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腸道有多長?保護腸道健康,需注意些什麼?

2021-01-17 肝病科郭朋

腸胃在身體中主要是有消化食物的作用,幫助代謝、分解食物,代謝之後,將有用的物質輸送到各個器官,沒用的物質排出體外,所以腸胃不能受損,一定要好好的養護。

然而現在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腸道問題,腸道的種類有很多,大腸、小腸、直腸、十二指腸等,腸道在人體中佔據的地方也不小,出現問題後,影響也大。那你平時有沒有想過腸子有多長呢?如何提高腸道的能力?今天我們來了解看看。

人的腸道有多長?

腸道中小腸部位比較長,差不多在6~7米,它主要是連接胃部跟大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食物在小腸中停留的時間也長,平時經過胃部消化的食物,沒有及時的排出,就是堆積在這裡。

大腸是連接小腸和肛門的這一段,此處是消化管的末端,大便在這裡堆積,這個部位的長度差不多在1.5米左右。

很多人會覺得大腸就是儲存糞便的,其實不是的,大腸這個地方不僅有儲存的作用,也參與消化,平時所吃的食物,總有一點殘渣沒有被消化,就需要大腸再次加工,然後排出體外。

人體中腸道的長度,每個人都是有區別的,都不一樣,腸道的長度差不多是身高的四到五倍。不管腸道的長度有多長,我們要注意的是腸道的保護,要提高其能力,更好地為身體提供支持。

如何提高腸道的能力?

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的腸道都不太好,主要是因為平時的飲食不佳,經常吃一些高熱量、油膩以及一些難消化的食物,增加腸胃的負擔,使得蠕動力降低,就會有食物的堆積,對身體造成直接損害。

腸道有垃圾,一定要及時的清除,不能堆積太久,避免毒素增多,對身體造成損害,也會傷害腸道,現在患有腸道疾病的人很多,尤其要當心腸癌的出現,直腸癌是高發的一個問題,要引起重視,不能忽略。

因此要注意飲食的調理,不吃過於刺激、生冷的食物,每天的飲食堅持少食多餐,飲食量控制在六分飽,若是覺得餓,可以多增加一頓飯。少食多餐的方式,能夠緩解腸胃的負擔,消化力也能提升。

同時要注意在選擇食物種類時,最好吃一些溫和、高纖維的食物,少吃精細食物,吃點粗糧,燕麥、紅薯、山藥、西蘭花、西紅柿、黃瓜、生菜等,這些食物有較好的清腸效果,能夠提高腸胃的蠕動力,促進廢棄物的排出,腸道也能輕鬆一點,減少損害。

平時還可以做兩個動作,第一個就是用手掌順著肚臍左右兩側結腸的位置,從上向下推,差不多二十次就可以了,這個動作可以按揉到腸道,促進腸道的蠕動,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

第二個動作,就是直接用手掌按揉,以肚臍為中心,慢慢的擴散整個腹部,用順時針順轉的方式按揉,對腸道的養護有幫助,可以提高腸道的能力,能夠減少損害出現。

我們的腸道比你想像的要長,它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要好好地保護。尤其是在飲食上要注意點,吃溫和、無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做腹部的運動,提高腸道的能力,身體運作也會順暢一點。

相關焦點

  • 如何保持腸道健康?5個方法保護你的腸道,人人都要看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們已經遠離了日常飢餓的煩惱生活,許多人越來越注重身體的保健,但很多人在保健的時候,只注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而忽視了腸道的保健。事實上,腸道的健康對我們的身體也有很大的影響,腸道是排毒器官,但同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器官,如果不注意保護腸道,就會導致很多疾病。
  • 了解腸道「飲食喜好」 呵護腸道健康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排毒器官。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在經過腸道時,食物裡的營養會被充分吸收,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因此,腸道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那麼,在日常飲食中如何保護腸道健康呢?
  • 健康悅讀|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選登29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主審:王隴德 鍾南山 李蘭娟執行主編:汪光亮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是改善免疫力的重要舉措,已被學術界所認可腸道猶如身體裡的「母親河」,除了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外,也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和免疫器官,還擁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我們首先來看看腸道中的共生微生物對免疫力的貢獻。腸道共生微生物一般被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利用膳食纖維,生成一些短鏈脂肪酸,包括乙酸、丁酸等小分子有機酸。
  • 了解益生菌關注腸道健康
    c腸道功能紊亂的患者服用益生菌能夠有效的調理菌群,保護腸道黏膜,提高胃腸的免疫力,有助於減少腸胃不適的發生,腸道功能紊亂也容易受情緒的影響。這樣的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平靜。避免精神緊張,情緒錯亂。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也會助於減少腸胃不適的發生。患者要注意飲食習慣。避免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對消化有一定的好處,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 補充有益菌,腸道更健康
    人呱呱墜地後,僅需要幾個小時,就會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菌群小世界,維持著人體的各種平衡。使人身體健壯,健康成長。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中有壹萬億個細菌分庭割據。他們為人類製造營養,促進新陳代謝和維護正常的免疫功能。菌群的平衡是人類健康長壽,活力無限的基礎。
  • 養樂多呼籲關注腸道健康
    受訪者供圖在全國範圍開展「益菌衡,喚啟腸健康」主題宣傳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腸道健康與免疫力的關係受到普遍關注。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而腸內菌群的平衡影響著腸道免疫功能的正常發揮。
  • 為什麼說「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子裡的它們,和你的全身健康...
    而有些菌種對人體是有益的,如雙歧桿菌、芽孢桿菌、乳酸菌代謝產生乳酸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生長、繁殖,刺激腸蠕動。 善於思考的朋友可能會問,既然有那麼細菌,為何平日不生病? 有聽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嗎?腸道菌群同樣遵循大自然的平衡法則,它們相互共生、相互制約。
  • 專家:這樣做,腸道健康人輕鬆
    入冬以來,許多人做好了防寒保暖工作,卻忽視了對腸胃的保養,一不注意,腸胃疾病就開始集中爆發:腹瀉、腹痛、便秘……為什麼腸胃總是容易受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腸道免疫力,愛護腸道健康?一、胃痛,一陣陣,總要上廁所,鬧肚子還拉水,能不能吃飯?
  • 為什麼說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
    1958年,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創始人Henry 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這一天,將永久的成為「世界腸道健康日」。2010年,「世界腸道健康日」這個概念被引入中國,旨在提升公眾的腸道健康意識。腸道對我們到底有多重要?腸道健康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腸道是什麼?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有益菌,也稱之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可以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胺基酸,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繁殖,就會引發多種疾病。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 陳根:電子菸不美好,影響腸道健康引發腸道炎症
    文/陳根為了吸菸更「健康」,電子菸應運而生。然而,越來越多相關的研究卻表明,電子菸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健康」,菸草製品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使人上癮並產生依賴。而電子菸中同樣含有尼古丁成分。電子菸雖沒有燃燒過程,但為了追求多變的味道,煙液中常會添加芳香氣味劑,這些芳香氣味劑經加熱後會形成肺毒性物質,如丙二醇、丙烯醛、肉桂醛等,對吸菸者和周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如果煙液過熱,還有可能會形成甲醛這種致癌物質。此外,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即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
  • 腦血管病、老年痴呆是腸道疾病誘發的?腸道和大腦有什麼聯繫?
    大家都知道,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指揮著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正常運轉。但你不知道是,腸道也有著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甚至某些功能可以和大腦媲美,並且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和腸道有關。腸道是怎樣影響大腦的?
  • 保護腸道吃什麼好,五類食物是個寶,日常還需要做足三點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主要的功能是消化和排毒,因此腸道的健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腸道不好身體就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身體健康就無法保證。因此,為了身體健康,必須要保護腸道,很多人會問了,保護腸道吃什麼? 其實很多食物都有保護腸道的功效,下面就教大家保護腸道的方法。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3步1個月改善腸道,提升免疫力
    腸道不僅僅對於消化,還對於免疫系統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腸壁可容納構成免疫系統的細胞的70%。 很多健康問題,都是由腸道不健康引起的,比如說過敏、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腸易激綜合症, 痤瘡,慢性疲勞)、情緒障礙、自閉症、痴呆症和癌症。
  • 過敏問題多半跟腸道有關,兩步教你調節腸道,增強免疫力
    《大醫生》節目中的林國樂教授曾經說過:90%的疾病歸根於腸道菌群失衡。作為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腸道也依賴腸道菌群發揮作用,一旦失調,免疫細胞辨別能力下降,極易帶來過敏等一系列問題。飲食如何影響腸道菌群腸道是人體最複雜的、最重要的微生態系統,擁有大量的細菌。而大部分的細菌通過飲食進入我們的腸道。當腸道內的有益菌佔優勢時,我們吃的油炸食品或者煙燻食品等垃圾食品會被雙歧桿菌吸附,從而有效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從而使腸道免受傷害。
  • 保護腸道就是保護免疫力嗎?央視《夕陽紅》為你揭秘
    腸道菌群失調會損害腸道的免疫功能  在新一期「我的免疫力保衛戰」專題節目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巍就「保護腸道就是保護免疫力嗎  眾所周知,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微生態系統,腸道不僅僅對於消化,還對於免疫系統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腸壁可容納構成免疫系統的細胞的70%。換句話說,人體70%的免疫力來源於腸道。腸道菌群是否平衡,決定著人體免疫力的強弱。
  • 最新研究發現,孤獨症或與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健康究竟有多重要!
    在我國,有學者今年報導的國內部分地區孤獨症發病率為0.7%。孤獨症,可能和腸道菌群有關係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是在探究孤獨症的發病機制與腸道菌群存在的關聯。理由在於,多數孤獨症患兒都存在消化道疾病的情況,並且很多研究也發現了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失調,比如雙歧桿菌豐度降低,梭菌屬豐度上升。但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尚並未被闡明。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健康相關的行為也有助於健康的微生物群,如果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不同老年人之間的腸道微生物差異比不同年輕人之間更大。早期年齡段的菌群變化更加迅速,基本上出生第一年每個月都有其對應的年齡菌群特徵,之後到菌群的年齡特徵範圍變寬。
  • 膳食纖維為何有益心臟健康?腸道菌是關鍵
    生物探索 編者按 生活中,一些標榜膳食纖維有益內臟和心臟健康的營銷文字總是讓人應接不暇。令人欣慰的是,多數科學證據也確實支持富含纖維的飲食與一系列積極的結果相關。但是,纖維食物是如何保護心臟的呢?
  • 如何保護腸道健康?給你幾個小建議,不聽吃虧了!
    腸道不僅具有排毒的功效,同時也擔負著抵禦疾病的能力,當腸道老化時就會減弱其屏障功能,細菌和病毒會隨之而來,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如何保護腸道健康?1、要讓腸道多休息兩頓飯的間隔時間必須要超過4個小時,這樣才能為腸道提供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