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科技創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21-01-09 中國軍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科技實力雄厚的北京市海澱區,創新城市治理理念,積極將科研成果廣泛應用於政務服務、民生改善等領域,推動城市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在海澱區中關村西區,這種新亮相的智能移動衛生間特別醒目。不僅頂部利用太陽能直接供電,裡面排風系統、免洗洗手液等也一應俱全。

走在中關村西區的大街上,這些讓人腦洞大開的智慧設施還真不少:這種「智能燈杆」,不僅有環境氣象監測的功能,還能給手機、電動車充電;看似普通的井蓋,裡面裝著傳感設備,可實時監測水位和有毒有害氣體含量;就連路旁的公共座椅也植入了可充電的USB接口。

中關村西區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都是源於海澱區科技創新的成果。今年以來,北京市海澱區積極探索超大城市有效治理體系、構建新型城市形態,啟動了「城市大腦」建設工程,綜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數據跨行業、跨部門流轉和「類人腦」處理,對城市建設、運行、管理和服務進行流程再造,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像這個視頻圖像大數據平臺,交付使用才短短三個月,就已積累車輛視頻、圖片等數據5.7億條,為交警、城管等部門加強執法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城市大腦」帶來了啥?新華社重磅發文!
    今天,新華社重磅發文《北京海澱:「城市大腦」帶來了啥?》,點讚海澱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探索實踐。文章剛一上線,瞬間刷屏,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讓人不禁感嘆:「未來已來!」以下為報導全文——「現在晚上基本看不到渣土車闖紅燈的現象了,我們覺得踏實多了。」住在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橋附近的居民陳常志說。
  • 海澱城市治理進入「大腦思維」 「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原標題:海澱城市治理進入「大腦思維」,「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今年6月1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實施《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
  • 探秘自貿區之北京實踐丨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
    同時,聆聽來自北京自貿區三大片區頂層設計者和親歷者的權威聲音、來自區內企業的一線聲音,搭建政策制定者與企業間的信息橋梁,為北京自貿區的遠航出謀劃策。北京創新發展將邁上新臺階。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科技服務等產業的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已形成海澱、昌平兩大組團「雙輪」驅動的建設格局。
  • 科技創新片區:雙輪驅動的科創「大腦」【掘金大開放 探秘自貿區...
    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科技服務等產業的北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已形成海澱、昌平兩大組團「雙輪」驅動的建設格局。為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全球創業投資中心、科技體制改革先行示範區,兩大組團正多措並舉推進一系列政策創新和實踐探索。面對中關村科學城及北京生命科學園的新機遇和新優勢,哪些產業將在這裡獲得生長的土壤?又有哪些制度體系將在這裡落地生根?對於這些問題,片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答案。
  • 2020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報告
    科技創新決定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特別當前城市是「金融+科技」的新型城市條件下,科技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本部分以專利申請指數、學術論文指數、科技企業指數、大學指數、文化設施指數等指標反映科技創新指數,並通過指數對中國291個城市的科技創新競爭力進行研究分析。
  • 海澱區商務局局長王澎:「三區」疊加打造海澱新增長極
    王澎委員介紹說,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中的海澱組團,共21.59平方公裡,位於海澱區北部;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覆蓋海澱區全域。同時,海澱區還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三區」政策疊加的獨特優勢,是加快新一輪」兩區」建設發展的重大利好和重大機遇,必將成為海澱區的新增長極。
  • 創新管理舉措 提升質量水平
    調研組一行走進廠區、車間,詳細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未來規劃,聽取企業在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質量技術創新、品牌戰略推進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效介紹。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製造鋸切產品的企業,也是工信部認定的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調研組一行仔細查看企業現場管理,交流企業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對於全市質量提升工作的推動作用。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成效與問題並存 城市智慧化水平待提升 當前,我國城市正處於新舊治理模式交替、城鎮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階段,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因時制宜、因勢利導成為多地政府的一致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達749個,規模發展已初見成效。但此次疫情考驗下,智慧城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支撐服務北京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建設
    近年來,北科院多項科技成果應用於京津冀地區社會治理、城市安全、城市風險評估、社區養老等領域,協助推進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學治理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近年來,北科院多項科技成果應用於京津冀地區社會治理、城市安全、城市風險評估、社區養老等領域,協助推進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學治理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國家改革開放大潮中孕育而生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是北京市屬唯一的大型多學科科研機構,一直將服務首都城市發展作為重要工作方向。
  • 海澱幸福裡 海澱永豐 98/130㎡三居165㎡四居 8萬㎡
    科技永遠指引著時代前進的方向,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的戰略著力點,已經成為中國科創產業的高地,永豐產業基地、北京航天城、中關村軟體園等產業組團環抱左右,北鬥星通、大唐電信、新浪、百度等高科技企業聚集於此,區域產值直指萬億導致海澱的房價一路飆升,永豐這邊的房價已經達到
  •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年會:提升科技水平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年會:提升科技水平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2015-10-21 18:21:16:提升食品工業科技水平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中新網大連10月21日電(記者 王彤)10月20—22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八屆中美食品業高層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辦。
  • 北京「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目標全面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漸...
    一系列項目的穩步推進,正在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和新型城市形態,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添磚加瓦。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進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期,882項支撐科創中心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項目和任務先後落地,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新體系、新布局、新高度、新亮點。
  • 海澱城市大腦如何讓城市變「聰明」?記者現場探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7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獲悉,海澱城市大腦「人工智慧計算處理中心」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中心通過對城市大腦接入的視頻、圖片、語音、文本等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為場景應用提供分析結果、預測預警和決策支持。海澱城市大腦如何使城市變得更「聰明」?
  • 今天,海澱發布一組重磅數據……
    續貸中心作為「十三五」期間,海澱金融的一項創新之舉,打造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北京樣本」,得到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並在全市推廣,在「十四五」展望中,海澱區金融辦將繼續推動續貸中心二期建設建立健全續貸中心配套體系。
  • 海澱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上線
    9月下旬,海澱區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1.0版上線,涵蓋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等,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等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試運行兩個多月來,累計調用1067268次數據圖層,助力各委辦局及單位業務能力提升。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北京強勢領跑
    指數對我國28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與評估,測算結果顯示,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武漢、西安、珠海排名前10。北京位列第一,強勢領跑全國。  從城市的省際分布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除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外,廣東和江蘇兩省分別都有4個城市入選;山東有2個城市入選;湖北、浙江、陝西、湖南、四川、福建和安徽各有1個城市入選。
  • 兩部城市管理法規實施成效顯著 地方立法促進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兩部法規實施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著力抓好貫徹落實,通過深入廣泛學習宣傳、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戶外廣告專項整治、推進環衛「一體化」改革、創新城市精細化管理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城市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 北京海澱:上半年提升水環境質量掃描,「流動」風景線上水鳥翩翩
    此外,溫泉溝、北安河、叉河、草廠溝等10個雨水徑流調控和溝道生態修復標段工程上半年也已完成;翠湖片區循環水工程泵站主體完工,可明顯加強河道水體循環利用,海澱北部地區生態循環水網更加密實。 「『一源一檔』,我們的水源地是有唯一『身份證』的。」海澱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建科介紹。
  • 以科技創新驅動 促產業轉型升級 做好北京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
    2020年初,《北京市關於促進北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年-2022年)》發布,對未來三年北鬥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系統規劃,提出了北京北鬥產業發展「2272」行動計劃,即完善高精度信號服務網、重點區域室內定位網和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公共平臺、空間數據運營服務雲平臺等「兩網兩平臺」,組織實施「北鬥+」城市生命線保障、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高效物流提升等七大應用示範工程,建設產業創新、應用示範兩個特色基地
  • 北京海澱空天產業三年形成500億規模
    也是在這個論壇上,北京市海澱區高調宣布:在科學城北區打造空天產業創新集群,大力發展基於通信、導航、遙感的衛星應用及太空飛行器研製優勢產業,未來三年內形成500億元規模空天產業。全國一半以上的航天領域院士及專家,航天科技、科工等國家隊領軍企業和頂級科研機構在這裡聚集。特別是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以航天城為核心,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機構和北鬥星通、航天恆星、航天宏圖、合眾思壯、四維圖新等導航和位置服務企業,以及銀河航天、千乘探索等商業航天創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