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蘭花」課程體系撬動育人模式變革

2021-01-15 南方新聞網

一把剪刀、一枚刻刀、幾張不同顏色的紙,有了這些素材,陳楚洪就能施展技藝。寥寥數剪,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便活靈活現展示在學生眼前。

陳楚洪是龍崗區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龍外」)的美術老師。她所開發的紙藝課程覆蓋1—9年級,涵蓋摺紙、剪紙、衍紙、刻紙等五大模塊,將知識技能與文化傳承融合在紙藝的製作實踐中。

今年12月,陳楚洪所主持的龍崗區紙藝工作室成果展在校園裡展出,由紙做成的人物畫、風景畫構圖複雜,色彩豔麗,靈動多姿,惟妙惟肖,吸引不少師生駐足觀看,驚呼「太不可思議了」。

龍崗區外國語學校建於2013年,是龍崗區首個公辦九年一貫制外國語學校。校長唐文紅在全國首提並踐行「美好教育」理念,推動學校優質品牌發展。學校在不到八年時間裡就成為全區首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形成「一本部四校區」規模。追根溯源,則是該校在育人模式上的積極探索——高質量建設「玉蘭花」特色課程體系,實踐「五I」美好教學,探索評價改革,實現「培養美好的人」的育人目標。

國內外教育系統多位專家認為,該課程體系「創新了學校課程組織的理念基礎與操作模式,是一次系統性的課改教改,更是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融合的優秀範例。」

撰文:黃詩妤 唐文紅 李細林

強勁的生長空間

生成課程鏈條突出整體培育核心素養

龍外校長唐文紅曾這樣形象地比喻「玉蘭花」課程體系:「取一個名字,走一段路子,結一串果子,留一段空間。」

據介紹,「玉蘭花」特色課程體系呈玉蘭花瓣綻放形態,花芯即學校的育人目標——培育美好的人;六個花瓣即六大課程群,分別是美思、美和、美雅、美健、美德、美慧,每個課程群關聯學生核心素養,分成若干課程鏈條。比如,美慧課程群的核心素養是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課程鏈條長短不一構成「正在進行時」的動態系統,形成「召喚框架」,具有強勁的生長空間。

陳楚洪說:「當看到課程群內的核心素養建構,我就想開發什麼課程來落實這一核心素養,既與其他課程呼應,又保持課程的獨特性。」

課程體系的生長空間體現在內容連貫性。「生活英語」課程鏈條以《全球移動課堂》為主幹課程,包含了「走進美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中國香港」等5門課程,牽引著《國際英語文化節》等課程,從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到感知異域文化,再到培養國際思維,龍外以階梯式、漸進式方法完成了由通識教育到專業認知的素養培訓。

「I-STEM」課程鏈是「五I」教學理念與「STEM」理念的「容合體」,以年度為序列,如一年級是哲學啟蒙課《我是誰》、二年級是《幸福生活》、三年級是《艾生活》、四年級是《挑戰生態瓶》、五年級是《創意智能家居設計》等。《艾生活》課上,學生觀察艾葉,記錄生長習性,做艾葉美食,到中醫院學習艾灸,整理與艾葉相關的詩詞、習俗等。

「上課時,我們到地理園觀察艾葉,動手探究艾灸原理,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讓我對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認知,特別有趣。」龍外六年級學生黃偉介紹。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這是我們課程理念的起源。」集團小語教學研究院老師姚麗娟介紹,「久久語文是對整個小學語文課程的貫通設計,包含習字、積累、閱讀、表達、習作、課堂六個板塊,每個板塊內又有不同年齡段的課程安排,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拾級而上。」

體系內的上百門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這門課程就是另外幾門課程的「母體」。如以歷史大事件為主要內容的《唱著歌就把歷史學了》課就衍生了《那時中國》這門介紹各朝代衣食住行的「外傳」課。

「體系是理念的延伸,寓意核心素養的玉蘭花六個花瓣均衡綻放,就是育人理念在課程上的反映,也是一種組織方式,把零散的課程根據素養需要、學情實際等組織起來,實現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目的。」唐文紅這樣解釋課程體系的意義。

科學的教學模型

探索教學範式著眼細節教會自主學習

在七年級的《南亞》地理課上,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成為課堂主線,老師設置了「火眼金睛探路」「翻山越嶺上路」「共度九九八十一難」等6個環節,讓整堂課都沉浸在「西遊取經」的輕鬆節奏裡。

「我們巧用歷史故事外殼,設置地理學習內容,靈活呈現知識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龍外地理老師宋茵介紹,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回憶南亞風土人情,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製作模型、自主觀察、對比思考、完整評價,讓南亞的地形特徵從二維變成三維,「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再次梳理地形知識,評價模型是填補知識漏洞,建構自己的知識譜系,這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宋茵說。

好課程需要好教學落地。龍外探索出「五I」美好教學。「五I」即興趣(interest)、信息(information)、方法(idea)、質疑(inquiry)和智慧(intelligence)五個課堂核心要素,在特定課堂時空的模型重組,喚起個體向著更高事物的開放性過程,擴展教學空間,激活教學價值,讓學習真實發生。

據介紹,該成果《「五I」美好教學實踐探索──基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變革》獲得2017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事實上,「五I」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學科運用的廣泛性,不同學科在不同的學段也構建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基本範式。「五I教學更像一種武功心法,明確備教方向,揭示教學規律,怎樣設計更能吸引學生興趣,這是一堂課的基礎。」剛獲得深圳市初中化學教師基本功比賽第一名的龍外老師陳海燕分享她用「五I」教學理念在市賽課堂上獲得成功的經驗。

完善的評價系統

創新評價指標側重優點促進學生持續學習

「每年龍外的一年級期末樂考都是腦洞大開呀。」有不少家長驚嘆,今年的考場設置是老師們精心布置的「森林王國」,考試科目分為童話森林,童趣森林,童真森林等3大項,融合語數英、音體美科學等7個學科,以「通關升級」的遊戲形式,考察學生綜合素養。

「9+3=?這個我知道!12!跳12下,太簡單了。」健康小鎮裡的學生們自信滿滿。作為體能和智力的雙重挑戰,孩子們先要通過攀爬障礙、跳圈障礙後再進行數學計算,然後將計算結果以跳繩的形式表現出來。

這場「森林王國」遊園樂考給孩子們留下了滿滿的美好記憶。「玉蘭花」課程體系確立了「五度」評價模型,改變唯分數、唯名次的終結性評價,綜合採用形成性評價、量化評價、質性評價等方式,發揮評價育人的作用。

據介紹,「五度」評價以「學生的學」為參考依據,分為「在學、會學、學好」三個層次,設有學習參與度、學習自主度、情感投入度、思維活躍度、目標達成度5個指標。

「評價的主要功能不是甄別,而是激發,學生可能沒有理想的分數,但如果進行了思考,我們沒有理由不給予優秀等級。」課程教學部主任張曼介紹,「課程就是為孩子成長搭支架,是為成就學生。」

每年新增20多門區級校本課程,增速位列全區之首,還有多門課程通過市「好課程」、區優質課程評估,進入課時計劃。100餘門課程經過重點優化,陸續配套教師用書、學生用書,形成多個小模塊、小系列的課程分支。

卓越的課改教改成果使學校保持高位發展優勢,學校獲評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國際教育基地校、深圳市首批科研基地學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深圳市體育傳統項目(籃球、遊泳等5個)特色學校、連續三年獲區教育教學質量卓越獎和進步獎,合唱團、管樂隊、舞蹈隊、創客團隊、籃球足球隊等學生團體在省市區級競賽中摘金奪銀,獲得省一等獎13次,市一等獎38次,個人獲獎達1680餘人次,吳欞軒同學獲2020年宋慶齡獎學金,22人次獲「南粵優秀少年」「特區模範少年」等稱號。

「這是一所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學校。在這裡,孩子們能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對上課充滿嚮往和期待。」不少家長評價:「切身體驗後對於學校的『玉蘭花』特色課程體系感觸很深,也為選擇學校增加了底氣與決心。」

「『玉蘭花』特色課程體系將通過集團化辦學輻射到成員校,指導各學校建立自己的課程體系,撬動育人模式的變革,輸出美好教育品牌價值,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龍外(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基於協同效應,從組織體系、教師隊伍、育人文化、實踐平臺、教材體系和質量評價等多個方面,對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設路徑中的關鍵著力點進行了系統論述。[關鍵詞]專業思政;課程思政;耦合育人;核心素養;協同建設[作者簡介]閆長斌,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 構建德、識、才相統一的育人模式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改革路徑。
  • 55秒丨浸潤性學習 半日制課程模式……濟南市中教育人分享赴重慶...
    2004年,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提出並組織實施了「六年影響一生」辦學理念和「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學校文化建設,堅定不移地把孩子的立場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於通過課程整合促進小學教育綜合變革,領銜建構「小梅花」學校課程。2018年,謝家灣小學素質教育育人模式在第三屆中國質量獎評選中榮獲中國教育領域第一個中國質量獎。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過去十多年來,上海基礎教育堅持探索實施「兩綱教育」,得出的一條最有效經驗是,始終堅持「學科德育」的核心理念,即把德育的核心內容有機分解到每一門課程,充分體現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師的育人責任。
  • 課程思政 | 國務學院:學科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作為「雙一流」學科、上海高峰學科和意識形態要地,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恪守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圍繞「四個服務」的育人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學科建設與培養國家優秀人才的先進教學探索相統一,引領師生知行合一、紮根中國、放眼世界,通過課程思政和教材建設,為正確處理課堂教學與政策實踐、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人才培養與國家發展諸關係提供創新模式;在教學內容上,努力做好中國道路
  • 北京四位名校長探討課程變革,他們對「道」的理解驚人相似
    同時,面向未來,學校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時空越來越大,將來不是教師教得怎麼樣,而是學校提供什麼樣的課程,教育越來越走向「課程為王」的時代,因此,教育變革最重要的是課程變革。 第三個出發點是希望將國家課程規定的學時和校本課程融會貫通,也就是說對國家課程的多樣化實施、學生的跨學科的學習展開一些探究,因而我們在設計新空間的時候,也是通過撬動空間倒逼學校的課程改革,促進老師對教育、對學校的重新思考,對自己教學方法的理解反思。事實證明,搬到新校區三年時光,我們的改革,使老師們對教育的理解又邁了一大步。
  • 南安被確定為省級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範區
    通過示範區建設,開展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重點難點問題研究,積極探索普通高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考試評價等關鍵領域改革,力求在開發選修課程、推進選課走班、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健全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和完善辦學質量評價、勞動教育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有效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其他地區做好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
  • 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本質和育人價值
    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國經歷了「打字排版」、「計算機操作」和「計算機編程」幾個階段,關注技能和工具使用,缺乏對信息素養的培養、缺乏對信息技術科學的認識、缺乏對信息技術課程育人價值的重視。  根據新課標,打造新的信息技術課程過程中,要瞄準新的培養目標,關注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本質和育人價值。
  • 「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浙江...
    這是藝術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呈現。  近年來,該校藝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提煉各門課特別是專業課程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  「我們圍繞區域和行業發展需求,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根據學院專業特點和優勢,加大力度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力爭建成全面覆蓋、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依託清華大學優質資源,響應國家政策,推動人工智慧、編程教育進入中小學,解決缺乏標準指引、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組織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專家學者、中小學優秀教師聯合設計、開發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提供「紙數聯動」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並依託「學堂在線」平臺,設計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保證優質資源的教學落地。
  • 鞏金龍副校長應邀為國防科技大學作新工科課程思政專題報告
    本站訊(通訊員 賈盼 劉坤)11月20日,國防科技大學舉行課程建設研討集訓。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鞏金龍應邀作「以新工科建設為載體,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成效」專題報告。他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著眼,認為新工科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人才的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他指出,後疫情時代新工科教育面臨新挑戰、新機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加速向數位化、 智能化方向轉型,對人才的品格、素質、能力、知識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呼喚工程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課程思政建設是其中應有之義。
  • 築水文化育人體系 育高素質技能人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結合水利行業優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水文化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建立基於「人職匹配」就業模型的高職「若水」人才「3+1」培養模式(「3」包含了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培養內容、培養過程和評價方法,「1」是針對人才培養的環境變量),在實踐中充分發掘水利行業的特色和優勢,構建高職特色
  • 北師大兩所附屬中學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名單國家級示範區、示範校介紹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將示範區和示範校建設工作作為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途徑,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可推廣的有效經驗和成果,在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促進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聚焦】課程變革,讓優秀在這裡生長
    大拇指代表著優秀、代表著欣賞、代表著鼓勵、代表著生長,因此,我們將「優教育」下的優勝路小學課程模式命名為「大拇指課程」。所以確定學校課程目標,必須要先明晰學校育人目標。   學校以「大拇指課程」為抓手,致力於實現培養「仁善、睿智、健康、優雅」的優勝學子的育人目標,因此,建構了學校「大拇指課程」的課程體系。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
    內容提要:智慧教育是支撐智慧城市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發展過程中遭遇演繹邏輯、使用形式和發展階段的質疑,並經歷了形態上的不斷演變、充實、豐富和完善。當前智慧教育的發展更加集中地指向了育人的問題,即在教育變革發生的過程中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從目前研究的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核心素養正在嘗試對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進行回答,也是對構建什麼樣育人形態的一種積極反思和探索。
  • ...以水育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文化課堂彰顯職業精神...
    原標題:上善若水 以水育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文化課堂彰顯職業精神特色水文化教育課堂內容體系建設構築「以水育人」課堂內容體系為促進大學生及社會大眾樹立人水和諧的觀念,自覺保護、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水文化,學校水文化育人課堂緊扣立德樹人主題和課程思政主線,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新時代精神有機融合。
  • 黑龍江省出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實施意見 試點普職融通課程互選...
    提高普通高中育人水平,形成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格局。7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獲悉,黑龍江省出臺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施意見,針對普通高中的課堂教學、考試和招生制度推出了系列改革舉措。
  • 如鹽入水,潤物無聲,看這些大牌教授,如何把育人融入專業課程,從...
    「高校所有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思路的轉換,為課程育人開闢出新路徑,也為教育者帶來了壓力與挑戰。目前,復旦課程思政已實現「三個全覆蓋」:在建示範課程412門,課程思政覆蓋所有院系專業課程;已建專業思政試點18個,專業思政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同時向理工科專業快速推進;「課程體系-跨學科隊伍-學術研究-實踐基地-案例庫建設」五位一體的醫學課程思政體系覆蓋所有醫學生教育。
  • ...師生評價體系!這個在杭舉行的全國性論壇,引發對教學變革的思考
    本屆論壇聚焦「探索精準教育方法,創新師生評價體系」,邀請各位專家老師共同探討教育教學變革的思路,拓寬育人路徑,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全力打造更開放、更包容、更精彩的教育。杭州市下城區教育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偉旗從項目背景、面臨形勢與挑戰、項目實施路徑以及工作進度四個方面介紹了下城區校協同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模式研究。精準教學的應用模式主要是一平臺三終端,依託下城區教育資源公共平臺,打通教室大屏終端、教師平板終端和學生反饋器終端,採集教學中的及時反饋數據,從而實現藉助技術達成精準教學的目的。
  • 鄭南寧院士新書《人工智慧本科專業知識體系與課程設置》發布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的信息產業基礎還存在一些短板,研發投入與市場構成的創新生態要素也不完備;另一方面中國高校在這些學科領域人才培養導向性不強、學科缺乏深度融合、缺乏科教結合育人的機制。人才已成為制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瓶頸。  「計算與人工智慧」已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