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新艙抵達後,中國宇宙飛船將可以飛往國際空間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國家航天集團旗下「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表示,中國飛船將可以在俄羅斯新「科學」艙抵達後飛往國際空間站。該公司在YouTube上發布的視頻中顯示,「『科學』艙有一個通用對接口,這是一個改進的系統,該系統也被開發用於『聯盟』-『阿波羅』號飛行。
-
以色列或成第四個登月國,這些國家也在籌備探月
大白新聞注意到,除了以色列,印度、日本等國也在籌備著自己的探月計劃,而俄羅斯也將計劃於2031年完成首次載人登月計劃。「創世紀」號屆時將傳回月球表面照片並做月球磁場實驗。此次探月項目耗資大約1億美元,以私人捐款方式籌集。以色列太空登陸組織創建於2011年,最初目的是參加獎金3000萬美元的谷歌月球X大獎賽。獲獎條件是私營企業探測器成功登月,朝任意方向移動500米並傳回現場高清視頻。由於5家參賽企業都沒能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谷歌公司2018年1月叫停大獎賽。
-
聯盟號飛船高速對接,太空又傳來噩耗,俄羅斯艙段制氧系統已失效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航天技術強國,其多項航天技術獨步全球。據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當地時間10月14日,載有兩名俄羅斯航天員和一名美國航天員的"聯盟 MS-17"號載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宇航中心發射成功。
-
俄羅斯衛星攜帶壁虎等實驗生物返回地球
新華網莫斯科5月19日電 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19日宣布,俄航天部門4月19日發射的「生物型-1M」生物試驗衛星當天攜帶壁虎等多種實驗生物返回地球。俄飛行控制中心說,該衛星的返回艙降落在奧倫堡市東北方向約100公裡處。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餘波蕩漾滿人間
2020年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我們中國人民喜慶自己這一面向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天地往返飛行器試驗成功的時候,這一事件在國際上的震動與反響絲毫不亞於國內。
-
國際空間站出現問題,美國艙段發生故障,太空人逃向俄羅斯艙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根據媒報導,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目前3名太空人已經緊急逃向了俄羅斯艙段,漏氣原因則將在本周末進行查找。不過5天的時間過去後,破損的位置依然沒能找到。實際上,早在2019年9月,漏氣情況在國際空間站中就有出現,而且同樣位於美國艙中。
-
2020年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接著發射兩個實驗艙
然而在20年前,作為地球人類的國際空間站(IIS)項目卻唯獨將中國拒之門外,導致在過去十多年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國家太空人不斷地前往國際空間站,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加拿大,甚至是阿聯,國人只有幹羨慕份兒。
-
日本「希望號」衛星實驗艙觀測實驗:拍攝地面上看不到的壯美影像
相關新聞】 三菱電機開發出業界最小的電動汽車馬達,內置SiC逆變器 三菱電機將低成本CFRP製造技術用於工業設備 全球半導體廠商爭相猛攻汽車領域 谷歌在美申請22項汽車自動駕駛專利 圖研免費提供PCB數據的3D轉換工具 2013年11月7日,若田光一等第38~39次長期駐站太空人搭乘俄羅斯液體燃料火箭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 全部太空人赴俄羅斯艙段隔離
示意圖(國際空間站推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21日發布消息稱,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源頭,站上太空人從當天起,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目前國際空間站有三名太空人駐守,分別是兩名俄羅斯人和一名美國人。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 全體太空人赴俄羅斯艙段隔離
示意圖(國際空間站推特)海外網8月22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21日發布消息稱,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源頭,站上太空人從當天起,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目前國際空間站有三名太空人駐守,分別是兩名俄羅斯人和一名美國人。國際空間站資料圖(路透社)8月20日,消息人士透露,發現國際空間站失密。
-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漏氣 太空人打上一塊「補丁」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表示,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已經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裂縫處打上了「補丁」,以此來阻止空氣洩漏。俄航天集團代表指出,計劃對艙內氣壓進行檢測復量,然後根據太空人傳回地面的數據,判斷漏氣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2019年9月,國際空間站曾發現有空氣少量洩漏現象。2020年8月至9月,太空人發現洩漏速度加快了5倍。為此,太空人兩次關閉各艙段的艙門以檢查其密封性。後來發現,洩漏點位於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太空人們臨時用特殊耐熱膠帶貼住裂縫。
-
潛水員高壓實驗艙內生活19天:看電影疏導心理
昨天(6日)下午3時40分,隨著4名潛水員走出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一項亞洲模擬飽和潛水實驗深度新紀錄由此誕生。493米模擬巡潛深度、480米氦氧飽和模擬潛水實驗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9個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潛水員直接暴露在高壓環境下作業技術的國家。
-
太空艙內微生物群變化可能影響太空人健康
新華社倫敦10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如果要開展前往火星的載人航天任務,太空人需要在密閉太空艙內長時間生活。一個國際團隊在英國《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新研究說,太空艙內微生物群數量和種類變化,對未來長期太空旅行中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起著重要作用。
-
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中方向阿方移交搭乘飛船遨遊太空的阿根廷國旗
2020年5月29日,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返回艙開艙儀式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在本次儀式中,中方向阿根廷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胡安·馬努埃爾·納瓦羅移交了在5月5日由長徵5號B運載火箭送上太空並搭乘返回艙順利回到地球的布制阿根廷國旗。中方通過國旗移交儀式向阿根廷對中國探月工程的支持表示感謝。
-
由於太空艙重力過大 俄羅斯差點害死首名太空遊客
由於太空艙重力過大 俄羅斯差點害死首名太空遊客 2002年4月27日10:09 南方網 南方網訊 正當全球第二名自費太空遊客展開太空旅遊之際
-
潛水員模擬深海實驗艙生活19天:看電影疏導心理
昨天下午3時40分,隨著4名潛水員走出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一項亞洲模擬飽和潛水實驗深度新紀錄由此誕生。493米模擬巡潛深度、480米氦氧飽和模擬潛水實驗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9個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潛水員直接暴露在高壓環境下作業技術的國家。
-
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俄羅斯有意自己單幹,與中國合作或是良策
作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創始國之一和中流砥柱,俄羅斯的作用無需贅言。然而,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就多次揚言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不久前,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更是提到了2024年這個時間節點。按照他的說法,由於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故障頻發,俄羅斯有意在2024年後另起爐灶,打造俄羅斯自己的空間站。
-
俄航天企業:俄新艙抵達後中國宇宙飛船將可以飛往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9日電 俄國家航天集團旗下「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表示,中國飛船將可以在俄羅斯新「科學」艙抵達後飛往國際空間站。該公司在YouTube上發布的視頻中顯示,「『科學』艙有一個通用對接口,這是一個改進的系統,該系統也被開發用於『聯盟』-『阿波羅』號飛行。在必要情況下,任何美國或者甚至中國宇宙飛船都可以對接『科學』號密封對接適配器。」「科學」號艙計劃於2021年4月底由「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送入軌道。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為查找源頭,全體太空人赴俄羅斯艙段隔離
示意圖(國際空間站推特)海外網8月22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21日發布消息稱,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源頭,站上太空人從當天起,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目前國際空間站有三名太空人駐守,分別是兩名俄羅斯人和一名美國人。國際空間站資料圖(路透社)8月20日,消息人士透露,發現國際空間站失密。
-
俄羅斯「金星-D」(Venera-D)著陸艙將在金星表面鑽探 深度會達到數釐米
俄羅斯「金星-D」(Venera-D)著陸艙將在金星表面鑽探 深度會達到數釐米(© Depositphotos / Petersim)(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0月9日電,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柳德米拉∙扎索娃表示,「金星-D」(Venera-D)著陸艙將在金星表面鑽探,深度會達到數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