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份,韋仕敦大學(Western University)的盧西亞諾博士(Luciano Sposato)在社交媒體上注意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報導: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患者發生了中風。
這位加拿大的大咖開始意識到,COVID-19可能是一種容易讓血管產生血栓的疾病。為了調查在COVID-19患者中發生中風的風險和結果,盧西亞諾博士開始搜集病例。
先是搜集了10項已經發表的研究,共125例。然後又搜集了35個還沒有發表的病例,這些病例來源於加拿大、美國和伊朗。最後一共是160例。
接著按照年齡分層,分為<50歲組(年輕),50-70歲組(中年),>70歲組(老年)。年齡中位數(IQR)為65歲,43%為女性。
研究人員想知道不同年齡段的人在臨床特點和住院死亡率上有什麼不同。文章最後於2020年9月15號發表在《Neurology》雜誌上。
實驗的第一個結果就讓盧西亞諾博士感到很驚訝:
具體數據分別是:
中風比例1.8%是什麼概念呢?如果和其他感染性疾病中的中風比例比較一下你就是知道COVID-19的厲害了。
就連曾經那麼囂張的非典在這方面都沒有超過1%,所以論文中使用了「極高」這個詞,還真不算誇張。
再看住院死亡率34.4%,這個數據也很嚇人。
因為在重症監護病房中,那些沒有COVID-19的中風患者的死亡率大約是15%-30%。所以,文章對COVID-19患者中風後的死亡率也用了「極高」一詞。
實驗的第二個結果:
這點提示,高齡或合併基礎疾病是不良預後的危險因素。原文也提到:研究人員確定了所有類型中風死亡的「高危表型」,有三個:
與隊列中的其他患者相比,具有所有上述三個特徵的患者住院死亡率最高:58.6%;死亡風險是其他隊列的3倍(OR3.52;95% CI 1.53 - 8.09; P = .003)。
看來,高齡的老年人在任何時候都要留心。
不過,有一點就算是年輕人也沒有躲過,比如第三個實驗結果:
大血管閉塞的發生率這麼高,這也部分解釋了死亡率高的原因。
最讓研究人員「大開眼界」的是,當他們對160例COVID-19和卒中患者的數據進行meta分析後發現:
也就是說,中風很可能是他們感染新冠病毒後的首發症狀,發熱、咳嗽什麼的都是後面的事。
盧西亞諾博士解釋說:有很多潛在的機制可以解釋COVID-19患者中風風險增加,但最重要的一個可能機制是:過度炎症反應後,繼發血栓形成增加。
從這個研究看,COVID-19可能是中風的新病因或危險因素。
回到臨床上,盧西亞諾博士的建議是:
回到傳染病防控上的建議是:年輕人,可不要仗著自己年輕哦。
最後,盧西亞諾博士承認,這項研究規模還比較小,而且病例報告可能存在發表偏倚、數據缺乏完整性等問題,因此關於COVID-19和中風的課題,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但不管怎麼說,目前的數據也足以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
在新冠病毒面前,請務必保持謹慎,戒驕戒躁。
參考文獻:
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20/09/15/WNL.0000000000010851
Stroke May Be First Symptom of COVID-19 in Younger Patients - Medscape - Sep 3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