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ell Biology | 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1-01-19 北大生科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論文。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


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中心體是由兩個中心粒以及包裹在外周的中心粒外周基質(PCM)組成。隨著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的發展,通過免疫螢光標記PCM蛋白組分,人們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在母中心粒外周的排列是有序的,即由內向外呈同心圓方式環繞在中心粒外周。然而間期這麼高度有序排列的中心粒外周基質PCM與中心體複製起始的關係尚不清楚;車輪結構的裝配代表新中心粒形成的第一步,車輪結構組裝和原中心粒的發生是如何起始的以及起始位置在哪裡,都有待研究。


在本項工作中,該團隊發現NEDD1蛋白的缺失嚴重破壞了車輪結構裝配和子中心粒發生的起始。在正常情況下,PCM的分層結構是受到嚴格調控的,PCM蛋白被順序招募到中心體上,Cep192呈環狀分布,PCNT呈放射狀分布,它們兩個協同招募了NEDD1以環狀的形式定位在中心體上,從而使NEDD1可以與PLK4在G1期共定位,而NEDD1蛋白招募了γ-TuRC到PCM上。進一步地,通過超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發現NEDD1作為一個基座協助起始了車輪結構的裝配和子中心粒的發生。



通過免疫螢光,免疫共沉澱和體外蛋白質結合實驗表明,NEDD1與車輪結構的核心組分SAS-6之間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並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受到了細胞周期的調控,二者結合的時期也恰好是中心體複製起始發生的時期,即S期早期,從而證實了NEDD1可以通過將SAS-6直接招募到中心體上來起始車輪結構的裝配。


進一步地,該團隊發現NEDD1協助起始車輪結構裝配的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進入S期後,PLK4 激酶的活化,使NEDD1在S325位點發生了磷酸化從而使車輪結構的裝配可以在NEDD1這一層上起始,具體過程是磷酸化的NEDD1與γ-TuRC的結合減弱,而與SAS-6發生相互作用將SAS-6招募到中心體上,與STIL蛋白一起裝配車輪結構。隨著細胞周期的進行,PLK4激酶活性減弱,NEDD1與γ-TuRC的相互作用增強,使NEDD1可以結合更多的γ-TuRC組分來成核中心粒微管,從而起始子中心粒的形成。而如果引起NEDD1的過度磷酸化,會使過多的SAS-6被招募到中心體而導致中心粒的過度擴增,甚至引起多級紡錘體的產生進而導致染色體分離異常。綜上所述,該項工作闡明了NEDD1協助起始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具體機制,為理解中心體循環與細胞周期調控相偶聯的潛在機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NEDD1 在PLK4激酶的調控下協助起始車輪結構的裝配

和子中心粒的發生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張傳茂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遲王菲為本論文第一作者,實驗室多位老師對此項工作做出了貢獻。該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的項目資助。

張傳茂: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科技部幹細胞專項首席,北京大學拜耳學者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


實驗室研究領域:

張傳茂教授實驗室長期以來主要以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技術等為研究手段,以培養細胞,小鼠、非洲爪蟾、果蠅等為主要實驗材料,在分子、亞細胞、細胞、組織和個體水平上,從事幹細胞增殖與分化、細胞周期調控(包括紡錘體裝配和核膜裝配機理等)、細胞核結構、細胞核動態變化及功能、Ran GTP酶功能調控、腫瘤細胞增殖調控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焦點

  • 生命學院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論文。
  • 北大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 JCB|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
  • 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 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在細胞分裂調控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3年9月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實驗室的一項重要研究進展——TACC3蛋白依賴性非中心體微管的組裝和分選促進紡錘體裝配過程中動粒與微管的捕捉(Fu et al,PNAS,2013)。張傳茂教授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為細胞分裂增殖調控機理研究。細胞分裂增殖是生物界賴以存在的基礎。
  • 張傳茂課題組在細胞分裂中紡錘體組裝、染色體列隊和分離研究中...
    近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教授課題組在紡錘體組裝、染色體列隊和分離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繼發現微管募集蛋白TPX2受到Aurora A蛋白激酶磷酸化調控,進而調節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紡錘體長度(Fu et al, 2015.
  •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
    生命學院時松海和史航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 清華大學課題組在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3月2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時松海教授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史航研究員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中心體的錨定調控神經前體細胞特性和大腦皮層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 華中農大在DNA複製調控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
    本報訊 微生物的DNA複製調控研究一直是當代生命科學最受關注的前沿領域之一。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何正國帶領的課題組在DNA複製和細胞周期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J Cell Sci:中心體複製調控新機制
    中心體在每個細胞周期中會複製,成熟,並隨細胞分裂被平均分配到子代細胞中。雖然中心體周期的過程在多年前就已被描述, 但對其分子水平上的調控過程仍然知之甚少。正常情況下, 在一個細胞周期內中心粒只能複製出一次,並且一個母中心粒只能複製出一個子中心粒,  表明在中心體複製過程中存在精確的調控機制。PLK4是保羅樣蛋白激酶家族的新成員,有明顯區別於該家族其他成員的獨特功能。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
  •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
    ​【學術前沿】北大張傳茂團隊在核膜蛋白SUMO化修飾和功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05-27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學院李磊課題組在細胞壁miRNA功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年1月1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磊研究員課題組在The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RNA775 Regulates Intrinsic Leaf Size and Reduces Cell Wall Pectin Levels by Targeting a Galactosyltransferase Gene in Arabidopsis
  • 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揭示uORF和micro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
    2020年10月2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陸劍研究員課題組在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受邀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並展望uORF的功能和演化研究(Zhang et al., 2019,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動物microRNA通過種子序列的互補配對,特異識別位於mRNA 3』非翻譯區中的靶位點,調控mRNA的翻譯和穩定性。陸劍課題組近年來在microRNA的功能和演化研究方面也取得新進展。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報導B細胞活化起始調控新機制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報導B細胞活化起始調控新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團隊在《e生命》(eLife)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抗原結合引起的B細胞活化中B細胞受體胞外結構域的構象變化」(Conformational change within the extracellular
  • 生命學院何塞課題組發文報導異位的微管會引起多倍體細胞的試圖分裂
    生命學院何塞課題組發文報導異位的微管會引起多倍體細胞的試圖分裂清華新聞網4月24日電 4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何塞(José Carlos Pastor-Pareja)課題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發表了題為「血影斑蛋白Shot在果蠅多倍體細胞中維持核周微管網絡」 (Spectraplakin Shot
  • 生命學院胡穎課題組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表明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提高或者抑制細胞內iASPP的表達水平總伴有ROS水平的改變,並且這種改變在多種腫瘤細胞中普遍存在。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目前對iASPP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其對核轉錄因子p53的調控作用,該研究則顯示iASPP主要在細胞質而非細胞核中以p53非依賴的方式發揮對ROS的調控。
  • 生物物理所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的調控機制
    該研究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能夠通過H2A.Z-SUV420H1-H4K20me2-ORC1通路幫助在染色質進行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並進一步發現受H2A.Z調控的複製位點相比於其他的複製位點有著更高的複製信號,也更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DNA複製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
  • The Plant Cell |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金危危教授課題組在玉米花序發育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Transcriptional
  • ...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清華新聞網8月4日電  8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教授與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饒子和院士等合作,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DWARF14蛋白是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DWARF14 is a non-canonical hor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