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與國外同行有何不同 未來月球車可能是這樣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玉兔」與國外「同行」們有何不同?未來月球車可能是這樣的……

  2月28日10時51分,玉兔二號月球車從休眠中醒來,目前已經按計劃開始了第三月晝的工作。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迄今為止,全世界共發射了7臺月球車,包括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兩種。

  我國的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分別釋放了玉兔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均為無人駕駛。與國外「同行」相比,它們身材玲瓏,體重也更輕。此外還有哪些區別?咱們來盤點盤點。

  無人月球車對環境適應力要求高

  1970年11月10日,蘇聯發射月球17號探測器。它在雨海地區軟著陸,釋放了一臺無人駕駛月球車——月球車一號。

蘇聯月球車1號

  龐之浩說,無人月球車要攜帶科學探測儀器在月面巡視探測,並把探測數據傳送回地球,相當於是一種能夠在月球移動並完成探測任務的機器人。完成任務的前提,是它先要能適應月球的環境。

  眾所周知,月球環境十分惡劣。除了晝夜溫差超過300攝氏度、輻射強,對於月球車而言,低重力和鬆軟的月壤會降低行進效率,崎嶇不平的地面也會帶來不少麻煩。這對它們適應月球環境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無人月球車還需具備一定自主工作能力,能識別、爬越或繞過障礙物。

  月球車一號長2.13米,重756公斤,有8個輪子,每小時能行駛1至2公裡,可以爬上30度的坡。它在月面行駛了10.5公裡,利用4臺攝像機,以及月壤探測器、X射線光譜儀、X射線望遠鏡、宇宙射線探測器和雷射設備等科學儀器工作了10個月,然後能源不足,「退休」了。

  1973年1月8日,蘇聯的月球21號探測器發射,落在默尼環形山,並帶去了月球車二號。它的外形與月球車一號基本相同,但重了80多公斤,而且在結構上得到了改進,移動速度有所提高,攝像性能更好,活動範圍也大幅增加。月球車二號在月面工作了4個月,行駛了37公裡。

  載人月球車會受月塵影響

  1971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發射了阿波羅十五號、十六號和十七號載人飛船,它們各裝有一輛摺疊式載人月球車,以擴大航天員的艙外活動範圍。

阿波羅15號月球車

  這三臺月球車基本相同,都是長3米,重約210公斤,4個車輪各由一臺發動機驅動,最高時速可達16千米,能攜帶約490公斤的有效載荷。每臺車上裝有2個並排的可摺疊座位,航天員可以通過座位間的T形控制器來駕駛。

  藉助這些月球車,航天員在月面四處巡遊,對山脈、峽谷和火山口進行了考察,並一共收集了280多千克月球樣品。尤其在阿波羅17號任務中,由於月球車和航天服的可靠性增加,打破了以往一些局限,因此這臺月球車創下了總行駛距離35.89公裡、最長單次行駛距離20.12公裡、離登月艙最遠距離7.6公裡的成績。

  不過,相比地面上的車輛,載人月球車也會遭受月面環境的各種考驗。龐之浩說,阿波羅月球車就會受到細微月球塵埃的影響,這些塵埃使月球車的軸承、齒輪以及其他機械結構產生了磨損。另外,月球車行駛時,車輪下噴濺出的塵埃達到2米多高,也會影響到航天員執行任務。

  「玉兔」更輕盈自主

  與同類的蘇聯無人月球車相比,中國「玉兔」更輕盈。

  龐之浩表示,我國月球車有「小而精」的特點。它們長1.5米、寬1米、高1.1米,僅重130多公斤,採用6輪主副搖臂懸架的移動構形,可6輪獨立驅動、4輪獨立轉向,具有爬20度坡、越20釐米高障礙的自主越障和避障能力,移動速度最快為每小時200米。

  2013年12月,玉兔號月球車離開嫦娥三號的懷抱來到月面。它首次將測月雷達帶到了月球,還裝載了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等設備。可是,行走了114米後,它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悲劇了。從此它只能與嫦娥三號遙遙相望,卻動彈不得。

  2019年1月跟隨嫦娥四號落在月球背面的玉兔二號,雖然外形尺寸與玉兔號基本一樣,但更自主、更健壯。

玉兔二號效果圖

  龐之浩說,玉兔二號上改進了各種走線的布局,採取了故障隔離設計,應付困難的能力更強。

  同時,玉兔二號可以根據光照條件,自主休眠。自主喚醒後,也像玉兔號那樣需要地面幫助進行系統設置,而能自主設置,進入安全、穩定的工作狀態。通過軟體升級,它在在自主休眠、自主地應對光照的遮擋、自主避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並能更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跟此前所有月球車不同的是,玉兔二號是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巡視探測。針對任務面臨的複雜地形條件、中繼通信新需求、科學目標的實際需要等因素,玉兔二號的運動安全、能源供給、科學探測和測控通信等方面均有著特殊設計。

  未來月球車啥樣?

  隨著繼美蘇月球競賽後的第二輪探月高潮持續推進,科學家對月球車的新構想也五花八門。

  在載人月球車方面,美國曾為實施星座計劃重返月球,研製了密封式月球車。航天員坐在車裡,可以不穿艙外航天服。但星座計劃後來被取消,這種月球車也不了了之。

  國外專家還提出了多種載人月球車方案,包括月球摩託、火箭單座車、月球拖掛車、客貨兩用月球車、中型月球探險車等。但人類尚未重新登月,這些方案暫時也沒有用武之地。

  對於無人月球車,科學家的腦洞開得更大。

  龐之浩說,從行走方式來看,目前已經發射的7臺月球車都是採用輪式。包括近期發射計劃中,印度月船二號的月球車、日本女神二號的月球車也是如此。但輪式月球車越野能力不強,適應能力較差。有人提出過腿式巡視器方案,其適應能力最強,但效率很低。

  因此,一些國家結合腿式和輪式各自的優點,開始研製輪腿式月球車。其作業範圍大,具有優越的越障避障能力,但結構與控制也十分複雜。

「隼鳥2號」在小行星上著陸的想像圖

  2018年9月21日,日本隼鳥2號把兩臺跳躍式著陸探測器投放到龍宮小行星上。龐之浩認為,此技術也可以向月球車移植。

  此外,科學家還提出過翻滾式、履帶式、蛇式、氣囊式、滑橇式、螺旋滾筒式等多種月球車類型。

  龐之浩說,未來月球車將向工作時間更長、行駛距離更遠、環境適應能力更強、機動性更好等方向發展,還需具備質量、尺寸最小化,成本更低,能有效利用和傳輸能源等特點。採用模塊化設計和國際合作方式,可以滿足更多需求。(付毅飛) 

相關焦點

  • 月球車「玉兔」機構控制異常
    數字版首頁 > 第A01: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月球車「玉兔」機構控制異常 專家正進行排查,稱出現意外正常
  • 月球車"玉兔"出現異常 玉兔君發微博:我壞掉了
    據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完成第二月晝工作,再次迎來月夜。25日凌晨,月球車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發生故障。國防科工局25日表示,受複雜月面環境的影響,月球車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有關方面正在組織專家進行排查。
  • 月球玉兔車,微博上一次靈性的進化
    在成功抵達月球後的第 42 個地球日,月球車玉兔出現了異常,這樣一條微博開始大範圍傳播。這靈性的「呼救」來自帳號@月球車玉兔。與微博隻言片語相輔相成的是來自月球玉兔車的博客,黃金 13 篇文章記錄下這一航空儀器一個多月的月球之旅,包括《和所有的故事主角一樣,我也遇到了一點問題……》。
  • 走近「玉兔號」——解密我國首個月球車
    嫦娥三號12月中旬將迎來落月的關鍵一戰,如果順利的話,「玉兔號」將脫離嫦娥的懷抱,進行月球勘測。作為我國首個月球車,「玉兔號」長什麼樣?到月球上怎麼工作?有什麼特性?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
  • 再憶「玉兔號」月球車 探月「嫦娥」張玉花這樣說
    月球車玉兔2014年初在社交平臺微博上發布的這條信息曾讓人揪心不已。本周末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探月「嫦娥」張玉花回憶起這一刻仍難掩遺憾,「有一次有人問我,如果想像一下你能到月球上去,你想幹嘛?我說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我的『玉兔一號』(玉兔號月球車),我想看看還能不能修好它。」
  • 月球車「玉兔」到底發現了什麼?
    要了解月球車玉兔的科學任務,先得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說起,那就是——玉兔號為什麼要去探測月球雨海的東北部?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並不是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的。首先,由於月球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所以為了保證與月球車的實時通訊,著陸點最起碼不能位於月球背面;其次,為了避免重複性工作,嫦娥三號要儘可能遠離先前阿波羅計劃已經去探測過的著陸點;此外,還要選擇地形比較平坦的區域,以保證軟著陸的安全和月球車的行駛。在考慮完所有的客觀制約因素後,接下來,玉兔號才能夠主觀選擇「自己想做點啥」。
  • 月球車「玉兔」與珠峰
    筆者想到了月球車&34;。月球是遙遠的太空距地球最近的星體,表面完全真空、強輻射、晝夜溫差從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的極端環境。玉兔是我國第一輛月球車。2013年12月15日,玉兔順利抵達月表面,留下我國在月球的第一個足跡,並啟動科考工作,順利傳回月球影像。
  • 「玉兔號」月球車
    「玉兔號」月球車中國玉兔號,中國首輛月球車的官方名稱,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時,國防科工局新聞發布會宣布,肩負「落月」重擔的「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和探測器已轉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定名為「玉兔號」。
  • 玉兔號月球車速度較慢,美國月球車為什麼很快?
    通過嫦娥五號探測器與阿波羅飛船登月的照片等情況來看,兩者確實是存在一些差別,如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展現的旗幟非常平整,而阿波羅飛船留在月球表面的旗幟卻皺巴巴,看起來就像「迎風飄揚」的感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兩面旗幟的材質、製造工藝不同導致的,阿波羅飛船的旗幟並不是迎風飄揚,而是沒法拉直,所以看起來皺巴巴。
  • 解密玉兔號月球車
    導讀:中國的玉兔號月球車是無人駕駛月球車,質量約140kg,與蘇聯的月球車相比是「小個子」。玉兔號搭載有測月雷達、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和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等先進設備。 延伸:世界上發射並成功運行的月球車 至今為止,世界上發射並成功運行的月球車有5輛,其中兩輛是無人探測月球車,均是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發射的月球車1號和2號,三輛是有人駕駛的月球車,是美國阿波羅15號、16號、17號的月球車。
  • 「勞模」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都市快報
    小兔兒乖乖 從此後拜拜 2013年12月2日,一隻中國製造的「玉兔」偎在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的懷抱裡,從西南腹地的西昌啟程,「闖」進了月宮,在月球上踩出了第一個腳印。它就是「玉兔號」月球車。 在宇宙中孤獨鬥爭了972天後,7月31日,它在微博上最後一次跟大家道晚安。
  • 「玉兔2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奇怪淺色巖石
    圖片來源:CNSA/CLEP/Our Space中國的「玉兔2號」月球車在最近的月球遠端探測活動中發現了一些相對年輕的巖石。據報導稱,在2019年12月的第13個月球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拍攝到了月球表面散落的淺色巖石。
  • 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
    今天央視新聞報導,嫦娥三號著陸器狀態良好,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下面引自央視新聞原文: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包括著陸器和巡視器兩部分,兩個設備上分別有四臺科學儀器,這次公布的最新科研成果就是由這八臺科學儀器提供的,目前著陸器狀態良好,按照計劃,進入第三十三個休眠期,巡視器(玉兔號)已停止工作。
  • 玉兔號月球車 這次真的晚安了
    (原標題:玉兔號月球車 這次真的晚安了)
  • 玉兔號月球車最新消息:無法移動仍工作採集數據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刊載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的一篇題為《中國觸摸月球》(China's touch on the Moon)的評論文章,詳細介紹了嫦娥3號以及玉兔號月球車的一些最新情況,玉兔號雖無法移動但仍在進行數據採集工作。
  • 月球車「玉兔」在月面到底發現了什麼?
    左圖是玉兔號月球車,右圖是嫦娥三號著陸器  月球車玉兔在月面上都幹了哪些正經事,又交出了怎樣一份成績單了  要了解月球車玉兔的科學任務,先得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說起,那就是——玉兔號為什麼要去探測月球雨海的東北部?  嫦娥三號的著陸位置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並不是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的。
  • 月球車「玉兔」太陽能電池片揚州造 薄如紙片外穿20多層"護甲"
    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的動力來自於其兩側緩緩打開的太陽能帆板,其核心——太陽能電池片由揚州企業生產!昨日,揚州晚報記者來到位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揚州乾照光電有限公司探秘。據了解,該公司研發生產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片打破國外企業壟斷,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向航空領域提供該電池片的民營企業。  A.
  • 「嫦娥」「玉兔」攜手再破紀錄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今天,我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累計運行超過340天,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65萬網友力薦「玉兔」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叫什麼名字?在26日發布會上,今天終於有了答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
  • 玉兔號月球車已停止工作
    玉兔號月球車已停止工作) 今天央視新聞報導,嫦娥三號著陸器狀態良好,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