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在身體中主要是有消化食物的作用,幫助代謝、分解食物,代謝之後,將有用的物質輸送到各個器官,沒用的物質排出體外,所以腸胃不能受損,一定要好好的養護。
然而現在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腸道問題,腸道的種類有很多,大腸、小腸、直腸、十二指腸等,腸道在人體中佔據的地方也不小,出現問題後,影響也大。那你平時有沒有想過腸子有多長呢?如何提高腸道的能力?今天我們來了解看看。
人的腸道有多長?
腸道中小腸部位比較長,差不多在6~7米,它主要是連接胃部跟大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食物在小腸中停留的時間也長,平時經過胃部消化的食物,沒有及時的排出,就是堆積在這裡。
大腸是連接小腸和肛門的這一段,此處是消化管的末端,大便在這裡堆積,這個部位的長度差不多在1.5米左右。
很多人會覺得大腸就是儲存糞便的,其實不是的,大腸這個地方不僅有儲存的作用,也參與消化,平時所吃的食物,總有一點殘渣沒有被消化,就需要大腸再次加工,然後排出體外。
人體中腸道的長度,每個人都是有區別的,都不一樣,腸道的長度差不多是身高的四到五倍。不管腸道的長度有多長,我們要注意的是腸道的保護,要提高其能力,更好地為身體提供支持。
如何提高腸道的能力?
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的腸道都不太好,主要是因為平時的飲食不佳,經常吃一些高熱量、油膩以及一些難消化的食物,增加腸胃的負擔,使得蠕動力降低,就會有食物的堆積,對身體造成直接損害。
腸道有垃圾,一定要及時的清除,不能堆積太久,避免毒素增多,對身體造成損害,也會傷害腸道,現在患有腸道疾病的人很多,尤其要當心腸癌的出現,直腸癌是高發的一個問題,要引起重視,不能忽略。
因此要注意飲食的調理,不吃過於刺激、生冷的食物,每天的飲食堅持少食多餐,飲食量控制在六分飽,若是覺得餓,可以多增加一頓飯。少食多餐的方式,能夠緩解腸胃的負擔,消化力也能提升。
同時要注意在選擇食物種類時,最好吃一些溫和、高纖維的食物,少吃精細食物,吃點粗糧,燕麥、紅薯、山藥、西蘭花、西紅柿、黃瓜、生菜等,這些食物有較好的清腸效果,能夠提高腸胃的蠕動力,促進廢棄物的排出,腸道也能輕鬆一點,減少損害。
平時還可以做兩個動作,第一個就是用手掌順著肚臍左右兩側結腸的位置,從上向下推,差不多二十次就可以了,這個動作可以按揉到腸道,促進腸道的蠕動,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
第二個動作,就是直接用手掌按揉,以肚臍為中心,慢慢的擴散整個腹部,用順時針順轉的方式按揉,對腸道的養護有幫助,可以提高腸道的能力,能夠減少損害出現。
我們的腸道比你想像的要長,它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要好好地保護。尤其是在飲食上要注意點,吃溫和、無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做腹部的運動,提高腸道的能力,身體運作也會順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