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卡佛是別人「刪」出來的?| 鳳凰副刊

2020-12-08 鳳凰網讀書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極簡主義

「評論家討論我作品的時候經常使用」極簡主義「這個詞。但這個標籤讓我感覺很不舒服。」--雷蒙德·卡佛

「極簡主義」(Minimalism)--這個卡佛本人並不喜歡的詞--如果拿來形容卡佛的一些小說,尤其是那些早期的、收集在《請你安靜些,好嗎?》和《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著什麼》這兩本集子裡的小說,倒也不能說完全不恰當。對於這些小說,人們喜歡把它們和海明威的短篇小說相比:都是惜字如金,省略了很多東西。

卡佛的讀者從頭到尾都不知道《為什麼不跳個舞呢?》裡面的那個中年男人的婚姻背景和感情經歷,也搞不清這個人把家當賣了以後要到哪裡去。但是有一定生活經驗的讀者可以猜出:這是一個婚姻失敗的人,他遭受了感情上的打擊,他比較悲觀,同時還殘留著一點點浪漫的情緒。就像讀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樣,這種需要讀者自己去填補空白的閱讀經驗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如果拿海明威和卡佛來比較,我感覺,海明威的短篇好像寫得更「浪漫」,他對筆下的人物似乎更「仁慈」:即使寫一個對生活絕望、身陷孤獨的老人,他也會給他安排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讓他喝上幾杯;即使寫一個即將被迫墮胎、充滿失落感的年輕女子,他也會給她安排一個車站旁的小酒館,讓她可以坐在那裡欣賞到遠處「白象似的群山」。而卡佛對筆下的人物就顯得「殘酷」得多。卡佛小說中的人物大部分不敏感甚至感情遲鈍,我們很少看到他們沉浸在帶有任何「詩意」的氣氛中。他們總是被各種困境、打擊所包圍,困惑、頹唐、不知所措甚至徹底消沉。浪漫情緒不屬於這些人。

1983年,卡佛出版了小說集《大教堂》。評論家和讀者發現,「極簡」不再是這些小說的風格。這些小說裡出現了更多的人物背景交代,更細膩的描寫,篇幅也更長了。更有意思的是,在上一本小說集《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著什麼》中收錄過的小說《洗澡》(Bath)在這本書中被再次收錄,但出現的卻是另外一個版本,篇幅加長了幾乎兩倍,題目也被改為《好事一小件》(ASmall,GoodThing)。

《大教堂》獲得了更大的成功。讀者和評論家似乎都沒有因為卡佛放棄他「固有」的風格而感到失望,相反,他們投來讚許,報以掌聲。

《大教堂》顯示的變化不僅僅停留在文字風格上。比起以前的小說,這些新作中減少了「冷酷」,增加了「溫情」,讀起來更加「光明」了。

標題小說《大教堂》被普遍認為是卡佛的代表作之一。這篇小說的敘事者是一個給人感覺內心空虛、生活頹唐的男子。一天,家裡來了一位客人,是他老婆以前的朋友,一位盲人。這個住在外地、剛剛喪偶的盲人一直和她老婆保持通信,談論各自的的生活。對於盲人的探訪敘事者比較牴觸,還夾雜著一些妒忌。小說通過這個男子的視角,很細緻地描寫了盲人的到來、聊天、吃飯等細節,讀者可以感覺到他那種冷淡的態度和不情願的情緒,場面一度有些尷尬。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看到敘事者的老婆先睡了,留下他和這位盲人坐在沙發上。敘事者依然很冷淡,自顧自地看著電視裡的無聊節目,一邊和盲人聊著一些不疼不癢的話,還慫恿客人抽了一隻大麻。在接近小說結尾的時候,電視裡開始播放一部關於建造大教堂的紀錄片。盲人想知道大教堂到底是什麼樣子,於是敘事者開始用笨拙的語言向他描述。這種嘗試失敗以後,盲人建議敘事者採取以外一種方式,他建議敘事者在一張紙上用筆畫下大教堂的樣子,而他則把自己的手扣在敘事者的手上,跟隨前者的動作感覺大教堂的樣子,盲人還建議敘事者閉上眼睛,他照辦了。結果,在這個描繪大教堂的過程中敘事者進入了一種近乎「忘我」的狀態。在小說結尾處,盲人讓他睜開眼睛看一看--

但我仍然閉著眼睛。我想就這樣再待一會兒。我覺得我應該這樣。

「怎麼樣?」他說,「你在看嗎?」

我的眼睛仍然閉著。我在自己家裡,這我知道。可我感覺我不在任何地方。

「真是了不起。」我說。

《好事一小件》是另一篇人們喜歡談論的小說。評論家尤其喜歡分析這篇小說,因為他是卡佛前期出版過的小說《洗澡》的「加長版」,把這兩個版本放在一起對比,這難倒不是研究卡佛從「極簡主義」返璞歸真的最好方法嗎?

《好事一小件》和《洗澡》的故事基本相同:一個母親去麵包房為即將過生日的兒子訂了一個蛋糕。兒子在生日那天不幸遇上車禍,昏迷不醒,被送入醫院。夫婦二人守在病床前,痛苦而且焦急。丈夫抽空回家去洗澡,碰巧有人打來電話,提醒他蛋糕還沒有拿。丈夫不知道妻子訂生日蛋糕的事,把對方的來電當成了騷擾電話。夫婦兩人在醫院又守護了幾天,兒子依然昏迷不醒,妻子回家洗澡、餵狗,這時電話鈴又響了,對方說是關於他兒子的事。

小說《洗澡》在此處戛然而止。我們不知道醫院裡的兒子最後是否得救,甚至不知道結尾處的那個電話是誰打來的--雖然很有可能是麵包師再次帶來的,但也很可能是醫院打來電話通知緊急情況。和其它卡佛的「極簡」小說一樣,《洗澡》沒有交代人物背景,語言簡潔,敘事不帶感情色彩,這使得這篇關於生死和家庭不幸的小說讀後給人一種近乎冷酷的感覺。

而《好事一小件》則給人一種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這篇小說裡增加了人物背景交代和更多的心理描寫,故事也沒有停留在《洗澡》結尾的地方。讀者可以肯定,妻子收到的電話是麵包師打來的,但妻子也忘了訂蛋糕的事,同樣把來電當成了騷擾電話。妻子回到醫院,兒子最終醫治無效,死去了。悲痛的夫婦回到家裡,同樣的電話卻再次打來,夫婦二人最終搞清電話來自麵包房,一直被壓抑的悲痛此刻轉化成對麵包師的憤怒。二人在午夜開車去找來電者算帳。在麵包房裡,他們遇到了那個孤獨的老麵包師。知情後的麵包師對夫婦二人誠懇地道歉,讓他們落座,還拿出剛烤好的熱麵包給他們吃。他說,你們得吃點兒東西才能挺住。在這種情況下,吃,是一件微不足道但會很有幫助的事情。於是夫婦二人吃了很多麵包,還聽麵包師講了自己的經歷。他們聊了一個晚上,天亮了,他們還沒打算離去。

不難看出,《好事一小件》從家庭悲劇開始,以陌生人之間的相互溫暖告終,和《洗澡》所傳達的感受完全不同。

文學編輯

「約翰·加德納說,如果你能用十五個字寫出來,就不要用二十五個字。戈登·利什則相信,如果五個字夠用,那就別用十五個字。」--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於1988年去世,但在他死後的二十年中人們不時能聽到關於這位作家的猜測和傳聞,有人甚至懷疑卡佛的很多小說是由別人代寫的。如今這裡面的來龍去脈已經被基本搞清。要談這件事,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名叫戈登·利什(GordonLish)的文學編輯。

1967年,卡佛在加州做課本編輯時結識了辦公室僅隔一條馬路的另一位編輯戈登·利什,二人常在一起喝酒、聊文學,不久成為好友。幾年後利什去紐約做了《紳士》雜誌(Esquire)的小說編輯,負責尋找文學新人。此時卡佛仍然名不見經傳,發表過的小說局限於一些發行量很小的文學刊物。利什勸卡佛給《紳士》投稿,於是卡佛交給利什自己的幾個短篇,均在70年代初得以發表。

卡佛發現利什對自己的小說幹了兩件事--1,讓它們有了更廣泛的讀者,得到了評論界的重視,2,對它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文字刪改。

利什本人也寫小說、喜愛文學,面對卡佛的小說,他似乎難以克制自己的創作欲望。卡佛的第一任妻子在回憶錄中寫道:「戈登改動了雷的一些小說,很多改動我都不同意。但我意識到他是如此喜愛雷的作品--他希望那些小說是他自己寫的。……總的來說,雷非常感激戈登作為編輯的出色工作,他經常認同戈登的編輯,他不喜歡的改動將來可以再改回來,當時最重要的事情是讓他的作品發表。」

利什幫助卡佛出版了小說集《請你安靜些,好嗎?》,並得到好評,於是二人開始準備下一本小說集。這一次,利什對卡佛手稿的改動就更加大膽了。利什著迷於極端簡練的文字風格,他不喜歡卡佛小說中過多的感情流露和過於繁瑣的描寫,於是他刪除了卡佛原稿中的很多段落,還對部分文字做了改動。書稿中的《咖啡先生和修理先生》(Mr.CoffeeandMr.Fixit)被砍掉70%,《好事一小件》被刪掉2/3,更名為《洗澡》,小說《新手》(Beginners)經修改後被改名為《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著什麼》。卡佛對利什變本加厲的刪改感到不安甚至憤怒。他寫信懇求利什不要出版這些經過改動的文稿,但利什還是按原計劃出版了經他修改後的版本。這本小說集定名為《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著什麼》,出版後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好評。此後,當評論家談論雷蒙德o卡佛的時候,他們開始談論「極簡主義」這個詞。

1982年,卡佛和利什開始籌劃下一本小說集《大教堂》。卡佛再次寫信給利什,希望他不要再越俎代庖,信中說:「我再也無法忍受截肢和移植手術了。」這封信奏效了。這次利什對卡佛的手稿幾乎沒做什麼大的改動。於是,讀者看到了一本卡佛「轉型」後的小說集。這些事實上更加「原汁原味」的作品受到的好評超過了前兩本經利什大規模刪改過的小說集。小說《好事一小件》也收集在這本集子當中。當評論家們饒有興趣地研究卡佛是如何把「極簡」版的《洗澡》「擴寫」成更加豐滿的《好事一小件》的時候,他們也許不曾想到,《好事一小件》才是卡佛最初的版本。

此後卡佛終於停止了與利什的合作。臨終前卡佛出版了自選集《我打電話的地方》,其中包括7篇新作和30篇以前發表過的小說。此書收錄的作品被認為是卡佛自己最滿意的小說的最滿意的版本。該書收錄了《好事一小件》,而不是《洗澡》。然而,書中有一些小說,比如《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著什麼》,還是保留了讀者已經非常熟悉的「利什版」。

據說卡佛的遺孀正在試圖出版更多卡佛作品的「未經刪改版」,對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我想還有更多的人,他們並不關心作家背後的紛紛擾擾,他們只關心小說,關心那些真正好看的小說。

(本文摘自《刻小說的人》 比目魚 / 新星出版社 / 2014-10 / 36.00元)

>>>>>歡迎關注鳳凰網讀書頻道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比目魚:有些人刻小說,把靈魂刻入文字
    我一直對書名很好奇,讀到第三篇「雷蒙德·卡佛:刻小說的人」就明白了。Raymond Carver,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譯就是「雕刻匠」的意思。比目魚說,卡佛和契訶夫一樣畢生熱衷於短篇小說,而且卡佛很喜歡契訶夫,契訶夫是卡佛的偶像和寫作導師。
  • 跟著比目魚讀卡佛:我憎恨這個虛假的天空
    是比目魚指引我讀雷蒙德·卡佛的文字的,比目魚是一人神秘的人,一個跨界的書評人。一篇優秀精緻的書評可以打開我讀書的一扇窗。他的書評集《刻小說的人》,我不自覺地借了兩次。意猶未盡,因此結識了不少游離在我書單之外的作家。
  • 胖也是一種形嘛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一個愛英語愛畫畫的俄羅斯英文老師,為了方便學生記憶,自己不但變身插畫師,還變身段子手,將枯燥的英文編成妙趣橫生的文字遊戲。  身為企鵝最可悲的一點也許是,一場激烈的爭吵後,你邁著堅毅的步伐憤然離開,而在別人眼中卻是一個搖搖擺擺賣萌的小可愛
  • 人一有錢,就成了文化雜食者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 魯迅:嫌中國臭蟲多嗎,外國也有 | 鳳凰副刊
    文/魯迅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蟲,而遭別人指摘的時候,實在也不大舒服的,但捉起來卻也真費事。況且北京有一種學說,說臭蟲是捉不得的,越捉越多。即使捉盡了,又有什麼價值呢,不過是一種消極的辦法。最好還是希望別家也有臭蟲,而竟發見了就更好。發見,這是積極的事業。哥侖布與愛迪生,也不過有了發見或發明而已。與其勞心勞力,不如玩跳舞,喝咖啡。外國也有的,巴黎就有許多跳舞場和咖啡店。
  • 阿城:思鄉與蛋白酶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 比目魚談新書《刻小說的人》 書評人必須把文章寫好
    原標題:比目魚談新書《刻小說的人》 書評人介於文學評論家和普通讀者之間除了觀點之外,你還必須把文章寫得好看導讀:比目魚在2010年以一本博爾赫斯式的《虛擬書評》吸引了文學界的目光,四年後,他又帶來了新書《刻小說的人》,書名指向短篇小說大師雷蒙德·卡佛(「Carver
  •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 | 鳳凰副刊
    經驗說:什麼都別做,讓大腦「放空」休息一會兒。
  • 作家比目魚巧創作不存在的作家與「虛擬書評」
    鳳凰衛視10月5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梁文道:凡是與書為伍,甚至是以書為業的人,以書為生的人,大概都會有些無聊的小興趣,比如說時常喜歡圍繞書做種種的想像、幻想,然後寫一些跟有書的沒的東西,像書畫等等。這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題材,就是去寫一些不存在的書,很多人以為這是現代的阿根廷大作家波爾赫斯之後開始的傳統,其實不是。
  • 眼神黯淡的人,是靈魂失去了光輝|鳳凰副刊
    身體語言和表情可以掩飾,但眼神是無法掩飾的,眼神足以透露你的一切。
  • 亞洲淡水比目魚⑥ | 「印度飛餅」 印度淡水比目魚
    本以為亞洲淡水比目魚這個系列已經告一段落的,最近才想起來漏了一種印度的淡水比目魚沒有介紹,就是本篇的主角——印度淡水比目魚(似恆河寬箬鰨 Brachirus panoides它的身形為卵圓形,尾鰭雖然有一點點凸出,不過已經和背鰭臀鰭連起來了。
  • 亞洲淡水比目魚⑤ | 婆羅洲白吻淡水比目魚
    《亞洲淡水比目魚② | 來自婆羅洲的黑嘴巴》,文中有提到過來自婆羅洲的淡水比目魚有兩種,其一是黑吻淡水比目魚(黑吻似無臂鰨 Achiroides melanorhynchus ),另一種是白吻淡水比目魚(白吻似無臂鰨 Achiroides leucorhynchos ),Achiroides 似無臂鰨屬中僅有的兩個成員。
  • 日本街拍雜誌《FRUITS》回歸 推出新副刊
    中奢網時尚訊 日本街拍雜誌《FRUITS》回歸,推出新副刊。作為主刊《FRUITS》在INS上繼續活躍,官方帳號在5月份上傳了一張重啟截圖,之後又更新了很多另類街拍照片,雖然作為實體的雜誌已經不再定期發布,不過還是會在網絡上分享標誌性的元素街拍。
  • 比目魚的眼睛
    1871年,米瓦特出版《物種發生》,列舉許多例子試圖說明自然選擇無法用以解釋生物結構的由來,其中一個後來經常被提及的著名例子,是比目魚的進化。  比目魚在英文裡被叫做「扁平魚」,這指的是它的身體形狀。不過,正如中文名稱所表明的,比目魚最奇特的特徵是它的眼睛。長著兩個眼睛的動物一般都是左右對稱各一個,比目魚的眼睛卻是擠在身體一側。
  • 眼睛長在一邊的魚,比目魚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的眼鏡與一般的魚不同,它的眼鏡都長在一邊,正因為這個奇特的長相,它被人們稱之為比目魚。話不多說,現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有一類長相古怪的魚,它們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部的同一側,所以人們稱其為「比目魚」;又因為它們的身體扁平,所以也叫「扁魚」。有的比目魚身上有美麗的斑紋。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發表作者鄭彥英散文《蘭考,一個引人向善的地方》 ★大河報河南副刊發表作者汪葆夫散文《嫂子,你還好嗎?》 ★西安日報西嶽副刊發表作者閆群散文《又到一年粽香時》 ★南陽晚報星光副刊發表作者史恆臣散文《舊物》 ★三門峽日報伏牛副刊發表作者常幫娃散文《紀念屈原》 ★南陽晚報星光副刊發表作者王曉建散文《夏至時節》
  • 無論身處何方,我們都來自農村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一
  • 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只長在一側?
    比目魚是鰈形目魚類的俗稱,因其兩隻眼睛位於頭部同一側而為大眾所熟知。在公元前220年前後成書的《爾雅》中就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的記載。牙鮃眼點上升,兩眼位於同側比目魚外形左右明顯不對稱,這是在其變態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其不對稱主要表現為一隻眼睛從頭部一側移到另一側、身體兩側色素分布明顯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