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服慢性藥要謹慎 糖尿病患者尤其要當心-新華網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有著龐大的慢性病「病友群」,以及為了各種原因服藥的人群,隨身帶藥、按時吃藥顯得尤為重要。不過,按時吃藥這個好習慣也要「分場合」,愛旅行的人們就要注意了,什麼時候吃藥都好,坐飛機可不能亂吃藥,弄不好會讓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據澳大利亞解釋型新聞網報導,雪梨大學藥學專業副教授奈爾·威特近日就提醒了幾類人群,包括正在服用激素類藥物、有心臟病、中風發作風險的人們以及習慣服用抗組胺藥物「助睡眠」的人們,坐飛機吃藥要謹慎。

        乘飛機旅行為什麼特殊

        缺氧+血液流動慢+太乾燥→深靜脈血栓

        每天有超過1000萬人乘飛機飛往世界各地,雖然飛行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但無論旅程有多遠,飛行都有特定的風險。其一就是氧氣濃度,客機機艙內的壓力通常等同於一萬英尺海拔的大氣壓,在這個高度,有效的氧氣水平要低於地面上的氧氣水平。其二,畢竟大多數人坐的都是經濟艙,沒有頭等艙或商務艙那樣相對寬敞的空間,座位比較狹窄也怕影響到周圍乘客,我們會因為缺乏運動減少了血液流動。其三,因為空氣中溼度不足,脫水也是飛行中常見的「副作用」。

        當這些「不利」條件結合在一起時,就會增加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風險。血液循環分為肺循環和體循環,其中體循環的靜脈分為深、淺兩層,深靜脈位於深筋膜深面。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阻礙靜脈回流,可以引起肢體腫脹、疼痛等症狀,最常出現在下肢。出現血凝塊會導致血液流向肺部、心臟或大腦,進而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哪些人吃藥需要注意

        1. 服用避孕藥和激素類藥物的人群

        考慮到飛行本身就有造成「血凝塊」的風險,乘客在「按時吃藥」時就應該更加謹慎,別再服用任何可能進一步增加血栓風險的藥物了。

        例如避孕藥物,一些品牌的女性避孕藥會增加形成血栓的機率,雖然增加風險的程度不大但也需要注意。此前,人們認為主要的風險出自於雌性激素,但是研究人員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所有的避孕藥都有增加血凝的風險。同樣的,激素替代療法,特別是含有雌性激素的,或者一些生育藥物,也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服用了其中一種藥物並不代表你「不能飛」了,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停止用藥。畢竟數以百萬計的女性服用了這些藥物也照常乘飛機出行,並沒有受到任何不良影響。

        2. 服用預防心臟病中風藥物的人群

        除了上述情況,本來身體就「有情況」的人也要提防血栓風險,這其中就包括患有2型糖尿病、心臟病的人群,以及之前經歷過心臟病或中風發病的人。這些人肯定會注意服用預防心臟病、中風發作的藥物,為了保險起見,最好在出行前諮詢一下醫生或藥劑師。

        如果有出現血栓的風險,那麼可以選擇抗血小板的藥物。血小板的活化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血栓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為了預防動脈血栓,抗血小板藥物很重要,可以阻止血細胞黏在一起,這類藥物包括華法林、氯吡格雷等處方藥以及低劑量阿司匹林等非處方藥。

        3. 服用抗組胺等致鎮靜藥物的人群

        許多乘客在飛行時都會出現睡眠問題,特別是動不動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本身座位狹窄就影響休息,再加上機內的噪音和可能出現的顛簸,讓很多人無法好好休息。帶著孩子的家長也會擔心孩子不睡覺、睡不好或者影響其他的乘客。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大部分人選擇了「硬扛著」,但是也有些人會求助於有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物,例如鹽酸異丙嗪,試圖靠它們換來幾個小時的睡眠,殊不知這真的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對於少數「心大」的家長,希望讓孩子這樣安靜下來,而澳大利亞醫學協會就特別呼籲家長不要考慮這種「方法」,不管是給孩子吃還是自己吃。首先,這種藥物有時會造成相反的效果——困勁兒全消,反而更精神了。另外,這種類型的抗組胺藥物會出現抑制呼吸的情況,在機艙這種低氧環境中,這種情況就相當危險了。

        如果你的家庭成員真的需要在飛行中「鎮靜」一下的話,也不要使用抗組胺藥物。可以諮詢醫生或者藥劑師,尋求更加合適的藥物,例如處方類安眠藥、褪黑素,或者更加「天然」的解決辦法,例如纈草等。

        小貼士

        1. 諮詢醫生建議

        謹慎起見,如果你正在服用某種藥物,又決定乘飛機出行,最好在出行前徵求醫生或藥劑師的建議,看看自己常吃的藥是否合適。萬一有風險,可以換一種治療方法,或者換一種藥物來降低出現血栓的風險。

        2. 停用抗組胺藥

        飛行中就不要考慮服用抗組胺藥物了,可以通過大量飲水、儘量在座位上做做伸展運動以及適當地在機艙內走動減少形成血栓的可能。

        3. 不喝咖啡和茶

        最後,飛行時酒精的作用會被放大,所以要注意適量。另外,坐飛機出行已然不好入睡,就更要避免喝茶、咖啡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免得「雪上加霜」,而且這些飲料還有脫水的副作用,機艙內本身溼度就低,最好少喝。(陳小丹編譯)

相關焦點

  • 坐飛機服慢性藥要謹慎 鎮靜類藥物可能對孩子有害
    不過,按時吃藥這個好習慣也要「分場合」,愛旅行的人們就要注意了,什麼時候吃藥都好,坐飛機可不能亂吃藥,弄不好會讓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據澳大利亞解釋型新聞網報導,雪梨大學藥學專業副教授奈爾·威特近日就提醒了幾類人群,包括正在服用激素類藥物、有心臟病、中風發作風險的人們以及習慣服用抗組胺藥物「助睡眠」的人們,坐飛機吃藥要謹慎。
  • 糖尿病患者鍛鍊要注意時間與強度
    冬季是一年之中糖尿病病情較容易加重的季節,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對於糖尿病人尤其重要。合理運動,能夠增加全身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並能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對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有很好的作用。
  • 再次提醒,二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選擇糖尿病治療儀
    根據最新報告,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11個人中有1個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10個國家/地區,前三位分別為中國、印度和美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數量分別為1.164億、7700萬和3100萬,約有420萬人(20-79歲)死於糖尿病或其併發症,相當於每8秒有1個人死於糖尿病,約佔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1.3%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
    糖尿病患者要平衡膳食,均衡地攝入各種物質,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攝入的熱量佔比應分別約為:50-60%、15%、低於30%。 糖尿病患者進餐應該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粗細搭配,建議患者每日進餐3-6餐。
  • 【健康新知】長期服二甲雙胍要補維生素B12
    【健康新知】 長期服二甲雙胍要補維生素B12 鄭 姣 王先生患Ⅱ型糖尿病已有16年,其間每天服用二甲雙胍片1.5克降血糖,血糖控制較為平穩。
  • 打呼嚕的朋友要當心了,高血壓可能接踵而來
    由於呼吸暫停引起反覆發作的夜間血液中氧飽和度下降和高碳酸血症,該病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甚至出現夜間猝死。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重度OSAHS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且我國OSAHS患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9.3%。因此OSAHS是一種發病率較高、具有潛在致死危險卻易被輕視的複雜睡眠呼吸疾病。上呼吸道任何解剖部位的狹窄或堵塞,都可導致OSAHS。其常見的病因主要包括鼻腔及咽喉部病變、口腔病變、某些先天性頜面部發育畸形等。
  • 天寒地凍北風吹,這個疾病要當心!
    天寒地凍北風吹,這個疾病要當心!★可幹預因素:肥胖、體力活動少、吸菸、酗酒、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疾病、無症狀頸內外動脈狹窄、高凝狀態、長期精神緊張等。如何快速識別腦中風?
  • 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這類糖友!
    肥胖患者常同時伴有慢性低活度炎症(比非肥胖者炎症高,比感染性炎症低,這種狀態與肥胖持續狀態相伴隨)及胰島素抵抗,這些狀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嚴重。某些腫瘤的患病率明顯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腫瘤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與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相伴隨。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不同的糖尿病治療藥物與糖尿病患者的腫瘤患病率及預後相關。
  • 糖尿病腎病的6個信號 病情監測要怎麼做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繼發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也變得多見。   目前,糖尿病腎病已經逐漸成為引起終末期腎衰尿毒症的主要疾病,許多患者最終往往需要接受透析和腎移植治療,從而使患者家庭和社會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
  • 糖尿病患者要不要運動?怎麼運動?這裡說全了
    前段時間,醫學界內分泌頻道發布一系列運動推薦:/ 但是,糖尿病患者也能做一樣的運動嗎?運動強度和時間該怎麼選擇?這不,立馬為大家帶來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推薦!01運動多少性價比最高?運動有好處,那要運動多久,效益才最大呢?
  • 糖尿病晚上吃水果要控制量嗎?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香蕉的,但仍需注意量,不可多吃。一天吃一到兩根香蕉即可,儘量安排在兩餐之間吃。2、荔枝雖然果糖攝入過多會引發低血糖,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這並不等於降血糖。吃過多荔枝不但不能降血糖,反而會加重糖尿病病情。糖尿病人每天食用荔枝的量應在80g以內,也就是低於2兩。
  • 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糖尿病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圍,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專家介紹,糖尿病的發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影響。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呢?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糖尿病能吃什麼水果?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1.糖尿:排出的尿液有大量的泡沫,且長時間難以消失。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 糖尿病有哪些症狀 出現這些當心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使越來越多的人有患病的風險。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糖尿病,因此能了解糖尿病相關症狀也很重要。那麼,糖尿病有哪些症狀?糖尿病的危害是什麼?來了解一下吧。糖尿病有哪些症狀1、視力變差眼睛出現視物模糊、視力減退時,不要一味以為是眼科疾病,出現這種症狀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 糖尿病患者要輸葡萄糖,可以加胰島素兌衝嗎?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糖尿病患者,治療中需要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作為治療藥物的稀釋液(輸液溶媒),怎麼辦? 有經驗的前輩答:同時加入4 U胰島素兌衝。 那麼,這種用藥方法對嗎?
  • 愛爾眼科專家提醒:糖尿病可致盲!要像關注血糖一樣,注意雙眼
    隨著飲食的日益豐富,現代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為了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每年11月14日被定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在糖尿病引發的眾多併發症中,糖尿病眼病的危害尤其嚴重,可致盲。而這也往往最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所忽視。
  • 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
    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有望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市場信息網   2018-07-03 17:11:56   來源: 醫藥資訊    評論: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胰島素口服膠囊,有望改善全球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擺脫胰島素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療依從性。
  • 糖尿病擠進南京疾病譜十大死亡殺手
    據江蘇媒體報導,糖尿病已成為南京疾病譜的前十大死亡殺手之一,但並未引起大家的重視,尤其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5.6的糖尿病「後備軍」。在昨天解放軍四五四醫院舉辦的糖尿病足高級論壇上,四五四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愛萍介紹,最新標準的統計發現,我國血糖異常的人群高達25%,也就是4個人裡有1個是準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 有一種劇痛叫做「帶狀皰疹」,7類人尤其要當心
    如果醫學上要評選人體最會「潛伏」的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必定名列前茅。 以下7類人要尤其注意提防帶狀皰疹: 1.全身抵抗力下降的人,如老年人、久病體虛者及過度勞累者。 2.患有慢性傳染病、感冒或感染性疾病的人,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3.
  • 腫瘤患者能不能——坐飛機?
    但不少患者在坐飛機前心懷忐忑,癌症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乘飛機出行呢?需告知覓友們高空飛行與地面不同的幾個環境因素:民航飛機一般在對流層頂部或平流層底部飛行,高度大約為8500~13000米,處於低壓低氧的環境;民航飛機在飛行時,機艙內的氣壓相當於海拔1500-2300米的大氣壓,海拔越高氣壓越低,而人體血液中氧氣飽和度也會降低;飛機起飛與降落時,高空中機艙的壓力與地面相比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