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式數列

2021-02-19 數學佬

舉個例子。

函數f(x)=3x+4是個多項式函數(一次函數),則an=3n+4是個多項式數列,其實它是個等差數列。

因此,我們有第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等差數列是一個多項式數列

當然,多項式數列的範圍比等差數列大一些。

 

類比等差數列,我們也可以考慮多項式數列的公差。

設一次多項式數列an=3n+1,則,公差為常數3

數學佬說:猜數學遠比證明數學更重要。於是我猜到第二個結論

n次多項式數列的前後項之差為n-1次多項式數列

(前後項是我非常快意的表達,規範的描述應該是: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

 

如何求多項式數列的前n項和?

我們發現,多項式數列

於是,我們求和時逐項求和就可以了。

們會背的公式有:(被老師逼的)

更高次的……我考試的時候選擇放棄!

別介,到了數學佬這裡,還讓你選擇放棄,那是我的錯了。

你不看下去,絕對是看不起我,覺得我寫不出你能看懂的數學嗎?

我們看

是怎麼算的,然後把方法同樣推廣即可。

我們發現,這個計算過程其實利用了更高一次(n+1)的展開式,再疊加即可。

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計算

再代入已知的公式化簡即可!

依次往高次算,雖然計算比較繁瑣,但真的可以算出我們需要的任意次求和公式。

也正因為這個計算比較繁瑣,我們高考只敢要求最多到二次。(就算不會推導,背也背下了對吧。)

競賽也很喜歡玩這個,當然就不會局限於二次啦。

為什麼考試和競賽都喜歡,因為這個解法看上去非常帥氣,用到了二項式定理,還用到了疊加法,計算量又大能淘汰許多人。

 

但是,氮素,數學佬極度不喜歡這個解法!因為這個解法除了考試能考倒考生外,毫無用處。

我有更漂亮簡潔的算法。

下面是數學佬表演的時間了。

我們已經知道,如果f(x)是n次多項式,則f(x+1)-f(x)是n-1次多項式(見前結論二)

搞定!問題轉化成求高一次的多項式函數即可,解方程即可搞定,計算量小好多。

是不是爽很多,用一個解方程替代複雜的求和符號,合算到不要不要。

別急著點「再看」哦,我還有更漂亮更簡潔的解法。

我們發現,多項式數列an的前n項和也是一個多項式數列,但次數更高一次而已,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用待定係數法直接求出來!

簡單粗暴,直截了當,豈不是獨孤九劍!

什麼?你覺得這個方程不好解,計算量比上一個解法只多不少。

好吧,我輸了。

拜託你點個「再看」。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哦!我們致力於讓您不討厭的數學

相關焦點

  • 多項式與等比數列乘積的前n項和的求解思路
    上篇文章中講到,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並分別推導了其前n項和公式。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用到了倒序相加法,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用到了錯位相減法。雖然這兩種數列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數列,但從其前n項和的推導過程中,我們能夠學習和借鑑到其中的方法,下面我將演示利用錯位相減法求解更複雜的數列的前n項和。複雜數列構造及求解例如,定義這樣一種數列c,它的通項公式可寫成等差數列第n項和等比數列第n項乘積的形式。我們如何求解數列c的前n項和表達式?
  • 高階等差數列
    ,則稱這個數列為等差數列。如1,2,3,4⋯3,5,7,9,⋯2,2,2,2,⋯以上都是等差數列。我們偶爾也會見到這樣的數列:雖然它本身不是等差數列,但是它前後項的差卻是一個等差數列。如數列:1,4,9,16,25,⋯前後項之差:3,5,7,9,⋯這個數列,雖然不是等差數列,但數學佬直覺認為它和等差數列有著千絲萬縷、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給它一個名詞吧,就叫二階等差數列。再看一個例子,也是很簡單的。
  • 多項式除法
    【計算能力】(7)如何使用多項式除法?它竟然可以輕鬆解決一道江蘇高考真題!【解題方法】(19)函數值域⑭:《值域考場2》因為高中數學的學習,無論是函數,三角,解析幾何,數列,不等式,導數,無不需要非常好的代數變形能力!什麼是代數變形能力?它其實就是你的基礎計算練習到熟練程度以後,所產生的一種敏銳判斷和實用技巧!所以,要重視計算!這也是很多學生學習數學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感覺什麼都懂了,但什麼都算不了,不是計算能力差是什麼呢?
  • 多項式(一)
    本篇的內容對於高等代數中的多項式進行一個鋪墊,介紹數域與一元多項式的相關定義。
  • 多項式(三)
    本篇文章我們來講述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數域P上次數不小於
  • 第67期 多項式與多項式的乘除法
    多項式除以多項式的一般步驟:   多項式除以多項式一般用豎式進行演算   (1)把被除式、除式按某個字母作降冪排列,並把所缺的項用零補齊.   (2)用被除式的第一項去除除式的第一項,得商式的第一項.          被除式=除式×商式+餘式           如果一個多項式除以另一個多項式,餘式為零,就說這個多項式能被另一個多項式整除.
  • (助力2018考研)特徵多項式=最小多項式
    今天揚哥手寫了關於特徵多項式=最小多項式兩個結論的解答, 這也是最近同學問的比較多的知識點. 說明不止一個學校考過!
  • 競賽(或高考):用待定係數法求數列的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
    昨天我們談了數列問題中可以代替錯位相減法的兩種方法,其中我們談到待定係數法在數列問題中應用廣泛,今天我們深入的介紹幾種可以用待定係數法處理的數列特徵首先介紹幾個有關數列的概念顯然我們對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初中時一些找規律的問題中,經常用相鄰兩項做減法,有時還要在所得數列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減法
  • 整式除法之多項式除以多項式
    多項式除以多項式多項式2x3+10x2+3x+5除以x2+ax+b 所得商式為2x, 餘式 3x+5, 求a、b的值.
  • 微積分之前奏1: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
    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是高階(例如,p階)等差數列?至少你會期待,n的p次方(以n為變量的數列)是一個p階等差數列。我們將看到,對這個問題的具體回答(定理1與定理3),將自動引出高階等差數列求和的一個自然方法。什麼是高階等差數列呢?
  • 特殊數列之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
    特殊數列之等差數列等差數列是一種有特殊規律的數列,它的後面一項減去前面一項的差值是一個定值,其一般表示形式如下所示它的相鄰兩項具有統一性質的聯繫,其遞推關係為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第1項,其第n項比第一項多出n-1個公差d,那麼其通項公式可表示為
  • 最美的數列-斐波那契數列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斐波那契數列。斐波那契數列, 就是由這位義大利著名數學家萊昂納多·斐波那契在《計算之書》中以兔子繁殖為例子而提出的數列,故又稱為「兔子數列」。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21、34、56……這個數列的特點是從第3項開始,每一項都是前兩項的和。例如 3=2+1,5=3+2,8=5+3等。省略號後面有無數項。斐波那契數列美在哪裡呢?
  • 多項式計算與因式分解
    多項式是由未知變量和數字進行四則運算組成的表達式,是代數中最基本的概念。未知變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如果包含n個未知變量,那麼多項式就是n元的。知識的學習總是由簡到繁,多項式最簡單的就是一元的了,我們先看一元多項式。
  • 求證 sin(x) 不是多項式
    多項式根的有限性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常識, 即非零的多項式有且僅有有限個零點.
  • 應用matlab進行多項式擬合
    採用matlab軟體中的polyfit()函數進行多項式擬合,分別採用5階多項式和9階多項式進行擬合,並對擬合結果進行繪圖對比。程序如下:clc;clear all;x=[0.2 0.3 0.5 0.6 0.8 0.9 1.2 1.3 1.5 1.8];y=[1 2 3 5 6 7 6 5 4 1 ]; p5=polyfit(x,y,5); %5階多項式擬合y5=polyval(p5,x);p5=vpa(poly2sym(p5
  • 多項式乘法與快速傅立葉變換
    我們知道,有兩種表示多項式的方法,即係數表示法和點值表示法。所以,如果我們能恰到好處的利用係數表示法與點值表示法的相互轉化,那麼我們可以加速多項式乘法(下面,將詳細闡述這個過程),達到O(n*logn)的最佳時間複雜度。    前面說了,當用係數表示法,即用一般的算法表示多項式時,兩個 n次多項式的乘法需要用 O(n^2)的時間才能完成。但採用點值表示法時,多項式乘法的運行時間僅為O(n)。
  • 必修五——數列和與常見數列
    一、前言(廢話)作者已經給讀者講解了數列的概念以及表達方法(如果有不記得的讀者,或者沒看過的讀者,可以往前面翻看一下),這次讀者要講的是常見數列。二、數列和數列是一串數的有序排列,既然是數,就會有和,那麼數列的前n項和:這就是數列和的表示方法,讀者一定要記憶住,後面在做數列和的時候需要用到。三、注意事項數列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一列數,一個數列不僅與數有關,也與數的排列順序有關。
  • [例題解析]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
    例3.已知數列{an}的各項均為正數,且前n項之和Sn滿足6Sn=an2+3an+2.若a2,a4,a9成等比數列,求數列的通項公式。4,其首項的平方與其餘各項之和不超過100,這樣的數列至多有多少項?
  •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判定,利用數列基本性質,高考重點考題
    數列做為我們高中數學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並且數列的內容常常是利用各種公式的變換來求解數列的得數或是判定數列的性質,數列的考察往往比較的綜合,並且也有一定的難度,數列常常還可以作為載體,與函數解析式結合在一起進行考察,所以這也成了我們高考考題中的大熱題目,因為通過一道題便可以考察很多的數學知識點
  • 高考數學每日答疑12:數列SA法+構造新數列+數列求和
    今天解答高三同學所提問題:數列SA法1.SA法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當已知前n項和求通項公式時,我們採用SA法;2.SA法的兩個步驟,即n=1時,和n≥2兩種情況,計算過程中,要注意數列的通用性質,和由已知條件計算的部分;3.使用SA法的過程中,要有兩個驗證,如若不然,這樣很容易出錯;構造新數列根據題意構造新數列,若不構造新數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