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衝擊全球航空業,早前獲政府巨額公帑注資的香港航空業巨頭國泰航空,虧損不絕,並於10月21日宣布大重組救亡,旗下有35年歷史的國泰港龍航空即日停運。這間曾是不少港人飛往內地首選的航空公司,在毫無預警下頓成回憶。
國泰航空宣布終止營運港龍品牌,全球裁減8500職位
10月21日,國泰航空發公告宣布,國泰航空集團將全球削減8500個職位,包括裁退5300名駐港員工;同時,集團旗下有35年歷史的國泰港龍航空亦將由即日起停止營運。
國泰在香港裁員5300人的消息也引發連鎖反應,香港國泰機師及空姐熱門居住地,包括東湧、愉景灣及青衣等,已出現機師或空姐減價沽貨、減租、退租等個案,這也成為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
國泰港龍的前身港龍航空於1985年成立,打破國泰壟斷,並一度因為服務質素理想,成為不少港人飛內地的首選航空公司。2006年,國泰收購港龍股份將其納入集團旗下,但這個有35年歷史的品牌最終不敵疫情而走入歷史,令人不勝唏噓。
在今年年初時,香港航空市場只有4家航空公司,分別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2006年被國泰收購)、香港航空、香港快運(2019年被國泰收購)。四家香港航司有三家是國泰集團的。可以說國泰航空佔據了香港航空市場約80%的市場份額,處於一家獨大之勢。而在今年7月,正當香港陷入第三波疫情、國泰航空陷入危機時,一家新航司「大灣區航空」已經向香港民航處申請成為香港第五家客運航空航空公司,目前正在審核過程中。
涉46個航點 往來中日韓臺
歸還航權將花落誰家?
國泰港龍航空停運,航權須交還香港政府,其他本地航空公司將可申請使用有關航權,由政府根據機制分配。一時間,國泰港龍歸還的航權將花落誰家引起市場關注。
港龍停運前,往來約46個航點,包括22個內地城市、日韓臺、7個東南亞國家等。預計完成重新分配前,這些航線都難以復飛。
據悉,目前國泰航空及仍在籌備階段的大灣區航空均表示有意獲取有關航權。
國泰航空表明,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國泰航空及旗下香港快運航空營運港龍的大部分航線。
而持有大灣區航空的東海集團董事長黃楚標接受《香港電臺》訪問亦時表示,旗下的「大灣區航空」正向政府申請「航空營運人許可證」,如果申請獲批,會極力爭取營運國泰港龍原本經營的航線。
▲香港大灣區航空創辦人 深圳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指出,現時相關航權的競爭者,主要是國泰旗下香港快運,而當大灣區航空取得航空營運人許可證(AOC),也有資格申請。香港政府會考慮營運能力、經驗及財力等客觀因素,來決定如何分配航權。由於重新審批需時,短期內未必會知道航權花落誰家。
「深圳李嘉誠」有意爭航權
正在籌辦航空公司大灣區航空的,正是有著「深圳李嘉誠」之稱的房地產巨頭黃楚標,祖籍汕頭潮陽。他1985年在深圳成立東海集團,從事地產及酒店業務;而他對航空業也並不陌生,於2006年成立東海航空公司,經營民航及物流運輸。
▲香港大灣區航空創辦人 深圳東海航空董事長 黃楚標
近日黃楚標接受訪問時透露,即將成立的大灣區航空,正向香港民航處申請航空營運人許可證,預計最快明年首季啟航,初期有五架飛機投入服務。他坦言,時間上未必趕得及申請歸還的航權,但仍然希望獲得營運資格。大灣區航空會積極加入營運行列,期望有關部門預留部分航權,並會配合當局要求辦理申請。他表示,有意吸納失業的國泰及港龍航空人員,歡迎他們加入大灣區航空。
看好大灣區潛力前景 逆市成立新公司
當前,疫情打擊全球航空業,但卻沒有影響黃楚標的大計。在國家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之後,他響應號召、看準商機,積極投入航空業市場,2018年開始籌建大灣區航空,以香港為主基地。
▲香港大灣區航空創辦人 深圳東海航空董事長 黃楚標(右)
今年7月,黃楚標已向香港民航處遞交申請航空營運人許可證(AOC),近日更已刊登招聘廣告,招攬商務總經理等管理層人員。據悉,申請程序已完成近半,但很多細節如商業營運計劃、航線目的地、品牌商標、制服顏色等,都尚未有定案。
大灣區航空的市場定位針對中國二線城市及東協10國逾20億人口,目標市場與港龍相似,預計明年首季或第二季啟航,航運團隊首年會有5架飛機,至2025年將增至30架。
黃楚標承認,港龍停飛,對他發展航空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我們更多地也希望在東南亞,還有中國每一個省的省會,我們(大灣區航空)都想開通直航,利用每個省會的力量和大灣區的力量,和東南亞、東協,我們可以融為一體,客運和貨運(融合),這個是一種商機。」 「不單只是港龍的航線我們要去爭取,我們是說合適的航權、時刻,我們是會去爭取的。」
▲ 黃楚標旗下的東海航空
目前,黃楚標旗下的東海航空主基地位於深圳,約有2500名員工。公司目前執行93條航線,通達54個城市。2017年12月開始提供深圳飛往芭提雅、富國島等的國際航線。現有23架波音737-800型飛機,機隊規模即將增至40架,預期至2025年底,東海航空機隊規模將達80架,連同即將成立的大灣區航空,形成完整的航空產業鏈。
作為一個紮根珠三角地區運行了十幾年的地方性航空公司,東海航空對國內航線運作有著豐富的經驗,也擁有一定的人才儲備。有東海航空這樣的底子在,對於大灣區航空初期的運行會有極大的幫助。
「我看好大灣區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投資航空業,主力做四、五小時內航程,估計要聘請500名有經驗的人手,已經積極做招聘。」黃楚標表示,他在「危中看到希望、看到機會」,他也相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會變,他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來源: 信報手筆、大公報、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新聞網、一點號-富民預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