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胚層的形成與分化

2021-02-23 組織胚胎學微課程

三胚層的形成

三胚層主要由內細胞群細胞分化而來。

受精兩周時,內細胞群細胞增殖形成為兩層細胞,靠近極端滋養層的細胞柱狀,稱上胚層,上胚層與滋養層間形成羊膜腔,內有羊水;下胚層細胞立方形,下連卵黃囊。上下胚層圓盤狀,稱胚盤,是胚胎發育的原基。

上胚層中間部分的細胞增殖出一條細胞索,稱原條(請見下下圖),原條細胞部分脫落在上下胚層間,形成中胚層,中胚層的細胞向下遷移,替代了下胚層細胞,新形成一層細胞稱內胚層,同時上胚層改稱為外胚層,至此,三胚層形成,此時是受精後三周末。

原條前端細胞增殖出原結,原結細胞向前、向左右方向細胞增殖速度快,逐漸使胚盤變得一端大一端小,大的一端為胚胎的頭端,小的一端為尾端。原結向前增殖出一條細胞索,稱脊索,主要發育為中樞神經系統,同時,原條退化消失,原條的出現意義重大,一是決定了胚盤的頭尾方向,二是決定了胚胎的中軸,使小胚胎對稱性生長。

三胚層的分化

三胚層形成後開始進行定向分化。

下面這個樹形圖更細一些。


滋養層的變化

在內細胞群細胞增殖的同時,滋養層也在發生明顯的變化。首先滋養層的細胞增殖為兩層,內層細胞立方形,細胞界限清晰,稱細胞滋養層,外層細胞界限不清,稱合體滋養層,兩層共同向胚體外突出,形成突起,稱絨毛,自此滋養層改稱為絨毛膜。


相關焦點

  • 四、胚體形成的胚層分化
    四、胚體形成的胚層分化   從第4周初至第8周末的發育過程,胚胎不僅初具人形,而且胚盤的三胚層分化發育,建成各器官系統的雛形;胎膜和胎盤也於此時期發育形成。此時期的胚胎發育對環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某些有害因素(病毒、藥物等)易通過母體影響胚胎發育,導致發生某些嚴重的先天性畸形。
  • 三、植入和胚層形成
    三、植入和胚層形成   此階段的主要變化是:胚泡植入子宮內膜,獲得進一步發育的適宜環境和充足的營養供應;內細胞群分化為由內、中、外三個胚層構成的胚盤,它是人體各器官和組織的原基;胎膜與胎盤也漸形成和發育。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胚胎幹細胞(ESCs)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身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是由關鍵因子,包括轉錄因子(TF),多聚複合物,microRNA和組蛋白修飾物調控的。
  • 李小玲組發現組蛋白巴豆醯化促進人類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分化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幹細胞先分化為內、中、外三個胚層,然後這三個胚層再發育為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代謝上,胚胎幹細胞和外胚層依賴於糖酵解,而中內胚層則轉而依賴於氧化磷酸化【3】。糖酵解產生的乙醯輔酶A已知能提高H3K27ac 和H3K9ac 水平,從而促進維持幹細胞多能性(pluripotency)的基因表達【4】。然而氧化磷酸化對中內胚層的分化有沒有直接的影響目前並不清楚。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解析哺乳動物早期內胚層特化和軸向形成...
    、中、內三個胚層,其中內胚層主要發育成消化和呼吸器官。了解內胚層的時空發育路徑,不僅對於揭示內胚層來源器官的譜系發生和分子調控機制至關重要,也對利用人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構建各類內胚層來源的器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Cell Stem Cell: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或能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心血管...
    2018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很多研究中,研究人員都想發現一種單一的轉錄因子來誘導中胚層的形成,中胚層是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如果沒有來自其它細胞蛋白的幫助,研究人員或許就無法誘導中胚層的形成。
  • 科研人員建立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的規模化肝向分化系統
    為了滿足肝病治療及體外藥物篩選等應用對肝臟細胞在數量、質量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研究人員建立了高效的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系(hEnSCs)的體外規模化肝向分化體系,使規模製備高純度的肝母細胞、肝實質細胞(E-heps)及膽管上皮細胞(E-chos)成為可能。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深入解析了該體系各關鍵分化步驟的細胞群體,並與原代及其他來源的肝實質細胞進行了系統的對比。
  • 科學網—三維圖像,追溯胚層「祖先」!
    科學家繪就早期胚胎細胞的成長軌跡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6-12   今日/總瀏覽:1/1393
  • 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從信號振蕩到體節形成
    備註1: 三個胚層的分化過程: 1.外胚層的分化 脊索形成後,誘導其背側中線的外胚層增厚呈板狀,稱神經板(neural  plate)。神經板隨脊索的生長而增長,且頭側寬於尾側。2.中胚層的分化 中胚層在脊索兩旁從內側向外側依次分化為軸旁中胚層、間介中胚層和側中胚層。分散存在的中胚層細胞,稱間充質,分化為結締組織以及血管、肌組織等。脊索則大部份退化消失,僅在椎間盤內殘留為髓核。   (1)軸旁中胚層(paraxial  mesoderm):緊鄰脊索兩側的中胚層細胞迅速增殖,形成一對縱行的細胞索,即軸旁中胚層。
  • 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布羅德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標誌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最初階段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 楊黃恬組揭示TRF3特異性調節人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命運作用機制
    該研究報告了轉錄因子(TATA-box-binding protein-related factor 3,TRF3)在人胚胎幹細胞(hESCs)向中內胚層分化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發現進一步加深了對人中內胚層發育機制的了解,對理解人中內胚層發育調節網絡有重要意義。
  • 復旦團隊合作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BTB and CNC homology 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階段中胚層和內胚胎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胚胎學專題(五)外胚層
    在發育的第3周中,胚胎開始發育管腔,原腸胚形成,其中的上皮胚層細胞形成了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因此,想像胚胎就像草莓蛋糕,外胚層像蠟燭,中胚層像奶油糖霜,內胚層像美味的海綿蛋糕。我們甚至可以在這塊蛋糕上放三支蠟燭,以幫助您記住在第3周開始原腸胚形成。
  • 上海生科院等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中國科學院
    該論文發現,通過抑制Nodal或FGF信號,可將上胚層幹細胞分化為外胚層前體細胞。  近年來,多能幹細胞向特定細胞譜系分化的應用前景,使得其分化機制研究成為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熱點。多能幹細胞向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等三胚層分化發育的正確起始,是生物個體生長發育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然而,多能幹細胞是如何向外胚層分化的這一科學問題至今尚未很好解答。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通過多個層次的細胞命運決定,形成了器官發生、形態建成的整個發育藍圖,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伴隨著全能性的維持、分化及各種多能幹細胞的次序決定。這一過程的調控對整個胚胎的發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PNAS:科學家分離出人類胚胎中胚層祖細胞
    ,這些細胞由此將進入一個發育路徑,並最終形成血液、心肌、血管和骨骼等。 在早期發育階段,人類胚胎幹細胞遵循3個不同的發育路徑來形成最初的生殖細胞層:中胚層,外胚層和內胚層。這3個胚層細胞接下來會變成各種人體組織。在這項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教授蓋伊·克魯克斯博士和她的團隊對隨後將進入中胚層路徑的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了研究,此一路徑最終將導致形成血液細胞、血管、心臟細胞、肌肉、軟骨、骨骼和脂肪。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在早期胚胎發育階段,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細胞分化形成囊胚;囊胚在子宮著床後經過原腸運動(Gastrulation)形成外、中、內三個胚層。外胚層將發育成機體的神經、皮膚等組織,中胚層將發育成心臟、血液、肌肉和骨骼等組織,而內胚層則發育成肺、肝、胰腺和腸等內臟器官。因此,外、中、內三胚層的形成過程對於胚胎發育的正常進行十分重要,並影響胎兒是否能夠順利從母體誕生。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