐漸從全球大國淪落為地區二流國家,尤其是其海軍力量,曾經的霸主海軍一度沒有一艘航母,軍艦數量也只有當年的零頭。似乎是為了重現皇家海軍的輝煌,英國剛剛破紀錄地投入巨額軍費用於增強國防,而皇家海軍成為主要受益者。
  • 長江流域地質發展及古地理演化過程
    因此至古生代末,長江流域尚未形成統一塊體。 進人早三疊紀,長江流域基本上繼承了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華南地區除川滇、華夏古陸及龍門等古島外,長江流域中、東部為上下揚子淺海覆蓋,浙贛湘桂一線存在一深水海槽。流域西部仍為崑崙、巴顏喀拉——松潘——甘孜深水海槽。以唐古拉古陸為主體的羌塘板塊已向北移,使金沙江洋盆消減萎縮,藏南為深水海槽。
  • 皇家海軍重拾日不落榮光,歐洲要變天?
    據環球網10月9日轉載「海軍新聞」網的報導,英國皇家海軍的新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近日首次以航母戰鬥群的模式開展訓練,這標誌著英國海軍作戰新時代的開始。報導稱,來自英國、美國和荷蘭的9艘軍艦、15架戰鬥機、11架直升機和約3000名人員在蘇格蘭東北海岸外上開展演習,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是這支艦隊的核心。
  • 董戰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框架與重點
    在借鑑全國跨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建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長江經濟帶實施生態優先戰略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提出了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框架,建議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重點處理好八大關係,本文可為長江流域可持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
    長江流域全氟化合物汙染重災區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含氟化合物。它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在工業生產上應用廣泛,常見於衣服、不粘鍋和包裝材料的化學塗層,也見於洗滌劑和化妝品等產品中。
  • 環保部:長江流域環境承載力下降
    在20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整個長江流域的環境承載力實際是嚴重下降的。本來營養性物質通過淺灘溼地就可淨化,但由於生態破壞,環境自淨能力下降,「這些年在這方面欠帳太多了」。
  • 長江生命力報告①:長江流域健康狀況呈現區域差異性
    目的是通過提供一份系統、客觀的長江健康診斷報告,為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為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可·蘭博蒂尼在序言中所說,作為全球第一個完整的流域級指數,長江生命力指數也是一項創新,其概念內涵和評價方法有望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