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2020-12-04 知識就是力量

1883年法國人動工修建巴拿馬運河,

但沒成想,

當時只修了個半拉子工程。

只因他們埋頭修了四年後才發現一件事:

運河西側的東太平洋水面,

竟然高出東側的西大西洋水面5~6米!

兩邊的海平面高度不同,

怎麼聯通就成了難題。

後來,人們發動集體智慧,

終於想到了讓海平面高度一致的辦法

——加通湖和船閘。

加通湖湖水平面的海拔約為26米,運河通過船閘,升高到和加通湖湖水平面相同的高度,通過加通湖及相連水道後,再利用船閘降低到海平面高度,從而聯通運河東西兩側的海洋。

那麼,為什麼四大洋雖然聯通,

但全球海平面卻不一樣高呢?

地球:你們眼中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

地理課本裡的地球:

網絡圖庫裡的地球:

地球眼裡的自己:

地球表面並非網絡圖片上那樣「光滑」

在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上,海洋大約佔據了總面積的71%。

通常,大家都認為陸地有高低起伏,而海面都是一樣高的。

其實不然,研究表明:海洋表面和陸地一樣,都存在高低差別,並且主要受重力影響。

既然說海洋表面的高低差別主要受重力影響,那就不得不搬出兩個專業名詞——

大地水準面

參考橢球體

大地水準面:

假設海平面(①)向陸地(④)延伸,最終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曲面,在這個面上海水是靜止不流動的,面上的所有點都具有相同的重力(③)。

那麼,我們就稱這個曲面為「水準面」;把與平均海平面最接近的閉合曲面稱為「大地水準面」(⑤)。

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體與實際地形的相對關係

①-海水、②-橢球體、③-重力方向、④-實際地形

⑤-大地水準面、⑥-大地水準面相對於橢球體的起伏

參考橢球體:

由於地球引力大小和內部質量的分布有關,所以,大地水準面實際上是一個起伏且不規則的曲面。

想必大家都知道,測量複雜曲面是非常困難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選取一個表面非常接近大地水準面的標準幾何形體來代替。

選擇一個合適的橢圓,繞其短軸旋轉一周得到橢球體,其表面又稱為「參考橢球面」(②)。大地水準面的地形起伏也就是相對於參考橢球體的偏離值(⑥)。

參考橢球面和大地水準面的關係

地球的重力場取決於地球內部質量的分布

當存在正重力異常(質量過剩)時,大地水準面高於參考橢球面,也即海水在較大重力作用下聚集於某處,使得該處的海平面高於平均海平面。

當存在負重力異常(質量虧損)時,大地水準面低於參考橢球面,也即海水在向周圍擴散,使得該處的海平面低於平均海平面。

因此,海底山脈處(重力值高)與深海海溝處(重力值低)的海平面就會根據重力值的不同而升高或降低。

在大洋中,大地水準面基本代表了平均海平面,因此,「全球海平面是否一樣高」的問題也就等同於「全球大地水準面是否一樣高」的問題。

衛星大地測量技術幫我們進一步看清「真相」

儘管在近200年的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史上,大地水準面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但直到20世紀末,隨著衛星大地測量技術的發展,這個重要概念才被高精度測量。

眾所周知,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3米)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11034米)的高差近20000米。

但根據最新衛星測量數據計算得出:大地水準面的最大偏移量卻是+85米(紐幾內亞以東)到-107米(印度南部),總共不到200米。

也就是說,全球海平面的高低差約200米。

全球大地水準面起伏情況

大地水準面的研究價值超乎想像

在預測地震方面:

研究表明,

大地水準面變化與98%以上的9級以上地震有關,

與8.8級地震的相關度約為60%,

與8.6級地震的相關度約為40%,

與8.3級地震的相關度約為33%。

地震準確預測是世界級的難題,但通過對地震地區的大地水準面和精細重力場的觀測,科學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準確預測地震。

最新的重力監測衛星(GOCE和GRACE衛星)已經能夠觀察到某地區水準面(重力場)隨時間的輕微變化。

假以時日,曾經被視為不可預測的地震難題也有望獲得進展。

在氣候變化方面:

據歐空局的CRYOSAT衛星監測,

2009年至2012年間,南極洲西部的冰層融化導致該地區的重力場下降。

自2009年以來,從南極西部冰蓋每年消失速度增加了三倍。

2011年到2014年間,南極冰川每年減少體積約125立方公裡。

……

通過研究高解析度衛星測量數據,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冰川系統中的實時變化,從而對極地冰量有更深入的了解。

應用這些有關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的高精度數據,

能夠幫助科學家在地震預測和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由「全球海平面一樣高嗎?」這個問題引申出來的許多海洋觀測、氣候環境變化等科學問題正逐漸成為科研前沿。

隨著觀測手段的不斷進步,這些前沿科學的研究也將深刻地改變我們的宇宙觀和生活方式。

本文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C0310001)、國家地質調查專項(DD20190581)資助

圖文:廖 晶(中國地質調查局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相關焦點

  • 法國人修的巴拿馬運河竟然是個半拉子工程,只因發現了這件事!
    1883年法國人動工修建巴拿馬運河,但沒成想, 當時只修了個半拉子工程。 只因他們埋頭修了四年後才發現一件事: 運河西側的東太平洋水面, 竟然高出東側的西大西洋水面5~6米! 兩邊的海平面高度不同, 怎麼聯通就成了難題。
  • 黃金水道巴拿馬運河,法國人修了一半,最後為何落入美國之手的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不過巴拿馬運河的建造卻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我們來看一看。 1、西班牙的運河計劃——只有計劃 雖然1492年,哥倫布就發現了新大陸,但是他沒有發現太平洋。雖然1520年,麥哲倫繞過麥哲倫海峽到達了太平洋但是他並非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人。
  • 擁有偉大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人為什麼不自豪,反而感到屈辱?
    1513年,哥倫布到大中美洲,宣布發現了新大陸。他登陸的地方是個小漁村,於是取名巴拿馬,意思是「漁鄉」。過去的歐洲人到一個地方就給起名,向全世界宣告,這塊地方我佔了。哥倫布航海是受西班牙王室派遣和資助的。就這樣,巴拿馬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大批的歐洲人移居到巴拿馬,還帶來了很多黑奴幹活。印第安土著人、白人和黑人長期雜居混血,形成了現在的巴拿馬人。
  • 巴拿馬運河竟不是巴拿馬人修建?而是各國智慧的結晶
    然而雷賽布卻決定在巴拿馬建造一條與海水齊平的運河,這在他看來是最短路徑。要知道巴拿馬有高山,急流,叢林,火山巖,以及分水嶺 瘴氣 黃熱病 美洲虎和毒蛇。法國工程師戈丹就直接表示:「蘇伊士是因其平坦的荒漠而易於施工,而在巴拿馬使查格雷斯河改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建議用人工湖和水閘將陸地打穿。可大家對此不屑一顧。
  • 一條運河,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為何對巴拿馬運河情有獨鍾?
    對於哥倫比亞人來說,巴拿馬絕對是個永遠擺脫不了的恥辱。在十九世紀初期,美國想要拿下巴拿馬運河的獨家開發權,而且不想給巴拿馬政府支付多大的代價,哥倫比亞政府自然不會願意。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巴拿馬運河與三個國家間的故事/1,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其實早在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就早已意識到這條打通南北美洲間的運河,價值到底有多大了。但受限於時代技術水平以及資金,就連強盛一時的西班牙王國也不得打退堂鼓,這一耽擱就是三個世紀的時間,直到法國人開始著手開發巴拿馬運河。
  • 百年恩怨: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卡特後來未能成功連任總統,除了伊朗人質危機處置失當之外,放棄巴拿馬運河也是重大的失分項之一。這事既然是卡特辦的,而且卡特現在也還活著,那就讓他辦到底,柯林頓才不想給他背鍋,這才出現了上面那一幕。投資成了無底洞(已耗資2.87億美元),工人大批死亡(熱帶疾病),加上運河公司管理混亂,貪汙行賄,1889年公司破產,巴拿馬運河項目成了爛尾工程。1894年,法國政府牽頭組建了一個公司,說是要接手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工作,其實是來處理爛尾工程的。這一年,美國躍升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開始走向世界,追逐星辰大海。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馬東臨大西洋,西鄰太平洋,兩側最窄處只有65公裡,開高速也就半個多小時,如果能在此次挖一條運河,就可以快速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當初徵服此地的西班牙殖民地埃爾南·科爾特斯就曾提議修建運河,到1534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對巴拿馬地峽進行勘查,這是西方人首次為巴拿馬運河開鑿做準備。
  • 巴拿馬運河為什麼花了400多年才通航?美國最終又為何歸還運河?
    在此期間,一個名叫巴爾沃亞的西班牙破產者也趁機起事。1513年9月,他召集了由殖民者和印第安嚮導組成的探險隊,沿著巴拿馬地峽,向內陸探尋傳說中的黃金之國。然而,當他翻越群山,越過布滿蚊蟲的沼澤雨林,卻並沒有發現傳說中的盛產黃金之地。在出發僅僅一個月之後,出現在他面前的竟然是另一片海洋--太平洋。
  • 法國開鑿巴拿馬運河到一半,為什麼突然換美國來接盤?
    對於這個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來說,像巴拿馬這樣的世紀工程絕不能落入他國之手,即便是同為西方陣營的盟友也不行。這也就是起初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法國為什麼在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幹不下去,最後不得已找美國接盤的原因。歷史上最早構想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是西班牙人,因為彼時西班牙殖民帝國如日中天,偌大的拉丁美洲除去巴西之外,北起墨西哥南至合恩角的廣大區域全是西班牙的地盤。
  • 揭秘美國放棄巴拿馬運河的原因:回顧運河歷史,了解百年的恩怨!
    但是對於巴拿馬人來說,這一天不僅僅是迎接千禧年這個重要的日子,還是巴拿馬運河從老美的手中正式收回的日子!對於巴拿馬來說,收回巴拿馬運河這個香餑餑,有多麼高興多麼喜悅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以老美的性格會讓這個搖錢樹從自己的嘴中飛走嗎?就算老美已經看不上這棵搖錢樹了,但是老美不要臉嗎?吃了的東西再吐出來,這是丟面子的事!但是美國最後還是妥協了那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巴拿馬——美國為了獨霸巴拿馬運河而造出來的一個國家
    吸引力對巴拿馬運河有不少國家早已垂涎三尺。早在16世紀西班牙就意識到打通南北美洲間這條運河的價值。但受當時技術、資金所限,當時正在強盛時期的西班牙也沒咒念,如此一放就是三百多年。法國人也一直看好巴拿馬地峽,自以為有建設蘇伊士運河時積累的經驗,便開始著手巴拿馬運河的開發。法國的這家私人運河公司本來信心滿滿,認為巴拿馬運河工程跟打通蘇伊士運河比如何?
  • 全球最貴「收費站」:巴拿馬運河,漲價了
    巴拿馬運河,一頭是巴拿馬城,一頭是科隆(巴拿馬-科隆港,圖片來自:google map)▼運河百年巴拿馬運河為什麼重要?學過中學地理的人都知道,巴拿馬運河能讓美洲大陸東西海岸之間的航程從兩周縮短到十個小時。這還是當代貨輪的船速,而在巴拿馬運河修建之前的帆船時代,繞行合恩角的航線耗時約兩個月之久。
  • 巴拿馬運河要擴建(組圖)
    當地時間22日,巴拿馬舉行全民公決,壓倒性地通過了運河擴建計劃。這意味著巴拿馬運河即將迎來最大規模的加深改造工程,整個工程預計耗資52.5億美元。  近八成民眾支持擴建  巴拿馬22日就巴拿馬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超過78%的投票者支持運河擴建,運河擴建計劃獲得通過。
  • 中國船東關注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
    炸藥將巴拿馬運河旁山坡的一部分炸開,掌聲響起,數千個紅色、白色和藍色的氣球升上天空,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於當地時間9月3日正式開工。整個工程計劃耗資52.5億美元,於2014年巴拿馬運河建成100周年時竣工。
  • 歷史上的今天,106年前,巴拿馬國把巴拿馬運河「賣給」美國
    ,這種船最多可以12600個20尺標準貨櫃。這條運河的造價也是十分昂貴的,在19世紀初,西方各國就先後投入了大概8億美元進行建造,換算到現在約值150億美元,所以巴拿馬運河又被稱為19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又在2006年,巴拿馬政府耗資52億美元擴建巴拿馬運河,該工程在2014年竣工。
  • 巴拿馬運河如何成為國家的「名片」?回望「運河之國」的百年風雲
    直至美墨戰爭的爆發,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吞併了加利福尼亞,而隨後這個地方傳來了發現金礦的消息,前去探金的人絡繹不絕,而去往加利福尼亞的路上,巴拿馬是必經之路,由此一條修建鐵路的計劃應時而生,經過數年的動工,巴拿馬地峽鐵路完工,然而這條鐵路的建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 巴拿馬運河「過路費」為何這麼貴?
    1513年,西班牙人巴爾博亞在美洲土著印地安人的幫助下發現了巴拿馬地峽。這條天然的地峽不僅是連接南北美洲的大陸橋,更是大西洋和太平洋最狹窄的分割處。  然而這一奇蹟,是用生命和血汗換來的。  1881年,法國人開始嘗試修建巴拿馬運河。然而,由於建造難度大,工作壓力大、環境惡劣,有超過20000名建築工人因感染疾病而死亡。法國在1889年無奈放棄了這個項目,這之後,由於政治因素,社會動蕩,運河修建一度被擱置。1904年,美國接手運河修建工作。
  •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哪個更重要?
    世界上有兩條溝通兩大洋的運河,都是大名鼎鼎,一條是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一條是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有意思的是,這兩條運河不但各自溝通了兩大洋,還是兩大洲的地理分界線。先說埃及蘇伊士運河。埃及是一個經濟壓力很大的國家,雖然面積大(100萬平方公裡),但「有效面積」小(因埃及沙漠地帶多)。
  • 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或因缺錢停工 原運載力已接近飽和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消息,負責擴建巴拿馬運河的西班牙財團元旦表示,他們已經向巴拿馬當局發出警告,如果不追加16億美元的投資,擴建工程將停滯。巴拿馬總統裡卡多·馬蒂內利(Ricardo Martinelli)當即拒絕了該最後通牒。
  • 擴建巴拿馬運河 中國受益多
    運河擴建將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動工,工期為7至8年。  目前,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的80%與運河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推動擴建計劃的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說,2025年前,運河將為這個人口310萬的中美洲國家帶來60億美元的收入。  公決前,數萬個公告牌上告訴人們擴建計劃最直接的好處--創造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