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員模擬深海實驗艙生活19天:看電影疏導心理

2020-11-22 環球網

昨天下午3時40分,隨著4名潛水員走出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一項亞洲模擬飽和潛水實驗深度新紀錄由此誕生。493米模擬巡潛深度、480米氦氧飽和模擬潛水實驗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9個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潛水員直接暴露在高壓環境下作業技術的國家。

潛水員各項生理指標正常

在鮮花和掌聲中,中國海軍潛水員李剛、倪磊、葉永利、孫志江在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內結束為期19天的工作和生活,安全順利地走出艙門。

潛水員李剛告訴記者,艙內19天,他們身體情況總體可以,主要受到睡眠和呼吸阻力問題困擾,在高壓環境下,呼吸比較困難。在談到出艙感覺時,李剛興奮地說:「身體特別放鬆,就感覺呼吸有點悶,大概要7至15天才能恢復到進艙前的水平。」

經過海軍某醫學研究所工作人員對4名潛水員的中樞神經功能、體能智力、心理情緒和呼吸、脈搏、血壓、體液等14個方面指標進行連續實時監測,他們身體的各項生理指標正常。

難點在於制訂加減壓方案

飽和潛水是指潛水員在高氣壓環境下長時間暴露,身體內所溶解的惰性氣體達到完全飽和的程度。這是目前潛水員直接暴露於深海海水中,開展水下作業的唯一潛水方式。這次實驗使用的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500米飽和潛水實驗設備,首次採用自行研究的飽和加減壓方案。

海軍某醫學研究所潛水醫學研究室研究員、實驗項目負責人肖衛兵告訴記者,實驗中人和設備要承受49個絕對大氣壓,相當於十多釐米厚的精製鋼板才能承受得起的壓力,實驗難點在於加壓和減壓方案的制訂。

肖衛兵說:「這樣的深度已經進入到了極限的區域,潛水員將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負荷,具體表現就是會發生一些高壓神經症候群,在我們這個實驗當中,潛水員或多或少的也都表現出一些症狀,要有一個合理的、科學的加壓程序,同時也需要潛水員具有堅強的毅力。」

8月21日下午,高壓實驗艙加壓到480米,潛水員在相當於480米水深的居住艙裡停留達49小時。期間,4名潛水員佩戴頭盔,身著潛水服,先後潛入巡潛水艙,在模擬493米深水環境下進行了拆裝法蘭盤、擰螺帽、搬重物、水中行走尋找物品等深潛作業。

標誌我國潛水技術的重大飛躍

海軍某醫學研究所潛水醫學研究室主任方以群告訴記者,這次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潛水技術水平有了重大的飛躍,為今後我國深海實際作業提供了理論支持。

方以群說:「第一,提高了我國潛水技術;第二,使我們取得了一系列的技術方案,為我國海洋石油開發,援潛救生提供了技術支持;第三,通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數據,對將來進一步實施海上作業和訓練,完善醫學保障,提供了理論基礎。」

由於水下深潛器機械手操作遠不及人類手工作業精細,熟悉深潛技術的潛水員無疑成為大深度水下作業的主力軍。這次實驗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國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科學、先進、安全的大深度飽和潛水程序和深潛醫學監護手段,具備培養大批「深海作業員」的能力,從而在我國海上援潛救生、沉船打撈、水下施工、海洋資源勘探開發等軍事及民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版文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孫利

相關焦點

  • 潛水員高壓實驗艙內生活19天:看電影疏導心理
    昨天(6日)下午3時40分,隨著4名潛水員走出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一項亞洲模擬飽和潛水實驗深度新紀錄由此誕生。493米模擬巡潛深度、480米氦氧飽和模擬潛水實驗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9個掌握突破400米深度、潛水員直接暴露在高壓環境下作業技術的國家。
  • 中國潛水員成功進行480米深潛實驗 領先亞洲
    中國人,第一次走進這個極限區域,並將模擬深潛的紀錄定格在480米。  9月6日,四名潛水員結束了飽和潛水高壓實驗艙內19天的模擬水下生活,平安出艙。他們的中樞神經功能、體能智力、心理情緒和呼吸、脈搏、血壓、體液等各項生理指標正常,感覺良好。  在潛水員的藍色工作服上,清晰印著這次實驗活動的代號「潛龍」。《周易》有云:「飛龍在天、潛龍在淵。」
  • 飽和潛水:潛水員與深海高壓的較量
    1月20日9時,經過飽和潛水試驗和13天的減壓,參加飽和潛水專項試驗的海軍北海艦隊某防救生支隊4名潛水員依序出艙,創造了330.2米的全國飽和潛水新紀錄。這330.2米意義巨大:它將人體直接暴露於34個大氣壓的深海高壓環境下,每平方釐米的身體承受的壓力為34公斤力。堪稱一場潛水員與深海高壓的戰爭。
  • 我國首次成功潛下300米深海 6名潛水員需減壓11天
    此後,6名潛水員將在生活艙裡減壓,預計將於24日出艙,回到正常的生活環境中。  6名潛水員需減壓11天  300米飽和潛水作業潛水總監金鋒介紹說,到潛水鐘有一個直徑65釐米、長度約90釐米的通道,潛水員可通過此爬入潛水鐘。潛水鐘是橢圓形的,高處約2.5米。潛水員進入潛水鐘後,將與過渡艙分離,「深潛」號上的大吊機將潛水鐘吊起送入300米海底。
  • 深潛號潛水員摸底南海深海313.5米 出艙探底互拍
    昨天,「深潛號」已經開始返航,生活艙內的6名潛水員開始減壓,預計這個過程將持續10天左右,讓潛水員的身體逐漸適應正常的大氣環境,然後出艙。  □探秘  飽和潛水員的生活與常人有什麼不同  呼吸聲音像鴨子叫一樣  昨天,6名潛水員先後潛入300米深的海底進行作業,成為中國首批進入300米海底的人。他們1月9日進入生活艙,24日才能出來。他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於常人?
  • ...咽鼓管 快速上浮脫險 潛水面罩 模擬 氦氧 訓練 海軍醫學研究所...
    東方網9月17日消息:在執行我國模擬飽和潛水載人實驗中,4名潛水員忍受種種不適反應,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挑戰生理極限,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任務,也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9月6日,是我國在模擬氦氧飽和潛水載人實驗探索中永遠難忘的日子。
  • 中國潛水員首次海底300米出艙作業 11點結束加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曾經,"上天下海"是神話傳說裡孫悟空的本領,如今,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已經在天上海裡各顯神通。  今天上午11點左右,如果海上氣象條件允許,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將利用我國自行建造的"深潛號"飽和潛水母船進行我國首次潛水員出艙到海底300米作業。從前天下午1點,6名飽和潛水員開始進艙加壓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43個小時了。
  • 中國海軍潛水員水下330米出艙 現場畫面曝光
    隨著儀表數據的不斷上升,潛水員感到呼吸困難、關節疼痛,甚至慢慢產生了味覺的缺失。「艙內達到26個大氣壓後,胸口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徐曉、高傑出現了頭暈噁心、站立不穩現象」潛水員李勇在隨身筆記中紀錄下了試驗感受。大深度飽和潛水風險很大,對潛水員的身體、心理等各方面要求也極高。資料顯示,曾有發達國家在進行大深度飽和潛水實驗的過程中,僅僅因為溫度控制不當,潛水員在艙內犧牲。
  • 世界上最後一個深海實驗室,隱藏了人類未來的秘密
    它包含了一個 1400 立方英尺的棲息地和實驗室,四處都配備著攝像頭和傳感器,記錄實驗室內外的行動和危險。在它的 U 形任務控制臺裡,裝有五個監視監視器,它們就像是實驗室的「眼睛」和「耳朵」。就像科幻電影裡展示的那樣,這個控制臺能聯繫、協調 6 至 10 人的船員,操作、維護外部系統,並給基地提供動力支持。
  • 讓電影來拯救潛水員的宅家生活!
    上周我們盤點了潛水員必看紀錄片,這周,潘大妞又來給大家安利電影啦!不能旅遊不要慌,讓電影來拯救你的宅家生活~01勵志電影怒海潛將 Men of Honor劇情簡介:黑人青年卡爾一直夢想著成為美國海軍中的一員,然而當他真的加入到海軍隊伍之後,卻因為自己的膚色遭受傷害和排擠。
  • 研究人員「與世隔絕」17天 模擬太空生活(圖)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一個由6人組成的太空人與研究員小組開始了一項模擬太空實驗。他們將在一個隔離艙內度過17天,體驗「與世隔絕」的太空生活。由5名俄羅斯人和1名德國人組成的這個小組,需在一個250立方米的密閉空間內共度17天。
  • 飽和潛水:潛水員作業完成要在減壓倉過11天
    潛水員潛水完畢後,人必須減壓。如果不減壓,在高壓下溶解進潛水員身體內的惰性氣體會殘留在身體組織中,造成嚴重的減壓病,甚至危及生命。在常規潛水鐘,60米水深下,潛水員只能工作半個小時,就必須出水進入減壓倉,進行長時間減壓,作業時間很短。
  • 沙雕院線 | 有沒有人愛看深海鯊魚電影
    根據鐵娘看深海鯊魚電影的經驗,總結一下,目前上映的這類電影大致可以分三個系列——人類自負藥物試驗搞超智鯊魚,結果搞成超鯊復仇記的。比如《深海狂鯊》系列。有因為人類作死,參加獵奇觀鯊項目,把自己作死的。比如《鯊海》《鯊灘》。
  • 300米深海潛入釋疑:什麼是深海飽和潛水?
    5時09分,搭載著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從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與生活艙的對接,3名潛水員返回到生活艙裡休息。現場總指揮郭傑宣布,3名潛水員圓滿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巡迴深度達到313.5米。這是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來了中國人的身姿,中國由此具備了人工潛入300米深的海底「龍宮」探寶的能力。
  • 模擬生存365天 火星旅行指日可待?
    在「歡迎返回地球」的歡呼聲下,當地時間8月28日早9點,來自美、德、法三國的6位科學家走出「密封艙」,結束了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為期一年的模擬居住火星實驗。  這些科學家的「封閉」實驗生活什麼樣?他們「重返」地球感受如何?人類距離登上火星還有多遠?
  • 人類未來在太空生活是啥樣? "月宮365"模擬太空生存
    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利用火星土壤和人的排洩物在艙內種植土豆,燃燒聯氨生成水,維持站內水和空氣的循環。他計劃通過種植僅存的12顆土豆,度過等待救援的400多天。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這個情節,如今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簡稱「北航」)的空間基地模擬實驗艙「月宮一號」裡上演。
  • 和TA一起,徵服無垠深海
    1月23日,皮卡德與沃爾什駕駛奧古斯特設計的深海潛艇的裡雅斯特號(Trieste),潛入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抵達已知的世界最深處。潛艇外側緊繫著勞力士實驗型深海型特別版(Deep Sea Special)腕錶,它隨兩位潛水員一同潛入了海底10,916米(35,814英尺)。
  • 我國首次進行海底300米出艙作業 潛水員將承壓750噸
    如果能夠順利完成,意味著我國在深海潛水方面步入國際先進行列,更重要的,意味著我國具備了自主能力,能夠完成我國領海範圍內的海底工程建設維護和資源勘探,這對我國海洋經濟的自主發展具有重要DE意義。同時由於是潛水員自行在海底行動,能完成機械無法替代的各種精細動作,因此在失事潛艇救援、海底施工作業、水下資源勘探等等方面有重要應用價值。
  • NASA結束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6名科學家「火星」歸來
    NASA結束火星之旅模擬實驗 6名科學家「火星」歸來 原標題:   在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圓頂屋中封閉生活365天,是什麼感覺?恐怕只有28日剛完成火星之旅模擬實驗的6名科學家才清楚箇中滋味。
  • 潛入深海!海軍潛水員進行大深度訓練
    近日,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生支隊組織潛水員在南海某海域進行大深度潛水訓練。針對大深度潛水訓練難度大、危險係數等特點,訓練制定了針對性措施和方案,有效提升潛水員水下技戰術水平。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南海某海域,參訓潛水員對潛水裝具進行氣密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