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1-01-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論文。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

論文截圖

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中心體是由兩個中心粒以及包裹在外周的中心粒外周基質(PCM)組成。隨著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的發展,通過免疫螢光標記PCM蛋白組分,人們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在母中心粒外周的排列是有序的,即由內向外呈同心圓方式環繞在中心粒外周。然而間期這麼高度有序排列的中心粒外周基質PCM與中心體複製起始的關係尚不清楚;車輪結構的裝配代表新中心粒形成的第一步,車輪結構組裝和原中心粒的發生是如何起始的以及起始位置在哪裡,都有待研究。

在本項工作中,該團隊發現NEDD1蛋白的缺失嚴重破壞了車輪結構裝配和子中心粒發生的起始。在正常情況下,PCM的分層結構是受到嚴格調控的,PCM蛋白被順序招募到中心體上,Cep192呈環狀分布,PCNT呈放射狀分布,它們兩個協同招募了NEDD1以環狀的形式定位在中心體上,從而使NEDD1可以與PLK4在G1期共定位,而NEDD1蛋白招募了γ-TuRC到PCM上。進一步地,通過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發現NEDD1作為一個基座協助起始了車輪結構的裝配和子中心粒的發生。

車輪結構在PCM組分之一NEDD1層上起始裝配

通過免疫螢光,免疫共沉澱和體外蛋白質結合實驗表明,NEDD1與車輪結構的核心組分SAS-6之間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並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受到了細胞周期的調控,二者結合的時期也恰好是中心體複製起始發生的時期,即S期早期,從而證實了NEDD1可以通過將SAS-6直接招募到中心體上來起始車輪結構的裝配。

進一步地,該團隊發現NEDD1協助起始車輪結構裝配的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進入S期後,PLK4 激酶的活化,使NEDD1在S325位點發生了磷酸化從而使車輪結構的裝配可以在NEDD1這一層上起始,具體過程是磷酸化的NEDD1與γ-TuRC的結合減弱,而與SAS-6發生相互作用將SAS-6招募到中心體上,與STIL蛋白一起裝配車輪結構。隨著細胞周期的進行,PLK4激酶活性減弱,NEDD1與γ-TuRC的相互作用增強,使NEDD1可以結合更多的γ-TuRC組分來成核中心粒微管,從而起始子中心粒的形成。而如果引起NEDD1的過度磷酸化,會使過多的SAS-6被招募到中心體而導致中心粒的過度擴增,甚至引起多級紡錘體的產生進而導致染色體分離異常。綜上所述,該項工作闡明了NEDD1協助起始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具體機制,為理解中心體循環與細胞周期調控相偶聯的潛在機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NEDD1在PLK4激酶的調控下協助起始車輪結構的裝配和子中心粒的發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張傳茂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遲王菲為本論文第一作者,實驗室多位老師對此項工作作出了貢獻。該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的項目資助。

張傳茂教授實驗室長期以來主要以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技術等為研究手段,以培養細胞,小鼠、非洲爪蟾、果蠅等為主要實驗材料,在分子、亞細胞、細胞、組織和個體水平上,從事幹細胞增殖與分化、細胞周期調控(包括紡錘體裝配和核膜裝配機理等)、細胞核結構、細胞核動態變化及功能、Ran GTP酶功能調控、腫瘤細胞增殖調控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焦點

  • JCB|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redirectedFrom=fulltext)的研究論文。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
  • 生命學院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論文截圖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中心體是由兩個中心粒以及包裹在外周的中心粒外周基質(PCM)組成。隨著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的發展,通過免疫螢光標記PCM蛋白組分,人們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在母中心粒外周的排列是有序的,即由內向外呈同心圓方式環繞在中心粒外周。然而間期這麼高度有序排列的中心粒外周基質PCM與中心體複製起始的關係尚不清楚;車輪結構的裝配代表新中心粒形成的第一步,車輪結構組裝和原中心粒的發生是如何起始的以及起始位置在哪裡,都有待研究。
  •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 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 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論文。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 張傳茂課題組在細胞分裂中紡錘體組裝、染色體列隊和分離研究中...
    近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課題組在紡錘體組裝、染色體列隊和分離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繼發現微管募集蛋白TPX2受到Aurora A蛋白激酶磷酸化調控,進而調節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紡錘體長度(Fu et al, 2015.
  • 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細胞分裂調控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3年9月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的一項重要研究進展——TACC3蛋白依賴性非中心體微管的組裝和分選促進紡錘體裝配過程中動粒與微管的捕捉(Fu et al,PNAS,2013)。張傳茂教授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為細胞分裂增殖調控機理研究。細胞分裂增殖是生物界賴以存在的基礎。
  •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05-27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教授與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署蔬菜作物研究中心果刺形成的機制仍不甚清楚,但植物特異性NAC轉錄因子家族可能在果刺起始和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該文對黃瓜全基因組進行了研究,共鑑定出91個NAC同源基因。這些基因被聚類為六個亞家族;每個亞家族含有不同數量的NAC家族成員,且具有相似的內含子-外顯子結構和保守基序。實時定量PCR分析揭示這些基因的表達模式具有組織特異性,其中有10和12個基因分別在莖和果實中優先表達。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華中農大在DNA複製調控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
    本報訊 微生物的DNA複製調控研究一直是當代生命科學最受關注的前沿領域之一。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何正國帶領的課題組在DNA複製和細胞周期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J Cell Sci:中心體複製調控新機制
    中心體在每個細胞周期中會複製,成熟,並隨細胞分裂被平均分配到子代細胞中。雖然中心體周期的過程在多年前就已被描述, 但對其分子水平上的調控過程仍然知之甚少。正常情況下, 在一個細胞周期內中心粒只能複製出一次,並且一個母中心粒只能複製出一個子中心粒,  表明在中心體複製過程中存在精確的調控機制。PLK4是保羅樣蛋白激酶家族的新成員,有明顯區別於該家族其他成員的獨特功能。
  • 科學網—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獲揭示
    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機制。而帶有上述修飾的H2A.Z核小體,能夠招募複製前體複合物中的ORC1蛋白,從而幫助染色質上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至此,確定了一個全新的DNA複製起始位點認證的調控通路。 通過全基因組學分析,研究人員確認了這個調控通路對DNA複製的必要性,並進一步發現受H2A.Z調控的複製位點相比於其他的複製位點有著更高的複製信號,也更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
  • 生物物理所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的調控機制
    該研究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能夠通過H2A.Z-SUV420H1-H4K20me2-ORC1通路幫助在染色質進行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並進一步發現受H2A.Z調控的複製位點相比於其他的複製位點有著更高的複製信號,也更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DNA複製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
  • 中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中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6 14:42:01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李國紅課題組與朱明昭課題組合作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
  • The Plant Cell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Transcriptional
  • ...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轉錄起始的調控機理
    在該研究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課題組與諾唯贊生物(Vazyme Biotech)合作,開發了高靈敏度方法來檢測蛋白和DNA在全基因組相互作用——Stacc-seq,實現了在少量細胞水平上進行Pol II的檢測,並利用該技術系統檢測了小鼠卵母細胞與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Pol II染色質結合的動態過程。研究人員發現,在受精後,Pol II採用了「三步走」的模式來參與基因組激活。
  • 我國學者在酵母DNA複製與姐妹染色單體黏連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體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分子馬達ATP合酶的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