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謊言什麼時候能夠變真理?
今天介紹的是「將謊言變為真理」的戈培爾效應。
首先請出今天故事的主角——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他也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什麼是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是如何將整個德國變為納粹的天堂?
戈培爾上任納粹宣傳部長後,就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焚書運動,還對新聞媒體實行了嚴格的管制,使整個德國的輿論完全處於法西斯文化思想氛圍中。
其次,在德國閃擊波蘭前,納粹德國的報紙、廣播大肆鼓譟,為德國侵略波蘭製造藉口:波蘭擾亂了歐洲和平,波蘭以武裝入侵威脅德國。《柏林日報》的大字標題警告:「當心波蘭!甚至「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邊境!」等驚人的頭條特大通欄標題出現在德國各大報紙上,給公眾造成波蘭即將進攻德國的錯覺。
戈培爾本人還親自出馬各種場合發表演說,不斷重複他的納粹思想。
戈培爾就是這樣給謊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的確如此,當老百姓不明真相時,宣傳機構動用輿論工具,編造謊言,以各種渠道反覆向社會灌輸,便能得到國民認可,於是,謊言最終就變成了真理。
【二】
為何會產生「戈培爾效應」?
產生「戈培爾效應」正是源於「心理暗示」的力量。
從本質上講,心理暗示是一種條件反射的心理機制,它會使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下意識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
心理暗示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呢?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在試驗者的後背上放一塊冰,然後告訴被試者,這是一塊火炭。十幾分鐘過去後,冰塊融化了,告訴被試者火炭已經被取走。
這時研究人員觀察被試者放過冰塊部位的皮膚,結果發現,試驗者皮膚呈現出的是燙傷的痕跡,而不是凍傷。
心理暗示的累積有移山填海的功效,可以完全改變人的信念。生活中,心理暗示的例子也無處不在:
有一天朋友突然說:「你好像瘦了,是不是病了?」聽了這話,你起初還不太注意,但不知不覺地,你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好像真的病了似的。
心理暗示之所以能夠影響我們,是因為人的判斷和決策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自身需要和環境限制之後做出的。當一個人的「自我」不那麼完美,甚至有部分缺陷的時候,就多會表現出沒主見,從而容易受別人暗示,被別人控制和奴役,甚至相信異端邪說。
【三】
如何讓心理暗示為我所用?
三國歷史上,有一個善用心理暗示的故事:
一次,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行軍途中,將士們口渴難忍,體弱的士兵紛紛暈倒在路旁。曹操見狀,心急如焚。
不久,他到一個辦法。於是,快速來到隊伍前面,高興地對將士們說:「前邊不遠處就是一片梅林,我們加快腳步,過了這個山丘就可以吃到梅子了!」
士兵們一聽,不禁口舌生津,精神振奮,步伐加快了許多。
曹操了利用「望梅止渴」中的暗示,讓士兵渡過了難關。其實,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完全可以藉助暗示的技巧,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四】
謠言的負面作用如何破?
微信上也有很多謠言,比如微信官方闢謠中心發布的這則「闢謠信息」:
其實,謠言的作用就是,當事態處於模糊狀態時對人心進行蠱惑。但是,當事態變得明朗化後,謠言就會像肥皂泡一樣瞬間破滅。也就是說,謠言雖然可以蒙蔽所有人於一時,或蒙蔽某些人於永久,但卻決無永遠蒙蔽所有人的可能,納粹的覆滅就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面對謠言時,不要盲信、盲從,要在大腦中進行「過濾」。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及時闢謠,用全面可信的信息和最廣泛的傳播手段,公布針對性的信息。那麼,到底該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假?又如何從泛濫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呢?信息奴?做信息的「主人」要注意什麼?
②提高自身精神和心理「免疫力」,正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當大家行動一致時,你應該冷靜。
③對居心不良的生事者,要採取果斷措施。建立合理的制度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只要我們在謠言前多加理性分析,就可以避免謠言對我們造成負面暗示,讓謠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