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揭示哺乳動物卵母細胞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組裝機制
與體細胞和雄性生殖細胞不同的是,卵子通過一種缺乏中心體的特化微管紡錘體分離染色體。典型的中心體由一對被中心粒周圍材料包圍的中心粒組成,並且是中心體紡錘體(centrosomal spindle)的主要微管組織中心。人們對哺乳動物卵子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acentrosomal spindle)是如何組裝的知之甚少。儘管缺乏中心體,但哺乳動物卵子表達許多中心體蛋白。
-
Science:揭示卵母細胞的中心體不會遺傳給後代之謎
揭示為何父本線粒體在受精後不會遺傳給後代)。另一種被稱作中心體的細胞器是動物細胞中的主要微管組織中心(major 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 MTOC),是由兩個非常穩定的微管圓柱體組成的:中心粒和中心粒外周蛋白基質(PCM)。PCM是中心粒的生物發生所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微管成核(microtubule nucleation.)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科學》:施一公團隊揭示剪接體的複合結構以及催化機制
對pre-mRNA剪接過程內在機制的理解離不開對其內部結構信息的揭示,尤其需要獲得剪接體活性位點中心的結構以及ATPase /解旋酶的作用。自2015年以來,很多研究已經先後揭示了剪接體幾乎所有主要功能狀態下的超高解析度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
-
【科技前沿】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核酶活性中心有序摺疊的機制和...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從剪接位點的識別開始,剪接體要經歷一系列中間狀態的轉換,目前已鑑定出了E、A、pre-B、B、Bact、B*、C、C*、P和ILS complex十個中間狀態(下圖)。在這一系列狀態轉換過程中,剪接體的蛋白和snRNA組成及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轉酯反應的催化活性中心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1-3】。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20S蛋白酶體是一個例外,它在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之間是保守的,它通過降解周期蛋白來調節真核生物的細胞周期。為了探究20S蛋白酶體在嗜酸熱硫化葉菌中的功能,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蘭卡斯特大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晶體學方法解析出它的三維結構,並且在體外在它受到抑制和沒有受到抑制時,對它的活性進行了生化分析。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楊薇課題組揭示了DNA複製體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DNA的複製由多個蛋白組成的複製體協同完成,這些蛋白包括DNA聚合酶、DNA螺旋酶、引發酶和若干輔助蛋白。早在60年前,人們就已經確認DNA是遺傳物質,並且解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然而直到今天,複製體如何在DNA上組裝並協同完成複製,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科學網—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楊薇課題組揭示了DNA複製體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DNA的複製由多個蛋白組成的複製體協同完成,這些蛋白包括DNA聚合酶、DNA螺旋酶、引發酶和若干輔助蛋白。早在60年前,人們就已經確認DNA是遺傳物質,並且解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然而直到今天,複製體如何在DNA上組裝並協同完成複製,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剪接體 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
2020 年 11 月 27 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重大研究成果(圖 1)。由於剪接體高度的動態性和複雜性,獲得不同狀態的剪接體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被公認為世界難題。在這種巨大的挑戰下,施一公教授率領研究組迎難而上,經過 7 年的努力,終於在 2015 年在全世界首次報導了裂殖酵母剪接體 3.6 埃的高解析度結構,首次展示了剪接體催化中心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構。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對 RNA 剪接機理的研究產生革命性影響。
-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5:17:09 浙江大學醫學院郭江濤團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白曉辰團隊、天津大學葉升團隊、範德堡大學Eric Delpire
-
鈣鈦礦再登頂《Science》!原子尺度揭示微觀結構神秘面紗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6/eabb5940在此,研究者使用低劑量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成像確定了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微觀結構。在超薄碳包覆銅TEM網格上,通過對乙酸甲脒和甲基碘化胺熱蒸發形成的三碘化鉛薄膜(分別為FAPbI3和MAPbI3)的研究,揭示了邊界、缺陷和分解途徑的性質。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多種抑制劑阻斷人蛋白酶體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哥廷根大學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前所未有地詳細解析出人蛋白酶體的三維結構,破解了抑制劑阻斷蛋白酶體的精確機制。這些研究結果為人們開發出更加高效的蛋白酶體抑制劑用於治療癌症鋪平道路。
-
月球背面「不明膠狀物質」可能成因是啥?玉兔二號揭示
月球背面「不明膠狀物質」可能成因是啥?玉兔二號揭示 2020-06-22 20:08:11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微消息,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順利工作超過500天,在著陸區物質成分與地下結構等科學領域取得多項成果。
-
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分子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
」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
《Science》子刊:揭示非晶態材料中隱藏的中程有序結構!
論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7/eabc2320通常,共價玻璃中的MRO被認為在5 - 20Å範圍內的結構特徵,包括連接多面體的排列、超結構單元以及圍繞結構特徵(如網絡修飾劑)的聚類。中子和X射線衍射技術通過確定結構因子S(Q)來表徵玻璃的MRO結構已被廣泛應用。然而,由於S(Q)的起源是在倒易空間中,其結構解釋並非無足輕重,因此S(Q)中第一個銳衍射峰(FSDP)的起源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
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
《Science》子刊:揭示非晶態材料中隱藏的中程有序結構
儘管非晶態材料的技術應用眾多,如玻璃,但對它的中程有序結構(MRO)的理解,尤其是結構因子中第一個銳衍射峰(FSDP)的起源仍是難以捉摸的。論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7/eabc2320
-
上海九院雷鳴團隊揭示酵母中tRNA前體被核糖核酸酶P催化切割成熟的...
tRNA前體5』端的加工成熟機制。 tRNA作為體內重要的一類RNA分子,它首先是以前體的形式被轉錄出來,具有未成熟的5』和3』末端,其中5』端的成熟需要在進化上十分保守的RNA-蛋白質複合物RNase P來催化完成。RNase P存在於地球上的所有物種中,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是由RNA介導並負責tRNA前體催化反應的核酶。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為冠狀病毒的識別和感染的分子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見識。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一線抗結核藥物...
2018年10月25日,團隊聯合孫飛研究員、王權博士等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解析了臨床藥物Q203靶點——呼吸鏈超級複合體CIII2CIV2SOD2結構(詳見BioArt報導:Science丨立足抗結核病藥物靶點開發,饒子和院士團隊歷時多年解析分歧桿菌呼吸體超複合物III2IV2SOD2原子解析度結構);2019年1月24日,與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