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50億年後氦閃,為何科學家是帶著地球逃離,而不是用飛船?

2020-12-05 騰訊網

在《流浪地球》中,我們看到是整個地球被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在星際中飛行。其中的背景是太陽將發生氦閃,而前往比鄰星的路途遙遠,需要地球龐大且完整的生態系統,人類才能長期生存下去。並且在抵達目的地時,進入宜居地帶就可以了。

在此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科幻片是利用太空飛船來拯救人類火種,像「搬走」整個地球的還是比較少見,或許也正因如此,才足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按照實際理論,地球是不可能被推動前進的,除非是非常大的發動機,不過相信地球也承受不起,因為有多大的推力,就有多大的反推動力。對此劉慈欣在採訪中也承認過,地球想要擺脫太陽的引力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太空飛船呢?同樣的建造太空飛船就要面臨著一個問題,究竟誰才可以上船?畢竟不比地球有足夠大的空間,飛船容納的人數極其有限。

不過想要建造如此巨大的太空飛船,就需要在地球外面的低軌道上,就如建造空間站一樣,需要將組件一個個運上去組裝。除此之外,所需要的原材料也是地球吃不消的,不斷的來回發射火箭已經消耗大量的燃料。

太陽目前正值壯年,大概會在50億年左右發射氦閃,屆時將毀滅整個太陽系。不過地球在20到30億年的時候,已經承受不住太陽輻射的熱量,太陽的膨脹在那時已經可以將地球烤焦,所以至少要提前逃離。

抵達比鄰星時地球還會遇到一個問題,主序星是一顆紅矮星,它散發的熱量比較低,好在另外兩個伴星或更合適給地球當新一代恆星。

筆者:三體-小興

相關焦點

  • 太陽若是發生氦閃,地球將是何下場?
    氦閃為何?氦閃為一種強烈的天體活動,通常發生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末期。我們都知道,恆星是一種可以發光和發熱的天體,而這些光和熱均來自於聚變反應。相較於氫核聚變,氦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何止狂暴百倍,在氦閃發生的一瞬間,恆星釋放的能量相當於數百萬年氫核聚變所釋放能量的總和,當真無情啊!我們的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地球又會否受到影響?氦閃是恆星演化的必然階段,太陽也終究有一天會發生氦閃。
  • 50億年後太陽會爆炸嗎?科學家解密核聚變反應,太陽不能自救
    導語:自小到大,我們都承受著太陽的「恩澤」。常識在告訴我們,沒有它,人類就得滅亡了。它還能堅持多少年?是50億年嗎?這個時間是否準確,它又為何不進行自救呢?太陽位距太陽系的中心,憑藉著強大的引力,將諸多星體吸引在自己的身旁。太陽也不遺餘力地發光發熱,為諸多星體送去了熱量。很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便告知我們地球的重要性,地球一直圍繞它進行公轉,時時刻刻接受著太陽光芒的「恩澤」。水、氧氣以及適宜的溫度和穩定的環境,是生物生存的必備要素,地球就是同時擁有這四大要素才能孕育生命。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現在很多人都說《流浪地球》有很多科學硬傷。其實大眾大可不必揪著科學嚴謹性不放。畢竟《流浪地球》是科幻片,不是紀錄片。硬傷的說法套用於此並不合理。何為硬傷?就是用科學的標準套用到科幻作品上,所有不符合現有科學理論的情節都算是硬傷。
  • 如果太陽即將發生氦閃,採用《流浪地球》的方案可行嗎?
    在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中,描述太陽在未來即將發生氦閃,人類將地球改造成「諾亞方舟」逃離太陽系的故事,小說旨在描寫人性和人類面對危機時的態度,所以故事背景存在科學漏洞也是可以忽略的。氦閃是天文學的名詞,我們太陽大約在50億年後,會逐漸進入紅巨星時期,核心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升至大約1億度(目前1500萬度)時,太陽內部的氦元素將被點燃。
  • 太陽氦閃,用流浪地球電影中的方法能拯救人類嗎?
    ,但實際上這一事件的發生應該還需要30~50億年的時間,在氦閃發生的一刻,太陽將於一瞬間釋放相當於數百萬年中的核聚變能量,這樣的能量爆發是地球無論如何都承受不起的,它會於一瞬間把地球的海洋全部蒸發,地面都燒成熔巖,遑論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和生命物種了。
  • 50億年後,當太陽變成紅巨星,地球會如何,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
    如今科技不斷在進步,而人類也比之前更有機會去探索宇宙的神秘面貌了,太陽這一顆巨大的恆星,對我們地球的影響巨大。隨著如今對太陽更深入的了解,很多人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為何太陽燃燒了整整46億年還未熄滅?它最終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 太陽氦閃後會增大數百萬倍,為何會發生氦閃,氦閃後為何會膨脹?
    太陽的質量如此巨大,體積自然也就不會小,不過作為一顆恆星,太陽並不是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所以它的體積並沒有它的質量這麼誇張,但也差不多少。 也就是說太陽的體積大概是地球體積的130萬倍,就算是把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投入太陽,對於太陽來說也不過就是吃了一口烤麵筋,絲毫沒有壓力。現在的太陽已經很大了,但未來的太陽還會更大,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後,體積還會增大數百萬倍。
  • 太陽氦閃後會增大數百萬倍,為何會發生氦閃,氦閃後為何會膨脹?
    太陽的質量如此巨大,體積自然也就不會小,不過作為一顆恆星,太陽並不是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所以它的體積並沒有它的質量這麼誇張,但也差不多少。也就是說太陽的體積大概是地球體積的130萬倍,就算是把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投入太陽,對於太陽來說也不過就是吃了一口烤麵筋,絲毫沒有壓力。現在的太陽已經很大了,但未來的太陽還會更大,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後,體積還會增大數百萬倍。
  •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在宇宙混沌之時,星雲裡面物質包含最多的就是氫,然後氫和其他物質再凝集成各種天體,年輕的恆星就是藉助氫的核聚變來發光發熱。那麼氦閃究竟是什麼呢?由於恆星裡面的氫數量也有限,如太陽經歷幾十億年的燃燒都是氫在進行核聚變,待到氫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接著就是氦,而氦元素在聚變成碳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爆炸,釋放出強大的能量,這個過程便是氦閃。質量是太陽的0.8至2倍的恆星躲不過氦閃的命運,紅矮星燃燒完後則會悄悄熄滅,而8至30倍之間的恆星就會爆炸成中子星,再大於30倍的就會塌縮成黑洞。
  • 50億年後,當太陽變成紅巨星,地球的結局將會如何?
    人類的家園——地球太陽已經燃燒了約50億年,大約還能繼續燃燒的50億年……真巧……人類文明若果能夠存續,必然會脫離地球的懷抱,奔向茫茫太空,至於去哪兒,我怎麼知道……其實人類根本等不到50億年後,就不得不離開地球
  • 50億年後,當太陽變成紅巨星,地球的結局將會如何?
    人類的家園——地球太陽已經燃燒了約50億年,大約還能繼續燃燒的50億年……真巧……人類文明若果能夠存續,必然會脫離地球的懷抱,奔向茫茫太空,至於去哪兒,我怎麼知道……其實人類根本等不到50億年後,就不得不離開地球,因為隨著太陽的演化,地球正慢慢脫離宜居帶,並不是地球公轉軌道飄了,而是太陽的輻射正變得越來越猛烈。
  • 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太陽發生了氦閃地球會怎樣?
    在氦元素被點燃的一瞬間,氦閃便會發生了。氦閃是一種極為強烈的天體活動,所釋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想對氦閃釋放的能量有一個具體的認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說明。以太陽為例,太陽是我們最熟悉的恆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氫核聚變。
  • 太陽還有50億年,殺死人類只要10億年?科學家:自殺性結構是關鍵
    太陽是一顆已經燃燒了50億年的黃矮星,它確實還能繼續發光發熱50億年,而且它在未來也確實會越熱,根據太陽模型的預測,大約在十億年後太陽輻射就會增加10%,估計到那時極度溫室效應確實已經讓地球生命和這個宇宙拜拜了!
  • 太陽還有至少50億年壽命,科學家為何我們只有10億年的時間?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黃矮星,根據它的質量科學家預估出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120億年,目前已經過了大約50億年,因此太陽的壽命還有50-70億年,但是隨著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太陽的輻射能會越來越高,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等不到50億年以後的。
  • 在太陽的生命末期,會出現一種威力巨大的天體活動,氦閃
    太陽在膨脹為一顆紅巨星的過程中體積會增大上千萬倍乃至上億倍,屆時包括地球在內的離太陽最近的三顆行星都會被太陽所吞噬。雖然太陽最後的膨脹會吞掉地球軌道,但是我們並不需要擔憂,因為在此之前地球上就已經沒有生命了。這是因為在太陽開始急劇膨脹之前,會先發生一種威力巨大的天體活動,那就是氦閃。
  • 50億年後太陽將毀滅世界,地球命運將會怎樣,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它已經照亮地球有50億年了,推算它還有50億年的壽命,但對於地球來說,可不是這麼算的,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結束的那一天還有10億年左右,估計再過5億年,地球就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50億年後太陽走向終點,地球和人類的命運會如何?
    地球的歷史大約是46億年,也就是形成於原始星雲,太陽也是如此。按照太陽這樣質量的恆星,它們按照具體的演化模型,大體上會在100億年的時間內「燃燒」掉內部的氫,開始變成白矮星,繼續它的時代。太陽內核處的氫在自身引力塌陷作用下,不斷的進行著核聚變生成氦,並且以光和熱的形式向外輻射能力,這也是地球上生命能量最原始最本質的來源。
  • 「鼴鼠計劃」能讓人類文明躲過太陽的氦閃嗎?
    太陽如果真的發生氦閃,人類會有機會存活嗎?太陽的氦閃真的會發生,只是時間上會非常久遠,大約會在太陽脫離主序星後約12億年後發生,從時間上來看大約是35-40億年左右,當然我們現在無需擔心!不過假如真的像《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那樣,真的發生氦閃不逃離太陽系人類會有機會生存嗎?也許有兩個計劃可以讓人類文明獲得延續!一、鼴鼠計劃躲避災難?
  • 太陽是否會提前氦閃?科學家推測出太陽的「退休年齡」,引人擔憂
    小時候,在我們聽的枕邊故事裡,對太陽的稱謂都是太陽「公公」,也就是說,太陽是爺爺這一輩的。幸好太陽不知道,不然的話估計也會很不服氣,按照地球的年齡算,人家太陽真的還年輕著呢。更何況,按照太陽的「生理年齡」計算,它還正處於壯年時期,正所謂「三十一枝花」,這和成人類狀態,太陽剛好是一票小姑娘追著喊著嫁給他的黃金年齡,剛好不老也不嫩。也就是說,太陽還可以為人類的發展這項事業貢獻力量好多年,我們一點也不用擔心哪天就得開著地球去流浪這種事情。當然啦,居安思危是一種美德。
  • 太陽進入氦閃時代和紅巨星時代後,人類會從太陽手中救下地球嗎?
    一般落到地球的隕石,可能是來源於太陽系內任何一個地方,同時也會比太陽要年輕少許,但歲數不會相差太過懸殊,通過檢測發現其中最老的已經存在了49億年。由此科學界一致認為如今的太陽年齡大致在44億到50億歲之間,屬於剛剛跨過恆星的中年階段,據推測還有五六十億年才會熄滅,變成一顆死星。