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首都大氣環境治理,北京壓減本地燃氣發電量,加大外受電通道建設。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十三五」末,北京市外受電比例力爭達70%。
北京市今後不再新建大型電廠,本地燃氣電廠也逐年減少發電。北京市將通過加大外調電比例,利用外受電通道把外部電力以清潔的方式運到北京來,既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汙染,也能減少排放中的汙染。
根據相關計劃,「十三五」期間,北京將新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7個外受電通道工程。
日前,蔚縣電廠至門頭溝500千伏送電工程(北京段)進入放線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前完工。國網北京電力工程公司總工程師肖群安說,工程建成後將提高受電能力300萬千瓦,初期每年增加外送電量50億千瓦時。「該工程建設難度大,所有鐵塔均建在地勢險峻的高山。」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表示,北京電網已經逐漸成為依託外來電力送入為主的受入型電網,外受電比例接近60%。到「十三五」末,外受電比例力爭達到70%左右。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前期處處長王亞峰說,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最大負荷將達到2750萬千瓦,「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8%。
據了解,首條外受電通道——北京東至順義特高壓送電通道已於2016年6月竣工投產,第二條通道蔚縣至門頭溝送電工程正在建設,其他工程也將於今明兩年陸續開工。全部建成後北京電網外受電能力將達到3700萬千瓦,較「十二五」末提升118%。
截至3月底,北京統調燃氣電廠發電量共壓減12.93億千瓦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表示,電量壓減工作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在保證安全情況下,盡最大能力接受外來電,壓減本地燃氣電廠發電量,同時合理確定燃氣機組發電方式。
(原標題:北京壓減本地發電量 「十三五」末外受電比例力爭達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