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推理的範圍很大,下面我們從簡單的開始,討論歸納推理中的「簡單枚舉推理」。咱們先舉個例子再來學習它的概念。
鐵受熱會膨脹
銅受熱會膨脹
銀受熱會膨脹
金受熱會膨脹
······
它們都屬於金屬,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金屬受熱都會膨脹。
類似這種通過觀察、歸納部分對象,發現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而沒有遇到相矛盾的事例,從而得出該類事物都具有該種性質的推理,稱為「簡單枚舉推理」。
如此歸納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呢?答案是不可靠,因此我們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1, 觀察對象要增加數量/擴大範圍
2, 發現反例,則推翻原有的結論。
如果只觀察一個對象,就草草得出結論,是很容易犯錯誤的,這種做法叫以偏概全。總不能因為你看見小A進廁所拉翔,而得出所有人進廁所都是拉翔吧!因此觀察對象越多得出的結論越可靠,716的哥們,知道數量級為什麼如此重要了吧!不要被概念蒙蔽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歸學邏輯的本質吧。(數量級後面討論量變質變還會有說明)
當我們要調查迷宮的時候,去百度搜索大量迷宮的圖片,一張張觀察,就是為了找它們共同的性質(也叫提煉關鍵詞)。大量觀察後,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迷宮的共同性質是為了「玩遊戲」!但這就是迷宮的本質了麼?未必!因為本質是客觀的,而這個結論是不可靠的,因為我可以舉一個反例推翻它。
夷陵之戰劉備敗走白帝城後,諸葛亮為了阻住陸遜追擊,委派他的嶽父大人在劉備撤退途中布下八陣圖困住陸遜。這八陣圖即是迷宮,它的性質可不是玩遊戲,而是殺人。這與我們以上總結出來的性質格格不入。(這是開篇吐槽抓本質的五個方法的原因之一,不要被這個方法哪個方法搞暈了)
討論到這裡,很多哥們開始疑惑了,簡單枚舉推理即使觀察對象範圍再大也不可能概括全,例子再多到後面都有可能存在反例。沒錯,簡單枚舉推理就存在這樣的漏洞,我們數量級舉例只是能得到一個相對可靠的結論。而我們學習它的意義在於:
第一:通過枚舉推理的過程,能了解事物間存在的因果關係。
第二:通過枚舉推理得出的粗淺結論,可供我們去實踐、驗證。
往往是這兩點,就會成為我們破題的關鍵。還有可鍛鍊我們的批判思維,學會不斷找反例去推翻結論,對事物的認識會呈螺旋式上升。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相互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