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評價體系!這個在杭舉行的全國性論壇,引發對教學變革的思考

2020-12-04 杭州日報

記者 王潔

通訊員 李煌娟 張宏

12月3日,中國教師基礎教育論壇(武林論壇)在杭州市長壽橋嶽帥小學舉行。本屆論壇聚焦「探索精準教育方法,創新師生評價體系」,邀請各位專家老師共同探討教育教學變革的思路,拓寬育人路徑,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全力打造更開放、更包容、更精彩的教育。

幫助學生像「學科專家」一樣進行知識建構區域推進硬體升級更好助力精準教學

作為杭州市最先探索依託於5G網絡和AI技術的智慧校園之一,也是杭州市首批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項目單位,長壽橋嶽帥小學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運用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精準教學和構建多元評價,為未來教育探索更多可能。

論壇中,長壽橋嶽帥小學校長金穎就「智慧筆」平臺支撐下的小學課堂精準教學做了經驗分享。在「5G+AI」技術的支持下,學校教師廣泛收集學習信息,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學情分析,精準確定教學目標,這是實現精準教學的第一步。繼而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發展水平,從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活動組織、教學互動展開四方面精緻建構教學過程。依靠教學大數據建立「長壽雲」智慧平臺,校本資源庫管理系統等。不僅能夠精確地了解學生的問題,做出相對精確的教學幹預,還能幫助學生像「學科專家」一樣進行知識建構,促進精準教學在課堂上真實、有效發生。除此之外,學校正在積極開展學生AI畫像系統的實踐與探索,目前,學校已經從學業水平、品德表現、體育鍛鍊、勞動實踐、飲食健康、個性培養等六個方面採集了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各類數據,匯聚成一張個性化的多維評價圖,以實現實時性追蹤評價。

杭州市下城區教育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偉旗從項目背景、面臨形勢與挑戰、項目實施路徑以及工作進度四個方面介紹了下城區校協同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模式研究。精準教學的應用模式主要是一平臺三終端,依託下城區教育資源公共平臺,打通教室大屏終端、教師平板終端和學生反饋器終端,採集教學中的及時反饋數據,從而實現藉助技術達成精準教學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手中的反饋器,相較於價格高昂的平板設備,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預防近視等優點,非常容易在中小學課堂中普及使用。

一支「智慧筆」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支撐VR進課堂打破空間限制 促進深度學習

在個性化理念指導下,來自長壽橋嶽帥小學的袁曉莎老師和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特別的數學課。每位同學手中都拿著一支特殊的筆,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稱它為「智慧筆」。有了這支筆,學生答題的過程和結果能夠實時傳輸到教師那頭的終端,通過智慧筆的即時批改,老師和同學們能夠當堂了解答題情況,還能藉助智慧筆的錄屏功能,將答題情況投屏到大屏幕上,由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反饋。學完了這節課的內容,智慧筆還能依據每位學生的掌握水平,推送個性化的習題,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作業。在老師們的眼裡,依託技術的課堂變得更為精準高效了,也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智慧筆這項技術,長壽橋小學的老師們還將VR眼鏡帶入了課堂。論壇現場,學校科學老師趙一凡,介紹了一堂藉助VR眼鏡開展的科學課——《太陽的位置和方向》。有了VR眼鏡,就能規避客觀條件的局限,孩子們即使身處室內,也能身臨其境,觀測太陽的位置從而判別方位,同時藉助校本資源庫中的課程素材輔助教學,既打破了原有的時空限制,又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技術想要更好地改變課堂,強大的資源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信息技術老師許一洲就學校資源庫建設的相關情況做了細緻地介紹。螺旋式知識體系建構、個性化教學資源整合以及多學科資源整合是資源庫建設的三條基本路徑。此外,許一洲還介紹了學校獨具特色的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單,這份報告單的數據來自於各種智能設備終端,包括智能圖書漂流櫃、智盤系統、智能垃圾箱、電子校徽,報告單通過公眾號定期推送學生個人素質報告單,由此推動實現每個學生的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

未來教育何去何從?課堂教學改革三問引發思考

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俞曉東圍繞「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的依據是什麼、課堂教學應該思考什麼、改革課堂教學的重心在哪裡」三個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指出課堂改革不能跟著技術走,技術的介入,不能改變教學基本,而應順其自然地融入。俞曉東認為改革課堂教學的重心在教師,教師應特別關注課堂管理、社會情感支持和教學質量三方面的內容。

北京師範大學學校特色發展與實驗研究中心主任楚江亭教授強調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啟蒙、知識的掌握、思維的提升以及人道主義的精神培養。圍繞構建結構式知識、項目式學習PBL、「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課堂轉變、如何成為專家型教師四方面內容,楚江亭教授闡述了當今時代,如何做教師。如課改提倡學生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首先要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教會學生如何養成獨立人格、學會學習、善於思考、敢於探索,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 強調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最本質的特徵,而技術支持下的精準教學能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因材施教的高效實現。課堂正在技術影響下發生著變革,精準教學的時代已經到來。

本次活動由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杭州市下城區教育局、中國教師雜誌社主辦,由杭州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杭州市下城區教師發展服務中心、杭州市長壽橋小學承辦,中國教師雜誌社浙江站、讀者雜誌社編輯部協辦。

編輯 楊俏穎

相關焦點

  • 省教育變革高峰論壇在陽新一中舉行
    本報訊(記者 尹傳信)11月29日上午,省中小學校長協會高中分會第十五屆年會暨新高考與後疫情時代教育變革高峰論壇在陽新一中舉行。縣委副書記楊波、副縣長蔡暖心等出席活動。省中小學校長協會會長徐金山致辭時表示,今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辦好人民滿意的高中教育是各校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我們已經走進了新的時代,黨和國家希望我們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培養實現中國夢所需要的大批優秀人才,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引發大家去思考、去研究、去改革和實踐,為實現科教興省,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而砥礪前行。
  • 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在南京舉行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19日電(倪子涵 趙怡如 陳一航)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國航空學會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國內41所航空航天類院校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共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 建立微信移動在線教學體系的思考和探索
    微信在線教學則以其溝通及時、雙向反饋的優勢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線上交流,也有效推動了師生的線下互動,拉近了師生距離。同時,教師在利用微信開展教學傳授知識的同時,也通過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傳輸了自己的學術思想、價值信念甚或生活觀念。課堂之外,教師鮮活的、多維的個人形象在微信平臺上向學生全方位展現,教師以言傳以身教,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和諧平等、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逐步構建。
  • 以「玉蘭花」課程體系撬動育人模式變革
    追根溯源,則是該校在育人模式上的積極探索——高質量建設「玉蘭花」特色課程體系,實踐「五I」美好教學,探索評價改革,實現「培養美好的人」的育人目標。國內外教育系統多位專家認為,該課程體系「創新了學校課程組織的理念基礎與操作模式,是一次系統性的課改教改,更是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融合的優秀範例。」
  • 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2019年1月18日,由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和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聯合舉辦的「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行。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出席論壇並講話。
  • 【懶人星期六】中小學辦學體制與教學方法變革,方向在哪?
    【懶人星期六】中小學辦學體制與教學方法變革,方向在哪?校寶的創始人鄭傑甫分析上門O2O產品刷單的現象本質時表示,獨立教師的優劣無法識別,通過類似淘寶的評價體系去給老師做評級,是偽命題,因為教育行業交易頻度非常低,省錢與否不重要,但如果老師不好了,肯定會影響續保率。他認為,O2O,特別是老師倒貼上門類的O2O,不可持續。因為好老師是稀缺的,但需求大於供應。
  • 北京四位名校長探討課程變革,他們對「道」的理解驚人相似
    如果把教什麼東西,怎麼教,教完以後如何全面評價學生,評價結果如何在選拔學生時得到使用,這個鏈條全部搞好,我們才能讓每一個環節都發生作用。希望學校的空間裡能夠為師生的生活提供更多樣的支持。 比如,在分科教學即定的體系之下,我們還能夠提供點什麼樣的學習?師生的學校生活還能有怎樣的可能?我們期望這個不一樣的學校能夠更好的服務於師生的教和學的需求,最樸素的一點就是怎麼將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團隊討論等更多地落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像家常便飯一樣方便。
  • 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渝舉行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2月4日電(李海嵐)12月4日,2020年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校長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中旭(重慶)學校召開。來自全國的教育專家、學者、名校長齊聚重慶,聚焦五育融合、教育評價改革等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
  • ...學校成功舉行「五大體系」建設階段性成果之現代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12月29日至30日,德陽市金沙江路學校成功舉行了「五大體系」建設階段性成果之現代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推進該校現代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和完善相應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提升教學質量。展示活動通過「智能平板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來體現「現代課堂教學」這一主題,以六、七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課堂教學為展示內容,共10餘名老師展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課堂教學活動。
  • 【教學研討】連雲港市小學英語集體備課論壇暨骨幹教師教學特長展評活動在青口小學舉行
    9月29日,全市各小學400多名英語教師齊聚青口小學,參加全市小學英語集體備課論壇暨骨幹教師教學特長展評活動。
  •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2014年清華大學首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4日電 5月10日,2014年清華大學第一屆生命科學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理學院報告廳開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在開幕辭中提到,生命科學發展到今天,任何一個實驗室都在做著交叉學科的工作——當一項新技術進入新領域並成為交叉學科後,它將引發一場革命並不斷演繹出新成果,施老師還鼓勵與會師生在思考科學問題的同時,也要多思考研究技術手段。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在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方法、工具與路徑正面臨著轉型變革的迫切需求,也必將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帶來巨大衝擊。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曾於2008年提出「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概念,後以「『多元交互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與實踐」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是成果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包括學生在內的觀察者與執教者依據標準與教學觀察,對教與學的過程及成效進行交互共建的結構化價值判斷的系統。
  • 清華大學「雲上學堂——在線教學總結、分享與展望」大會舉行
    7月3日上午,清華大學「雲上學堂——在線教學總結、分享與展望」大會舉行。繼2月3日清華師生「同上一堂課」整整五個月後,清華師生再一次相約雲端,在「雲上學堂」圍繞本學期在線教學工作總結成果、分享經驗、展望未來。校領導邱勇、陳旭、姜勝耀、王希勤、吉俊民、楊斌、李一兵、尤政、過勇、鄭力、向波濤、彭剛在主樓接待廳出席大會,楊斌主持大會。
  • 新中高考下生物學科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
    3月9日,「北京市中小學生物學科實驗教學與應用技術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如期舉行。本次生物研討會是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的指導下,由《實驗教學與儀器》雜誌社、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www.caigou.com.cn)、北京市教育學會生物教學研究會聯合主辦,北京中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 南海氫能革命引發能源變革
    在能源革命方面,以煤炭、電氣、核能為中心的能源迭代引發了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煤炭的廣泛使用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而電氣時代的到來則直接催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2020年伊始的新冠疫情,再次促使人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傳統能源雖然在推動產業升級、造福人類生活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卻因安全性、汙染性、可持續性等問題,倒逼人類尋找更加安全、清潔和持續的新能源。
  • 南哲動態|首屆長三角邏輯論壇在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
    12月23日,江蘇省邏輯學會、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南京大學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承辦的首屆長三角邏輯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王恆,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杜國平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
    2019年12月1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學術月刊》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創新與學術評價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出席會議並講話。來自全國的著名專家學者、期刊界與轉載與評價機構代表以及科研管理部門代表百餘人參加此次會議。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關鍵詞:社會科學評價;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內容摘要:2019年11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
  • 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在武漢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沈睿)11月28日,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華中師範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中國德育雜誌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在武漢舉行。
  •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怎樣的質量評價觀?
    在2018年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他到北京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於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建設,可以借鑑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