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係定義的百年流變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內的每個學科幾乎都會宣稱,自己學科的核心概念是世界上最難界定的概念。現代公共關係的奠基人愛德華·伯內斯(Edward Bernays)講過一段趣事,1948年他在紐約大學演講時,提問了在座學生關於公關的定義,結果他得到了數個截然不同的回答。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黑爾布魯諾(Robert Heilbroner)也曾打趣道,公關「是一個擁有10萬兄弟姐妹的群體,是連接這些人的職業,而他們共同的難處是沒有任何兩個人能對該職業作出一致的解釋」。因此,梳理現代公共關係定義的百年流變,探討公關如何從一戰後被類比為宣傳的修辭技巧,走向了致力於推動組織與公眾關係變革的「對話」哲學,具有重要意義。

初生卻遭遇排斥

公共關系所對應的英文public relations,最早由伯內斯創造,以替換在世界大戰中犧牲了名聲的宣傳(propaganda)。從propaganda到publicity,伯內斯通過變換名詞嘗試在宣傳之外賦予「宣傳」新的意義。然而,美國報業精英不以為然。《紐約時報》曾發表評論:「如果稱謂的變化能帶來新聞代理人道德和行為的改變,那麼人們很樂意稱他為公共關係顧問、小甜甜,或任何他喜歡的名字。」

報業精英對「公共關係」的不接納來自於:一是世界大戰中人們對宣傳之強大的見識及與此相伴生的恐懼。二是媒介精英對新聞是否因此將失去獨立性的擔憂。如果投公眾所好的技能被公關人員掌握,那麼媒體勢必成為「版面爭奪」的戰場。三是商界、政界對公關的誤用與窄化。這一時期公關、宣傳和相關活動往往委派給廣告經理,偶爾分配給公關顧問。公關在實踐中被等同於觀點兜售、民意操縱的武器。

然而,這類對「宣傳」的偏見與1923年伯內斯在《輿論的結晶》一書中所強調的公關理念的界定完全不同,他將公共關係界定為「向公眾提供信息,在公眾的指引下調整組織的態度和行為,努力使組織的態度和行為與組織內部公眾或組織所服務的公眾的利益相吻合」。他強調,「每一個社會實體都應該學會理解公眾」。儘管伯內斯自1923年在大學開始開設公關課程,出版一系列公關著作,嘗試將公關學科化、理論化,但這個公關定義並未被廣泛接納。直到隨後的股市崩盤與經濟大蕭條反而促發了人們對現代公關業的接納。

經濟蕭條中被認可的「雙向性」

1929—1941年間,在蕭索的經濟面前,商業精英們意識到除了向公眾推銷商品,還要向公眾推銷自己。如何在公眾中建立、恢復負有責任的社會公民形象成為當務之急。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總統府的壁爐前接受廣播公司的採訪。他說,希望這次講話親切些,免去官場那一套排場,就像坐在自己的家裡,雙方隨意交談。他說:「偉大的全國性計劃能不能完全取得成功,要靠大眾的合作……」第二天,部分銀行開業了,人們攜帶著裝有黃金和貨幣的大箱小包,在銀行門前排起長龍。羅斯福在任期間,共作了30次爐邊談話,每一次談話總是以「我們的朋友」作為開場白,他致力於建立總統與公眾之間的關係,呼籲向公眾充分告知。這讓人們看到了公關不同於宣傳的一面,也讓商人們看到藉助公關或可東山再起。

20世紀30年代,企業紛紛設立公關部門,專司與公眾溝通、告知真相,營造良好的聲譽。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公關在大蕭條時代迅速擴展了業務範圍,公關從業人員開始獲得聲譽和重視。伯內斯的公關公司服務了包括4任總統在內約435個客戶。被譽為公共關係職業化第一人的艾維·李(Ivy Lee)服務於洛克菲勒家族集團,在受聘賓州鐵路公司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坐到副總裁位置上的公關專員。大企業中的公關領袖的嶄露頭角,推動了現代公關的職業化進程。他們讓媒體和公眾逐漸意識到公共關係的「雙向性」和「互惠性」。商界也逐漸意識到商業不再是私人事務,而是一種公共事務,直到今天,許多公共關係部門的另外一個名字是公共事務部。

多樣定義的探索歷程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工商企業競爭日趨激烈,處理和協調的關係越來越複雜。公關的專業機構和從業人員急劇增加,公共關係的地位愈發受到重視。1943年,《社會學詞典》收錄公共關係詞條,1945年《韋氏詞典》緊隨其後。1952年,伯內斯在新書《公共關係》中將公關界定為:1.告知公眾信息;2.說服以改變公眾態度和行為;3.整合組織與公眾之間態度和行為的努力。「公共關係是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這一「雙行道」思想逐漸明晰。

1975年,美國公共關係研究和教育基金會發起了據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尋求公關學術定義的運動。1976年,美國社會科學家萊克斯·哈羅(Rex Harlow)在匯總分析472條公關定義後,將公關界定為一項獨特的管理職能,它幫助組織建立、保持與公眾間的相互溝通、理解、接受和合作關係;參與對問題或議題的處理;幫助管理層了解公眾意見,並及時做出響應;界定和強調管理層對公眾利益所負有的責任;協助管理層緊跟形勢的變化並充分利用這些變化;扮演早期的預警系統來協助對未來趨勢做出預測;運用與研究正確且合乎倫理道德的溝通技巧作為主要工具。

或許由於這類學術定義過於複雜,1982年,美國公共關係協會(PRSA)為公關下了一個極簡派的定義:「公共關係幫助組織和它的公眾彼此適應」。後來,PRSA又將定義修訂為「公共關係是一個在組織及其公眾之間建立互利關係的戰略性溝通過程」。這一定義凸顯了「互利」與「關係」;突出了公關的戰略性地位;將公關明確擺在了溝通、傳播的學科範疇。然而,公關只是溝通層面的努力嗎?顯然,美國公共關係學術權威馬裡蘭大學的詹姆斯·格魯尼格(James Grunig)有不同看法。

進入21世紀:走向對話哲學的公關定義

格魯尼格認為,溝通、修辭乃至說服會窄化公關的想像,僅僅視公關為溝通技巧正是公關被「汙名化」的源頭,他提出「今後公關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對話」。經歷近百年的發展,公關定義從最早被類比為說服的修辭技巧走向了致力於推動組織與公眾關係變革的「對話」哲學。美國傳播學者卡爾·波坦(Carl Botan)也將公關對話界定為一種交流的立場或方向,而不是一種特定的方法、技巧或形式。他說:「傳統的公共關係方法將公眾置於次要地位,使他們成為滿足組織政策或管理的工具;然而,對話將公眾提升到與組織平等的溝通地位。」致力於推動公關「對話」理論體系建構的麥可·肯特(Michel Kent)和瑪瑞安·泰勒(Maureen Taylor)將雙向均衡溝通與對話的關係類比為過程和產品的關係。前者提供了一種程序化的手段;而對話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真心為彼此著想的境界——對話是終極目標而不是過程。2002年,他們回溯了對話理論的源頭,並提出了公關對話理論的要素,其中包括相互合作、相互平等,重視捲入、共情以及承諾等。

21世紀將進入第三個十年,社交媒介中介下的對話研究成為公關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使用社交媒體並不意味著進行對話,使用社交媒體的對話功能也未必是在進行對話。對話從本質上是平等的、相互關愛的,是真誠地為對方考量的,而對話終究必須正視權力關係的不平等與對這種不平等的敏感和回應。遺憾的是,由於數據獲取的難度、變量操作化定義的難度、對話效果(因變量)的界定等諸多問題,使得公關對話研究仍集中在「哲學」探討層面。如何在「解放思想」之外,使對話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成為當下擺在國內外公關學者面前的迫切問題。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2072019102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宮賀 潘姍姍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進展| 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研究
    對材料結構-性能關係的深入理解是人們對材料體系進行按需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在晶態材料中,由於周期性長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結構缺陷可以很好的被定義,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性能。然而,對同樣十分重要並被廣泛運用的非晶態材料(或被稱為玻璃態材料),由於無序結構的複雜性,很難直接定義這種結構上的缺陷並建立起與性能的關聯,制約了非晶態材料的高效研發和性能優化。近年來,人們在非晶體系中發現不同微觀區域具有迥異的動力學行為表現,體現為時空的不均勻性。
  • 綜述: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
    深入理解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是人們對材料體系進行按需設計和性能調控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在晶態材料中,由於周期性長程有序的原子排布,結構缺陷可以很好地被定義,並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材料的性能。然而,對同等重要並被廣泛運用的非晶態材料(亦稱玻璃態材料),由於其無序結構的複雜性,人們很難直接定義這種結構上的缺陷並建立起結構與性能的關聯,制約了非晶態材料的高效研發和性能優化。 近年來,人們發現,非晶體系中不同微觀區域具有迥異的動力學行為,表現為時空的不均勻性。
  • 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概念及其歷史流變
    而且由於馬克思主要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中闡發他對國家的理解,所以馬克思更加關注國家在資本積累、階級鬥爭,以及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再生產中的作用,而國家的起源、本質、形式、功能和演變等也在這些問題的闡述過程中被定義。馬克思主義對於國家概念的定義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工具性。馬克思主義國家概念的特質首先在於對國家本質的追問。
  • 公共關係行業之發展現狀
    一、公共關係的概念  英國公共關係協會(IPR)關於公共關係的定義為:「公共關係實踐致力於有計劃地、持久地建立和維持一個組織及其公眾之間的良好願望和相互理解。」  美國公共關係協會(PRSA)關於公共關係的定義為:「公共關係是一個組織為獲取公眾之信任與好感,藉以迎合公眾之興趣而調整其政策與服務的一種持續工作;公共關係是一種專業技術,這種技術在於激發公眾對一個組織的了解並產生信任。」
  • 公共空間設計之人體工程學的定義
    人體工程學的定義目前,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簡稱IEA)將人體工程學定義為:研究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交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適),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
  • 語言流變沒那麼可怕
    原標題:語言流變沒那麼可怕【摘要】 日前,全國及北京的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其間透露出的某種變化引人關注。這只是科幻想像,但暗含的道理卻是一致的:語言流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擁抱時代首先要學會擁抱時代的語言。 日前,全國及北京的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其間透露出的某種變化引人關注。
  • 鑽井液流變參數
    假塑性流體:冪律流體,適合於高分子聚合物體系膨脹流體常用流變參數粘度(viscosity)定義:鑽井液流動時,固體顆粒之間、固體顆粒與液體之間、以及液體分子之間的內摩擦的總反映。漏鬥粘度定義:用漏鬥粘度計測得的一定體積流體(700ml)流出500ml所經歷的時間。單位為秒。漏鬥粘度與泥漿的塑性粘度、屈服值、以及儀器的尺寸和形狀有關。結構粘度定義:分散相顆粒之間的相互作用或空間網架結構給流動增加的摩擦力,與泥漿的屈服值(t0)緊密相關。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用旋轉流變儀測量聚合物的流變性能
    利用流變儀測定材料流變性能(如流動性、彈性和斷裂特性等)的主要目的在於: 1、對材料結構的表徵,包括:對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對聚合物的支化性能、填充性能、拉伸性能和玻璃化轉變溫度等的分析。 2、模擬聚合物的加工條件,評定聚合物的加工性能。通過對加工過程的分析,以正確選擇加工工藝條件並指導配方設計。
  • 2011中國基金公司PR(公共關係)評分數據統計報告
    「公共關係是社會組織為塑造組織形象,運用傳播手段,與公眾進行的雙向交流和溝通,以達到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合作的管理活動。」「公共關係是一種傳播活動,也是一種管理職能。」「在市場營銷學體系中,公關關係是企業機構惟一一項用來建立公眾信任度的工具。」 以上基於「公共關係」相關教科書的定義及解析。
  • 乾貨速遞|電動輪汽車雙磁流變減振器懸架的設計
    分析電動輪輪輞空間及該懸架結構連接關係,設計磁流變減振器、懸架彈簧的基礎上,建立 了磁流變減振器 Bingham 仿真模型,分析磁流變減振器力學特性,結果表明:磁流變減振器響應速度快、輸出阻尼力連續可調,滿足電動輪汽車對減振性能的要求;對懸架彈簧根據最大剪應力理論進行校核,並進行有限元分析,結果誤差小於 0.5%,且均未超過材料許用極限
  • 普勒:《有效的公共關係》為當代公關著作經典
    從《取悅公眾》、《製造認同》、《宣傳》、《輿論的結晶》到《輿論》到《傳播學概論》,公共關係涉及的學科知識越來越廣,在今天公共關係的定義不再是狹隘的單向傳播管理,而是經過了艾維·李時期、伯內斯時期,以依託傳統報刊的時代直接演進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從「雙向非對稱」時期邁入了「雙向對稱」時期。公共關係以實現「接納或諒解」,轉至「互相認同」時代。
  • 2020年自考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策劃書的基本格式
    公共關係策劃書的基本格式,包括10個方面。  1.封面  需要注意的是,策劃書名稱要完整,比如標明什麼企業、哪項公共關係活動、實行日期、策劃者的姓名、所在單位和職務、完成策劃書的日期等。如之前幾易其稿,可註明何時初稿、定稿。
  • 陽光公關:中國公共關係的未來展望【2】
    3.陽光公關是公共輿論性的,它強調重視民意,善待輿論,建立共識,謀求認同。 公共輿論性是公共關係的目標屬性。從公眾和環境角度來看,公共輿論是公共關係的生態環境。公共關係不僅是公眾之間的關係,它還包括一個公共機構與另一個公共機構間的關係,一個公眾圈與另一個公眾圈之間的關係,公共關係以「公共福利」為由,運用合法化的公共領域範疇來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成為「民意的經營者」和「共識製造引擎」。
  • 專家PPT分享 | 汙泥流變特性分析
    汙泥這樣一種原料流體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流變特性這個角度把我們做的工作和大家交流一下。從汙泥的流變特性來講,比如我們講某一個指標,或者某一個評價的體系,如果是既具有反映物料的理化性質,同時也從工程的層面來加以描述,我們覺得流變特性是一個兼具這兩個特性的指標。
  • 會議|重新定義主權:主權概念的緣起、流變與危機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重新定義主權」,由清華大學的汪暉教授聯合美國非洲研究著名學者安東尼·博格斯教授(布朗大學)、義大利政治學和歷史研究學者拉法葉·勞達尼(博洛尼亞大學)兩位學者共同發起。這次會議是全球人文和批評理論學會之下一個研究項目的初步嘗試。該項目名為「政治概念的全球史」,為挑戰現代政治思想史傳統的學者創造了一個跨國的學術網絡。
  • 國際知名公共關係行業的專業組織
    下面,普勒將為您介紹國際知名公共關係行業的專業組織。美國公共關係學會(PRSA)美國公共關係學會成立於1948年2月4日,由全國公共關係顧問協會(NAPRC)和美國公共關係理事會(ACPR)合併而成。全國公共關係顧問協會是在1936年作為全國認證新聞宣傳主任協會而首先組織起來的。
  • 陽光公關:中國公共關係的未來展望
    關鍵詞:公關正能量;陽光公關;中國公共關係;武漢共識 目前,中國公共關係正處在一個日益尷尬的「囚徒困境」:一方面,中國公共關係的市場規模得到了空前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公共關係的接受度日益提高,公共關係日益滲透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態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越來越被視為推動中國社會整體向前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國家形象、品牌塑造
  • 公共關係危機最為明顯的特徵是( )。
    公共關係危機最為明顯的特徵是( )。 A.不確定性 B.突發性 C.連鎖破壞性 D.溢出效應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公共關係危機的特徵。
  • 365網友整理公共關係名詞解釋
    17、公共事務:主要指一個組織與政府部門、公共政策、公眾利益和社區事務相關的活動。  18、公共關係領導人員:公共關係部門的經理、主任,即負責人,是公共關係機構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他們要負責統籌策劃公共關係活動的全部環節,是組織工作中舉足輕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