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癌症治療差異性竟與線粒體數量相關

2020-11-30 健康界

最近,來自西奈山和IBM的研究人員通過對TNF相關細胞凋亡誘導配體(TRAIL)的誘導和使用一個新的統計方法,證明可變線粒體豐度與細胞存活和細胞死亡反應相關。

在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定量數據分析和建模,將這種效應歸因於線粒體表面促凋亡蛋白Bax / Bak的可變有效濃度。此外這項研究表明,用於癌症治療的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抑制劑可能會增加細胞反應的多樣性,增強腫瘤細胞對治療的抵抗力。該研究發表於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相同基因組成的個體細胞通常對環境變化有不同的反應。 對於細胞死亡可用分數響應來衡量其數量的改變。 這些類型的反應歸因於細胞內在的隨機過程和生物化學成分(如蛋白質)的豐富程度,但細胞器對其的影響仍在研究中。

為了促進正常功能,我們的身體每天要通過細胞凋亡機制消除數十億個細胞。線粒體也可以作為細胞凋亡激活的催化劑,某些抗癌藥物通過激活這一過程發揮作用。由於這一機制的存在,研究人員做出了這樣的假設:當具有相同基因組成但具有不同數量線粒體的癌細胞暴露於促進細胞凋亡的相同藥物時,其可能產生不同的細胞死亡易感性。在暴露各種類型的細胞凋亡誘導劑後,西奈山和IBM研究小組研究了凋亡藥物濃度與存活細胞內線粒體的豐度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存活的細胞比未處理的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這有力地表明線粒體較少的細胞更有可能對某些藥物治療產生相應的抗性。

為了分析這些數據,研究人員使用稱為DEPICTIVE的數學框架(通過推導方差解釋來明確參數對細胞間變異性的影響)來量化由線粒體豐度引起的細胞存活或死亡的變異性。該框架明確了線粒體的可變性對促凋亡藥物具有不同的適應性,其變異程度高達30%。

BM研究院轉化系統生物學的團隊負責人Pablo Meyer博士表示,「通過加強我們對線粒體變異與藥物反應之間關係的理解可能會有利於開發出更有效的靶向癌症治療,這也使我們能夠找到解決耐藥性問題的新方法」。

這項研究明確了腫瘤細胞內線粒體豐度與腫瘤細胞抗性產生密切相關,但這不僅限於個體之間的差異,而是在同一個體內腫瘤細胞間也存在線粒體豐度的差異,因此,這也給未來的藥物開發帶來了相應的困難。同時這項研究也證明了用於癌症治療的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抑制劑可能會增加細胞反應的多樣性,增強腫瘤細胞對治療的抵抗力,這或許對當前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抑制劑的使用提出了更為苛刻的使用條件,醫生是否會考慮使用該藥後其導致的抗性增加呢?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仍需要大量臨床數據來揭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Marc R. Birtwistle, Gustavo Stolovitzky,Pablo Meyer . Mitochondrial origins of fractional control in regulated cell death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CD8+T細胞的數量竟決定癌症患者的預後!
    多年來,研究人員在戰勝癌的路上不遺餘力地努力著,愈來愈多的癌症治療方案接踵而至。治好患者、「不留後患」,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終極目標。 近日,埃默裡大學溫西普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這一層面有了新的突破:CD8陽性T細胞的數量竟與多種腫瘤患者的預後密切相關!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內容類型Nature Food 是一本月刊在線期刊,發表關於食品主題的頂級原創研究、評論、評論和意見,自然科學、應用和社會科學中與食品相關的研究。為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關於優化和保護未來食品系統的廣泛證據和專家論述。
  • 盤點:從線粒體看衰老與癌症
    最近,在Molecular Cell 和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這兩個Cell子刊中用專題特稿來強調了線粒體的獨特性以及線粒體與細胞眾多功能之間的聯繫。所以在生命科學領域,對線粒體的功能研究靶向人類衰老和癌症將會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線粒體質量和活性下降已與人類正常衰老以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發展存在密切的聯繫。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難以確定的「跳躍基因」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跳躍基因」被隨機整合到人體的基因組中,據不完全統計哺乳動物體內一般卻含有幾十萬數量的跳躍基因DNA。由於跳躍基因並不等同於突變,它們不能被傳統的癌症基因組測序所識別,所以人們很難判斷「跳躍基因」的存在,或者是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 癌症研究探秘:線粒體與癌症
    由於線粒體在細胞內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線粒體有時候和很多疾病的發病直接相關,比如癌症,日前,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Wistar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腫瘤細胞中的線粒體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網絡,該網絡對於維持線粒體的清潔功能非常重要,其不僅可以使腫瘤細胞擴散,而且還可以幫助腫瘤實現擴散。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點擊查看 早期發現癌症是成功治療癌症的關鍵。我們知道,隨著腫瘤的生長,它們的一小部分DNA會脫落並漂浮在血液中,也就是現在熱門的「循環腫瘤DNA」。從理論上來說,簡單抽血應該能夠檢測到癌變的跡象。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衰老相關線粒體基因突變導致代謝重塑,加速腸道腫瘤
    早在1956年,Otto Warburg 就觀察到腫瘤細胞會優先利用糖酵解產生ATP而不是線粒體氧化磷酸化(OXPHOS)。值得注意的是,線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半自主性細胞器,擁有自己的DNA,還在細胞內承擔著「能量工廠」的重要功能。那麼,線粒體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又會有怎樣的聯繫呢?
  • Cell子刊:缺氧竟是導致癌症轉移的元兇!「加氧治療」或是癌症治療...
    近日,瑞士巴塞爾大學癌症轉移實驗室 Nicola Aceto 等人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上發表了題為:Hypoxia Triggers the Intravasation of Clustered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的研究論文【1】
  • Cell 子刊:前列腺癌發病率與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前列腺癌發病率和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前列腺癌是一種臨床腫瘤分子異質性疾病,相比其他瘤種存在著明顯的腫瘤異質性,不同亞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在DNA水平、表觀遺傳學等分子水平上的存在巨大差異。
  • Nature子刊:逆轉皮膚衰老的關鍵在線粒體
    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Keshav Singh帶領的團隊發現,引發這一奇妙「現象」的突變發生在核基因中,關聯著線粒體功能。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衰老線粒體是維持細胞能量供給、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伴隨著衰老,線粒體功能也會逐漸衰退。
  • 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癌症是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健康問題,增強的有氧糖酵解是癌症的標誌之一,糖酵解本身也已被作為對抗癌症的潛在化療靶標。然而,對腫瘤代謝依賴性的更深入理解可以提供抑制腫瘤生長的其他策略。在這方面,線粒體代謝也提供了對抗癌症進展的有希望的靶標。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100%存活​!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
    這種新型疫苗是將化療和免疫治療強強聯合,目前在最難治的癌症之一--三陰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中進行測試,結果非常振奮人心,100%的三陰乳腺癌小鼠在接受疫苗注射後都存活下來並且沒有復發。這項重磅的研究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CAR-T免疫細胞不僅能治療癌症,未來還能治療愛滋病?
    如今CAR-T免疫療法在癌症的治療上大顯身手,針對愛滋病,CAR-T免疫療法有何潛力?CAR-T免疫療法治療愛滋病的相關研究2019年,《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最近上線的一篇論文中,一支產研結合的科學團隊展示了他們設計的一種新型CAR-T細胞,在小鼠實驗中,經過七天的治療,6隻愛滋病小鼠中有5隻體內找不到HIV病毒的DNA,平均HIV病毒水平下降97.5%
  • Nature子刊:印度楝樹提取物有望治療胰腺癌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imbolide inhibits pancreatic cancer growth and metastasis through ROS-mediated apoptosis and inhibition of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 Nature子刊:小蛋白也有大作用!線粒體小蛋白決定能量的產生!
    2020年5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報告說,線粒體中新發現的一種小蛋白對能量的產生至關重要。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工作者對癌症的控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展。但是也在特定的器官組織中出現了腫瘤敏感性升高和腫瘤耐藥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