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麟:國泰航空陷入危機之際,新的挑戰者已經悄然出現

2020-10-29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

2020年對世界航空業來說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糟糕的一年。而比911事件、08經濟危機等航空業大衰退更糟糕的是,由新冠疫情世界範圍內大流行所導致的航空業衰退可能得到2024年才能恢復。與預計長達四年的衰退期相比,911事件及08經濟危機真可以說只是「短痛」了。

而由於新冠疫情的世界大流行,各國紛紛採取鎖緊國門的政策,使得國際航班數量斷崖式下跌。那些疆域龐大、有著大量內陸航線的國家(如:中國、美國),還能讓航司依託境內航線緩解下危機,但對一些完全依靠國際航線的「城邦式」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來說,那就是徹底的滅頂之災了,而紮根於香港的國泰航空顯然也是其中之一。

危機重重的國泰

在世界主要航空公司中,國泰航空無疑是最慘的航司之一——之所以加上「之一」這個後綴,是因為還有新加坡航空這個難兄難弟。從國泰航空今年9月的運行數據,就可以看出國泰的悽慘現狀了:總客運量同比下降98.1%、總航班量下降80.3%,而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了。縱使家大業大如國泰航空,也難以支撐如此慘澹的經營狀況,哪怕接受了港府的注資也依然舉步維艱。

國泰航空9月運行數據,載客量僅為去年同期的1.9%(圖源/國泰航空運行數據報告截圖)

因此國泰航空在10月21日宣布了規模最大的重組與裁員計劃,將國泰港龍停運、削減8600個崗位、裁員5600人(其中5300人是香港本地員工)。在大規模重組與裁員之後國泰航空或許能得到一時的喘息,然而拋棄國泰港龍也代表著拋棄國泰港龍所擁有的大量往返中國內地的航線。

縱然國泰申請將國泰港龍的航線轉給香港快運,但民航主管部門目前並沒有同意國泰這一請求。如果監管部門收回以內地航線為主的港龍航空所有航權,那代表著國泰航空在內地航空市場的份額將會大幅下降。而由於中國內地極為成功的防疫措施與全面恢復的經濟活動,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與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民航客運市場。當然拋棄港龍是國泰自己的選擇,由此產生的苦果也得由國泰自己吞下。

全新的挑戰者

在今年年初時,香港航空市場只有4家航空公司,分別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06年被國泰收購)、香港航空、香港快運(19年被國泰收購)。四家香港航司有三家是國泰集團的,而剩下的香港航空作為一家海航系的企業,近年來也處於困境之中。可以說國泰及其旗下的航司,掌握著香港航空市場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處於一家獨大之勢。

而在今年8月,正當香港陷入第三波疫情、國泰航空陷入危機時,香港民航處批准了第五家航空公司:大灣區航空。大灣區航空這個名字聽著讓人頗有一種蹭大灣區概念熱點的感覺,甚至讓人懷疑這又是個騙錢項目——畢竟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在香港開新的航空公司,不知道該說是太傻還是太聰明。從大灣區航空的招聘職位來看,從管理層到機組、地勤、機務、財務一應俱全,涵蓋了一個航司所需要的大部分崗位,可見是動真格的。

而在國泰航空關停港龍且大規模裁員的當下,國泰航空及倒閉的港龍無疑是大灣區航空挖人的重要方向——畢竟不提政治立場的話,作為國際主要航司的國泰航空,其員工有著豐富的經驗以及業務能力。

橫空出世的大灣區航空並不是從石頭裡蹦出的孫猴子,大灣區航空的創建者是有著「深圳李嘉誠」之稱的房地產巨頭黃楚標,而他也是深圳東海航空的董事長,對航空業並不陌生。東海航空作為一個地方性航空公司,紮根珠三角地區運行了十幾年,對國內航線運作有著豐富的經驗,也擁有一定的人才儲備。有東海航空這樣的底子在,對於大灣區航空初期的運行會有極大的幫助。

東海航空及大灣區航空董事長黃楚標(右)

而在2020年的8月成立大灣區航空是個非常微妙的時間節點。一方面目前航空業正經歷著21世紀以來最大的危機,處於谷底之中。而另一方面由於航空業的嚴寒使得眾多航司進行裁員並低價出售機隊內的飛機以壓縮開支,可以說是個抄底的好時機。

大灣區航空的董事長黃楚標在接受關於大灣區航空的採訪時表示,大灣區航空最快能在2021年的夏天投入運行。按照目前對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的預期,在今年秋冬季的第二波高峰之後,在2021年疫情會逐步平息,而屆時疫苗也將大規模投產——至少中國的新冠病毒疫苗肯定在大規模生產——世界經濟與航空業也將從谷底中開始緩慢的恢復。

(圖源/IATA)

根據IATA的預測,如若爆發第二波疫情高峰且伴隨發生經濟危機,那將面臨更嚴重的經濟衰退,並且需要到2024年世界經濟才能恢復到2019年水平。而航空業景氣與否與世界經濟狀況高度相關。

從IATA的預測中可以看出,不論是最糟糕的情況(第二波疫情+經濟危機)還是最好的情況(疫苗快速出現並普及),在2021年的年中都將開始走出谷底逐步恢復。可以說2020年8月入場航空業是個極佳的「抄底」時機,這體現在大量拋售的廉價二手飛機以及大量被裁員的航空從業者放低對薪資的要求,也包括國泰航空「向社會輸出人才」的「善舉」。

光明的前景

國泰停運國泰港龍後香港和內地民航部門尚未同意國泰將港龍的內地航權轉移到國泰擁有的香港快運上。而對大灣區航空來說,停運港龍所放棄的內地航權是其最佳的切入點。此前國泰航空與港龍航空、香港快運的定位是,國泰航空以國際航線為主、港龍航空以香港-內地航線為主、香港快運則以廉價航空為主,且新併購不久。

對國泰來說,國泰航空的成熟且引以為傲的國際線配合港龍航空的內地線加上香港這個中轉樞紐,可以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吸引內地客流,然而港龍的停運使得國泰失去了內地航線這一部分。而對大灣區航空來說,這就存在著不小的機會,可以填補港龍航空停運後所留出的香港-內地航線空白。

鑑於國泰航空在去年香港動亂中的表現,想要從民航局以及港府那將港龍的內地航權轉移到香港快運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而相應的,從大灣區航空7月申請香港航空營運人許可證而8月港府就批准一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經認清局面的港府對於中資背景的大灣區航空是持什麼樣的態度。

同時,由於大灣區航空與東海航空之間的密切關係,加上大灣區航空服務國家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大灣區航空獲得中國民航局的批准相信也只是時間問題——這在黃楚標(東海航空及大灣區航空董事長)在採訪中信心滿滿地表態中可見一斑。

當然就算大灣區航空可以在2021年的夏天投入運營,初期的運營規模也並不會大。根據媒體報導,在運營初期將只有5架飛機,而到2025年時計劃將機隊規模擴充到30架(多為波音737),這與國泰旗下香港快運目前的機隊規模相當,小於港龍航空的35架(其中18架為A330寬體機)。

較小的機隊規模註定初期的航線會較少,搶佔不了多少市場份額,而2025年將機隊規模增加到30架又需要不少的資金。如果港府與內地對大灣區航空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與扶持政策,那無疑會對大灣區航空在香港站穩腳跟有著極大的幫助。

隱藏的危機

而大灣區航空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無疑來自香港的反中黃色勢力。在國泰停運港龍航空而大灣區航空招兵買馬之際,在去年動亂中非常活躍的香港黃色工會職工盟的主席吳敏兒在接受RTHK採訪時就表示,港龍停運是港府給大灣區航空騰地方的陰謀:「你真覺得港龍的關停和大灣區航空沒關係?為什麼一切都那麼湊巧?」她繼而指出這是港府在「騰籠換鳥」,「一個新的航司進來了,整個國泰港龍就沒了。他們還把航權都拿走了,別忘記航權都是掌握在政府(港府)手裡,而政府(港府)知道發生了什麼」。

積極「攬炒」的吳敏兒「如願以償」(圖源/視頻截圖)

對於吳敏兒的這一番言論實在是讓筆者笑掉大牙。選擇關停港龍航空的可是大東家國泰航空,和港府有何關係?是港府逼著國泰停運港龍了?還是下達行政命令要求關停港龍了?將港龍關停是國泰航空的決策,怎麼也輪不到港府來「騰籠換鳥」,總不能說國泰航空是大灣區航空的內應,故意關閉港龍給競爭對手騰出位置吧?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這套「國泰停運港龍為大灣區航空讓路」的理論實在讓人有些懷疑她怎麼當上主席的(圖源/視頻截圖)

而需要警惕的是除了黃色工會的主席,香港航空業從業人員也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反中」、「挺黃」人士。如在港龍工作14年化名為8仔的人就說:「因為咿家全球航運都係死,除非未來一年都搵唔到工。好多敏感嘢唔講得,如果再做中資背景(公司),如果又要健康碼,係好大concern」(翻譯:全球航空業都不景氣,除非未來一年都找不到工作(才會考慮大灣區航空)。(在港龍)好多敏感詞都沒法說,如果再去中資企業,要健康碼,會有很大顧慮)。

在港龍工作了5年的黃小姐也認為「可能會要我哋唱國歌,又簽啲咩愛國愛黨聲明」(翻譯:可能會要求我唱國歌,還要籤愛國愛黨聲明),就算死也不去大灣區航空。這種可笑的認知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人民在黃媒長期洗腦之下所產生的莫名歧視。

根據RTHK報導,黃楚標在接受RTHK的採訪時表示,招募香港員工是黃是藍等政治因素不在考慮範圍內。當然表態歸表態,在招募人員之時作為對安全及反恐有著極高要求的航司來說,對員工進行背景審查是必然的。而如果在背景審查中發現員工有參與過動亂或暴動,那出於飛行安全考慮將其剔除也是應有之意——畢竟國泰航空的空服人員有過放空機上氧氣瓶的前科。

同時相應地,與香港員工籤署的合同條款應當有著嚴格的要求,包括不得參與反華活動、不得發表不良言論等,以便員工出現不當行為時能有理有據的進行處理。香港航空業的管理水平屬於世界前列,其管理人才也有相當的價值。若要吸收這些人才,在充分使用人才、發揮人才之前,也要做到人員的可靠。

(圖源/視頻截圖)

如果遇到極端黃色分子進行危害飛行安全的行為,那必須要重拳出擊。當然事先篩選以避免是最好的。

大灣區航空的成立無疑是在一個極佳的谷底抄底點,而在長達一年左右的運營準備期中,又能渡過漫長的低谷,當可以營運時也迎來了航空業的復甦期。如果大灣區航空能夠在香港站穩腳跟、蓬勃發展,服務於大灣區戰略,那相信其前景會非常光明。而對於大灣區航空來說最重要的是現在已經不是三十餘年前的港英時期了,國泰航空再也無法與港英政府狼狽為奸,對中資航空公司巧取豪奪進行圍獵。

願港龍航空未能實現的初心將由大灣區航空來實現。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終於,香港國泰航空自食惡果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工力量 ,作者張仲麟 >科工力量中國工業科技新聞的權威觀察家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民航工作者,民航業評論員2019年7月,香港街頭陷入黑衣人所引發的大規模騷亂,國泰航空的員工積極參與其中。在當月26日,國泰航空空服協會煽動國泰員工在香港機場航站樓內進行所謂的「示威活動」。而在7月28日的中環騷亂中,國泰航空副駕駛廖頌賢更是直接參與了暴力活動並被香港警方逮捕。
  • 國泰港龍停運驚動港府,世界級機群為何「拋棄」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表示:「我們已經仔細分析多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最終決定採納最負責任的一個方案,務求儘可能保留最多工作崗位。儘管如此,依目前所見,巿場復甦步伐顯然會相當緩慢。公司預計2021年上半年的客運運力仍會遠低於2019年的25%,而2021年全年的客運運力將會低於50%。」
  • 港媒:國泰航空將裁員6000人,砍掉「國泰港龍」品牌
    據報導,原本香港國泰航空公司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8000人,但在「政府干預」後,裁員人數佔比降至公司總勞動力的18%左右,其中香港地區將裁員約5000人。 知情人士還披露,由於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香港國泰航空公司不得不通過重組的方式來拯救其旗艦航司國泰航空,因此下屬的區域性品牌、全資附屬公司國泰港龍航空將被「砍掉」。
  • 潰敗,國泰航空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日趨穩固,國內民航業市場迅速復甦,9月份國內旅客運輸量已經達到了去年同期98%。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民航市場仍處於冰點。我國香港地區作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航空旅客與國際形勢息息相關,今年的香港民航業遭受嚴重打擊。
  • 國泰航空將40%的機隊停泊在海外長期倉儲中
    陷入困境的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將把約40%的機隊轉移到海外的長期倉庫,並下調了未來幾個月的運力預測。  在8月份的月度客流量報告中,國泰證實,鑑於「在可預見的未來,國泰將只運營我們服務的一小部分」,該公司將大量飛機停在海外。  這是對早些時候國泰約三分之一機隊的數據的向上調整,該數據是在8月份的業績發布會上披露的。
  • 國泰航空終止營運港龍品牌,這位潮汕隱形富豪有意爭航權
    國泰在香港裁員5300人的消息也引發連鎖反應,香港國泰機師及空姐熱門居住地,包括東湧、愉景灣及青衣等,已出現機師或空姐減價沽貨、減租、退租等個案,這也成為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2006年,國泰收購港龍股份將其納入集團旗下,但這個有35年歷史的品牌最終不敵疫情而走入歷史,令人不勝唏噓。在今年年初時,香港航空市場只有4家航空公司,分別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2006年被國泰收購)、香港航空、香港快運(2019年被國泰收購)。四家香港航司有三家是國泰集團的。可以說國泰航空佔據了香港航空市場約80%的市場份額,處於一家獨大之勢。
  • 別了國泰港龍航空,這聲再見早已註定
    ,以停運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中年危機。新冠疫情以外,剛滿35歲的港龍航空早已面臨中年危機。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指出,港龍航空停運是國泰航空的「止血」之舉,借勢港龍航空停運開展大規模裁員是一種戰術,根本原因在於國泰航空在完全控股港龍航空後沒有做好差異化定位和轉型,以致今天遺憾收場。有人說這聲對港龍航空的「再見」,遲到了15年。
  • 航空需求疲軟,國泰航空明年的客運量可能恢復不到一半
    國泰航空 國泰、國泰龍9月旅客同比下降98.1%。國泰航空有限公司希望旅遊需求的復甦將使其明年晚些時候的客運量接近流行前的50%,前提是其主要市場廣泛採用有效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在所研究的多個方案中,這個方案已經是我們目前能夠負責任地採用的最樂觀的方案了,"分析師在談到運力預測時說。國泰航空及其國泰港龍部門在9月份只飛行了47,061人次,同比下降98.1%。二者在當月運營了1283個航班,而2019年9月則為19292個航班。二者的載客率僅為24.9%。兩家航空公司上月運載的貨郵量為109,453噸,同比減少36.6%。
  • 國泰"壯士斷腕",前浪終究何去何從?
    後疫情時代,航空業走向了兩級分化,一部分航空公司熬過了最艱難時刻,正在加快復產中,另一部分航空公司還在苦苦掙扎,當然還有一部分已經是過眼雲煙。疫情是無情的,對航空業的打擊也是沉重的,這次世界民航業所受損失遠遠超過新世紀以來911事變和08年金融危機兩次重大事件之和。
  • 大嶼山困局:港龍停運,國泰大裁員,香港航空業如何飛出陰霾?
    而國泰航空作為香港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自2019年收購香港快運後,在香港航空業的市場份額超過一半,是香港航司中名副其實的「老大」。然而,就在國泰市場份額過半的同一年,香港亂局使香港航空業2019年客運量同比減少4.2%。這還只是香港航空業危機的前奏。
  • 國泰航空要裁員了?
    時隔三個月,國泰航空今日公布,國泰集團內的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將不會就第二輪保就業計劃提出申請。由於保就業計劃涉及不裁員協定,市場料國泰有關決定意味著公司將會啟動裁員行動。國泰航空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杰稱,經過謹慎考慮,集團決定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將不會就第二輪保就業計劃提出申請。
  • 國泰航空「屠龍」後的煩惱
    沒有了港龍航空,國泰的問題解決了嗎?國泰航空星期三(10月21日)港股開盤前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公告,宣布這次裁員計劃。公司稱將於未來數周裁減約5300名以香港為基地的員工,同時將尋求由國泰本部以及旗下廉價航空分支香港快運(HKExpress)接手港龍航線。港龍工會代表對媒體稱,員工對此結局感到不舍與突然。
  • 香港國泰航空宣布重組,曾有高管參與亂港
    中國泰的做法就引發了國泰航空的一場危機。,但第一時間國泰航空拒絕評論。;國泰航空員工化身暴徒,呼籲要為煽動暴力的亂港機師「報仇」。儘管國泰航空有所收斂,但網友並不買帳,其實細探究竟不難發現國泰的問題所在。
  • 國泰航空沒能逃過世紀大裁員:裁員8500人,員工自願降薪?
    據Worldometer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為止,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經超過419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也突破110萬例大關;全球已有109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其中歐洲地區,多個國家近幾周來疫情擴散迅猛,其病例激增速度超過今春第一波疫情暴發時期。
  • 為「止血」關停港龍 國泰航空未來航向在哪?
    10月21日,國泰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航空」)正式披露企業重組方案:國泰航空集團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員工總數的24%,這是國泰航空集團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在此基礎上,國泰航空集團還宣布結束國泰港龍航空的運營,為其35年的經營史畫上了休止符。註銷國泰港龍航空這一品牌,國泰航空此次重組有何寓意?國泰航空又能否藉此走出陰霾?
  • 「雙標」的國泰航空,今嘗到苦頭,虧損近百億
    國泰航空是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但是受疫情影響,其今年的發展也並不理想,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為何,網友對於國泰航空如此的苛責呢?其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嗎?其實,網友之所以會對國泰航空這個態度,真的不怪大家,因為這都是其咎由自取。
  • 國泰航空進一步恢復航線網絡
    國泰航空飛機(國泰航空供圖)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菅小艾 報導:國泰航空宣布將於目前,國泰航空已恢復往來亞洲、歐洲、北美及大洋洲25個航點的客運服務,並在由北京及上海浦東始發的精選航線的經濟艙艙位推出限時特惠,包括適用於香港、新加坡及雅加達航線的9.9元*抵210元優惠券,及適用於倫敦及法蘭克福航線的19.9元*抵420元優惠券。
  • 國泰航空或將縮減人手
    國泰航空同日宣布,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將不會申請香港特區政府第二輪「保就業」計劃。由於該計劃獲得資助的前提是企業須承諾補貼期間不得裁員,因此市場預計國泰航空可能最快由10月起開始縮減人手。國泰航空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杰表示,國泰集團需要就「疫情新常態」部署旗下航空公司,因應旅遊市場規模縮小,將不可避免地重設航空公司規模。據國泰航空半年報,集團員工開支佔營業支出比重約25%。截至6月底,國泰航空在全球共有3.3萬名僱員,較去年底減少約1200名,在港僱員有2.76萬人,較去年底減少約600人。
  • 國泰航空宣布重組計劃:將削減8500個職位,即日停運港龍航空
    疫情對航空業的打擊仍在持續,目前已經有航空公司快扛不住了。10月21日,國泰航空集團公布重組計劃,包括國泰港龍航空在內的國泰航空集團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集團職位總數24%;同時,國泰港龍航空將從即日起停止營運;公司還將要求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同意更改其服務條件;公司將於2021年全年繼續實施現行的高級管理層減薪安排。
  • 國泰港龍航空即日停運,從此再無KA了
    航空航運公司冰火兩重天,我是丹尼斯,最航運消息:即日起,航空界再無KA!感慨一下,歡迎留言互動評論~~~雖然突然消失,相信多年以後江湖仍將有它的傳說。如國泰航空集團今天剛公布的企業重組計劃即日生效!這項重組內容包括停運公司旗下的KA國泰港龍航空,並且整體裁員約8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