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幸福的婚姻,都是「各過各的」|心理學解析:空白效應

2021-01-16 心理學神奇小小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過一句話:「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的懷裡孤獨。」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的生命能夠無縫貼合,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追求親密無間的關係,也需要一定的空間舔舐自己的靈魂。

仔細觀察周圍不幸的婚姻,大部分都是因為太不在乎私人空間了,沒完沒了地查崗、沒完沒了地囑咐,導致在關係裡被照顧的一方,被一張嚴密無縫的網緊緊裹住,那種窒息感只想讓人逃離。

在電影《十二夜》裡,張栢芝飾演的Jeannie對陳奕迅飾演的Alan無微不至,甚至在和朋友聚會的時候,還在想著Alan,給他打電話關心他。

或許有人看來,女方是太愛對方了,但把任何一個人放在Alan的位置,都會感到煩惱和無奈。

不可否認,所有成年人在戀愛初期都會有一定的「退行」行為,會擔心對方不愛自己,是不是在和別的異性搞曖昧,會恐懼害怕擔憂。

如果你們已經進入了婚姻,一方依舊持有這樣心態。那這樣的婚姻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它沒有堅定的信任做基石,雙方也沒有強大的內在系統支撐,總有一天會死於嘮叨、懷疑。

據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成年男人,下班回家之前都喜歡一個人在車裡抽支煙或者靜靜坐一會兒。

不為別的,就是想安安靜靜一個人待會兒,因為一回家就要扮演別人的丈夫、別人的爸爸、別人的兒子,他們也疲倦、也累。

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空間,且這個空間不容被侵犯,如果一個人有意或無意侵犯另一個人的私密空間,一定會激發這個人的憤怒、怨恨。

這也是家庭矛盾衝突出現的原因,但因為披著愛的外衣,很多人在這樣做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

這一現象在社會底層女性身上尤為顯著,因為傳統社會的價值觀灌輸女性不需要獨立強大,只需要依附男性就可以了。

她們自身沒有形成穩健強大的內核,在婚姻裡就會極度依賴對方,不斷侵犯對方的空間以確保自己的安全,最終造成供求不平衡的局面,痛苦緊隨其後。

有一個概念叫「空白效應」,原本是指在藝術創作中給讀者留下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延伸到感情裡是說,兩個人在相處時,適當給對方留出獨處的空間和時間,能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融洽舒服長久。

真正婚姻幸福的夫妻雙方一定懂得給彼此留空間,不會想要百分之百霸佔對方的全部時間,不會因為對方不在視線範圍內就疑神疑鬼。

就像舒婷在《致橡樹》裡寫的:你有你的銅枝鐵桿,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也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樣的相依相偎能夠讓彼此獲得長久的心安,不用天天黏在一起,也會對對方有足夠的信任,雙方不會因為過於窒息的愛而萌生退意。

婚姻本質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但彼此也是獨立的個體,如果一方把另一方勒的太緊,這段關係遲早會斷掉。那些幸福婚姻的擁有者,都懂得各過各的。

演員黃磊和孫莉一直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婦,他們的愛情模式就是這樣。黃磊很忙,總是在外奔波,但孫莉並沒有因此自怨自艾,反而把生活安排的張弛有度,沒有因為愛人不在身邊就神經緊張。

黃磊曾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很快樂,不在一起時,兩個人也會過得很好,會找到各自的快樂。」

這樣的婚姻狀態才是幸福的真正模樣,彼此互不幹涉對方的工作和生活,想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很想念對方的時候,就見上一面。

有人說,幸福的婚姻是在婚姻狀態裡過好單身生活。每段婚姻走到最後,都不出意外會變得平淡,沒有熱戀期時的撕心裂肺,就更要小心翼翼去維護,而不是仗著關係難以切斷而為所欲為。

婚姻、愛情、人性,這個世界上任何和情字沾邊的事,都非常脆弱,用各種方式去考驗它,是愚蠢的行為,它需要我們精心呵護。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Fry, R., & Cohn, D. (2010). Women, men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marriage. Washington, DC: Pew Research Center.

相關焦點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因此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從眾效應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從眾效應是一種追隨別人行為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盲目從眾,會給你婚姻帶來很大後遺症。
  • 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所以在婚姻裡到底是麵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重要呢? 著名心理學家霍妮在《婚姻心理學》這本書中就提到過一個觀點: 「在愛情裡,不能因為感情需要太過盲目,也不能因為物質需求而太過現實。」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
  • 《熱鍋上的家庭》:衝破婚姻的「螃蟹效應」,攜手共築美滿婚姻
    這就是著名的「螃蟹效應」。在家庭關係中也存在「螃蟹效應」,自己在婚姻這個牢籠中覺得十分痛苦,但是也不讓伴侶爬出來,還帶上了自己的孩子。在《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中就講述了存在「螃蟹效應」的布萊斯一家。這本書以大女兒克勞迪婭的離家出走和自殺風險問題為開端,心理學醫生卡爾和奧古斯都逐漸抽絲剝繭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女兒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都出了問題,特別是父母的婚姻出現了巨大的裂痕,同時還牽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整本書以小說式的行文,並搭配跌宕起伏的情節,以家庭治療為切入點,站在這個家庭的高度去解決問題,拋棄了傳統個體心理治療從「有問題」的人入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
  • 我採訪了200對夫妻,發現了婚姻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讓夫妻地位出現兩極分化就像是「馬太效應」的解析那樣,當它來到婚姻生活中的時候,會導致夫妻在生活中的地位出現兩極分化的表現,讓原本在家庭生活中有優勢的人更加佔主導的地位,而弱勢的一方將更加沒有話語權。這次接受採訪的夫妻,大部分都表現出了這個生活狀態,只不過有的家庭嚴重,而有的家庭相對來說沒有那麼明顯。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8條心理學事實告訴你: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婚姻不幸福
    但就是婚戀問題是個老大難,幾乎沒怎麼談過戀愛,更沒見他帶什麼姑娘回家,父母從他三十多一直愁到快四十,好不容易在38歲時經人介紹成了婚。可隔壁王奶奶卻很不看好「這小兩口啊,長不了,小貝這孩子太聰明!」大家都很納悶,聰明不是應該會把婚姻經營的更好嘛。
  • 常見心理學效應辨析
    心理學效應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非常重點的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等客觀題型來進行考察。在社會心理學玲玉,各類效應可謂是數量繁多,今天只結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來幫助大家梳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一些幹擾選項,注意相近知識點之間的辨析,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考試。接下來就常考的心理學效應進行簡要介紹和辨析。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
  • 健玲:NLP幸福心理學,愛自己從滿足五種深度需求開始
    畢竟每天的體驗都不一樣,出現在別人眼裡的也不一樣,想想出現在別人眼裡會是個什麼感覺,那一定很酷,還可以體驗別人的生活。很多人 體會婚姻生活是愛情的墳墓,便是由於結婚後被關注的體會慢慢降低,乃至轉變成被忽視,因此對婚姻生活失望。實際上,婚姻生活並並不是愛情的墳墓,僅僅婚姻生活讓相互做更真實的自己了。感情一直戴著熱情和激情的面罩,婚姻生活會給人做回真實的自己,每一個人都沒法不斷高寬比關注另一個人。
  • 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在細水長流的日子裡默默相守,不離不棄!
    不離不棄,才是婚姻幸福的模樣。——題記01.婚姻裡,愛情的美,從來都不是因為夫妻兩個人過得有多好,而是在逆境中兩個人都能自信地活出別樣的順境。而婚姻最重要的基礎是相互的愛慕、欣賞、 信賴和感情的交融,以及對責任和義務的共同承擔。進入婚姻的秩序意味著你不能逃離了,你要承擔你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冷熱水效應,通往幸福的陽關大道
    那些追求簡單、知足常樂的人活得更輕鬆、更幸福,這就是冷熱水效應在其中起作用。冷熱水效應(Hot and cold water effect)有冷水、溫水、熱水三杯水。當先將手放進熱水中,再將手放進溫水中,會感到溫水涼;當先將手放進冷水中,再將手放進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同一杯溫水,表現出了兩種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冷熱水效應。事實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秤砣。
  • 婚姻幸福的秘訣是,適當降低期望值
    很多人對婚姻有著美好憧憬:在合適的年紀遇到對的人,在剛好的年紀攜手走進婚姻,往後餘生,一房二人三餐四季,有人陪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愛情這種令人嚮往罕見的東西,一旦發生了,就是一份美好的禮物,一個暖心的問候,或是一個心儀的禮物,都是我們期望的美好。
  • 重讀《傲慢與偏見》:審視愛情與婚姻背後的3個扎心心理學真相
    儘管這些都難逃奧斯汀敏銳的直覺,她在探索"複雜的人格"的同時,依然堅信"人還是有很多變化的,他們身上總有新的東西值得你去注意"。 就像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使得人類產生了生存與選擇、適應與進化的條件,也使得人身上會有很多變化。 再加上奧斯汀生來好脾氣,不愛多想煩惱的事,在她心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永遠是真誠、善良等美好的品質。
  • 婚姻心理學:女人什麼樣,婚姻就是什麼樣
    01女人什麼樣,婚姻就是什麼樣 也就是說,對每個人來說,對婚姻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覺得婚姻是幸福的,也有人覺得婚姻是一種束縛。 也就是說,你的婚姻會過成什麼樣,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想。
  • 心理學:兩個人過得好不好,「鏡面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在感情中很多人很難定義自我的幸福感,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終歸是矛盾和諧並存,平淡浪漫共享,幸福的不一定不爭吵,爭吵的不一定不幸福。而兩個人過得好不好相信很多人都並不是討論的物質生活上,很大層面上是一種心理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源於彼此的共情能力,也就是互相體諒和理解的能力。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心理學:兩性共處,別真的與愛人成為「異性兄弟」
    兩性共處,若被欺辱,該怎麼守護好自己的未來幸福人生?兩性之間,又該如何做才能增添幸福感、甜蜜感,讓自己所愛的人更愛自己?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附加方式和方法,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夫妻問題,以便於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增添彼此之間的幸福感。
  • 大眾心理學專著《夠得著的幸福》首發,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冬日暖陽,微雪初霽的島城,疫情後時代如何開啟幸福生活的大眾心理學專著《夠得著的幸福》首發式在青島如是書店舉行。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李夕聰女士發表了詩情溫婉的致辭,她說:「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健康,可以這樣說,當我們擁有一個良好心態、健康的心理,就可以避免很多的健康問題,就可以擁有幸福的人生。」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