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由能量(物質做功的能力)、物質和信息(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銜接物質與能量,再現與部分再現物質與能量的過程)三個元素構成,但真正令宇宙奧秘無窮的是信息這一元素。若是沒了信息這一元素的話,宇宙將會成為是一個沒有固定形狀的湯。它會沒有形狀、沒有骨架、沒有非周期順序,也沒有不規則的排列布局,宇宙將不再像現在這般奧妙。
——塞薩爾·伊達爾戈
物質資源、能量資源和信息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三大基礎: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能量是一切物質運動的動力,信息是人類了解自然與人類社會的紐帶。物質與能量在所有星球中都大量存在,唯獨信息的繁盛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信息在地球上是怎麼不斷增長的?
這裡的信息是一種物理秩序,一種認知、一種規律、一種看不見的「生命」,是早就存在的(就象礦藏)、又隨事(物與能的結合)物不斷發展的事物間的組合關係。就象洗同副牌,每次洗出來都不一樣的後面的那個東西。
產品也是因為包含信息(物理秩序)而帶來價值,就象鑽石、就象一輛「寶馬」汽車(如果汽車撞壞,價值就象廢銅爛鐵一樣)、......
信息跟消息不同。信息存在於一切物體之中;消息是對事物發生狀態(或者說一種表層)的一種反應。
信息跟含義不同。含義是對消息的一個解讀,是基於信息的背景與以前積累的認知。
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就是信息不斷增長的過程。
信息是一種物理的秩序,是生命的產物;其他星球都在向「熵(混亂狀態度量值)增」(越來越混沌)狀態發展,信息量極少,為什麼地球上的信息日益豐富?地球上信息之所以不斷增長是因為有三種方式:
舉個例子:比如一浴缸裡的水,原本很平靜,但當拔開塞子清空時,它就變成一個非平衡系統;排水口上面的水就會形成一個漩渦—只要仍然有水在這個系統中流動,這個漩渦就是一個穩定的信息流。就是說非平衡系統它會自動產生信息。就象我們吃飯是為了保持非平衡(如果處於平衡狀態,則沒有能量做功,人體無法運動);手機充電,也是為了使其保持非平衡。
地球也是個非平衡體,太陽向地球輻射的能量和地核本身的核衰變源源不斷地給地球提供生成信息所需要的能量,從而維持了地球的非平衡狀態。
流態的信息是存不住的,只有固化才可以保存。就象上面的浴缸旋渦,如果凍成冰就可以保存、傳播、研究、利用、重組、發展出生命。一切產品都是固化的、信息的載體。產品又被稱為「固化的想像力」。因為這種固化,信息才得到不斷累積、強大。特別是人類發明了文字與印刷術以後,信息呈指數級增長;現在的智能互聯,信息的累積又上一個新臺階。
人類信息指數式增長,還因為人們都願意固化自己的信息,就象藝術、科學;不然它只會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隨著我們死亡而消失。
物質本身都有一種天性的分析計算能力。比如一組化學反應,你在化合物A中,注入試液B,生成產品C;假如B注入過多 ,就會自動生成一種新成品。就象樹的細胞解讀DNA,,生成大樹一樣;樹還會對白天的長度做出調整,冬天與夏天運作不同的生理程序。技術是人類無法言明的分析計算能力,比如走路。知識(實體間的關聯)與技術還可以不斷累積、迭代。
信息是秩序,知識技術是解讀、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在地球上就是通過地球這個非平衡系統自發產生信息,之後通過固化累積(特別是人類文字),加上物質本身的計算能力,使得信息越聚越多、越來越龐大複雜。
參考--《增長的本質》(智利:塞薩爾·伊達爾戈,)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