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構建用於高能多體系統的角動量守恆輸運模型

2020-11-29 科學網

 

輸運模型是用來描述非平衡多體系統中粒子微觀狀態(動量、位置、自旋)演化的重要理論方法。在輸運模型中,守恆律在系統趨向平衡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多數輸運模型的構建都會做到能量和動量守恆。同為守恆律,與自旋相關物理緊密聯繫的角動量守恆,很少被研究並應用到輸運模型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夸克物質中心科研人員劉帥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義大利南方國家實驗室合作,構建首個描述高能多體系統滿足角動量守恆的輸運模型,並運用該模型研究在重離子碰撞中與自旋相關的物理效應。

為滿足角動量守恆,研究人員引入側躍(side jump)效應。側躍效應最早被提出並用於解釋凝聚態物理中反常霍爾效應機制。在該效應作用下,粒子發生碰撞時不僅會改變動量,還會在位置上產生一個垂直於總動量方向上的跳躍,這也是帶自旋粒子非平凡洛倫茲變換的一種表現。這種非平凡的變換,要求粒子的坐標在通常洛倫茲變換後再額外加上一個側躍項。研究人員在輸運模型的構建過程中應用這個變換,使模型滿足角動量守恆,並保證模型的相對論協變性。

利用新的輸運模型,研究人員在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上,對金金離子相對論重離子碰撞的自旋極化問題進行了探索。在模擬中,研究發現一些不同的性質並提出見解,為解決Λ粒子局域自旋極化謎團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來源: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5.062301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大學物理——力學第五章:角動量定理與角動量守恆定理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力矩可以分為相對於點的力矩和相對於軸的力矩兩類,所以衝量矩也可以分為相對於點的衝量矩和相對於軸的衝量矩兩類,故角動量也可以分為相對於點的角動量和相對於軸的角動量兩類。角動量:(1)質點相對於點的角動量O為空間中一定點,一質量為m,速度為
  • 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科研人員參加美國等離子體輸運Task Force...
    此次會議共11個大會特邀報告,56個牆報報告,設立了非線性臺基湍流、高能粒子、三維效應、多尺度集成等9個工作組,各工作組共計28個口頭報告。報告是等離子體所EAST與美國DIIID聯合實驗工作組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等離子體所與美通用原子公司聚變研究國際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並為EAST開展高約束先進穩態運行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理論支持。副研究員潘成康代表EAST-DIIID聯合實驗工作組作了大會特邀報告,詳細分析了EAST/DIII-D聯合實驗的高極向比壓放電的能量輸運以及其離子和電子能量輸運的特點。報告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
  • 丘成桐:物理與數學的碰撞融合|高能論壇
    丘成桐教授為「高能論壇」作報告: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歷史和守恆量(2020 年 10 月 12 日) 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再一次頒給廣義相對論相關的研究。自 1905 年狹義相對論問世之後,愛因斯坦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將引力成功地融合到他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之中。
  • [德] 赫爾曼,喬布 著丨 陳敏華 譯丨2.25 角動量守恆(修訂)
    主題角動量守恆定律通常是這樣引入的:以一個質點為研究對象。在牛頓第二定律F=dp/dt的兩邊乘上位置矢量r(矢積)(r相對於任意選擇的原點)。這樣,我們得出結論:質點系的角動量對時間的導數等於合外力的力矩之和。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角動量守恆定律:「如果作用在系統上的合外力的力矩為零,則系統的角動量保持不變。」 負擔對角動量守恆定律的上述推導過程顯得很簡短,這是因為我們認為讀者已經知道了這個推導過程。在教科書中,這個推導過程大概有十行方程組成,需要整整一個頁面。
  • 滑冰運動員美妙旋轉時的物理原理:角動量守恆定律
    滑冰運動員美妙旋轉時的物理原理:角動量守恆定律因為這裡面包含了一條物理定律,即角動量守恆定律。該定律簡單說就是:旋轉速度和旋轉手臂的乘積是一個常數。就是說:旋轉速度和手臂的乘積是一個不變的量。運用到滑冰運動員的旋轉技巧上,就是一開始旋轉時,將手臂伸開,這樣旋轉半徑就大,速度會慢些。
  • 量子物理學:研究發現耗散多體系統中相干的異常衰減
    儘管許多研究已經研究了簡單且良好隔離的系統(例如單個原子或離子)中的去相干性,但到目前為止,對多體系統中的去相干性知之甚少。許多人體系統是由許多相互作用的粒子組成的系統,其中粒子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可以極大地改變耗散動力學。
  • 最新研究:在經典多體系統中搜索離散時間晶體
    針對熱平衡以外系統的研究,導致了周期性驅動量子系統中新相的發現,其中最著名的是離散時間晶體(英文:Discrete Time Crystal,簡稱DTC)相。這個獨特的階段的特徵是由多體相互作用和非平衡驅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集體次諧波振蕩,這導致了遍歷性的喪失。時間晶體或時空晶體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重複的結構。
  • 宇宙早期宇稱是否守恆?利用星系角動量來檢驗
    1956年,李政道與楊振寧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既然對稱性在微觀尺度被完全破壞,那麼在宏觀的宇宙呢?宇宙早期微觀尺度的對稱性破缺(parity violation)會不會在今天的天體物理尺度上留下可觀測的印記?
  • 研究提出高效且適用性廣泛的聲子輸運理論模型
    有關聲子輸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1819年,法國化學家Dulong和Petit把固體物質比熱與原子分子熱振動聯繫起來,發現並提出固體的高溫比熱為常數,然而卻無法解釋固體比熱在低溫時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顯著下降的現象。近一個世紀以後,1907年,Einstein提出的量子熱容理論,合理解釋了Dulong-Petit高溫固體比熱,但同時面臨了新的挑戰:極低溫度下熱容下降過快與實驗結果不符。
  • 研究人員利用微流體技術構建3D腫瘤組織模型,用於藥物篩選研究
    近日,華僑大學化工學院陳愛政教授團隊在利用微流體化工技術製備高度貫通的多孔高分子微球用於藥物篩選方面獲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期以「Modeling Endothelialized Hepatic Tumor Microtissues for Drug Screening」為題,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
  • 新湍流輸運模型展示加熱等離子體多尺度波動—新聞—科學網
    由通用原子公司運行的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所屬用戶設施——DIII-D國家聚變裝置的研究人員,利用物理性能降低的等離子體湍流流體模型解釋了託卡馬克試驗中意想不到的密度輪廓性質
  • 海森堡模型能譜研究獲進展
    動力學性質的準確計算,是凝聚態物理學量子多體問題中的難題。   所謂動力學性質,主要是指譜學行為,如關聯電子系統中的準粒子(quasiparticle)能譜,如量子磁學系統中的自旋波磁振子(magnon)能譜。這類能量、動量依賴的譜函數,可以告訴人們量子多體系統的本質信息,且與現代凝聚態物理學的實驗手段直接相關。
  • Nature物理:武大首創聲子晶體的谷輸運, 實現無障礙傳輸
    轉載公眾號:知社學術圈微信號:zhishexueshuquan武漢大學課題組近日在「聲谷學」方面取得了不錯的研究進展
  • 「斐波那契」螺旋:準晶結構中的非線性自旋-軌道角動量耦合
    本文詳細的研究了一種向日葵型(「斐波那契」螺旋或黃金螺旋)準晶結構,該結構具有如下獨特的性質:具有高維度的旋轉對稱性、各向同性的帶隙、其在倒易空間為一個連續的圓對稱環。仿真結果表明:通過該結構可以同時在基波和二次諧波中實現角動量的高維度轉換。
  • 聲自旋角動量輸運調控新進展
    近年來,基於聲自旋角動量在理論和實驗上的相繼提出,在實際應用中開展聲自旋角動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包括聲學貝塞爾光束的自旋軌道耦合,聲自旋導致的扭矩在聲鑷裡的潛在應用等等。近日,同濟大學聲子中心任捷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利用不同反射相位邊界的非對稱波導管,可以實現非零的聲自旋及其自旋動量耦合,從而實現聲的自旋輸運調控。
  • No.61 軍訓中的順拐問題和角動量守恆有啥關係?你別笑啊~
    實際上,這個問題,和咱們物理學中的角動量守恆有關係。(角動量完全不知道的,可以往前翻公眾號中的No.11的視頻)     到底有啥關係呢?如果你有興趣一探究竟,歡迎觀看下面的視頻:角動量守恆的嚴格推導附下,供有興趣的同學參考:
  • 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成立
    來自西北核技術研究所、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主要核能研究機構代表100餘人出席會議。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表示,重點實驗室的成立是基於前期在核能領域良好研究基礎上的重要舉措,希望重點實驗室的成立能夠為相關研究單位提供良好合作交流平臺。
  • 輕原子核中的宇稱不守恆
    而對於角動量來說,它在宇稱變換下並不會像三維坐標系中的向量那樣改變符號,因此角動量被稱具有正宇稱。然而最近,一個名為n3He合作組的物理學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一項研究,描述了他們通過對質子和中子之間的弱力進行測量,精確地獲得了核反應中的宇稱破壞率的定量結果。
  • 諾獎的宇稱不守恆只排第三,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到底多厲害?
    泡利和吳健雄所以當楊振寧和李政道在研究θ和τ粒子衰變時得出宇稱不守恆的結論:當時發現θ粒子在衰變的時候會產生兩個π介子,而τ粒子在衰變的時候會產生三個π介子。儘管θ和τ粒子性質幾乎就一模一樣,但無人敢懷疑是宇稱不守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